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更加突出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有效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给予学生更多独立思考与讨论的机会,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突破。近些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取得一定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暴露出种种问题。基于此,本文展开了关于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在小学数学课上有效实施的课题探究,并结合教学实际进行具体论述,希望本文能给相关教学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数学教师;问题
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配合教学活动。而当前义務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不同于科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又能够有效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现状中,却因小组划分不合理、教师参与不够等种种因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欠佳、教师预期教学目标未能达成。以下笔者将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运用频率较低、课堂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意愿不强烈,主要是对小学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受教学内容、班级人数较多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兴致不高。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学习小组划分不科学、组员责任分配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不到位、学生相互配合不好、合作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单一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把控不到位以及小学生自身缺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偏低。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基于以上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有效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课堂上看起来似乎热闹非凡,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涨,但是一到课堂检验环节,却发现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于学生来说超过个人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有“跳一跳摘果子”感觉。否则,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什么提高,有的学生还会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趁机闲聊。
(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确定学习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划分不科学、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实现“学习能力互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自然不会凸显。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学习小组的科学、精准的划分。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数学教师将学生的座位安排或者学生的数学成绩当做划分学习小组的主要依据,就是对学习小组划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笔者认为,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不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考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性别。不同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在大体上保持一致,真正实现学习小组的“异质划分”。
(三)提升数学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与参与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的指导地位。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巡视,学习合作时间一到,学生代表递交小组学习成果这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并不少见。而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究的现象却比较少。因此,数学教师要对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位要准确,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而并非“旁观者”。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间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序数对”探究活动中,通过游戏“找朋友”,让学生学习兴致提升,然后引入的设计问题引起组内分歧,促进学生小组成员的讨论。
(四)注重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着直接关联。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诸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的合作规则进行明确规定,指导学生一些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如,其他学生在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听取,不随意打断。也可以明确提出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开展多种运算结合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对不同算式做完计算后,让学生进行互检。
(五)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过于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忽视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整个小组的最终成绩,忽视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进步,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不仅要注重整体,更要关注个体,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内容选择、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培养、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仍需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丰富。
参考文献:
[1]林培川.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7):139-140.
[2]丁亚男.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6):105-106.
[3]张长义,董惠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数学课上合作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39-140.
[4]刘赛男.基于翻转课堂下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58.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小学生;数学教师;问题
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儿童普遍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能够按照教师的要求配合教学活动。而当前义務阶段的小学数学学科不同于科学数学,是“大众数学”而非精英数学,以促进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强调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作用,目的是使每一个学生的需求都能得到满足,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学习活动中有所收获。从理论上讲,小组合作学习是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而又能够有效实现小学数学学科教学目的的教学方式之一。然而,在实际的小学数学的实际教学现状中,却因小组划分不合理、教师参与不够等种种因素,导致小组合作学习效果欠佳、教师预期教学目标未能达成。以下笔者将对当前小组合作学习现状及突出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大部分小学数学教师能够认识到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优势,但是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却存在运用频率较低、课堂实施效果欠佳等问题。主要表现如下:一是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对在课堂上开展合作学习的意愿不强烈,主要是对小学合作学习的认识不到位,加之受教学内容、班级人数较多的限制,小组合作学习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因而对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兴致不高。二是小组合作学习存在学习小组划分不科学、组员责任分配不明确、教师的指导与参与不到位、学生相互配合不好、合作学习成果评价标准单一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这主要是由于数学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把控不到位以及小学生自身缺乏合作意识、合作能力偏低。
二、小学数学课堂上有效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具体策略
基于以上普遍存在于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笔者结合教学经验提出以下有效对策:
(一)合作学习内容的确定
有的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时运用了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课堂上看起来似乎热闹非凡,学生的学习兴致也很高涨,但是一到课堂检验环节,却发现学生没有真正学到东西,这其中一个很关键的原因就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选择不恰当。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因此,教师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之前,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对于学生来说超过个人学习能力范围之外的学习活动,适用于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让学生有“跳一跳摘果子”感觉。否则,不仅浪费课堂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也没有什么提高,有的学生还会借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趁机闲聊。
(二)科学划分学习小组
确定学习内容之后,接下来就是对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划分不科学、每一个小组成员的优势得不到发挥、学生之间没有真正实现“学习能力互补”,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自然不会凸显。因此,数学教师一定要做到学习小组的科学、精准的划分。现实教学中,有不少数学教师将学生的座位安排或者学生的数学成绩当做划分学习小组的主要依据,就是对学习小组划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笔者认为,教师在划分学习小组时,不仅要对每一个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进行考量,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性格特征、性别。不同学习小组的整体水平在大体上保持一致,真正实现学习小组的“异质划分”。
(三)提升数学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指导作用与参与程度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提升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并不意味着弱化教师的指导地位。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在一旁巡视,学习合作时间一到,学生代表递交小组学习成果这种现象在数学课堂上并不少见。而教师真正参与到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共同进行问题探究的现象却比较少。因此,数学教师要对自身在小组合作学习的定位要准确,应该是引导者、参与者而并非“旁观者”。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开展之间教师积极发挥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创造一个具体情境,以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有序数对”探究活动中,通过游戏“找朋友”,让学生学习兴致提升,然后引入的设计问题引起组内分歧,促进学生小组成员的讨论。
(四)注重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与学生的合作意识有着直接关联。数学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诸如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对学生的合作规则进行明确规定,指导学生一些与他人沟通和合作的技巧,如,其他学生在发表意见时要认真听取,不随意打断。也可以明确提出学生合作学习的方式,这种方式比较适用于低年级的小组合作学习。例如,开展多种运算结合的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可以让学生在对不同算式做完计算后,让学生进行互检。
(五)完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评价标准
过于关注学生的合作学习成果,忽视学生学习合作学习的过程,关注整个小组的最终成绩,忽视每一个小组成员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进步,是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存在的问题。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因此,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不仅要注重整体,更要关注个体,不仅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针对小组合作学习从教学内容选择、学习小组的划分、小组成员的合作意识培养、数学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学习成果的评价五个方面提出具体实施策略,仍需在日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予以丰富。
参考文献:
[1]林培川.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7):139-140.
[2]丁亚男.对小学数学小组小团队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J].学周刊,2020(16):105-106.
[3]张长义,董惠英.让“合作”之花在课堂中绽放——浅谈数学课上合作学习的策略[J].学周刊,2020(13):139-140.
[4]刘赛男.基于翻转课堂下小学数学高段教学中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03):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