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方法 成立品管图活动小组,选定 “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为活动主题,对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低的原因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的效果。结果 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提高,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减轻了反复穿刺对患儿造成的痛苦。结论 品管圈对于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有积极意义,能够在新生儿科中进行推广应用。
  关键词:提高新生儿 动脉穿刺 成功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品管圈(QCC)是指由同一个工作场所的人,为了解决现场工作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自发的组成一个小团体,围绕单位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动脉穿刺是新生儿常用的操作技术,可用于采集血标本、监测血气、同步换血或监测动脉有创血压[1]。新生儿动脉血管细,且位置较深、搏动弱、穿刺难度大,仅靠护理人员手感和经验才能顺利完成,所以,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较低,大多需多次穿刺才能成功,其不仅增加患儿的痛苦,也容易错过治疗时机[2]。为了提高我科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增加满意度,2019年11月我科开展了以“提高新生儿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为主题的品管圈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由本科室医护人员8名组成QCC小组,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2.6岁,副主任护师1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
  1.2方法
  1.2.1成立 QCC活动小组:以自愿自发方式组成,确定圈名为“呵护圈”。圈名的意义:①双手代表护理工作者,以温暖的双手托举患儿,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照顾。②选出圈长1名,辅导员1名,圈成员共8名。圈员们围绕本科室动脉穿刺,通过头脑风暴,提出8个待选主题,从问题的上级重视程度、重要性、可行性、迫切性、圈能力等方面分别用5分、3分、1分3个等级打分,总分最高者为本次要解决的活动主题,最终确定活动主题为“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进而采取一系列措施,最终达到提高穿刺成功率的目的。活动按PDCA的步骤执行。
  1.2.2调查分析及设立目标:①2019年11月16日至2019年12月7日,由A、P、N班护士每天收集数据,共调查了119次动脉穿刺患儿,动脉穿刺失败共计52例次,失败率高达43.69%。小组成员采取头脑风暴法,对住院患儿动脉穿刺失败的原因组织讨论,从人、 物、法、环、四大方面用鱼骨图形进行分析。
  1.2.3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有66个小原因是引起患儿动脉穿刺失败的原因,并于2019年12月10日至2019年12月24日收集数据进行了真因验证,根据80/20原则,确定真因为:(1) 穿刺部位选择单一;(2)用具选择单一;(3)心理压力大。
  1.2.4根据现状、圈能力、改善重点设定了本次活动的目标,将患儿动脉穿刺失败率率由改善前的43.69% 降至改善后24.76%,并制定对策。
  2对策
  2.1加强相关文献、视频的培训学习,掌握其它的穿刺部位及技巧,不单一固定为股动脉进行穿刺,可选择桡动脉、肱动脉、头皮动脉等部位进行穿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增加了穿刺的信心,护士能在多处选择穿刺部位进行穿刺。
  2.2 对一次性头皮针、采血针进行改良。取无菌51?2输液针一根,用无菌剪刀剪取输液针接头端4-5cm的硅胶管,取下另一端头皮针针头,与剪取的硅胶管断端链接紧,让后将改造好的头皮针与2.5ml或5ml 注射器连接。
  2.3 采集血气标本时用采血针进行同步采血,减少反复穿刺。用采血针选择合适的部位进行穿刺,成功后将采血针的末端连接用肝素处理好的注射器进行采血。
  2.4 加强患儿的疼痛管理,穿刺时给予音乐疗法、糖水棉签、非营养性吸吮进行安抚,穿刺时减少烦哭,提高穿刺成功率。
  2.5 同事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体会到输液针、穿刺针的改造减少了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穿刺成功率得到了提高。
  2.6制定动脉穿刺流程,加强培训,提高穿刺成功率。
  3結果
  目标达标率=(改善后-改善前)/(目标值-改善前)×100%=(75.23-56.3)/(84.53-56.3)×100% =70.59%
  进步率=(改善后-改善前)/(改善前)×100 %% =(75.23-56.3 1) / 56.31 ×100%
  = 33.59 %
  3.1提高新生儿动脉采血成功率对比
  改善前为56.31%,改善中为60.3%,改善后为75.23%。
  3.2 提高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改善前后对比
  通过对比新生儿动脉穿刺成功率改善前后的柏拉图得出,失败率明显下降。
  4讨论
  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增强了责任心、自信心、加强了团队凝聚力、积极性,切实将提高动脉穿刺的成功落实到了实处,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为患儿提供了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效率,提高穿刺成功率增加患儿家长满意度。
  参考文献:
  [1]庄艳云 .韩杰.股动脉、桡动脉穿刺操作规程.新生儿危重症监护诊疗与护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版. 2009.7.461-463
  [2]唐兰红,张绪红,田春英,等.品管圈活动在减少数输液外渗中的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1):131-133
其他文献
摘要:人体的毛发作为样品进行检测鉴定是较为常见的检测手段之一,本文立足日常检测鉴定的工作实践,阐述了当前毛发检测技术的应用,以及毛发检测的证据分析基础,从毛发作为检材处理技术入手,介绍了毛发中新型毒品检测的常用的方法,希望共同交流提升检测与鉴定工作水平。  关键词:新型毒品;毛发;毒品检验方法;  【中图分类号】R9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新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为改善肺结核的治疗效果提供支持。方法 针对43例肺结核服药患者,采用个案教育、集中教育、随机性教育的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 通过健康教育后遵医行为达99%,规范服药率,规范管理率均达98%以上。结论 经过健康教育后,无论是是遵医行为还是规范服药率、规范管理率都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需要对肺结核病人的健康教育进行重视,并做好相关工作。  关键词:肺结核;健康教育
期刊
摘要:色布苏疗法是内蒙古祖传疗法,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色布苏疗法又被称为瘤胃热罨法,将健康的牛羊宰杀,剥皮、剖腹以后,在获得的瘤胃内部添加药物,将药物涂抹在皮内部,在患者身上披上动物皮,趁热将瘤胃覆盖在患者病灶部位,通过这种方式对患者进行浸浴治疗。色布苏疗法具有极高的临床医用价值,因此流传至今。  关键词:色布苏疗法;蒙医传统疗法;医疗价值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分析化验室标本的质量控制因素对化验结果的影响及标本的处置。方法 做好化验室标本处置前、处置中,以及处置后的质量控制,使得化验结果更接近应得的标准值。结果与结论 化验标本任何一个环节处理不好,都能对检验结果产生影响。搞好化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对提高检测结果非常重要。  关键词:化验室标本 质量控制 处置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
期刊
摘要:在数字化时代,信息化建设在各行各业如火如荼的推进,与此同时,民众对工作生活的方便性和快捷度产生了更高追求。医院作为提供设备医疗和休养服务的医疗机构,具有服务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医院工作人员承担着较大的服务压力,医疗服务的效率与质量难以与患者需求接轨,由此,信息化建设被引入与医院,极大的满足了患者在方便、快捷等方面的需求。但是,由于网络环境具有较高的复杂性,系统瘫痪、信息泄露等网络信息安全问题的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将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模式应用于中药房中的实际效果。方法 从2019年2月~2020年12月本院中药房收治的患者中抽取4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管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中药房传统管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通过药品配发准确率、药品调换率两项指标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相较于对照组的药品配发准确率,观察组更高,但观察组药品调换率更低,差异具备一定的
期刊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2020年,计生宣教培训中心经伊犁州卫健委党组的信任和安排、接管了伊犁州考点的各项考务工作。计生宣教培训中心除了负责本职的计生宣教培训工作以外还承担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国家卫生专业技术资格初中级考试、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考试、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含实践技能)、护士定期考核工作。截至11月12日,我计生宣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断指再植成活因素。方法:通过对185例210指断指再植患者适应证的选择、显微外科技术的应用、规范的术后处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85例210指,成活196指(93.3%),坏死10例14指(7.7%)。再植成功后手指功能恢复较好,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标准,优91指,良67指,一般29指,差9指,优良率达80.1%。结论:正确选择适应证、熟练的显微外科技术
期刊
摘要:白附子为天南星科犁头尖属植物独角莲的干燥块茎。通过对国内外文献研究与分析,对白附子临床应用如抗肿瘤、三叉神经痛、抗炎抑菌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为合理开发白附子药用价值提供参考。  关键词:白附子,抗肿瘤,三叉神经痛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1)11-01  中文学名:白附子;别称:独角莲;门:被子植物门;科:天南星科;属:犁头草属;
期刊
摘要:目的 研究在职业病预防性体检中健康教育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我县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接收的职业病预防性体检的体检者中选取出100例以双盲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在其体检过程中均进行常规护理,同时试验组另外增加健康教育,每组50例,观察两组护理后的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自觉配戴率,同时对比两组护理后职业病健康知识掌握评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相较于参照组,试验组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自觉配戴率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