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我一直以为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应该是也必须是一切教育实施的前提和依据。因为是农业,作物都有其生长周期,所以不能一味追求高效,揠苗助长;因为是农业,不同作物就有不同的生长规律,不同秧苗就该采取不同的培育方式,如果对他们的生长情况和生长结果采取同样的评价标准,显然是不可取的,也是可笑的。然而就是这个简单的常识却往往被社会、家长,尤其是教育者忽视了,实在令人痛心。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的特殊的价值认识活动,其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为了促进学生智力、能力、兴趣、爱好、批判性思维、创新力,以及健康人格等的发展。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遵循他们的生长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评。这是有效评价个性化必要性的第一点。语文学科在阅读鉴赏时恰恰是鼓励有自己的认知和解读,答案可以多种多样。那么教师在评价时自然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这是有效评价个性化必要性的第二和第三点。所以,不同学生,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任教老师,不同学科,评价方式就应是不同的。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而异,因学科而异。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种方法用到头。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本人的优势、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我逐渐建立了一些自己的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下面想就课堂阅读及写作教学的有效评价谈谈自己有关个性化的理解。
一、开设“课前一文”活动
每节课拿出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给大家推荐的一篇文章(或名作的片段),并附上自己的评论文字。其他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最后教师对双方作评价,这一评价机制力求让学生懂得分享阅读体验,寻找自己在阅读中的坐标,学会自信和准确地表达自我,也力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有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作用。
比如有个叫王楚(化名)的女生声音小,胆子也小,高一时上讲台时紧张得结结巴巴,可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高二时虽然声音还不是很大,但仪态从容大方。她推荐的文章和她的评论都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评价后我又顺势评价:“如果没有大家的安静聆听,王楚同学的声音让最后一排同学听到可能有些吃力,有了大家热情的掌声和恳切的评价,王楚同学的文字更显得真诚动人,所以,感谢大家;如果没有王楚同学的用心推荐,也许我们还不知道“马克·吐温”这一笔名是来自感恩的心灵,有了王楚同学的精彩评论,我们更懂得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所以,感谢王楚同学!”这样的评价是为王楚同学量身打造的,为的是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懂得悦纳自己。同时也有助于全班形成良好的和谐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作文批改方式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自评后修改,再同桌之间互评,互评后再修改,最后师评。在教学必修五作文教学单元“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后的作文评价我采取的就是这种评价方式。学生阅读课后练习四的材料,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完成作文后上交。我选择两篇从不同角度立意但都切合题意的作文升格,将原文和升格后的作文印成讲义后发给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讲完本题的立意范围及本次修改要求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自评,并查找问题进行修改,再与同桌交流互评,互评后各自修改,第二次上交,教师从中遴选出修改出色的作文在班级展示。很明显,相较于开始时的表达,学生修改后的表达更精炼,更准确,也更扣材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文字上的斟酌实际上是思想上的调整与完善,这样多次修改,从严要求,为的是深刻认识,完善思路,锤炼语言。
1.小组讨论推荐
以四人至六人为一小组,在四至六篇文章中通过讨论筛选,推荐一篇,并附上推荐词,教师将推荐上来的作品在全班展示。高一作文教学单元“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任何事”的写作教学用这种评价方式,收获很大。小组在合作评价时碰撞出很多火花,推荐词也写得很精彩。一名学生托物言情的作品《那棵桂花树》,写自己和乡下奶奶十多年的故事,真挚感人,小组给的推荐词是:“这棵桂花树,在岁月里成长,在记忆里飘香,甜润了你的人生,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全组倾情推荐!”文字虽还稚嫩,评价却中肯而诚挚。这样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2.教师面批
针对每个学生写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具体解决。比如一名学生在自己《行走不息,探索不止》一文的第一段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在和她当面交流时先肯定了她的引用是准确的,但只有一句引用,缺乏点题的分析,没有扣题的观点表达是不行的。在我的提示下,她将第一段修改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从刀耕火种,到坚船利炮,从仰望星辰,到遨游太空,漫漫人类文明的道路,前仆后继,人类行走的步伐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不断向前迈进,每一步都镌刻着求索不止的精神。”如果教师直接修改,表达上当然顺畅了,可缺少学生自己斟酌文字的过程,在下次写作实践时,他仍没有经验可循。这样做是为了更直接更有效地促进不同学生个体查找自己审题及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完善逻辑,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家长参与评价
课堂文本阅读感悟小练笔的教学评价活动也可以试着让家长参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在选修教材《合欢树》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写一段话送给你的母亲,也请你的母亲写一段话给你。我从作业中看到孩子和母亲的互动,很感人,在作业批改时我写上我的感受,请学生带回去和他们的母亲交流。在小说《平凡的世界》赏析教学时,我请学生在预习时写一段感悟“平凡”的文字,请他们的家长阅读并写评语,在赏析课上做了交流和展示。这样的教学评价活动是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是針对每个学生的特质而设置的,既拉近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也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健康人格的养成、人生道理的学习,以期他们能实现自我教育,全面完善自我。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应从最终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提升和终身学习心理的养成及健康人性的获得出发,不能统一标准,单一评价。建立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就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真正的有效评价。而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从教者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阶段差异,也要认清自我的特质和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因人施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有效。
作为教育者,一定要遵循他们的生长规律,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评。这是有效评价个性化必要性的第一点。语文学科在阅读鉴赏时恰恰是鼓励有自己的认知和解读,答案可以多种多样。那么教师在评价时自然不能用同样的标准。这是有效评价个性化必要性的第二和第三点。所以,不同学生,同一学生的不同阶段,不同任教老师,不同学科,评价方式就应是不同的。不仅要因人而异,还要因时而异,因学科而异。不能一把尺子量到底,一种方法用到头。
作为一名从教十多年的语文教师,根据语文学科的特性、本人的优势、学生的学习及心理特点,我逐渐建立了一些自己的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下面想就课堂阅读及写作教学的有效评价谈谈自己有关个性化的理解。
一、开设“课前一文”活动
每节课拿出前三至五分钟的时间,让一位学生走上讲台朗读自己给大家推荐的一篇文章(或名作的片段),并附上自己的评论文字。其他学生听后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最后教师对双方作评价,这一评价机制力求让学生懂得分享阅读体验,寻找自己在阅读中的坐标,学会自信和准确地表达自我,也力求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对学生有具体切实的阅读指导作用。
比如有个叫王楚(化名)的女生声音小,胆子也小,高一时上讲台时紧张得结结巴巴,可在同学们和老师的鼓励下,高二时虽然声音还不是很大,但仪态从容大方。她推荐的文章和她的评论都得到了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同学们评价后我又顺势评价:“如果没有大家的安静聆听,王楚同学的声音让最后一排同学听到可能有些吃力,有了大家热情的掌声和恳切的评价,王楚同学的文字更显得真诚动人,所以,感谢大家;如果没有王楚同学的用心推荐,也许我们还不知道“马克·吐温”这一笔名是来自感恩的心灵,有了王楚同学的精彩评论,我们更懂得善待身边每一个人是多么重要,所以,感谢王楚同学!”这样的评价是为王楚同学量身打造的,为的是增强她的自信心,让她懂得悦纳自己。同时也有助于全班形成良好的和谐的阅读氛围,提高阅读的兴趣和阅读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作文批改方式
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自评后修改,再同桌之间互评,互评后再修改,最后师评。在教学必修五作文教学单元“缘事析理,学习写得深刻”后的作文评价我采取的就是这种评价方式。学生阅读课后练习四的材料,在规定时间按要求完成作文后上交。我选择两篇从不同角度立意但都切合题意的作文升格,将原文和升格后的作文印成讲义后发给学生。在作文讲评课上,讲完本题的立意范围及本次修改要求后,让学生对照自己的作文自评,并查找问题进行修改,再与同桌交流互评,互评后各自修改,第二次上交,教师从中遴选出修改出色的作文在班级展示。很明显,相较于开始时的表达,学生修改后的表达更精炼,更准确,也更扣材料。正如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文字上的斟酌实际上是思想上的调整与完善,这样多次修改,从严要求,为的是深刻认识,完善思路,锤炼语言。
1.小组讨论推荐
以四人至六人为一小组,在四至六篇文章中通过讨论筛选,推荐一篇,并附上推荐词,教师将推荐上来的作品在全班展示。高一作文教学单元“心音共鸣,写触动心灵的任何事”的写作教学用这种评价方式,收获很大。小组在合作评价时碰撞出很多火花,推荐词也写得很精彩。一名学生托物言情的作品《那棵桂花树》,写自己和乡下奶奶十多年的故事,真挚感人,小组给的推荐词是:“这棵桂花树,在岁月里成长,在记忆里飘香,甜润了你的人生,也深深触动了我们的心灵。全组倾情推荐!”文字虽还稚嫩,评价却中肯而诚挚。这样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写作的积极性,也增强了小组合作能力。
2.教师面批
针对每个学生写作中具体存在的问题具体解决。比如一名学生在自己《行走不息,探索不止》一文的第一段写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在和她当面交流时先肯定了她的引用是准确的,但只有一句引用,缺乏点题的分析,没有扣题的观点表达是不行的。在我的提示下,她将第一段修改为:“‘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从茹毛饮血到锦衣玉食,从刀耕火种,到坚船利炮,从仰望星辰,到遨游太空,漫漫人类文明的道路,前仆后继,人类行走的步伐随着历史滚滚的车轮不断向前迈进,每一步都镌刻着求索不止的精神。”如果教师直接修改,表达上当然顺畅了,可缺少学生自己斟酌文字的过程,在下次写作实践时,他仍没有经验可循。这样做是为了更直接更有效地促进不同学生个体查找自己审题及写作上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完善逻辑,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家长参与评价
课堂文本阅读感悟小练笔的教学评价活动也可以试着让家长参与,形成学生、家长、教师三位一体的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在选修教材《合欢树》的教学中,我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写一段话送给你的母亲,也请你的母亲写一段话给你。我从作业中看到孩子和母亲的互动,很感人,在作业批改时我写上我的感受,请学生带回去和他们的母亲交流。在小说《平凡的世界》赏析教学时,我请学生在预习时写一段感悟“平凡”的文字,请他们的家长阅读并写评语,在赏析课上做了交流和展示。这样的教学评价活动是针对这一年龄阶段的学生,也是針对每个学生的特质而设置的,既拉近了学生和家长的距离,也拉近了学校和家长的距离,让学生在课堂上收获的不仅仅是知识和能力,还有健康人格的养成、人生道理的学习,以期他们能实现自我教育,全面完善自我。
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有效,应从最终是否实现了学生的学科学习能力提升和终身学习心理的养成及健康人性的获得出发,不能统一标准,单一评价。建立个性化有效评价机制,就是为了实现每个学生真正的有效评价。而做到这些需要我们从教者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阶段差异,也要认清自我的特质和自身学科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因人施评,唯有如此,才能实现评价的真正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