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质量是新形势下高校安身立命的基石,教学质量工程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战略决策和部署的重要举措,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请问,贵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上确定了怎样的思路?取得了哪些成绩?
黄先开: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名校分校基础上创建的综合性大学,目前,下设15所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8,000余人,是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属市管高校之一。
我校在30多年办学历程中,一直坚持服务首都、办学为民,以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己任。为切实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学校立足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求,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7-2010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学校立足“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以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特色强化为目标,以课程及教材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点,形成了学院、学校、北京市和国家4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全面促进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
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建成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8部;建成了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两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北京市精品教材5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58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1个;获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获评北京市级教学名师4名。
记者:贵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黄先开:我校现有57个本科专业和71个高职专业。近年来,学校根据北京市“十一五”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从2007年至今,学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等7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点。此外,学校主动适应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新办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停办了文秘教育等部分本科专业,优化整合了全校相关同名专业,目前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
课程和教材是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学校目前已形成以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为重点,覆盖国家、北京市、学校和学院(部)4级的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体系,支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锐意改革,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至今已建成“Web技术应用基础”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考古学通论”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获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等国家级精品教材8部,《音响工程设计与应用》等北京市精品教材50部;获准《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3种,《应用数学基础》等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58项。
记者:实践教学是影响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关键教学环节,贵校结合“质量工程”,在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黄先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产学研合作教育视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内涵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学校实践教学取得标志性成果:2009年,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和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联合大学首旅集团实践教学基地”被授予“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依托专业,应用为本,集成融合,资源共享”的建设宗旨,服务于历史学、档案学、新闻学等8个文科类专业约3,400名本科生,同时为学校理工科学生和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相关高校学生提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实验场所。中心拥有基础平台和专业应用两大类实验室24个,实验教学场地面积3,65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1,879台件,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518万元。中心的建设极大推进了学校文科类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综合集成式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和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模式创新。
学校支持旅游学院和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均简称首旅集团)在近30年良好稳固合作基础上,共建“北京联合大学首旅集团实践教学基地”。首旅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业务板块。学校和集团立足基地建设,以制度为保障,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校内特色实验室和实践教学中心,共同开展科研与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共同培养旅游行业“适用”人才,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校企双赢。2009年,该基地被授予“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记者: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育部和北京市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试)验区建设工作。贵校在这方面进展如何?
黄先开:学校一直坚持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为导向,支持各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009年,学校以学院为单位,支持设立了校级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支持各学院开展特色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009年,学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批准为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学校积极应对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的产物。2009年,学校在信息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面向国家和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需求,依托信息和管理学院IT类和经管类相关专业,正式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实验区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内综合集训平台和“校外企业”实践平台为基础,以“工管结合”、“产学结合”、“国内外结合”为原则、以“学科交叉计划”、“名师讲学计划”等5项计划为保障,系统规划、统筹设计了“三三分流”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从师资队伍、政策保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立足我校旅游学院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高等旅游教育成功经验,应对北京市旅游产业新变化,改变学科色彩浓厚的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旅游产业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新特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建设为支撑,在深化素质教育基础上,探索新型旅游应用性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实验区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进行模块化教学并注重营造成长环境。实验区根据能力倾向和职业偏好将学生进行分类培养,重点创设相应的综合素养教育环境氛围,以“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体,将“休闲人才培养”纳入未来生长点,真正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产业应用和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而且也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贵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黄先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是关键。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学校非常重视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将政策规定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建设和校外名师讲学计划为手段,集中培训和个人进修为途径,教师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来说,主要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成立了教师培训学校,以轮训方式面向全校教师提供培训,内容涉及应用性教育发展趋势和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师执教水平和执教艺术、师德等各方面;特别注意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引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教学队伍的执教水平。积极加强教学名师建设,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任职和上岗的基本要求;高度重视教学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截至目前,周传家等4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荣誉称号。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引导教师加强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执教水平。经过几年建设,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旅游管理PBL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6个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其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
记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对高校教学研究、建设与改革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发展的激励。贵校在200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成绩如何?
黄先开: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是推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使高校对前期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进行及时总结提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学校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及时总结成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政策,修订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实施办法》等。经过努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共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8项。这些教学成果的取得,是对学校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工作的肯定,对学校下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建设,贵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黄先开:经过几年发展,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上探索了一些自己的做法。首先,统一思想,对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学校党委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质量工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声誉的战略举措,专门召开质量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使“质量工程”成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其次,全面规划、统筹设计实施方案:我们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明确建设内涵、建设定位,突出改革创新,明确建设目标、加强政策保障,确保质量工程高成效实施。再者,落实建设举措,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建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将“质量工程”建设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质量工程”管理与建设成效检查评估机制;搭建内部交流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交流及互动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优质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管理部门还注意引导帮助专业及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挖掘优势,凝练特色,总结提升建设成果;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不仅注重“点”、“线”建设,更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设;此外,加大市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的配套投入,加大奖励力度,创新激励机制。
记者:今后几年,贵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设想?
黄先开: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的重要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上。学校今后几年将继续关注应用性教育教学改革。近期学校将召开教学工作会,推出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在继承“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全力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机制,促进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塑造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总之,学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须加倍努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显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责任编辑:常晶]
黄先开:北京联合大学是北京市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36所名校分校基础上创建的综合性大学,目前,下设15所学院,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8,000余人,是北京市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市属市管高校之一。
我校在30多年办学历程中,一直坚持服务首都、办学为民,以培养适应首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人才为己任。为切实提高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2007年学校立足自身教育教学改革实际需求,落实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神,出台了《北京联合大学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7-2010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学校立足“面向大众,服务首都,应用为本,争创一流”的办学定位,以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和特色强化为目标,以课程及教材建设为重点,以师资队伍和教学资源建设为保障,以实践教学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为突破点,形成了学院、学校、北京市和国家4级“质量工程”建设体系,全面促进学校特色和内涵发展。
经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成绩斐然:建成了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国家级精品教材8部;建成了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两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6个,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北京市精品教材5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58项,北京市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两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1个;获得2008年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奖10项,获评北京市级教学名师4名。
记者:贵校在专业建设和课程、教材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成效如何?
黄先开:我校现有57个本科专业和71个高职专业。近年来,学校根据北京市“十一五”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积极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凝练学科专业特色,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专业建设思路。从2007年至今,学校的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等3个专业被评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特殊教育等7个专业被评为北京市特色建设专业点。此外,学校主动适应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新办了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4个本科专业,停办了文秘教育等部分本科专业,优化整合了全校相关同名专业,目前符合北京市产业发展需求的应用性学科专业体系初步形成。
课程和教材是学校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核心。学校目前已形成以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课程为重点,覆盖国家、北京市、学校和学院(部)4级的精品课程与教材建设体系,支持教师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建设等方面锐意改革,切实提高课程建设水平。至今已建成“Web技术应用基础”等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考古学通论”等北京市级精品课程17门;获得《计算机网络基础》(第三版)等国家级精品教材8部,《音响工程设计与应用》等北京市精品教材50部;获准《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83种,《应用数学基础》等北京市精品教材建设立项项目58项。
记者:实践教学是影响应用性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关键教学环节,贵校结合“质量工程”,在实践教学建设与改革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黄先开:实践教学是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关键。学校历来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将产学研合作教育视为应用性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围绕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以学生基础能力、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培养为重点,系统优化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内涵建设;以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为依托,搭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平台。目前,学校实践教学取得标志性成果:2009年,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国家和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联合大学首旅集团实践教学基地”被授予“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应用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坚持“依托专业,应用为本,集成融合,资源共享”的建设宗旨,服务于历史学、档案学、新闻学等8个文科类专业约3,400名本科生,同时为学校理工科学生和学院路教学共同体相关高校学生提供人文社科类选修课程实验场所。中心拥有基础平台和专业应用两大类实验室24个,实验教学场地面积3,650平方米、各类教学设备1,879台件,实验教学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518万元。中心的建设极大推进了学校文科类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综合集成式实验教学模式创新和资源共享管理运行模式创新。
学校支持旅游学院和北京首都旅游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均简称首旅集团)在近30年良好稳固合作基础上,共建“北京联合大学首旅集团实践教学基地”。首旅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旅游企业集团之一,涵盖“吃、住、行、游、购、娱”6大业务板块。学校和集团立足基地建设,以制度为保障,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双方共建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双师型教师队伍,共建校内特色实验室和实践教学中心,共同开展科研与教学研究;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共同培养旅游行业“适用”人才,解决企业实际问题,有效实现了校企双赢。2009年,该基地被授予“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称号。
记者:为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教育部和北京市启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试)验区建设工作。贵校在这方面进展如何?
黄先开:学校一直坚持结合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自身实际,以项目为载体,以政策为导向,支持各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2009年,学校以学院为单位,支持设立了校级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和高职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支持各学院开展特色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2009年,学校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被评为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和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被批准为北京市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
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是学校积极应对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需求的产物。2009年,学校在信息学院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试点经验和成果基础上,面向国家和北京市服务外包产业需求,依托信息和管理学院IT类和经管类相关专业,正式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点,实验区以专业核心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以校内综合集训平台和“校外企业”实践平台为基础,以“工管结合”、“产学结合”、“国内外结合”为原则、以“学科交叉计划”、“名师讲学计划”等5项计划为保障,系统规划、统筹设计了“三三分流”的服务外包人才培养方案,从师资队伍、政策保证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
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立足我校旅游学院深厚的行业背景和高等旅游教育成功经验,应对北京市旅游产业新变化,改变学科色彩浓厚的传统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模式,顺应旅游产业外延扩张和内涵发展的新特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学科建设为支撑,在深化素质教育基础上,探索新型旅游应用性人才的分类培养模式。实验区实行“分类培养”和“个性化教育”相结合,进行模块化教学并注重营造成长环境。实验区根据能力倾向和职业偏好将学生进行分类培养,重点创设相应的综合素养教育环境氛围,以“旅游应用性人才”培养为主体,将“休闲人才培养”纳入未来生长点,真正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从“产业应用和能力培养”角度出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记者: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建设不仅是“质量工程”建设的要求,而且也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贵校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具体措施呢?
黄先开: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师资队伍是关键。与应用性人才培养相适应,学校非常重视双师结构师资队伍建设,将政策规定与政策引导相结合,以教学团队建设、名师建设和校外名师讲学计划为手段,集中培训和个人进修为途径,教师课堂授课和实践教学能力提升为重点,采取多项措施、通过多种方式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具体来说,主要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成立了教师培训学校,以轮训方式面向全校教师提供培训,内容涉及应用性教育发展趋势和理念、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教师执教水平和执教艺术、师德等各方面;特别注意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制定了《关于实践教学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关于提高教师专业实践与应用能力的实施办法》等文件,引导教师提高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实践教学队伍的执教水平。积极加强教学名师建设,把为本科生授课作为教授、副教授任职和上岗的基本要求;高度重视教学带头人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教学改革中的主力军作用。截至目前,周传家等4位教师荣获北京市教学名师荣誉称号。通过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引导教师加强合作,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执教水平。经过几年建设,学校在教学团队建设方面取得良好效果:旅游管理PBL教学方法教学团队等6个团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其中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实践课程教学团队被评为2009年国家级教学团队。
记者: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是对高校教学研究、建设与改革成果的肯定,也是对今后发展的激励。贵校在2008年北京市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成绩如何?
黄先开:评选优秀教学成果奖是推动高校进行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促使高校对前期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成果进行及时总结提升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学校为鼓励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与研究并及时总结成果,制定了一系列奖励和资助政策,修订了《北京联合大学教育科研项目管理办法》、《北京联合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暂行实施办法》等。经过努力,学校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取得了突出成绩,共获得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奖10项,其中一等奖两项、二等奖8项。这些教学成果的取得,是对学校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方面工作的肯定,对学校下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教育创新,促进整体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经过这几年的建设,贵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中取得了哪些经验?
黄先开:经过几年发展,学校在“质量工程”建设上探索了一些自己的做法。首先,统一思想,对实施“质量工程”的重要意义达成共识:学校党委及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质量工程”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提升学校声誉的战略举措,专门召开质量工程建设动员大会,使“质量工程”成为转变教育思想观念、增强质量意识、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有力抓手。其次,全面规划、统筹设计实施方案:我们以推进高等教育质量内涵建设为重点,紧紧围绕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与高等教育发展需求,明确建设内涵、建设定位,突出改革创新,明确建设目标、加强政策保障,确保质量工程高成效实施。再者,落实建设举措,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为推进“质量工程”建设,学校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建立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长效机制,将“质量工程”建设落实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中;建立“质量工程”管理与建设成效检查评估机制;搭建内部交流和外部学习相结合的交流及互动学习平台,充分发挥优质质量工程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管理部门还注意引导帮助专业及教师根据自身发展实际,挖掘优势,凝练特色,总结提升建设成果;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注重引导教师不仅注重“点”、“线”建设,更注重系统性和全面性建设;此外,加大市级以上质量工程项目的配套投入,加大奖励力度,创新激励机制。
记者:今后几年,贵校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还有哪些工作设想?
黄先开:这是一个十分有意义的问题。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是促进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和特色形成的重要手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人才培养的质量与特色上。学校今后几年将继续关注应用性教育教学改革。近期学校将召开教学工作会,推出教学品质提升计划,在继承“质量工程”建设成果基础上,全力建设和完善教学质量自我保障机制,促进应用性人才培养特色形成,塑造人才培养的特色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总之,学校在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建设上取得一定成绩,同时也应清醒认识到,与兄弟院校相比,我们还有很大发展空间,须加倍努力。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强教育教学的内涵建设,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教学管理体系,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突显人才培养特色,提升学校办学声誉。
[责任编辑:常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