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形散神聚”是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要根据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感受散文之美。接下来,笔者就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一、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创作背景《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此时正处于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四一二”政变。当时,由于“白色恐怖”的笼罩,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形散神聚”是散文最为突出的特点。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还要根据线索理清文章的结构,体会文章中的思想情感,感受散文之美。接下来,笔者就以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为例,谈谈如何开展散文阅读教学。一、引导学生了解散文的创作背景《荷塘月色》创作于1927年的7月。此时正处于蒋介石背叛革命的时期,也就是历史上的“四一二”政变。当时,由于“白色恐怖”的笼罩,中国处于一片黑暗之中。参与过五四爱国运动的朱自清对此非常的悲愤与不满。
其他文献
<正>一、2020年高考全国卷历史试题的特点分析1.创新试题情境在落实新的高考评价体系、深化高考改革的背景下,2020年全国卷很重视试题情境的创新。表现之一是运用丰富多彩的材料来创设新情境。有图片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25题,全国卷Ⅱ的第25、42题,全国卷Ⅲ的第24、34题;有表格材料,如全国卷Ⅰ的第
韩愈的《师说》是一篇专门论述教师之道的文章,文章对教师形象做了具体分析,指出为师之责和为师之道的要点。梳理《师说》中的教师形象,追溯教师形象的概念及其演变,有助于当代教师获得启示,具体包括明确职能、术业专攻、因材施教、相互学习,探寻成长和发展之路。
目的:探究音乐疗法在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66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音乐疗法进行护理。护理2周后,比较两组患儿的体重变化情况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护理前两组患儿的体重比较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2周后,与对照组患儿相比
采用对年报进行文本分析的方法构建银行金融科技指数,结合2008—2019年我国92家银行面板数据,考察银行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银行发展金融科技能够提升经营绩效;降低不良贷款率以及成本收入比是银行金融科技影响经营绩效的中介机制。异质性分析表明,规模更大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对经营绩效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资本充足率更高的银行发展金融科技更有效地提高了股本收益率,对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正>韩愈的经典文本《师说》中对教师职业的准确定位,不分年龄、地位而以道为上的择师标准定位,都有跨越时代的意义和价值,历来为大家所传颂。但是,《师说》值得品味的不只是其意旨。文章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语言和情思的统一。尤其是“文言”这种语言载体,用语简洁,从语法词章到结构都更为讲究。其语言凝练,用词讲究,意旨深远,可谓形神兼备。作为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传承载体,文章字里行间蕴含的民族审美与民族精神,都
<正>议论文又叫说理文。相对于其他文体而言,议论文的语言要准确、严密且有针对性,讲究以理服人。一些高中生在写议论文的时候会觉得比较吃力。对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结合教材中的文章为学生讲解一些写议论文的技巧。下面,笔者就以《劝学》和《师说》两篇文言文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向古人学写议论文。一、引导学生梳理文章的脉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一般会要求学生掌握多种阅读的方法,如精读、略读等,并在阅读后
中华传统文化具有自成一体的价值体系、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社会心理和审美情趣等,而“礼”文化则是中华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要理解、体会和挖掘“礼”文化的真精神和真价值,创新传统“礼”文化以适应当代社会发展与生活方式。通过提升公众媒介素养,可以推动“礼”文化的教育和传播,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重现“礼仪之邦”的辉煌。
<正>一些古诗词中常常暗含典故,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应带领学生探寻其中的典故,以更好地把握作者的创作意图。本文将以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探寻古诗词中的典故。一、开展朗读活动,鼓励学生寻找典故在讲解《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之前,教师可以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组织他们开展朗读活动,初步了解这首词的内容。在这一环节,教师最好提出一定的要求。比如,
在高职院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促进教学水平不断提升。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学生要加强对各种新媒体的应用,学会从中找到自己想要的各种信息。本文对新媒体时代下提升高职学生的媒介素养的策略进行分析和探讨。
《荷塘月色》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文本,但自文本进入中学教材以来,关于文本主题内涵的解析就没有停止过。笔者不揣陋见,试图从《荷塘月色》中朱自清的审美立场这一角度出发,探究朱自清作为现代知识分子试图超越传统士人立场以及与这种立场“纠缠”的矛盾,以展现历史转型期朱自清独特的审美个性,揭示文本内涵的丰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