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作文是衡量中学生综合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于经济、文化、观念相对滞后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来说,当前的作文教学效果并不能满足新课程教改的要求,笔者通过分析当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并结合个人实际教学经验,提出了几条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新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 农村教学;中学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77-02
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这是长期以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作文作为一种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在衡量中学生综合语文水平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仍然很薄弱,不少农村中学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偏差,而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也常常进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新教程改革东风劲吹的当下,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是困扰广大一线农村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包括学生知识面,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作文教学相比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来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 作文是这种文体也具有一定的非功利性特点,是表现人心灵世界的文体。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视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学生在作文时往往出现“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结果只能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而教师虽然不断探索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但是却在学生作文成绩和新课程教改创新的双重压力下找不到方法,十分苦恼、无奈。
2) 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既不能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也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胡乱堆砌。甚至在对待某些作文的优劣时不同的教师之间还会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灵活性,也对教师讲解范文,讲授表达方式,以及在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仅如此,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劣势:
1) 农村学生在知识,视野和阅读量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滞后性,使得学生课余生活中无法接触到城市学生的那种知识面,而农村学生在学习之余也大都无法达到城市学生那种阅读量,这个问题也是农村作文教学一件最为头痛的硬伤。
2) 作文教学方法失当。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目的性不强,随意性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有总体要求,但对各个年级学段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要求,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缺少周密的安排,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教师布置作文的目的也大都是为了教学任务(直白地说是完成学校规定的作文篇数),通常会很随意地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的作文教学,既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也不会有认真的写作指导,也没有写作的针对性,更谈不上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征。
3) 农村语文教师本身作文水平和评判水平相对有限。作文的批改的及时性,批改的质量,作文讲评都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每次作文训练的具体内容,每次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训练的先后步驟,教师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作文课成了部分老师的偷懒课,作文指导乏力,作文批改不及时,甚至不批改,或用一个“阅”字加日期来打发学生的辛勤劳动,更不敢与学生共同作文。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写作时,处在一种应付、被动状态,加上生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思维变得迟钝,语言表达生硬,写作能力停滞不前,综合素养当然难以提高。
综上可知,当前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教学问题,必须要到一条适合农村教学的道路来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结合个人经验总结了几条经验,以供同行们交流。
一、 感情真挚的作文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作文的劣势和优势。尽管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生活简单滞后,给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在正视这一现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学生作文的优势所在。农村学生生活气息浓厚,生活经验丰富,感情真挚,只要引导学生摆正思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叙真事,表真情,一样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2]。
古语讲“文以载道”。在某些作文教学中,为了追求作文效果,学生模仿某些范文,虚构一些情节或拔高一些感情。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作文的发展进步。在作文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把自己真实生活的感受、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而具有真挚感情的作文,不仅能使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水平得以提高,更使得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而真正的好的作文也必须是建立在真实情感之上的。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3]。
二、 交换批改,亲自“下水”
通常来说,学生对于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对教师最后的评语十分看重,于是笔者在一段时间内十分注重评语的书写,尽量挖掘学生作文内的突出点。但是毕竟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批改大批作文都保持如此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之间交换批改,让学生写出对所读文章的感受并指出文章的优势不足。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使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教师写好“下水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笔者尝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实践证明,此方法使学生兴奋不已,让学生有种“战胜”老师的欲望,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本人笔法尚欠功力,所做文章还不足以为学生范文,因此,此方法笔者只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反复多次的方法,学生会产生“抗体”,使得方法效果急剧下降。因此,笔者结合使用各种方法:如果一学期有8——12次作文训练的话,笔者一般选择1——2次让学生自由批改,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评分的标准,阅卷的口味、心理等诸多非写作水平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另外再选一次“下水”,写一篇“下水作文”,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寻找写作的乐趣,然后揣摩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已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 正视“应试”教学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但作文的直接目的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取得好的分数。要提高作文的分数,教师和学生还必须正视应试教学,正视考试,而那些只重视改革创新,而忽略教学目的的教育改革仍然不能视为成功。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还应加强作文教学的“应试”训练。
按照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五,六百字的文章。而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是不会有时间打腹稿的。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两节课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要求一气呵成。用强制的手段训练学生的时间感和作文节奏感。通过此方法训练,学生在作文上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让学生在平时作文的时候就能够和在考试时一样的节奏,由此养成习惯,对学生提高作文成绩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虽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一线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加强,使学生的作文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廷璋. 农村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 湖北教育,1995,Z1.
[2] 张赢. 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 教学交流,2008(10).
[3] 曾翠华. 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 [J]. 教师管理与师生关系, 2008(36).
【关键词】 农村教学;中学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2-0177-02
教师难教,学生难写,这是长期以来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1]。作文作为一种人们系统地表达知识和经验、思想和感情的书面语言形式;作为一种具有高度综合性、创造性的语言活动,在衡量中学生综合语文水平上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作文教学也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于受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目前中学语文作文教学仍然很薄弱,不少农村中学的教师在作文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上仍然存在着许多偏差,而农村语文作文教学也常常进入“高耗低效”的怪圈。在新教程改革东风劲吹的当下,如何提高中学作文教学水平,特别是广大农村中学的作文教学水平,是困扰广大一线农村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课题。
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个包括学生知识面,语言技巧,写作方法等方面的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作文教学相比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来说又有其自身的特点:
1) 作文是这种文体也具有一定的非功利性特点,是表现人心灵世界的文体。受应试教育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和学生都视作文为一种精神负担和苦差事。学生在作文时往往出现“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结果只能东拼西凑,应付了事;而教师虽然不断探索提高作文水平的途径,但是却在学生作文成绩和新课程教改创新的双重压力下找不到方法,十分苦恼、无奈。
2) 作文教学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既不能完全按照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培养,也不能任由学生天马行空的胡乱堆砌。甚至在对待某些作文的优劣时不同的教师之间还会存在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这既给教师教学带来一定的灵活性,也对教师讲解范文,讲授表达方式,以及在学生的理解和提高上带来一定的困难。
不仅如此,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还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劣势:
1) 农村学生在知识,视野和阅读量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差距。所谓“见多”才能“识广”。农村经济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滞后性,使得学生课余生活中无法接触到城市学生的那种知识面,而农村学生在学习之余也大都无法达到城市学生那种阅读量,这个问题也是农村作文教学一件最为头痛的硬伤。
2) 作文教学方法失当。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目的性不强,随意性强。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目标有总体要求,但对各个年级学段没有明确的作文教学要求,在具体的作文教学中也没有明确的要求。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缺少周密的安排,训练目的并不十分明确。教师布置作文的目的也大都是为了教学任务(直白地说是完成学校规定的作文篇数),通常会很随意地布置一篇作文,让学生在课外完成。这样的作文教学,既没有合理的计划安排,也不会有认真的写作指导,也没有写作的针对性,更谈不上从学生的写作实际出发,照顾学生的生活和心理特征。
3) 农村语文教师本身作文水平和评判水平相对有限。作文的批改的及时性,批改的质量,作文讲评都是影响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非常重要的因素。每次作文训练的具体内容,每次具体内容所应达到的具体要求,训练的先后步驟,教师并没有得到认真的思考与研究。作文课成了部分老师的偷懒课,作文指导乏力,作文批改不及时,甚至不批改,或用一个“阅”字加日期来打发学生的辛勤劳动,更不敢与学生共同作文。老师的这种教学态度,反过来又影响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学生写作时,处在一种应付、被动状态,加上生活面狭窄,写作素材匮乏,长此以往,学生对作文失去了兴趣,思维变得迟钝,语言表达生硬,写作能力停滞不前,综合素养当然难以提高。
综上可知,当前农村中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相当严重的教学问题,必须要到一条适合农村教学的道路来改变这一现状。笔者结合个人经验总结了几条经验,以供同行们交流。
一、 感情真挚的作文
首先,教师和学生都必须正确认识农村作文的劣势和优势。尽管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生活简单滞后,给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在正视这一现状的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农村学生作文的优势所在。农村学生生活气息浓厚,生活经验丰富,感情真挚,只要引导学生摆正思路,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叙真事,表真情,一样能够写出好的作文来[2]。
古语讲“文以载道”。在某些作文教学中,为了追求作文效果,学生模仿某些范文,虚构一些情节或拔高一些感情。比如为了考试,许多学生就不得不编造,于是出现了大量的“贫困生”、“残疾人”,甚至是“单亲家庭”、“孤儿”。不是亲身经历是不能体会“贫困生”等人的辛苦与艰难的。所以,他们的作文是不能打动人的。而这些都不利于学生作文的发展进步。在作文实践中,要让学生明白,作文是把自己真实生活的感受、思想感情表达出来的一种方式。而具有真挚感情的作文,不仅能使文章的感染力和表达水平得以提高,更使得自己的情感得以抒发。而真正的好的作文也必须是建立在真实情感之上的。只有让学生把作文当作自己参与生活和发展自我的工具,真正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学生的作文才能形成持久稳定的内部动力[3]。
二、 交换批改,亲自“下水”
通常来说,学生对于教师批改后的作文,对教师最后的评语十分看重,于是笔者在一段时间内十分注重评语的书写,尽量挖掘学生作文内的突出点。但是毕竟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批改大批作文都保持如此的效果是不切实际的。于是笔者尝试让学生之间交换批改,让学生写出对所读文章的感受并指出文章的优势不足。这样既减轻了教师的工作量,又使学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共同进步。
除此之外,教师写好“下水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方法。笔者尝试与学生一同投入写作的“海洋”,游上几个来回。实践证明,此方法使学生兴奋不已,让学生有种“战胜”老师的欲望,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由于本人笔法尚欠功力,所做文章还不足以为学生范文,因此,此方法笔者只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通过实际教学过程笔者发现单一的教学方法不能长时间连续使用。反复多次的方法,学生会产生“抗体”,使得方法效果急剧下降。因此,笔者结合使用各种方法:如果一学期有8——12次作文训练的话,笔者一般选择1——2次让学生自由批改,让学生通过实践明白评分的标准,阅卷的口味、心理等诸多非写作水平因素对作文分数的影响;另外再选一次“下水”,写一篇“下水作文”,让学生在不同的氛围中寻找写作的乐趣,然后揣摩写作思路和写作方法,已达到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目的。
三、 正视“应试”教学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语文水平,但作文的直接目的还是在语文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取得好的分数。要提高作文的分数,教师和学生还必须正视应试教学,正视考试,而那些只重视改革创新,而忽略教学目的的教育改革仍然不能视为成功。
因此,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还应加强作文教学的“应试”训练。
按照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在四十五分钟内完成五,六百字的文章。而在实际考试过程中,是不会有时间打腹稿的。因此,笔者要求学生在两节课的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要求一气呵成。用强制的手段训练学生的时间感和作文节奏感。通过此方法训练,学生在作文上的时间大大的减少了,让学生在平时作文的时候就能够和在考试时一样的节奏,由此养成习惯,对学生提高作文成绩非常有帮助。
综上所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虽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广大一线教师能够找到合适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一定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以加强,使学生的作文成绩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黄廷璋. 农村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J]. 湖北教育,1995,Z1.
[2] 张赢. 农村作文教学的现状与对策 [J]. 教学交流,2008(10).
[3] 曾翠华. 如何提高农村作文教学 [J]. 教师管理与师生关系, 200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