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我国经济双重转型的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也直接关系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成败。而改革开放近40年后,我国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代际传承问题。文化影响、新老管理层理念差异、有限的代际传承人可选择空间以及资本市场不健全等都使得民营企业代际传递十分艰难。职业经理人的引入能为我国民营企业的传承提供了一个有效的路径。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改革;职业经理人
一、 双重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改革创新
民营企业在我国双重转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多数,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民营经济的权重十分突出,为此民营企业的工业化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成败。此外,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民营经济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标志着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民营企业未来能否持续壮大,是否能够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可破除的基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成败。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出发点是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创需求,认为生产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资本积累决定着增长速度。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升经济的潜在产出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的产出是由千万个微观生产主体组成。只有微观生产主体不断创新,通过市场手段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才能增加社会潜在产出。因此,供给侧改革应该以重塑微观生产主体为主。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石,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将是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实现结构调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环。
对从事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民营企业而言,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具备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治理结构和新的发展思想。这些新事物的推动将促使民营经济在微观层面得以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未来民营企业要从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制造端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五大转变要求民营企业整合各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正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路相吻合。
民营企业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股份制转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为主,而这一模式在企业建立初期,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家族企业由于其自身管理水平、资金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将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转型。为此,民营企业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分散的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以组成具有龙头性质的集团,以应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故而,民营企业应该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产权和管理制度,明确股东的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地位,以分散风险,规避因制度缺陷所引发的风险,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其次,民营企业应该尝试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企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强强联合。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破除行业、区域和产业链条的限制,利用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品牌、特殊优势、创新科技、带动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从而实现产权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民营企业探索科学管理转型,以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原有的依靠规模扩张、资源浪费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型升级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这就要求民营企业,首先,由经验管理转化为信息化管理,把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中,以实现企业的经济化管理,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其次,民营企业必须引入专家团队,以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亟需引进一批优秀的符合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管理专家,以期在民营企业内部形成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勇于探索的文化。再者,民营企业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子公司的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跨越。
民营企业亟需科技创新转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民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需求和优势,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民营企业首先可以以股权基金的形式,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以集聚社会资本,分散投资风险,从而投资符合自身需求的高科技产业及相关优秀企业,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者,民营企业也可发展民营科技研发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可以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开展合作,引进消化、集成创新转化科研成果。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以此促使民营企业健全培养科研人才的完整体系。
民营企业应探索合作联盟转型,发挥协同集聚效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日益复杂。未来民营企业为更好的应对来自各方的市场冲击,可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产业协同效益。为此,民营企业可以发展合作联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民营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开发、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等方式,建立合作联盟,以降低交易生产成本,分担研发风险,从而形成具有龙头性质的、资产独立的企业联盟。其次,民营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模式,以开辟国际合作空间。民营企业可以采用“抱团共赢”的戰略,通过与民企、国企和外资合资,在海外建设科技园、产业园,开展联合研发合作,以开拓国外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 二、 民营企业的接班人问题
《21世纪资本论》(2014)认为资本拥有者所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将原来越大,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出身将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家族的财富传承积累,将因失去继续创造财富的勇气,而被内忧外患和不肖子孙所打破。在历史文明的演变过程中,也有着众多对财富传承、积累不可持续性的谚语总结,中国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苏格兰有“父亲买、子修建、孙儿卖、重孙上街当乞丐”,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等等谚语。
1. 我国民营企业正进入一个交班的时代。虽然社会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是健康稳定社会的基础,但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创业者而言,都希望将自己的血汗成果实现代际传承,即实现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家精神、物质与非物质的财富等从一代人手中延续到另一代人手中。
企业的传承关系着企业的长期发展。产品功能的更新换代、企业品质的精雕细琢、商品品牌的培育发展、商业模式的打磨改进,需要企业经营者超过一代人的努力,特别是将优秀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更是需要几代人在各自的商业领域孜孜以求。对打造百年老店而言,即使创业者的能力十分强大,但在生老病死的规律面前,也无法逃脱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心力、脑力下降以致无法应对商业战争的现实。事实上,众多优秀的企业如台塑、长荣等都因代际传承的问题而轰然倒下。
企业的代际传承十分不易。由于企业传承不仅是物质传承或者说是企业控制权的传承,还包括了企业家精神、人脉关系和非物质财富。这些非物质的传承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往往需要准备10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美国仅有3%的企业可以传至第四代,而这一数据在欧洲仅为4%。另一方面针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华人家族企业在传承至下一代时,市值将下降60%,而大陆地区则平均缩水40%。
我国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代际传承问题。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民营企业,但我国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步入暮年,使得有相当一批企业开始传承至第二代。我国民营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集中爆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说是一场完全不同于欧美乃至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罕见的特殊历史事件。经验的缺乏、教训的缺失,注定了我国的这场企业代际传承将是一场巨变,很多企业将无法顺利完成,而很多即使完成传承的企业也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2. 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艰难。华人家族企业由于受到华人文化的影响,在代际传承中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将成为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难点。首先,由于受到孝道文化影响,家族后代不愿在长辈面前明确提及传承和分家问题。同时家族长辈出于较重的家族责任感,愿意执掌家族企业至最后一刻。家族后辈与长辈的双向影响,使得家族企业往往较晚开展甚至缺乏传承安排,后辈临危受命掌管企业现象严重。再者,由于华人注重软实力,例如人脉和个人魅力等,使得家族企业内部人治因素大于法治,企业现代化治理结构不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代际的传承。
新老两代管理层理念差异是代际传承的又一难点。首先由于国内商业诚信的问题,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天然存在着猜忌和不信任。其次,新一代执掌家族企业可能与老一辈的职业经理人存在理念上的差异,且加上企业资历等因素,新一代掌门人很难压住老一辈职业经理人,也容易产生理念矛盾,除非新一代企业家已经在长辈的提携下通过中长期的经营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理念的冲突将长期制约代际传承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发展。再者,由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第二代企业家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顶替老一辈职业经理人,从而较难快速形成自己的管理团队。
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压缩了代际传承人的可选择空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多数第一代创业者只有一个直系子女,即使扩大到子侄辈,其家族的规模也被严重压缩。子辈数量的减少,能够有效减少因为遗产争夺而引起的家族企业分崩离析的可能,但这却引起了传承人选择空间被挤压的问题。大型家族往往可以选出几位有志且有能力从事商业经营的成员,能够作为企业接班人进行长期的挑选、培养、考核。然而较小的家庭人口结构,接班人的选择较少,这使得许多子辈被迫走上接班的道路。这些一里挑一的继承人是否能够合格的掌管企业,是否能够有长期管理企业的意愿,对企业经营而言都是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资本市场的不健全造成家族资本传承受到阻碍。首先,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特别是并购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企业在更换股权的过程中,将受到巨大的损失。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当前经营不佳的企业而言,其很难被出售,或即使出售也较难维持现状,更不可能有价值提升的可能。这迫使一些本不应继续在家族内部传承的企业不得不在家族内延续。再者,由于我国信托、私人银行等业务不发达,使得家族企业因无法获取较高企业经营投资回报转而寻求金融财富保值的可能较少,从而家族企业只能继续经营企业,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破产等现象。这使得财富的传承受到阻碍。
随着新生代企业家的逐渐接班,他们与上一辈省吃俭用、忍辱负重、亲力亲为的理念不同。新一代企业家受到时代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介意将企业交于职业经理人,甚至愿意直接出售企业资产而开展其他业务。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为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提供了另一有效的路径。
三、 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组织乃至社会都是宝贵的。其作为管理者,能否发挥才干、实现抱负,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地区、国家的发展。职业经理人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代表了社会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企业发展蓝图。职业经理人需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中长期目标,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蓝图。清晰直观的发展蓝图也能够激发员工信心、熱情以及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和调动企业每个成员的灵感和创造性,为企业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而出谋划策。 推动企业改革进步。市场经济的剧烈变化,要求职业经理人在日常管理企业时,必须审时度势,顺应市场的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需求。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依据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趋势,推动企业改革,特别是在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方面的改革,当然在此过程中,在保持企业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必须不断修正组织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使得企业能够经受市场经济竞争的冲击。
以身作则创造企业最大价值。在当前的一些民营企业中,许多职业经理人惟命是从,只关心服务企业拥有者,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极易造成所在企业的亏损。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约束,其责任和义务也将随之得到确定。为此,职业经理人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从而职业经理人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相关行业专家,以率先垂范的精神,带动员工,共同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平衡企业发展,塑造优秀文化。民营企业为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平衡的发展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在日常经营中,时刻关注企业各个部分的经营发展情况。首先,职业经理人必须保证各方面的资源分配平衡,例如若某些部分发展相对薄弱,将成为企业未来的瓶颈,则必须加强对企业这方面的资源配置。其次,当企业有部分发展速度较慢,职业经理人也应该在加强管理、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加快这一部分业务的发展速度。再者,在企业文化方面,职业经理人也应该通过制度,建立起具有凝聚力且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以此使得优秀的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中,从而成为团结合作的基础,使得企业集中全部力量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骐.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家庭农场——以安徽省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学位论文,2016.
[2] 李锐.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
[3] 李云,李锡元.完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山西票号选拔“大掌柜”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3):179-184.
[4] 罗兴鹏,张向前.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研究[J].软科学,2012,26(5):94-99.
[5] 王曙光,徐余江.民营企业发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证研究——路径选择与政策框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5):78-84 146.
[6] 武立东,丁昊杰,王凯.民营企业创始人特质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程度对职业经理人引入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13(4):505-515.
[7]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3.
[8] 徐君,任腾飞.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營企业自主创新综合驱动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7,31(9):101-105.
[9] 叶满城.国有企业改革、纵向产业结构与民营企业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7,(5):32-36.
[10] 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10):25-31,85-91.
[11] 赵曙明.中国民营企业继任者选择与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2,9(8):1111-1117.
[12] 魏春燕,陈磊.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的利他主义行为——基于资产减值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5,(3):137-150.
[13] 何轩,陈文婷,李新春.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5):109-119.
作者简介:金苗(1991-),女,汉族,湖北省荆门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陈骐(1990-),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05-11。
关键词:民营企业;企业改革;职业经理人
一、 双重转型背景下民营企业的改革创新
民营企业在我国双重转型的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双重转型的历史背景,即由传统的农业社会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由传统计划经济体制转型为市场经济体制。在这一过程中,民营企业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目前我国经济总量中民营经济已经占据多数,特别是在工业和服务业方面,民营经济的权重十分突出,为此民营企业的工业化成功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我国转型为现代工业社会的成败。此外,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民营经济的出现从一开始就标志着我国开始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而民营企业未来能否持续壮大,是否能够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制度不可破除的基石,将直接关系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能否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的转型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成败。供给侧改革的理论出发点是萨伊定律,即供给自创需求,认为生产增长决定于劳动力和资本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和利用,资本积累决定着增长速度。供给侧改革的目的是提升经济的潜在产出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的产出是由千万个微观生产主体组成。只有微观生产主体不断创新,通过市场手段逐步淘汰落后产能企业,才能增加社会潜在产出。因此,供给侧改革应该以重塑微观生产主体为主。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石,也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民营经济转型发展将是我国实施供给侧改革战略、实现结构调整、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一环。
对从事传统制造业和加工业的民营企业而言,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具备新的市场、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新的治理结构和新的发展思想。这些新事物的推动将促使民营经济在微观层面得以实现质的飞跃,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产品结构的调整。未来民营企业要从粗放分散向集约集聚转变,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由低制造端向高附加值转变,由传统运营机制向现代化企业转变,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这五大转变要求民营企业整合各生产要素,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也正和我国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思路相吻合。
民营企业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探索股份制转型。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仍然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为主,而这一模式在企业建立初期,具有决策快、效率高等优势,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但是随着企业的不断壮大,家族企业由于其自身管理水平、资金水平等方面的限制,将阻碍企业的进一步发展转型。为此,民营企业应以资本为纽带,通过股份制改造,吸纳分散的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的现代化企业制度,以组成具有龙头性质的集团,以应对市场竞争的严峻挑战。故而,民营企业应该加快股份制改造,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创新产权和管理制度,明确股东的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地位,以分散风险,规避因制度缺陷所引发的风险,从而实现民营企业的管理现代化。其次,民营企业应该尝试通过兼并重组,实现企业规模优势、品牌优势和竞争优势的强强联合。这就要求民营企业破除行业、区域和产业链条的限制,利用股权收购、资产收购等方式,发展成为具有自主品牌、特殊优势、创新科技、带动能力的跨地区、跨行业、跨产业链的综合性企业,从而实现产权和经营方式的多元化。
民营企业探索科学管理转型,以提升民营企业内生价值。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的形势下,民营企业原有的依靠规模扩张、资源浪费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转型升级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道路。这就要求民营企业,首先,由经验管理转化为信息化管理,把信息化技术手段运用到企业管理、业务流程中,以实现企业的经济化管理,提升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其次,民营企业必须引入专家团队,以加强企业的人才队伍建设。民营企业亟需引进一批优秀的符合发展需求的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管理专家,以期在民营企业内部形成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勇于探索的文化。再者,民营企业应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质量、品牌、安全、财务、营销等子公司的管理体系,实现由传统家族企业向现代化企业的跨越。
民营企业亟需科技创新转型,以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供给侧改革旨在通过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促进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对于民营企业而言,其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关键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因此民营企业应该结合自身需求和优势,探索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民营企业首先可以以股权基金的形式,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和产业投资基金,以集聚社会资本,分散投资风险,从而投资符合自身需求的高科技产业及相关优秀企业,以实现自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再者,民营企业也可发展民营科技研发机构,提升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可以与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研究所、院士工作站等机构开展合作,引进消化、集成创新转化科研成果。同时民营企业也可以与高等院校开展产学研一体化合作,推动知识产权的创造和运用,以此促使民营企业健全培养科研人才的完整体系。
民营企业应探索合作联盟转型,发挥协同集聚效应。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间的合作竞争关系日益复杂。未来民营企业为更好的应对来自各方的市场冲击,可以推动产业集群的发展,实现产业协同效益。为此,民营企业可以发展合作联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民营企业之间可以通过技术开发、协调上下游产品供应、共享市场信息等方式,建立合作联盟,以降低交易生产成本,分担研发风险,从而形成具有龙头性质的、资产独立的企业联盟。其次,民营企业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合资合作模式,以开辟国际合作空间。民营企业可以采用“抱团共赢”的戰略,通过与民企、国企和外资合资,在海外建设科技园、产业园,开展联合研发合作,以开拓国外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 二、 民营企业的接班人问题
《21世纪资本论》(2014)认为资本拥有者所占社会总产出的比重将原来越大,造成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等问题越来越严重。这意味着出身将比后天的努力和才能更为重要。然而在现实中,家族的财富传承积累,将因失去继续创造财富的勇气,而被内忧外患和不肖子孙所打破。在历史文明的演变过程中,也有着众多对财富传承、积累不可持续性的谚语总结,中国有“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富不过三代”,苏格兰有“父亲买、子修建、孙儿卖、重孙上街当乞丐”,葡萄牙有“富裕农民,贵族儿子,穷孙子”等等谚语。
1. 我国民营企业正进入一个交班的时代。虽然社会的垂直流动和水平流动是健康稳定社会的基础,但作为企业家,特别是创业者而言,都希望将自己的血汗成果实现代际传承,即实现将企业本身以及企业家精神、物质与非物质的财富等从一代人手中延续到另一代人手中。
企业的传承关系着企业的长期发展。产品功能的更新换代、企业品质的精雕细琢、商品品牌的培育发展、商业模式的打磨改进,需要企业经营者超过一代人的努力,特别是将优秀企业打造成为百年老店,更是需要几代人在各自的商业领域孜孜以求。对打造百年老店而言,即使创业者的能力十分强大,但在生老病死的规律面前,也无法逃脱因为年龄增长而产生的心力、脑力下降以致无法应对商业战争的现实。事实上,众多优秀的企业如台塑、长荣等都因代际传承的问题而轰然倒下。
企业的代际传承十分不易。由于企业传承不仅是物质传承或者说是企业控制权的传承,还包括了企业家精神、人脉关系和非物质财富。这些非物质的传承需要的是长时间的教育培养,往往需要准备10年甚至更长时间。根据美国布鲁克林家族企业学院的研究,美国仅有3%的企业可以传至第四代,而这一数据在欧洲仅为4%。另一方面针对东南亚华人的研究,华人家族企业在传承至下一代时,市值将下降60%,而大陆地区则平均缩水40%。
我国民营企业正面临着代际传承问题。我国改革开放近40年,民营经济迅猛发展,涌现出了大量优秀的民营企业,但我国第一代创业者已经步入暮年,使得有相当一批企业开始传承至第二代。我国民营家族企业传承问题的集中爆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可以说是一场完全不同于欧美乃至东南亚华人家族企业的罕见的特殊历史事件。经验的缺乏、教训的缺失,注定了我国的这场企业代际传承将是一场巨变,很多企业将无法顺利完成,而很多即使完成传承的企业也将遭受巨大的损失。
2. 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艰难。华人家族企业由于受到华人文化的影响,在代际传承中具有独特的特点,这将成为华人家族企业代际传承的难点。首先,由于受到孝道文化影响,家族后代不愿在长辈面前明确提及传承和分家问题。同时家族长辈出于较重的家族责任感,愿意执掌家族企业至最后一刻。家族后辈与长辈的双向影响,使得家族企业往往较晚开展甚至缺乏传承安排,后辈临危受命掌管企业现象严重。再者,由于华人注重软实力,例如人脉和个人魅力等,使得家族企业内部人治因素大于法治,企业现代化治理结构不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代际的传承。
新老两代管理层理念差异是代际传承的又一难点。首先由于国内商业诚信的问题,在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之间天然存在着猜忌和不信任。其次,新一代执掌家族企业可能与老一辈的职业经理人存在理念上的差异,且加上企业资历等因素,新一代掌门人很难压住老一辈职业经理人,也容易产生理念矛盾,除非新一代企业家已经在长辈的提携下通过中长期的经营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权威和形象。理念的冲突将长期制约代际传承后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战略发展。再者,由于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第二代企业家很难在较短时间内寻找到合适的职业经理人顶替老一辈职业经理人,从而较难快速形成自己的管理团队。
计划生育政策严重压缩了代际传承人的可选择空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多数第一代创业者只有一个直系子女,即使扩大到子侄辈,其家族的规模也被严重压缩。子辈数量的减少,能够有效减少因为遗产争夺而引起的家族企业分崩离析的可能,但这却引起了传承人选择空间被挤压的问题。大型家族往往可以选出几位有志且有能力从事商业经营的成员,能够作为企业接班人进行长期的挑选、培养、考核。然而较小的家庭人口结构,接班人的选择较少,这使得许多子辈被迫走上接班的道路。这些一里挑一的继承人是否能够合格的掌管企业,是否能够有长期管理企业的意愿,对企业经营而言都是较大的不确定因素。
资本市场的不健全造成家族资本传承受到阻碍。首先,资本市场的不健全,特别是并购市场的不发达,使得企业在更换股权的过程中,将受到巨大的损失。对于规模较小或者当前经营不佳的企业而言,其很难被出售,或即使出售也较难维持现状,更不可能有价值提升的可能。这迫使一些本不应继续在家族内部传承的企业不得不在家族内延续。再者,由于我国信托、私人银行等业务不发达,使得家族企业因无法获取较高企业经营投资回报转而寻求金融财富保值的可能较少,从而家族企业只能继续经营企业,甚至有可能出现亏损、破产等现象。这使得财富的传承受到阻碍。
随着新生代企业家的逐渐接班,他们与上一辈省吃俭用、忍辱负重、亲力亲为的理念不同。新一代企业家受到时代和社会思潮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已经不介意将企业交于职业经理人,甚至愿意直接出售企业资产而开展其他业务。职业经理人的进入为我国家族企业的传承提供了另一有效的路径。
三、 职业经理人在民营企业中的作用
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对企业、组织乃至社会都是宝贵的。其作为管理者,能否发挥才干、实现抱负,将直接影响一个企业甚至是一个地区、国家的发展。职业经理人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优秀的职业经理人代表了社会源源不断的活力。在当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职业经理人在企业特别是在民营企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设计企业发展蓝图。职业经理人需具备长远的战略眼光,为企业的发展制定中长期目标,绘制具有可操作性的蓝图。清晰直观的发展蓝图也能够激发员工信心、熱情以及积极性,有助于发挥和调动企业每个成员的灵感和创造性,为企业响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而出谋划策。 推动企业改革进步。市场经济的剧烈变化,要求职业经理人在日常管理企业时,必须审时度势,顺应市场的变化,以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需求。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必须依据生产力不断提升的趋势,推动企业改革,特别是在经营模式、组织结构和运营流程方面的改革,当然在此过程中,在保持企业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前提下,必须不断修正组织的发展目标和经营策略,使得企业能够经受市场经济竞争的冲击。
以身作则创造企业最大价值。在当前的一些民营企业中,许多职业经理人惟命是从,只关心服务企业拥有者,而忽视了企业的日常经营,极易造成所在企业的亏损。随着我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职业经理人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约束,其责任和义务也将随之得到确定。为此,职业经理人必须以身作则,带领全体员工,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从而职业经理人必须通过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相关行业专家,以率先垂范的精神,带动员工,共同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
平衡企业发展,塑造优秀文化。民营企业为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建立平衡的发展机制和良好的企业文化。这就要求职业经理人在日常经营中,时刻关注企业各个部分的经营发展情况。首先,职业经理人必须保证各方面的资源分配平衡,例如若某些部分发展相对薄弱,将成为企业未来的瓶颈,则必须加强对企业这方面的资源配置。其次,当企业有部分发展速度较慢,职业经理人也应该在加强管理、注重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通过改革加快这一部分业务的发展速度。再者,在企业文化方面,职业经理人也应该通过制度,建立起具有凝聚力且奋发向上的企业文化,以此使得优秀的文化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日常中,从而成为团结合作的基础,使得企业集中全部力量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骐.农地流转、规模经营与家庭农场——以安徽省为例[D].北京:北京大学学位论文,2016.
[2] 李锐.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问题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13.
[3] 李云,李锡元.完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选拔机制——山西票号选拔“大掌柜”的启示[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31(3):179-184.
[4] 罗兴鹏,张向前.基于和谐管理理论的民营企业职业经理人薪酬管理研究[J].软科学,2012,26(5):94-99.
[5] 王曙光,徐余江.民营企业发展与混合所有制改革实证研究——路径选择与政策框架[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7,(5):78-84 146.
[6] 武立东,丁昊杰,王凯.民营企业创始人特质与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程度对职业经理人引入影响研究[J].管理学报,2016,13(4):505-515.
[7] 徐景一.和谐社会视域下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学位论文,2013.
[8] 徐君,任腾飞.供给侧改革视域下民營企业自主创新综合驱动机制研究[J].软科学,2017,31(9):101-105.
[9] 叶满城.国有企业改革、纵向产业结构与民营企业发展[J].财经问题研究,2017,(5):32-36.
[10] 张建琦,黄文锋.职业经理人进入民营企业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3,(10):25-31,85-91.
[11] 赵曙明.中国民营企业继任者选择与管理研究[J].管理学报,2012,9(8):1111-1117.
[12] 魏春燕,陈磊.家族企业CEO更换过程中的利他主义行为——基于资产减值的研究[J].管理世界,2015,(3):137-150.
[13] 何轩,陈文婷,李新春.赋予股权还是泛家族化——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治理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5):109-119.
作者简介:金苗(1991-),女,汉族,湖北省荆门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行为经济学;陈骐(1990-),男,汉族,浙江省杭州市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博士后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产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
收稿日期: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