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内涵的重新审视(下)

来源 :学理论·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feiq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晓庄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京 210017)
  摘 要:传统政治的主要内涵从统治者或者管理者的角度出发,从善、压迫、剥削、服从、权力的争斗、利益的聚合[1]等角度谈论政治。而现代政治主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石,是以协商为手段[2]、以法治为核心、以消除社会对人的“异化”为目的、以达到人民的满意为宗旨的活动过程。
  关键词:现代政治;法治;异化;满意
  中图分类号:D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7)07-0074-02
  现代政治已经脱离了简单、粗暴甚至野蛮的统治方式和手段,而向复杂、说服和温和的路径转化。现代政治中政治资源和社会资源以及价值的分配除了满足公平正义、以协商的途径解决社会中人们的争端外,还必须把法治作为现代政治的核心,必须达到马克思主义者所说的满足人的需要是社会的终极价值和目的,即马克思所说的消除人的异化,达到人民的最终满意。
  一、法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
  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社会新矛盾、新冲突就会显现,如何克服社会无序状态进入社会有序状态,法治是社会精神安慰和社会稳定的有效良方。法治就是依照人民的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进行社会有效治理的方式。法治首先要求的是法制即有法可循;其次,法治要求的是公序良法;再次,法治应该体现人民的意志;最后,法治应该体现社会变迁和社会进步发展的规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明确提出“依法执政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提出了依法治国是当前社会治理中心任务之一,从而推进了中国法治化的进程。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第一,利益的转换和冲突要求现代社会依法治国。当前社会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变革必然涉及利益的分化和整合、关涉利益的得与失,利益格局的转换必然带来利益的摩擦和冲突,所以法治就成为社会稳定的助推器、社会动荡的防火墙。第二,公平正义的要求需要现代社会依法治国。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核心,“比太阳还要光辉”,是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一。如何做到公平正义,仅仅依靠情和理显然无法解决现实中的利益矛盾,因为现实中的人带有很强的功利性和自我性,为了功利性和自我性牺牲目的性和社會性的现象时常发生,所以就需要用制度的手段防止侵害他人和社会合法利益,而法治是制度手段的最佳诠释。第三,依法治国是政治治理方式转变的必然结果。目前,全球正在进行深刻的治理革命,由以前的魅力型权威治理方式向克里斯玛型治理方式转化。克里斯玛型治理方式要求社会治理合理合法,要求治理必须符合人民的诉求,展现社会变迁的发展趋势,防止个人的独断和专制,这也需要现代化的法治。
  法治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部分和现代文明不可缺少的变量,也成为人民的普遍共识。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整个社会才会有同轴力,政治才有向心力,文化才有凝聚力,才能促进人从异化中逐步解放出来。
  二、消除“异化”是现代政治的目的
  “异化”主要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的,是指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及一系列产品成为了异己力量,而转化为对人的束缚和控制。由于“异化”的存在,人的能动性消失了,物质的存在变成了奴役人的力量,精神的享受成了精神力量的奴役,从而使人的真正目的不能实现甚至畸形发展,阻碍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现代政治的主要目的就是满足公民的合法、合理的偏好和诉求,力图把公民从“异化”的社会或政治中解放出来,还原公民的真实自身,即群众自己去认识自己、改造自己。社会学家吉登斯曾谈及政治是“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成就自己”,吉登斯的政治认识并非为情感、意志所左右,而是以理性为基石,以理性的思维为原动力。由于现代化造就了工具理性的诞生,人们以工具理性的镜像来审视自身,结果造成了对自身目的的迷茫,所以吉登斯认为现代性的发展其结果人类“不过是地位提高的奴隶”[3]18。如果现代性导致人的“异化”到极致,那么人的工具理性就会走向反面,人性本真就会丧失,人的目的性就会消失,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吉登斯提出了自己政治问题的场域:一方面主张以对话、交流、探讨的维度和平地解决有争议的问题和领域,即我们当代经常探讨的协商民主;另一方面主张在全球范围内打击原教旨主义,因为原教旨主义破坏和平、拒绝对话、倡导暴力,其本质阻碍了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使我们现代政治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影响政治和社会的稳定。现代政治本质上要驱除资本力量对人的本性的阻碍和政治权力对人的束缚,还原政治结构本身服务群众的要求,重塑现代政治思维方式,如马克思提出“人们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生活的过程”[4]29,所以政治的思维方式和政治的服务目的只能在现实世界中去探寻。
  西方社会中大量存在这样的理念,“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即政府的归政府、社会的归社会,市场的归市场,尽量减少政府在市场中的地位和作用,简化政府在市场中的手续,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但是现代政治绝非是“管理最少的政府就是最好的政府”,因为现代政治必须是有效的、有序的,而非紊乱的,西方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阶段造成了贫富悬殊的极端分化,穷人生活艰难,生存出现了重大的危机,而富人为富不仁,富人以榨取穷人的财富和血汗为乐,这是富人的乐园、穷人的地狱,完全丧失了人性的本真状态,可以说这个阶段管理最少的政府是对人性的忽视和亵渎。所以现代政治所说的管理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必须是政府治理下的社会是有秩序的社会、良幼有序的社会、健康发展的社会以及人民满意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说“管理最少的政府才是最好的政府”。
  三、人民的满意是现代政治的宗旨
  我们说政治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并非一种单向的独白,而是双向的交流;这种活动并非是一种自上而下,而是一种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互动;这种活动并非是一种利益和服从,而是一种重归人性和本真。   传统的权力政治主要是影响力、服从与被服从的关系,背后是一系列的组织架构和程序规则作为其执行能力的主要力量。现代政治更应该从权威的角度而非权力的角度去理解,政治权威主要是政治权力从合法、合理的角度去理解的,这里合法不仅仅是合乎法律,而且这种法律是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的、以社会公益的纬度形塑的。传统政治具有诱导性和强制性,而现代政治具有本真性和自愿性。现代政治是法治政治,法治是依据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来治理社会,不能以个人或者少数人的意志和主观臆断、猜想来管理国家、治理社会。法治要求政治管理、经济运行、社会发展等各方面都要依据法律来进行,并且法律必须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符合人民整体的意志,所以法治社会带来的是人民满意度的普遍提升。现代政治还必须考虑人的不同的情感价值观,政治层面的表达诉求应该包含工人、农民等不同利益群体的诉求,满足他们合理的偏好。在自媒体的运作下,人们的真实想法在微信、微博、博客、QQ以及其他人们交流的工具中很容易表达出来。在自媒体下,每个人都有自有的领域,这样“碎片化”的政治表达代替了同一的政治利益诉求,传统的“国家—社会”二元关系转变为“国家—社会—个人”的三元关系,“社会”事实上成为了整合“国家—个人”关系的枢纽。满足人民的合理需求,国家和社会应当达到这样的前提条件,“一个前提是政府和政府部门能准确地感受、了解和测定公众的客观利益需求;第二个前提是政府和政府部门有足够的能力提取社会资源并有效地配置这些资源以满足公众的现实利益需求。”[5]政府的治理必须以群众的需求为导向,不能人为地制造群众的需求,也不能缩小甚至减损群众的真正需求。公共治理者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治理者不作为、漠视群众的利益訴求不符合现代政治的要求。公共治理者必须把群众的变化性需求纳入到自己的日常行政事务之中,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利益需要。只有以群众的满意度作为持续衡量现代政治的尺度才能更好地把握政治内在要求和前进方向。对于公民的各方面的合理的利益表达,习近平谈道:“民主不是装饰品,不是用来做摆设的,而是要用来解决人民要解决的问题的。”[6]群众和公共服务者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6]。在政治为了谁、服务谁的问题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6],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以工农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满足群众的合理诉求,只有这样,人民才能拥戴政府、相信政府,从而推动执政党执政的合法性进程。
  从政治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政治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1]身份的重合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政治的治理要求,现代政治要求“公平正义”作为社会的普遍感受而存在,要求法治作为社会的基本规则而具有普适性和约束力,否则整个社会的运作就偏离了现代政治的方向和归宿。但是社会中没有绝对的公平正义,而只能是相对的公平正义,所以现代政治只能采取“协商”[2]的手段解决人们之间的矛盾和纠纷,而放弃使用简单的暴力和镇压的方式,因为治理者和被治理者教育水平和认知水平在逐渐地缩小差距。政治必须还原为马克思的人的目的性解读,即消除“异化”,政治服务于人的真正权益正成为社会的共识。
  参考文献:
  [1]夏金华.政治内涵的重新审视(上)——传统政治的内涵[J].学理论,2014,5(19).
  [2]夏金华.政治内涵的重新审视(中)——论现代政治的基本内涵[J].学理论,2016(7).
  [3]吉登斯.社会理论和现代社会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5]夏金华.地方政府回应性之构建——认同、强化与优化三维视角的解读[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12).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6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新华网,(2014-09-21)[2017-03-12].http://news.xinhuanet.com/2014-09/21/c_1112564804.htm.
其他文献
摘 要:组织历史专业学生开展科研小组活动,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把规范小组活动和调动师生的积极性紧密结合起来。导师在指导科研小组时应把训练打磨放在第一位,让组员在训练中感知不足,主动吸取知识和增强能力。科研小组在培养学生科研能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均产生了比较好的效果,甚至在改善当前不纯的教学风气方面也能发挥一定作用。但是,仍需要基于大学四年的教学安排对科研小组活动进行再规划,以便培养出更
期刊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对绝大多数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陌生课”,新鲜度极低。笔者认为要改变这种现状,提高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必须从课前导入着手,即入境激情——创设形式多样的课前导入,使学生对该课程一见钟情。如诗词导课、历史人物导课、歌曲导课、影视剧导课、名人名言导课、逸闻趣事导课、领袖语录导课等。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实效性;课前导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
期刊
摘 要:在国家“一带一路”和云南“西南桥头堡”战略的大背景下,云南临沧边境地区面向东南亚的先验区建设正在有序开展。大量外资企业的涌入,创造出巨大效益和商业机会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关于外资企业监管、引导、文化融合等方面的问题。以外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视角,从企业、行业及员工、政府及法律等方面入手,剖析在外资企业中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因素,为相关部门进一步提升外资企业的政策性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基于协同理论,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差异性与同一性,将两者进行整合,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要求。重点分析两者整合的有效途径,通过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形成良性互动,优势互补。  关键词:协同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07
期刊
摘 要: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研究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逐步凸显。通过梳理现有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析现有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的挑战,总结影响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发挥的症结,探讨意识形态视域下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主要路径。一是继续深化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二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和方法;三是加强人才队伍的培养;四是构建合理有效的机制。  关键词:意识形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3)  摘 要: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提出了“消灭私有制”的重要思想,自此“消灭私有制”成了全世界共产党人的理论纲领以及奋斗目标。基于对《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时代背景的分析,着重探讨马克思强调“消除私有制”的原因,“消灭私有制”具体内涵的科学理解以及“消滅私有制”的根本举措。  关键词: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共产主义;资本主义  中图分类号:A8
期刊
(湘潭大学,湖南 湘潭 411105)  摘 要:精准扶贫是新时期我国扶贫开发战略的重要发展方向。本文以湖南省龙山县补洲村为例,总结了精准扶贫工作所面临的困境,即精准识别缺乏多维标准、精准扶持难以达到贫困户受益最大化、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机制不健全。对此,应从改进精准识别标准,完善建档立卡机制;健全精准管理和目标考核机制;创新精准扶贫工作机制,探索贫困地区的受益机制三个方面加以完善,以保证精准扶贫工
期刊
(云南省文山州干部行政学院,云南 文州 663000)  摘 要:中国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哲学是其间优异的组成部分,老子哲学思想就蕴含了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以“道”解说世界万物的演化,着重人与自然和谐、尊敬客观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彼此控制、彼此平衡。老子哲学中领导思想的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无为”,它的思想在这些基础上论述“道”的内涵,并构建了以“道”为中心的
期刊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 政治学教研部,长春 130012)  摘 要:建立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研究的重要课题。十八大后,我党对于权力制约和监督提出了更为严格也更加明确的要求。吉林省依靠依法“确权”、压实“责任”、编织铁笼、技术保障等方法努力做好权力制约和监督。未来,还需要在建立权力制约结构,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纪检监察、审计、司法机关的协调机制,做好党内权力监督工作等方面进
期刊
(东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部,长春 130024)  摘 要:以人与自然这一绿色关系为切入点,便会发现人类社会存在非此即彼的主客二元对立思维模式,政治共同体便成了人类共同体与自然共同体的分离。有机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发展共同体基础上主张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坚持怀特海过程哲学的有机整体主义,旨在建构一个生态的世界秩序:即一个由万物相互联系的由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