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师设计和提出问题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直接关乎课堂教学的成败,在教学过程中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实际,问题的设计要有时代性,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辩,让学生在思辨中得以提升,提高教学效率,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 设计;问题;课堂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体会。
1.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实际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都必须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典型性,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其次,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想认识水平。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思想单纯,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如学习九年级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1 我国近几年取得了那些重大科技成果?这是不是说明我国就是科技强国了?
1.2 你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
1.3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有哪些?如何缩小差距?
1.4 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
1.5 我们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问题的设计要有时代性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学生对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引入时事政治并加以分析,理论与时政相结合,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此外,对学生能够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消极方面的东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教师的正确引导、合理解答,会使学生思索、辩论,明白道理。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时代性和鲜活性的特征。
例如,我在讲授初三“三个代表”这个问题时,结合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并展示有关照片。
3.设计问题
3.1 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说明了什么?
3.2 你还能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3.3 这些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
4.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辩,及时点拨 问题的设计要要有激励性,能使学生看到问题,就有讨论、争辩的欲望,并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地磋商、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获得的信息也非常丰富,感悟也越来越多,他们敢于也愿意谈论社会上的人和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关注的话题上设计问题,从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争辩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不放,把问题引向深入,并且及时作出必要的点拨和疏导。
如我在讲《抵制不良诱惑》一课时,我抓住了“电子游戏”这个话题,设计了问题:“在同学们当中,打电子游戏的情况非常普遍,你对此怎么看?”将问题引向纵深。当学生中形成电子游戏“应该打”和“不应该打”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时,我又十分巧妙地引导:“现在我们有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各自说说自已的理由,开个小小的辩论会怎么样?”于是,学生们就开始了精彩辩论,结合切身经历和体验,辩论赛进行得水到渠成。最后,教师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电子游戏的利与弊有了清醒的认识,整个过程显得十分流畅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既备教材和教法,也要备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震.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傅玉琴,张艳辉,张杰. 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黎曦. 教师与新课程.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1-08-13
【关键词】 设计;问题;课堂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调节课堂气氛,促进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既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又能促进师生有效互动,及时地反馈教学信息,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从而大大地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有价值、有意义的问题,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结合教学实际,浅谈几点体会。
1.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实际 问题的设计一定要针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这两个方面去考虑,做到有的放矢。首先,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教师在授课前要精心设计提问的内容与形式,所提的问题要都必须是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的,突出课堂教学的重点,有典型性,使提出的问题问在知识的关键处。其次,注重课堂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和思想认识水平。由于初中学生年龄还小,思想单纯,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设计的问题要难易适中,跳一跳,就能够得着。
如学习九年级思品课《走科教兴国之路》,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
1.1 我国近几年取得了那些重大科技成果?这是不是说明我国就是科技强国了?
1.2 你如何看待我国的科技总体水平?
1.3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有哪些?如何缩小差距?
1.4 是否只要有了经费的保障与法律的规定,我国目标就能实现?还需要依靠什么?
1.5 我们能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通过这样的层层深入地提问,培养了学生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落实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问题的设计要有时代性 时代性是思想品德课的重要特征之一。中学生对时事政治有着浓厚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适时、适度的引入时事政治并加以分析,理论与时政相结合,会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思品课的兴趣。此外,对学生能够看到的社会现实问题,尤其是一些消极方面的东西,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教师的正确引导、合理解答,会使学生思索、辩论,明白道理。在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要经常与社会生活中的实际联系起来,与热点问题联系起来,用所学观点去分析当前的社会热点、焦点以及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使问题的设计具有时代性和鲜活性的特征。
例如,我在讲授初三“三个代表”这个问题时,结合2010年8月8日甘肃舟曲特大泥石流灾害,并展示有关照片。
3.设计问题
3.1 国家领导人在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强调“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百倍的努力”,说明了什么?
3.2 你还能列举几个类似的例子吗?
3.3 这些事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积极参与,热烈讨论,思维活跃,课堂教学得到了延伸,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关心国家、关心社会的责任感 。
4.问题的设计要能引起学生的争辩,及时点拨 问题的设计要要有激励性,能使学生看到问题,就有讨论、争辩的欲望,并能使学生在无拘无束地磋商、争论的过程中,能够取长补短。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孩子获取信息的方式很多,获得的信息也非常丰富,感悟也越来越多,他们敢于也愿意谈论社会上的人和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关注的话题上设计问题,从他们对这些问题的争辩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抓住不放,把问题引向深入,并且及时作出必要的点拨和疏导。
如我在讲《抵制不良诱惑》一课时,我抓住了“电子游戏”这个话题,设计了问题:“在同学们当中,打电子游戏的情况非常普遍,你对此怎么看?”将问题引向纵深。当学生中形成电子游戏“应该打”和“不应该打”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时,我又十分巧妙地引导:“现在我们有了两种完全相反的观点。各自说说自已的理由,开个小小的辩论会怎么样?”于是,学生们就开始了精彩辩论,结合切身经历和体验,辩论赛进行得水到渠成。最后,教师对辩论的结果进行总结,使学生对电子游戏的利与弊有了清醒的认识,整个过程显得十分流畅自然,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课堂问题的设计是一门艺术,教师应该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前提下,既备教材和教法,也要备学生,密切关注社会现实,理论联系实际,精心巧妙地设计问题,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达到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实效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韩震. 全日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强.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傅玉琴,张艳辉,张杰. 政治新课程教学设计. 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程黎曦. 教师与新课程. 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
收稿日期:2011-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