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关小学古诗词的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首先,教师在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要保持对自身工作的热爱;其次,要坚持自我进步与学习,提高自身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掌握度,在此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由于古诗词的内容比较深奥,它的学习过程较普通语文知识来说也比较繁复,而小学生群体的理解能力相对较低,在此教育背景下,教师对古诗词的意境渗透式教学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古诗词,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学习古诗词的效率。小学古诗词的意境渗透式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对于一些作者感情表达比较强烈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增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词进行演示朗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感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教师朗读结束后,对体现作者感情的重点词语进行点拨:“驿外”“断桥”指的是荒僻冷清之地,是对整首词的环境渲染;“寂寞”“无主”,更加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情绪;而“零落”一词写梅花的遭遇,也暗示了作者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要放慢语速,认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古诗词的意境,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结合對古诗词创作背景的理解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教师可以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这首诗是作者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兴三年,那一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这首诗。陆游所处的时代,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宋朝的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广大百姓饱受压迫与奴役,而当朝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展现了诗人悲哀凄凉的处境;“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并没有因为个人生死而“悲”,而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悲,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悲痛、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激昂的基调。整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对古诗词进行讲解,让作者的思想意境“渗入”学生脑海中,引发学生内心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词中所描述的画面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启发,让学生边欣赏、想象,边结合古诗词进行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带来了远处的蝉鸣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在应和着人们的话语。夜空中轻云漂浮,星星若隐若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避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诗人眼前。幻灯片带来的视觉刺激,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的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印象。
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使古诗词具有独特的美感,意境美是其中最深远的美感,也是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度和境界。教师运用意境渗透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美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一种提升。
一、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对学生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对于一些作者感情表达比较强烈的古诗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词,在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增进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时,教师可以先对这首词进行演示朗读,注意在朗读的过程中一定要充满感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教师朗读结束后,对体现作者感情的重点词语进行点拨:“驿外”“断桥”指的是荒僻冷清之地,是对整首词的环境渲染;“寂寞”“无主”,更加直接地体现了作者的情绪;而“零落”一词写梅花的遭遇,也暗示了作者自己被排挤的政治遭遇,是整首词的情感高潮。然后请学生结合自己对这首词意境的理解进行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要放慢语速,认真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带领学生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朗读,不仅确保了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能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结合古诗词的意境,对作者的思想感情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
二、结合對古诗词创作背景的理解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例如,在教学陆游的《示儿》一诗时,教师可以结合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进行讲解:这首诗是作者的绝笔,作于宁宗嘉兴三年,那一年八十五岁的陆游一病不起,在临终前写下这首诗。陆游所处的时代,民族矛盾异常尖锐,宋朝的河山沦为金人的领土,广大百姓饱受压迫与奴役,而当朝者不但不发愤图强,收复失地,反而一味向金人屈膝求和。首句“死去元知万事空”表明诗人即将离开人世,表现了诗人豁达的生死观,同时展现了诗人悲哀凄凉的处境;“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并没有因为个人生死而“悲”,而是为没有亲眼看到祖国统一而悲,表达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悲痛、遗憾之情;“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两句奠定了全诗激昂的基调。整首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教师结合创作背景,对古诗词进行讲解,让作者的思想意境“渗入”学生脑海中,引发学生内心与作者的情感共鸣,更有利于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和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意境渗透式教学
例如,在学习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一些与词中所描述的画面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并结合词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讲解和启发,让学生边欣赏、想象,边结合古诗词进行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带来了远处的蝉鸣声。在稻谷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仿佛在应和着人们的话语。夜空中轻云漂浮,星星若隐若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诗人急急从小桥过溪想要避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诗人眼前。幻灯片带来的视觉刺激,能很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对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的想象,加深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印象。
意境美、音韵美和形式美,使古诗词具有独特的美感,意境美是其中最深远的美感,也是古诗词学习过程中的一种高度和境界。教师运用意境渗透式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效率,还能培养学生对古诗词意境美的领悟能力,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能力的一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