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生命始于教育的激情,教育的激情源自教育的苦难。只有把自己对教育的激情用最勤恳的姿势在最直接的课堂中劳作,才能得以谋求课堂生命的完整,获得教育劳动的幸福体验。于是,我突破自我承担了这次《有效整合课内外资源构建生命化课题实验研究》教学研讨的活动,想通过这样的活动让自己的业务水平能够有所提高。
我选取了《狼和鹿》这节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写人们捕杀恶狼,保护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疫病流行的恶果,揭示了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的深刻道理。文章故事生动而寓意深刻,学生一般无法一下子透过现象捕捉实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以上因素,分步进行。
第一,组织学生认真自学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课文作好必要准备。
第二,由学生对狼和鹿的直接好恶之感,自然地进入第三段的学习,从中提炼出“功臣”和“祸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之感和课文作出的相反结论,探究这一反差所以形成的根因何在。
第三,围绕“功臣”和“祸首”这一突破点,启发学生紧密结合课文描写,从中找出两组鲜明对比之处,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一是凯巴伯森林的自然生态由葱郁到枯黄的对比;二是鹿群由活泼美丽,嬉戏到饥荒,疾病的对比。
第四,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图文结合,由图解文,由文悟理,提高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
这节课我试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当我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课堂的经历和生成是不同的。学生的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我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个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的发现和收获,但也留下很多的遗憾。
感悟一:课堂不能是“灌输”。
在第一次的试课中,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我侃侃而谈,自我感觉良好。下课后,同教研组的教师告诉我:听到都是你的声音,一节课感觉特别干,好像就是你自己一个人在上似的。当头一棒,我有点灰心。但是课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回想整节课,我发现当我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却“遗忘”了学生的回答,没有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开去。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明显感到是在应付,并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我深思着这样的教学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新一代素质全面的人才吗?这使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番话:“最好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这番话告诉我们,一位在课堂中面面俱到的教师并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教书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说话的时间多了,学生说话的时间就少了,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各抒己见,争论辩驳的舞台。当然,少说并不等于不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课堂教学就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只有通过教师这根穿珠线,才能使这些珍珠串联成流光溢彩的珠链。同时,教师的少说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正因为少,所以必须精,必须一语中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寥寥数语的背后,是渊博的知识、精心的准备和对学生深入的了解。
感悟二:课堂不只是“吸引”。
一堂好课中必定有一位教学技艺娴熟的教师,一位好教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宝”,才能吸引学生。而我一直想成为这样的好教师,我的“法宝”是我娴熟地制作课件的教学基本功。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大展拳脚”了。
课标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用形象来思维的。于是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制作精美的课件,色彩鲜艳,又有动画效果,为的就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的森林前后的变化,鹿群的变化等。几次试教中,教学设计几次易稿,课件也跟着几次修改。现在想来,花在做课件的时间比备课的时间还长,难道课件果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愿望是很美好的。我本来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媒体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学生在意的不是情景里的知识,而是画面里那可爱的动物。看来,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吸引,吸引只不过是精彩课堂的辅助曲调,不是主旋律。我们创设的吸引人的场景是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前预设也好,课中即兴生成也好,我们的每一个情景都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热热闹闹后,留下的只是笑声和惊讶声,否则就是语文课的遗憾了。
回首这段日子,我感慨万千;盘点这段磨课、上课的体验,我回味无穷。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同时也给了我很多遗憾。就像在一个平面上画圈,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的知识空间越来越大。
我一直认为,“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对一节课的研究,使教师在“磨课”中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次上课和“磨课”,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学之路的宽广与魅力,感受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而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营地,而且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学行为的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我更加意识到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课堂表现力中的作用,明白了良好的课感对于生成性课堂的调控了,深悟到反思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我告诉自己,在教育战线上,我还需努力,掌控课堂,我还需修炼!
我选取了《狼和鹿》这节课,是苏教版第六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写人们捕杀恶狼,保护鹿群,反而造成了森林饥荒,疫病流行的恶果,揭示了必须保护生态平衡的深刻道理。文章故事生动而寓意深刻,学生一般无法一下子透过现象捕捉实质。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考虑以上因素,分步进行。
第一,组织学生认真自学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层次,整体把握课文的基本内容,为下一步继续深入研究课文作好必要准备。
第二,由学生对狼和鹿的直接好恶之感,自然地进入第三段的学习,从中提炼出“功臣”和“祸首”,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好恶之感和课文作出的相反结论,探究这一反差所以形成的根因何在。
第三,围绕“功臣”和“祸首”这一突破点,启发学生紧密结合课文描写,从中找出两组鲜明对比之处,达到释疑解惑的目的:一是凯巴伯森林的自然生态由葱郁到枯黄的对比;二是鹿群由活泼美丽,嬉戏到饥荒,疾病的对比。
第四,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图文结合,由图解文,由文悟理,提高学生对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认识。
这节课我试教了三次,每一次都给我不同的感受,当我面对不同的学生时,课堂的经历和生成是不同的。学生的思维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我需要根据学生的思路,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这个过程是充满艰辛和智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总是有很多的发现和收获,但也留下很多的遗憾。
感悟一:课堂不能是“灌输”。
在第一次的试课中,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教学目标,我侃侃而谈,自我感觉良好。下课后,同教研组的教师告诉我:听到都是你的声音,一节课感觉特别干,好像就是你自己一个人在上似的。当头一棒,我有点灰心。但是课后我及时进行反思。回想整节课,我发现当我对学生进行提问时,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后却“遗忘”了学生的回答,没有抓住学生的发言引导开去。在对学生的评价中明显感到是在应付,并没有对其进行实质性的分析。我深思着这样的教学能否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教育方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能成为新一代素质全面的人才吗?这使我想起了蔡元培先生的一番话:“最好学生自己去研究,教员不讲也可以,等到学生实在不能用自己的力量了解功课时,才去帮他”这番话告诉我们,一位在课堂中面面俱到的教师并不是一位优秀的教育者,充其量,只能称之为“教书匠”。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教师说话的时间多了,学生说话的时间就少了,反之亦然。因此,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给他们各抒己见,争论辩驳的舞台。当然,少说并不等于不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没有教师的正确引导,课堂教学就如同一串散落的珍珠,只有通过教师这根穿珠线,才能使这些珍珠串联成流光溢彩的珠链。同时,教师的少说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正因为少,所以必须精,必须一语中的,所以教师在课堂中寥寥数语的背后,是渊博的知识、精心的准备和对学生深入的了解。
感悟二:课堂不只是“吸引”。
一堂好课中必定有一位教学技艺娴熟的教师,一位好教师必定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法宝”,才能吸引学生。而我一直想成为这样的好教师,我的“法宝”是我娴熟地制作课件的教学基本功。刚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大展拳脚”了。
课标指出:“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低年级的学生更是用形象来思维的。于是我花了很多的精力制作精美的课件,色彩鲜艳,又有动画效果,为的就是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直观形象的感受的森林前后的变化,鹿群的变化等。几次试教中,教学设计几次易稿,课件也跟着几次修改。现在想来,花在做课件的时间比备课的时间还长,难道课件果真能发挥很大的作用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愿望是很美好的。我本来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多媒体的介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是让我大跌眼镜的是学生在意的不是情景里的知识,而是画面里那可爱的动物。看来,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吸引,吸引只不过是精彩课堂的辅助曲调,不是主旋律。我们创设的吸引人的场景是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课前预设也好,课中即兴生成也好,我们的每一个情景都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不能热热闹闹后,留下的只是笑声和惊讶声,否则就是语文课的遗憾了。
回首这段日子,我感慨万千;盘点这段磨课、上课的体验,我回味无穷。这次活动给了我很多的收获,同时也给了我很多遗憾。就像在一个平面上画圈,随着圈起来的部分越来越多,就会发现圈外的知识空间越来越大。
我一直认为,“磨课”的道路上学生是最好的教师,对一节课的研究,使教师在“磨课”中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能力,努力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风格。这次上课和“磨课”,我充分感受到了教学之路的宽广与魅力,感受到课堂不只是教师的舞台,而且是师生互动的场所;课堂不只是训练学生的营地,而且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场所;课堂不是教学行为的模式化的车间,而是学与教智慧充分发展的场所。我更加意识到了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课堂表现力中的作用,明白了良好的课感对于生成性课堂的调控了,深悟到反思能促进课堂教学的改进。
我告诉自己,在教育战线上,我还需努力,掌控课堂,我还需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