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元素在生物体中都可以找到。按照这些元素在人体内的含量,以占机体重量的万分之一为界限,把体内的元素可分为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1996年,FAO/IAEA/WHO联合组织的专家委员会将存在于人体中的微量元素分为了三类: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人体可能必需微量元素、有潜在毒性但低剂量时可能具有必需功能的微量元素。今天我们就谈谈人体必需的几种微量元素:碘、锌、硒、铜、钼、铬、钴及铁。
铁
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无处不在。铁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其中以肝、脾中含量为最高,其次是肺。铁在人体的功能很多,铁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铁与某些金属酶的合成与活动密切相关,并解除组织代谢产生的毒物。铁与体内的能量释放也密切相关。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铁的适宜摄入量(AI)是成年男子15mg,女子2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50mg。
铁缺乏:缺铁可以引起贫血,贫血能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可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铁缺乏(尚未出现贫血时的铁缺乏)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而且在以后补充铁后也难以恢复;长期铁缺乏明显影响身体耐力;缺铁可导致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导致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损;缺铁会增加铅的吸收,继而引起铅中毒。妊娠早期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关系密切。
铁过量:铁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本身也不具有毒性,但当摄入过量或误服过量的铁制剂时也可能导致铁中毒。急性铁中毒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甚至面部发紫、昏睡或烦躁,急性肠坏死或穿孔,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而导致死亡。慢性铁中毒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可出现肝硬化、骨质疏松、软骨钙化、皮肤呈棕黑色或灰暗、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导致糖尿病。青少年摄入铁过量还可使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有报道,铁中毒还可诱发癫痫病(羊角疯)。
锌
锌有“生命的火花”之称。人体正常含锌量仅为2~3克。锌参与体内数十种酶的构成。锌与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锌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能增强其活动能力;锌对维持上皮和粘膜组织正常、防御细菌、病毒侵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痤疮等皮肤病变,及校正味觉失灵等均有作用。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锌的推荐摄入量(RNI)是成年男子15.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5mg;女子11.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7 mg。
锌缺乏:缺锌可导致食欲和消化功能减退,味觉减退,患者常有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缺锌所造成的食欲降低,可使摄人的营养素减少,是造成生长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缺锌直接妨碍骨胳生长,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可导致青少年青春期性发育迟缓,如男性生殖器过小,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缺锌可使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而产程延长、出血过多。锌缺乏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口腔溃疡的发生频度升高。缺锌还会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精神分裂症和痤疮等疾病,还可导致异食癖。
锌过量:人体摄入锌过量可诱发胃肠综合征(呕吐、腹泻、腹部痉挛)和发热。锌的中毒分急慢性,急性锌中毒的表现因锌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而表现不同:经由胃肠道摄入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厌食等;吸入锌雾多表现为低热、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等;食用氧化锌腐蚀剂的毒性更为严重,可出现胃痛、胸骨后疼痛,流涎、唇肿胀、喉头水肿、呕吐、剧烈腹痛、便血、脉率增快、血压下降、可导致肠黏膜坏死和引起溃疡,严重者由于胃穿孔引起腹膜炎、休克而死亡。慢性锌中毒多表现为顽固性贫血、食欲不振、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铁及体内铁贮存量减少等。
硒
硒是一种较稀有的准金属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能间接清除体内过氧化物,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非酶硒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可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抗衰老;硒可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预防心血管病;硒还是部分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如镉、铅的天然解毒剂;硒还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化学致癌功能;能预防和治疗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硒的推荐摄入量(RNI)是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00μg/d。
硒缺乏: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病因。缺硒会诱发肝坏死,诱发心血管疾病。人轻度或中度缺硒,征兆和症状不明显。
硒过量: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急性硒中毒患者回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呼吸和汗液有蒜臭味,上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刺激症状。重者有支气管炎、寒战、高热、出大汗、手指震颤以及肝肿大等表现。慢性硒中毒一般2~3年后产生头晕、头痛、倦怠无力、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呼吸及汗液有蒜臭味,还可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硒增高等表现。
碘
碘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在人体的含量平均仅为30mg。尽管其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所必不可少的。人体碘80%~90%来自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的碘来自空气。碘在人体内主要参加甲状腺素的生成,其生理功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显示出来。碘能调节能量的转换;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谢,调节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磷脂的浓度等作用;调节组织中的水盐的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活化许多重要酶,促进物质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碘的推荐摄入量(RNI)是1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000μg/d。
碘缺乏:胎儿期缺碘,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影响胎儿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重者甚至白痴、聋哑。儿童期和青春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体格发育落后等。成人期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碘过量:误服较高浓度的碘剂,会使口腔内有碘味,口腔、食道和胃部有烧灼感和疼痛,口腔和咽喉部出现水肿,呈棕色,病愈后可引起食管和胃的疤痕和狭窄。并可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恶心、呕吐、腹泻、粪便中可带血、紫绀、四肢震颤、发热、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障碍、言语杂乱,甚至昏迷、休克,或有中毒性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铬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铬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较低、均以三价的形式存在。铬的生理功能是与其它控制代谢的物质一起配合起作用的。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调节体内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病;铬是核酸类(DNA和RNA)的稳定剂,可防止细胞内某些基因物质的突变并预防癌症。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铬的推荐摄入量(RNI)是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500μg/d。
铬缺乏:铬缺乏最常见的表现是引起动脉硬化症;老年人缺铬易患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妊娠期缺铬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正常人缺铬可出现皮肤干燥无华,皱纹增加,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
铬过量:口服重铬酸钾,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口腔黏膜变黄,呕吐黄色或绿色物质,吞咽困难,上腹部烧灼痛,腹泻,血水样便,严重者出现休克、面色青紫、呼吸困难。重铬酸钾对肝和肾都有毒性,尿中出现蛋白,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铜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据估计人体内含铜总量为50~120毫克。铜是人体很多酶的组成成分;铜参与铁代谢和红细胞生成;协助胶原结构,影响骨骼、皮肤血管结构;铜通过参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构成保护细胞免受超氧离子的毒害。铜还与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生物合成、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酪酸转化为黑色素等有关。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铜的推荐摄入量(RNI)是2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mg/d。
铜缺乏:小儿缺铜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体重减轻、肝脾肿大、发育迟缓、皮肤苍白、毛发由黑变黄且易断、低色素性贫血,经铁剂治疗无效。有的患儿还要出现皮疹、浅表静脉扩张、视觉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低下、骨质疏松等。缺铜还可以患一种叫“钢丝样头发综合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发硬而卷曲、色浅易断、面色苍白、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低下等。缺铜可引起低血铁——低血铜——低血清蛋白综合征,简称“三低综合征”,表现症状有低色素性贫血、面色苍白、水肿、肝脾肿大、易怒、生长发育停滞等。缺铜与白癜风、“少白头”形成也有关系。缺乏还可促进心肌梗塞、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铜过量:当人体铜摄入过量可造成中毒,包括急性铜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儿童肝内胆汁淤积等病症。急性铜中毒是由于偶然摄入过量铜而发病,会出现胃肠道中毒症状,口内有金属味、上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出现胃肠黏膜溃疡、溶血、肝坏死、肾损害,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而死亡。铜过量会引发一些人出现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不常见的隐性遗传先天性铜代谢缺陷疾病,实质上是属于慢性铜中毒。儿童时期表现为慢性肝病症状,青少年时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多有家族史,表现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溶血、神经症状(动作不协调、震颤、四肢僵硬挛缩等)、精神异常、眼角膜周边出现棕褐色或绿色环等。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急性铜中毒的另一表现,这是由于铜过量使肝小叶发生中心性坏死所致。
钼
钼是人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内的分布很广,在所有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均能检出。钼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钼参与酶类和蛋白质合成,参与维生素B12组成及代谢,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防止贫血,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参与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组织代谢;钼可降解汞等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钼在增加骨密度和骨钙、镁含量方面与氟有协同作用,对肾结石、龋齿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钼的推荐摄入量(RNI)是6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50μg/d。
钼缺乏:钼缺乏时会诱发心肌病或其它心血管病。缺钼,还可诱发食道癌、骨癌、肝癌以及龋齿。孕妇缺钼可引起胎儿发育障碍。
钼过量:过量的钼可诱发痛风和癌症。
钴
钴也是人体中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正常成人体内总含量仅1.1~1.5毫克,各组织器官中以肝脏含量最高。钴的重要生理功能在于它能刺激造血系统,加速造血并参与造血过程。它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促进铁入骨髓中参与造血。钴盐可以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促进血红细胞生成。迄今尚未发现人体单纯缺钴的表现,所以钴的推荐量尚难以估计。
钴缺乏:现发现钴缺乏与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钴过量:当摄入量过量时可引起中毒,如使用钴盐(氯化钴)时,常表现为皮肤潮红、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耳鸣及神经性耳聋,还可出现红细胞增多症,重者导致缺氧紫绀、昏迷甚至死亡。
铁
铁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几乎无处不在。铁在人体内的分布极为普遍,几乎所有组织中都有,其中以肝、脾中含量为最高,其次是肺。铁在人体的功能很多,铁参与氧的运输和储存。铁与某些金属酶的合成与活动密切相关,并解除组织代谢产生的毒物。铁与体内的能量释放也密切相关。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铁的适宜摄入量(AI)是成年男子15mg,女子20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50mg。
铁缺乏:缺铁可以引起贫血,贫血能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明显下降,可引起心理活动和智力发育的损害以及行为改变;铁缺乏(尚未出现贫血时的铁缺乏)可损害儿童的认知能力,而且在以后补充铁后也难以恢复;长期铁缺乏明显影响身体耐力;缺铁可导致人体免疫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导致在寒冷环境中保持体温的能力受损;缺铁会增加铅的吸收,继而引起铅中毒。妊娠早期贫血与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及胎儿死亡关系密切。
铁过量:铁虽然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本身也不具有毒性,但当摄入过量或误服过量的铁制剂时也可能导致铁中毒。急性铁中毒可表现为上腹部不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黑便,甚至面部发紫、昏睡或烦躁,急性肠坏死或穿孔,最严重者可出现休克而导致死亡。慢性铁中毒多发生在中老年人中,可出现肝硬化、骨质疏松、软骨钙化、皮肤呈棕黑色或灰暗、胰岛素分泌减少而导致糖尿病。青少年摄入铁过量还可使生殖器官的发育受到影响。有报道,铁中毒还可诱发癫痫病(羊角疯)。
锌
锌有“生命的火花”之称。人体正常含锌量仅为2~3克。锌参与体内数十种酶的构成。锌与大脑发育和智力有关;锌能促进淋巴细胞增殖,并能增强其活动能力;锌对维持上皮和粘膜组织正常、防御细菌、病毒侵入、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痤疮等皮肤病变,及校正味觉失灵等均有作用。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锌的推荐摄入量(RNI)是成年男子15.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5mg;女子11.5mg,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7 mg。
锌缺乏:缺锌可导致食欲和消化功能减退,味觉减退,患者常有脂肪消化吸收不良;缺锌所造成的食欲降低,可使摄人的营养素减少,是造成生长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缺锌直接妨碍骨胳生长,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缺锌可导致青少年青春期性发育迟缓,如男性生殖器过小,性功能低下;女性乳房发育及月经来潮晚。缺锌可使产妇因子宫收缩乏力而产程延长、出血过多。锌缺乏可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伤口愈合延迟,口腔溃疡的发生频度升高。缺锌还会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胃溃疡、精神分裂症和痤疮等疾病,还可导致异食癖。
锌过量:人体摄入锌过量可诱发胃肠综合征(呕吐、腹泻、腹部痉挛)和发热。锌的中毒分急慢性,急性锌中毒的表现因锌进入体内的途径不同而表现不同:经由胃肠道摄入时,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腹泻、里急后重、厌食等;吸入锌雾多表现为低热、感冒样症状、食欲不振等;食用氧化锌腐蚀剂的毒性更为严重,可出现胃痛、胸骨后疼痛,流涎、唇肿胀、喉头水肿、呕吐、剧烈腹痛、便血、脉率增快、血压下降、可导致肠黏膜坏死和引起溃疡,严重者由于胃穿孔引起腹膜炎、休克而死亡。慢性锌中毒多表现为顽固性贫血、食欲不振、血红蛋白含量降低、血清铁及体内铁贮存量减少等。
硒
硒是一种较稀有的准金属元素。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组成成分,能间接清除体内过氧化物,保护细胞和组织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非酶硒化物具有很好的清除体内自由基的功能,可提高肌体的免疫力,抗衰老;硒可维持心血管系统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预防心血管病;硒还是部分有毒的重金属元素如镉、铅的天然解毒剂;硒还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抗化学致癌功能;能预防和治疗克山病和大骨节病。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硒的推荐摄入量(RNI)是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400μg/d。
硒缺乏:硒缺乏是引起克山病的一个重要病因。缺硒会诱发肝坏死,诱发心血管疾病。人轻度或中度缺硒,征兆和症状不明显。
硒过量:摄入过量会引起中毒。急性硒中毒患者回出现头晕、头痛、无力、嗜睡、恶心、呕吐、腹泻症状,呼吸和汗液有蒜臭味,上呼吸道和眼结膜有刺激症状。重者有支气管炎、寒战、高热、出大汗、手指震颤以及肝肿大等表现。慢性硒中毒一般2~3年后产生头晕、头痛、倦怠无力、口内有金属味、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泻、呼吸及汗液有蒜臭味,还可有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尿硒增高等表现。
碘
碘是一种较活泼的非金属元素。它在人体的含量平均仅为30mg。尽管其含量极低,却是人体各个系统特别是甲状腺激素合成和神经系统发育所必不可少的。人体碘80%~90%来自食物,10%~20%通过饮水获得,5%的碘来自空气。碘在人体内主要参加甲状腺素的生成,其生理功用也通过甲状腺素的生理作用显示出来。碘能调节能量的转换;调节蛋白质合成和分解,促进糖和脂肪代谢,调节血清中的胆固醇和磷脂的浓度等作用;调节组织中的水盐的代谢;促进维生素的吸收和利用;活化许多重要酶,促进物质代谢;促进机体生长发育。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碘的推荐摄入量(RNI)是1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1000μg/d。
碘缺乏:胎儿期缺碘,会导致胎儿发育不良,造成流产、早产、死胎、畸形,影响胎儿的脑和神经系统发育,出现不同程度的智力伤残,轻者智力低下,影响学习,重者甚至白痴、聋哑。儿童期和青春期缺碘,导致甲状腺肿,体格发育落后等。成人期缺碘,造成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低下等。严重碘缺乏会得“大脖子病”。在医学上叫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大可引起吞咽困难、气促、声音嘶哑、精神不振。也可演变为甲状腺肿瘤,病人十分痛苦。甚至不能从事体力劳动。
碘过量:误服较高浓度的碘剂,会使口腔内有碘味,口腔、食道和胃部有烧灼感和疼痛,口腔和咽喉部出现水肿,呈棕色,病愈后可引起食管和胃的疤痕和狭窄。并可出现头晕、头痛、面色苍白、呼吸急促、口渴、恶心、呕吐、腹泻、粪便中可带血、紫绀、四肢震颤、发热、意识模糊、定向力丧失、感觉障碍、言语杂乱,甚至昏迷、休克,或有中毒性肾炎,出现血尿、蛋白尿,严重者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
铬
铬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的糖代谢和脂代谢中发挥特殊作用。三价的铬是对人体有益的元素,而六价铬是有毒的。铬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较低、均以三价的形式存在。铬的生理功能是与其它控制代谢的物质一起配合起作用的。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组成部分,调节体内糖、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影响机体的脂质代谢,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预防心血管病;铬是核酸类(DNA和RNA)的稳定剂,可防止细胞内某些基因物质的突变并预防癌症。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铬的推荐摄入量(RNI)是5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500μg/d。
铬缺乏:铬缺乏最常见的表现是引起动脉硬化症;老年人缺铬易患糖尿病和动脉硬化;妊娠期缺铬可引起妊娠期糖尿病;正常人缺铬可出现皮肤干燥无华,皱纹增加,头发失去光泽和弹性。
铬过量:口服重铬酸钾,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口腔黏膜变黄,呕吐黄色或绿色物质,吞咽困难,上腹部烧灼痛,腹泻,血水样便,严重者出现休克、面色青紫、呼吸困难。重铬酸钾对肝和肾都有毒性,尿中出现蛋白,严重者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
铜
铜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据估计人体内含铜总量为50~120毫克。铜是人体很多酶的组成成分;铜参与铁代谢和红细胞生成;协助胶原结构,影响骨骼、皮肤血管结构;铜通过参与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构成保护细胞免受超氧离子的毒害。铜还与儿茶酚胺类激素的生物合成、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及酪酸转化为黑色素等有关。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铜的推荐摄入量(RNI)是2m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8mg/d。
铜缺乏:小儿缺铜表现为全身营养不良、长期腹泻、体重减轻、肝脾肿大、发育迟缓、皮肤苍白、毛发由黑变黄且易断、低色素性贫血,经铁剂治疗无效。有的患儿还要出现皮疹、浅表静脉扩张、视觉反应迟钝、肌肉张力低下、骨质疏松等。缺铜还可以患一种叫“钢丝样头发综合征”的疾病,主要表现为头发硬而卷曲、色浅易断、面色苍白、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低下等。缺铜可引起低血铁——低血铜——低血清蛋白综合征,简称“三低综合征”,表现症状有低色素性贫血、面色苍白、水肿、肝脾肿大、易怒、生长发育停滞等。缺铜与白癜风、“少白头”形成也有关系。缺乏还可促进心肌梗塞、冠心病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
铜过量:当人体铜摄入过量可造成中毒,包括急性铜中毒、肝豆状核变性、儿童肝内胆汁淤积等病症。急性铜中毒是由于偶然摄入过量铜而发病,会出现胃肠道中毒症状,口内有金属味、上腹痛、恶心呕吐或腹泻;重者可出现胃肠黏膜溃疡、溶血、肝坏死、肾损害,甚至发生低血压、休克而死亡。铜过量会引发一些人出现肝豆状核变性,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不常见的隐性遗传先天性铜代谢缺陷疾病,实质上是属于慢性铜中毒。儿童时期表现为慢性肝病症状,青少年时期出现神经系统症状,本病多有家族史,表现有慢性肝病或肝硬化、反复发作原因不明的溶血、神经症状(动作不协调、震颤、四肢僵硬挛缩等)、精神异常、眼角膜周边出现棕褐色或绿色环等。肝内胆汁淤积症是急性铜中毒的另一表现,这是由于铜过量使肝小叶发生中心性坏死所致。
钼
钼是人体生长必需的微量元素。在机体内的分布很广,在所有器官、组织和体液中均能检出。钼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钼参与酶类和蛋白质合成,参与维生素B12组成及代谢,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防止贫血,促进核酸和蛋白质合成,参与神经组织和心血管组织代谢;钼可降解汞等毒性物质对机体的毒害作用;钼在增加骨密度和骨钙、镁含量方面与氟有协同作用,对肾结石、龋齿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中国营养学会2000年制定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规定,成人钼的推荐摄入量(RNI)是60μg/d,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350μg/d。
钼缺乏:钼缺乏时会诱发心肌病或其它心血管病。缺钼,还可诱发食道癌、骨癌、肝癌以及龋齿。孕妇缺钼可引起胎儿发育障碍。
钼过量:过量的钼可诱发痛风和癌症。
钴
钴也是人体中一种必需微量元素,正常成人体内总含量仅1.1~1.5毫克,各组织器官中以肝脏含量最高。钴的重要生理功能在于它能刺激造血系统,加速造血并参与造血过程。它能促进肠道对铁的吸收,促进铁入骨髓中参与造血。钴盐可以增加血红蛋白的含量、促进血红细胞生成。迄今尚未发现人体单纯缺钴的表现,所以钴的推荐量尚难以估计。
钴缺乏:现发现钴缺乏与血压升高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一定关系。
钴过量:当摄入量过量时可引起中毒,如使用钴盐(氯化钴)时,常表现为皮肤潮红、胸骨后疼痛、恶心、呕吐、耳鸣及神经性耳聋,还可出现红细胞增多症,重者导致缺氧紫绀、昏迷甚至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