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国家资助政策的日渐完善,资助体系的多元模式已在制度上帮助许多贫困生接受高等教育,完成求学梦想。但在实际工作中,贫困生评定标准的科学化,资助资源分配的合理化,贫困生励志教育的常态化等仍然需要不断摸索和完善。
关键词: 高校; 资助工作; 对策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其中还包括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措施,庄严承诺不让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境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常规的资助体系,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考生不知道高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又未入学期间为学费住宿费等一筹莫展甚至辍学。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了解国家资助体系由多种形式组成,导致他们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资助。
2.经济困难程度鉴定标准不够科学
评定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校的评定首先依靠《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据了解,部分《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相关数据可以由学生本人或家庭成员随意填写,家庭所在的乡镇或街道民政/行政部门无须经过验证即可直接盖章,导致表上数据的真实度有待考究。虽然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谈心谈话或实地走访来进一步确认学生的困难程度,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9月开始申请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这么短的阶段开展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这就可能导致各项资助未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有失公允。
3.资助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某些资助资源(如国家助学金)一般以下发固定指标的形式来分配,具体下发指标的数量常常以学生总量为基数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会导致部分高校或者院系指标过于宽裕或者名额不足,指标过于宽裕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不困难也能成功申请,名额不足的情况下未能全面覆盖到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
4.贷款的还款约束力不够严格
校园地助学贷款学生毕业离校前必须签署还款承诺书,进入还款期后,银行根据还款计划自动扣款,如果金额不足造成划扣失败,系统将对其拖欠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而影响个人在金融机构申请信用卡和贷款。这种约束对还款意识低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二、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助学保障
高校在招生宣传阶段可设计独立的资助政策宣传手册,详细介绍资助类型和标准,申请条件及流程。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介绍资助政策并答疑解惑,重点强调“贫困不要紧,政策有资助,不贫困不申请”。
2.健全资助体系,合理分配资助资源
适当减少无需偿还的国家助学金等形式资助比例,提高奖学金形式资助比例,鼓励学生励志求学,追求卓越,减少“等、要、靠”思想的滋生。积极寻求和争取社会资助并以奖学金、勤工助学或实习等形式助学,倡导“身体力行”和感恩理念”。设立机动资助基金,帮助学期中因疾病或家庭等各类原因突发造成的经济极度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合理分配资助资源,严格把关,尽可能保证把每一份资助都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资助到每一位贫困生。
3.建立合理有效贫困认定体系,加强贫困生信息的动态管理
申请阶段,学生除提供《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原件还应附上详细的申请理由,学校加强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并签署诚信承诺书;评审阶段,仔细阅读每份申请材料,根据学生申请理由及家庭收入评定特困或贫困等级,开发资助管理系统,录入贫困学生信息,定期维护和更新数据,绑定学生饭卡消费记录,监督学生是否在申请资助后奢侈浪费。
4.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不仅要在政策指导下帮助困难学生申请到相应的资助,后续更要关注贫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工作细致、有浓厚服务意识的资助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贫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具体如下:
(1)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存在自卑心理,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资助管理队伍的教师应给与这部分学生更多尊重、关爱和鼓励,定期跟踪学生的状态。
(2)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尤其强调应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助学贷款及时还贷、诚信应考拒绝作弊、诚信做人。
(3)开展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弱化学生过于自我的思想,希望学生饮水思源,感恩国家和社会给与的资助,感恩成长路上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
(4)鼓励贫困生应树立信心,人穷志不穷,不仅要以学业取得优异成绩为奋斗目标,也要在社会实践、学生活动等方面多锻炼多提高;提醒学生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励志达人,做自强之星。
国家资助是为了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经济负担的惠民政策,做好这项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是落实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应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不断总结与思考,共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机制,保障资助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强.大数据思维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5,(60):145.
[2]黄壮霞.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7,(6):34-35.
[3]杨柳等.中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6,(2):9-10.
[4]姜堯等.强化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J].学理论,2015(7):232-233.
[5]安冰.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
关键词: 高校; 资助工作; 对策
目前,国家在高等教育阶段建立了以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资助体系,其中还包括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生活补贴等措施,庄严承诺不让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境经济困难而失学。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各高校已基本形成了常规的资助体系,帮助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并完成学业。但在实际工作开展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制约着高校资助工作的高效开展,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讨。
一、高校资助工作存在的问题
1.资助政策宣传不够到位
部分家庭经济困难考生不知道高校设立了“绿色通道”,在拿到录取通知书又未入学期间为学费住宿费等一筹莫展甚至辍学。也有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不了解国家资助体系由多种形式组成,导致他们没有得到全方位的资助。
2.经济困难程度鉴定标准不够科学
评定家庭经济是否困难是做好资助工作的前提和基础。目前高校的评定首先依靠《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据了解,部分《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上的相关数据可以由学生本人或家庭成员随意填写,家庭所在的乡镇或街道民政/行政部门无须经过验证即可直接盖章,导致表上数据的真实度有待考究。虽然可通过观察学生的生活习惯,谈心谈话或实地走访来进一步确认学生的困难程度,但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9月开始申请11月15日前完成评审这么短的阶段开展起来也存在一定的实际困难,这就可能导致各项资助未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有失公允。
3.资助资源分配不够合理
某些资助资源(如国家助学金)一般以下发固定指标的形式来分配,具体下发指标的数量常常以学生总量为基数乘以一定的系数,这样会导致部分高校或者院系指标过于宽裕或者名额不足,指标过于宽裕的情况下部分学生家庭条件不困难也能成功申请,名额不足的情况下未能全面覆盖到真正需要资助的贫困学生。
4.贷款的还款约束力不够严格
校园地助学贷款学生毕业离校前必须签署还款承诺书,进入还款期后,银行根据还款计划自动扣款,如果金额不足造成划扣失败,系统将对其拖欠金额计收罚息,并将其违约行为载入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而影响个人在金融机构申请信用卡和贷款。这种约束对还款意识低的学生来说是不够的。
二、高校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
1.加强政策宣传,做好助学保障
高校在招生宣传阶段可设计独立的资助政策宣传手册,详细介绍资助类型和标准,申请条件及流程。新生入学教育阶段介绍资助政策并答疑解惑,重点强调“贫困不要紧,政策有资助,不贫困不申请”。
2.健全资助体系,合理分配资助资源
适当减少无需偿还的国家助学金等形式资助比例,提高奖学金形式资助比例,鼓励学生励志求学,追求卓越,减少“等、要、靠”思想的滋生。积极寻求和争取社会资助并以奖学金、勤工助学或实习等形式助学,倡导“身体力行”和感恩理念”。设立机动资助基金,帮助学期中因疾病或家庭等各类原因突发造成的经济极度困难的学生渡过难关。合理分配资助资源,严格把关,尽可能保证把每一份资助都用到最需要的学生身上,资助到每一位贫困生。
3.建立合理有效贫困认定体系,加强贫困生信息的动态管理
申请阶段,学生除提供《高等家庭情况调查表》原件还应附上详细的申请理由,学校加强诚信教育,要求学生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并签署诚信承诺书;评审阶段,仔细阅读每份申请材料,根据学生申请理由及家庭收入评定特困或贫困等级,开发资助管理系统,录入贫困学生信息,定期维护和更新数据,绑定学生饭卡消费记录,监督学生是否在申请资助后奢侈浪费。
4.加强资助管理队伍建设,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
资助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需要细心耐心的工作,不仅要在政策指导下帮助困难学生申请到相应的资助,后续更要关注贫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建设一支责任心强、工作细致、有浓厚服务意识的资助管理队伍至关重要。贫困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心理教育具体如下:
(1)部分学生因家庭贫困存在自卑心理,对学习和生活产生影响,资助管理队伍的教师应给与这部分学生更多尊重、关爱和鼓励,定期跟踪学生的状态。
(2)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全方位、多角度做好诚信教育工作,尤其强调应如实提交申请材料,助学贷款及时还贷、诚信应考拒绝作弊、诚信做人。
(3)开展感恩教育,强化学生的感恩意识,弱化学生过于自我的思想,希望学生饮水思源,感恩国家和社会给与的资助,感恩成长路上帮助过自己的每一个人。
(4)鼓励贫困生应树立信心,人穷志不穷,不仅要以学业取得优异成绩为奋斗目标,也要在社会实践、学生活动等方面多锻炼多提高;提醒学生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做励志达人,做自强之星。
国家资助是为了切实减轻困难家庭供应子女上学经济负担的惠民政策,做好这项工作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体现教育公平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高校是落实资助政策的执行者,应在实际的资助工作中不断总结与思考,共同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资助机制,保障资助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强.大数据思维下高校资助工作的思考[J].高教高职研究考试周刊,2015,(60):145.
[2]黄壮霞.对大学生资助工作的几点思考[J].当代经济,2007,(6):34-35.
[3]杨柳等.中美大学生资助工作的比较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6,(2):9-10.
[4]姜堯等.强化大学生资助工作中的德育教育[J].学理论,2015(7):232-233.
[5]安冰.高校贫困生资助问题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