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自身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满怀激情地描绘出古代文人的理想意境和审美情趣。本文从解析兴庆公园园林意境入手,探讨古典园林的意境美,分析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的景观布局和“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效果,并结合当代创作实例,承古至今,描绘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关键词:古典园林;师法自然;意境美
1 传承:西安市兴庆公园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结历代能工巧匠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创造出的独树一帜的园林景观,也蕴含古代文人的理想意境和审美情趣。作为遗址公园的西安市兴庆公园在时间的沉淀中不仅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集聚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
1.1 相地篇
西安市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的咸宁路上,因在唐代皇宫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园内北为宫殿,南为园林,西北高而东南低,以旧址龙池(现兴庆湖)为中心,沿湖建有殿、楼、亭、轩等,占地52公顷,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1.2 意匠篇
古人曾有挥墨成画,而今公园的设计亦有相通之处,泼墨挥洒,以传统文化为基准,运用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造园理念,突出山、水、人的高度和谐统一,在绿树成荫,溪水环绕中,取西北高而东南低之势,三山植林木,湖中立三岛,以龙池为中心,在葱葱茏茏,山水相依之中,按兴庆宫的原方位,布设了花萼相辉楼、沉香亭、长庆轩、五龙潭亭、南薰阁、日本遣唐使“阿培仲麻吕”纪念碑等景点。
1.3 筑山理水篇
全园环山抱水、布局开阖变化,富于韵律。以竖向地形作为塑造空间的艺术手段,结合园内布局,创造出高低错落、起伏有跌、层次丰富的游憩空间。在“一湖三岛”中,溪流跌水、绿树成荫、相互穿插,自然成趣,其与《园冶》中:“巧于因借,精而合宜”相印证。
1.4 植物造景篇
古人有借自然之物(植物),仿自然之行,遵自然之美,从而达到物与我、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自然景致并非全面照搬,更多是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园内绿树成荫、景到随机,展现出了景观的多样性和感知的敏感性。同时,在遵从“师法自然”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种植,满足游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创造出尺度适宜、愉悦舒适、景色宜人的新环境,达到人景交融的景观效果。
1.5 屋宇小品篇
园内建筑主要有沉香亭、五龙潭亭、南薰阁、花萼相辉楼、长庆轩、日本遣唐使“阿培仲麻吕”纪念碑等。以沉香亭为例,重檐四角攒尖顶,红檐碧瓦画栋,古朴典雅而又富丽堂皇,到处弥漫着唐风。到了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古朴的建筑在群花相映中,让人流连忘返。
2 解析:古典园林意境美营造
通过对西安市兴庆公园的分析可得知,中国造园家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造园风格,对现代园林景观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尤其是在对其景观意境的表达,在起承转合中又令人回味无穷。
2.1 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贯穿我国整个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始终。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引导下,师法自然成为古典园林的核心理念。例如,清代乾隆皇帝在《静明园记》中曾说:“若夫崇山峻岭,鹤鹿之游,槅鱼之乐,加之岩亭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追求“物有天然之趣”不正是师法自然的具体体现吗?
2.2 巧于因借的造园技法
藏而不漏、峰回路转,巧妙运用借景、障景等手法,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正是古典园林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明代造园家计成在扬州个园的实际案例中,巧妙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园中,利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在很小的空间中用“三五成林”而创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以有限的面积,营造无限的空间,借自然之景,创山水之趣,从而营造园林意境。
2.3 精而合宜的造园布局
精而合宜的布局可使园林景观更好地融于自然,巧而得体的营造与此相呼应,在大空间与小意境的重叠中,描绘古典园林之美。例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透过漏窗便可以看到“湖倚椅墙,芭蕉映窗”的景象。如此细致的推敲与构思不正是古典园林的精巧所在?又如在兴庆公园中,以龙池为中心,在郁郁葱葱、山水相依之中一分为二,溪水环绕,绿树成荫,高低错落,相互穿插,身在其中总有景尽而意无尽的感觉,这不正是精而合宜的布局?
3 融合: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如今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应对外来文化冲击过程中保持本质和强大自身,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理应采用新角度、新方向去看待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3.1 承古
筑山理水要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营造出广袤自然的意境,在曲折之中,错落之间,寻求天然野趣,如峰峦堆砌理应仿天然岩脉,具有自然生气;溪流跌水理应自然曲折、高低起伏;花木布置理应疏密相间,错杂相间。
其次,注重营造“景尽而人未尽”的诗情画意,充分发挥诗词书画在造园中的润景色、揭意境的作用。做到由文入景,由景生情的效果。例如,西安市兴庆公园的沉香亭,在盛开的牡丹花,红紫的、浅红的、通体透白的映衬中,李白借酒挥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由景到文再到景,不仅深化园林意境,同时也将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一层的艺术境界。
3.2 至今
美的环境离不开精而合宜的空间,正如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所说:“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一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因此,我们应注重空间分布,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丰富空间,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运用借景等一系列传统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节奏与韵律的园林意境。
同时,在细部的刻画与植物的选择中,追求的不仅是形式的多变,更应具有深一层的含蓄和意境。借物言志,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情感含义,对园林景观进行深层次的开拓,最终形成形与意、意与境相结合的景观意境。
4 结束语
园林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服务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必须将传统造园理念与现代造园思想相结合,以新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以新的理念去吸收国外园林的成功经验,在继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计成,李世葵,刘金鹏.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212.
[2] 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7.
[3] 卫渊渊.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兴庆公园为例[J].安徽建筑,2012(2).
作者简介:韩宝娟(1985—),女,山西人,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
关键词:古典园林;师法自然;意境美
1 传承:西安市兴庆公园设计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华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凝结历代能工巧匠勤劳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其创造出的独树一帜的园林景观,也蕴含古代文人的理想意境和审美情趣。作为遗址公园的西安市兴庆公园在时间的沉淀中不仅具备丰富的历史文化,同时也集聚着中国古典园林的意境之美。
1.1 相地篇
西安市兴庆公园位于古都西安城墙外的咸宁路上,因在唐代皇宫兴庆宫遗址上修建而得名,该公园是我国最古老的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园内北为宫殿,南为园林,西北高而东南低,以旧址龙池(现兴庆湖)为中心,沿湖建有殿、楼、亭、轩等,占地52公顷,是西安市最大的城市公园。
1.2 意匠篇
古人曾有挥墨成画,而今公园的设计亦有相通之处,泼墨挥洒,以传统文化为基准,运用传统造园手法结合现代造园理念,突出山、水、人的高度和谐统一,在绿树成荫,溪水环绕中,取西北高而东南低之势,三山植林木,湖中立三岛,以龙池为中心,在葱葱茏茏,山水相依之中,按兴庆宫的原方位,布设了花萼相辉楼、沉香亭、长庆轩、五龙潭亭、南薰阁、日本遣唐使“阿培仲麻吕”纪念碑等景点。
1.3 筑山理水篇
全园环山抱水、布局开阖变化,富于韵律。以竖向地形作为塑造空间的艺术手段,结合园内布局,创造出高低错落、起伏有跌、层次丰富的游憩空间。在“一湖三岛”中,溪流跌水、绿树成荫、相互穿插,自然成趣,其与《园冶》中:“巧于因借,精而合宜”相印证。
1.4 植物造景篇
古人有借自然之物(植物),仿自然之行,遵自然之美,从而达到物与我、内与外、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自然景致并非全面照搬,更多是利用一定的艺术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也就是所谓的“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园内绿树成荫、景到随机,展现出了景观的多样性和感知的敏感性。同时,在遵从“师法自然”的基础上,以乡土树种为本,多形式、多层次地种植,满足游人“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愿望,创造出尺度适宜、愉悦舒适、景色宜人的新环境,达到人景交融的景观效果。
1.5 屋宇小品篇
园内建筑主要有沉香亭、五龙潭亭、南薰阁、花萼相辉楼、长庆轩、日本遣唐使“阿培仲麻吕”纪念碑等。以沉香亭为例,重檐四角攒尖顶,红檐碧瓦画栋,古朴典雅而又富丽堂皇,到处弥漫着唐风。到了牡丹花盛开的季节,古朴的建筑在群花相映中,让人流连忘返。
2 解析:古典园林意境美营造
通过对西安市兴庆公园的分析可得知,中国造园家以自然山水为骨架的造园风格,对现代园林景观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尤其是在对其景观意境的表达,在起承转合中又令人回味无穷。
2.1 师法自然的造园理念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天人合一”的精神贯穿我国整个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始终。在这种哲学思想的引导下,师法自然成为古典园林的核心理念。例如,清代乾隆皇帝在《静明园记》中曾说:“若夫崇山峻岭,鹤鹿之游,槅鱼之乐,加之岩亭溪阁,芳草古木,物有天然之趣,人忘尘世之怀。”追求“物有天然之趣”不正是师法自然的具体体现吗?
2.2 巧于因借的造园技法
藏而不漏、峰回路转,巧妙运用借景、障景等手法,给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这也正是古典园林经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明代造园家计成在扬州个园的实际案例中,巧妙利用借景将自然山川纳入园中,利用欲扬先抑、以小见大等手法,造成视觉错觉,在很小的空间中用“三五成林”而创造出“咫尺山林”的效果,以有限的面积,营造无限的空间,借自然之景,创山水之趣,从而营造园林意境。
2.3 精而合宜的造园布局
精而合宜的布局可使园林景观更好地融于自然,巧而得体的营造与此相呼应,在大空间与小意境的重叠中,描绘古典园林之美。例如,苏州留园的石林小院,透过漏窗便可以看到“湖倚椅墙,芭蕉映窗”的景象。如此细致的推敲与构思不正是古典园林的精巧所在?又如在兴庆公园中,以龙池为中心,在郁郁葱葱、山水相依之中一分为二,溪水环绕,绿树成荫,高低错落,相互穿插,身在其中总有景尽而意无尽的感觉,这不正是精而合宜的布局?
3 融合:如何创作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如今全球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在应对外来文化冲击过程中保持本质和强大自身,已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理应采用新角度、新方向去看待传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3.1 承古
筑山理水要基于自然而高于自然,营造出广袤自然的意境,在曲折之中,错落之间,寻求天然野趣,如峰峦堆砌理应仿天然岩脉,具有自然生气;溪流跌水理应自然曲折、高低起伏;花木布置理应疏密相间,错杂相间。
其次,注重营造“景尽而人未尽”的诗情画意,充分发挥诗词书画在造园中的润景色、揭意境的作用。做到由文入景,由景生情的效果。例如,西安市兴庆公园的沉香亭,在盛开的牡丹花,红紫的、浅红的、通体透白的映衬中,李白借酒挥诗:“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由景到文再到景,不仅深化园林意境,同时也将景物形象升华到更高一层的艺术境界。
3.2 至今
美的环境离不开精而合宜的空间,正如西蒙兹在《景观设计学》中所说:“对每一块场地,都有一种理想的用途;对每一种用途,都有一块理想的场地。”因此,我们应注重空间分布,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丰富空间,满足使用功能。同时,运用借景等一系列传统艺术手法,营造出具有节奏与韵律的园林意境。
同时,在细部的刻画与植物的选择中,追求的不仅是形式的多变,更应具有深一层的含蓄和意境。借物言志,充分发挥不同植物的情感含义,对园林景观进行深层次的开拓,最终形成形与意、意与境相结合的景观意境。
4 结束语
园林是为人类文明发展服务的,在全球化的今天,必须将传统造园理念与现代造园思想相结合,以新的视角去审视传统文化,以新的理念去吸收国外园林的成功经验,在继承中融合,在融合中发展,从而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景观。
参考文献:
[1] 计成,李世葵,刘金鹏.园冶[M].北京:中华书局,2011:212.
[2] 金煜.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247.
[3] 卫渊渊.中国传统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公园设计中的应用——以兴庆公园为例[J].安徽建筑,2012(2).
作者简介:韩宝娟(1985—),女,山西人,助教,研究方向:设计艺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