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护理学基础》操作课作为护理专业学生入门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也是学生必修的专业课,在传授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上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提高操作课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目前护理学基础操作课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及工作体会,笔者提出了以下思考。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操作课;学生
一、护理学操作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理论知识基础较差,难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缺乏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同情心、责任心、爱心,人文关怀意识不强。医院普遍反映,学生的“三查七对”意识较为薄弱,无菌观念较差。学生参与操作课的课前准备、课后整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管理用物能力。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操作课的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操作课是由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每个教师的操作手法不一,不统一的指导会使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操作课教学过于强调操作流程。教学中存在操作教材和操作规范与临床比相对滞后,与临床脱节的情况。
二、对策
(一)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1.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法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演示一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病案导入式、角色扮演法教学。操作课前,先把学生进行分组,2-3人一组,给出案例,例如:“25床的陈宝英由于昏迷无法进食,护士应如何护理病人使其满足营养和治疗的需要?”让学生自行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并进行评估病人,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操作课上,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进行操作,然后交换角色再操作。最后,由小组成员讨论作为患者角色和护士角色的体会,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导。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标准
教师的演示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该项操作。学生对第一个教师的演示印象最为深刻,因此第一个教师的示教必须规范娴熟。同时操作是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指导,这就要求参与的教师要统一标准。操作课前全体教师参与备课,由一个教师演示,操作后其他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操作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学生哪些环节容易搞混,哪些环节容易出错。就操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对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统一和规范。之后的教学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这个标准统一进行。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师的教学标准,实现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共同提高。规范统一的教学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保障,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开放的管理与激励
1.开放实验室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开放实驗室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者自习的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每次安排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数量不要太多,半个班或者一个班的数量即可,练习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做好用物的准备、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教师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管理及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到实验室练习,寻求任何一位教师的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较为充分和规范的训练,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操作前及操作后的准备及处理,在模拟的病房环境中,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改变考核方法,引入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操作课成绩评定,除了考虑学生每次操作考核的成绩之外,还应把学生日常的表现:如操作课练习是否积极认真,病案学习是否自觉主动,是否积极参与实验用物的准备、处理及到开放实验室练习情况这些因素也纳入考核的范围,侧重于学生日常情况的考核,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考核不应过于机械,不应要求学生生搬硬套,考核时学生不仅可以按照流程操作,还可以突破创新,鼓励学生灵活性与创新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引入竞赛机制,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每次确定1项重要操作项目作为竞赛项目,如无菌技术。每个班级层层选拔出代表,班级之间再进行竞赛。并把最后的竞赛结果粘贴在光荣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竞赛的形势,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不断更新,紧密结合临床
针对临床知识不断更换的情况,建议学校定期邀请医院相关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传递临床最新的知识和理念。还可与医院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医院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定专人定期给学校教师进行临床新知识的培训,分享经验并直接参与学生的操作教学。或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的相关科室去学习。只有紧密结合临床,才能让学生接触临床最新知识,不与临床脱轨,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将来能真正适用于临床。
关键词:护理学基础;操作课;学生
一、护理学操作课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存在的问题。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习被动,缺乏主动性;理论知识基础较差,难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缺乏作为护理人员必须具备的同情心、责任心、爱心,人文关怀意识不强。医院普遍反映,学生的“三查七对”意识较为薄弱,无菌观念较差。学生参与操作课的课前准备、课后整理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自主管理用物能力。
(二)教学存在的问题。操作课的教学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而忽略理论知识的讲解,不利于学生整体专业素养的提升。操作课是由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指导,每个教师的操作手法不一,不统一的指导会使学生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操作课教学过于强调操作流程。教学中存在操作教材和操作规范与临床比相对滞后,与临床脱节的情况。
二、对策
(一)教学的改进与完善
1.采用病案导入、角色扮演法教学。改变以往教师演示一学生练习的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病案导入式、角色扮演法教学。操作课前,先把学生进行分组,2-3人一组,给出案例,例如:“25床的陈宝英由于昏迷无法进食,护士应如何护理病人使其满足营养和治疗的需要?”让学生自行翻阅书本,查找资料,小组讨论并进行评估病人,制定出相应的护理计划。操作课上,小组成员进行角色分工,一人扮演护士,一人扮演患者进行操作,然后交换角色再操作。最后,由小组成员讨论作为患者角色和护士角色的体会,由教师进行点评、指导。采用病案导入式教学法,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2.集体备课统一教学标准
教师的演示是否正确规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有效的掌握该项操作。学生对第一个教师的演示印象最为深刻,因此第一个教师的示教必须规范娴熟。同时操作是多个教师共同参与指导,这就要求参与的教师要统一标准。操作课前全体教师参与备课,由一个教师演示,操作后其他教师提出问题:这个操作的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学生哪些环节容易搞混,哪些环节容易出错。就操作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讨论,对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统一和规范。之后的教学要求所有教师按照这个标准统一进行。通过集体备课,统一教师的教学标准,实现教师之间的经验共享,共同提高。规范统一的教学为学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提供了保障,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
(二)开放的管理与激励
1.开放实验室管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通过开放实驗室增加学生练习时间,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或者自习的时间到实验室练习,每次安排到实验室练习的学生数量不要太多,半个班或者一个班的数量即可,练习的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安排本组成员做好用物的准备、整理工作,并做好登记。教师定期检查实验室的管理及学生的练习情况。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方式到实验室练习,寻求任何一位教师的帮助。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较为充分和规范的训练,加强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好操作前及操作后的准备及处理,在模拟的病房环境中,培养学生主人翁的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改变考核方法,引入竞赛激发学生积极性。学生的操作课成绩评定,除了考虑学生每次操作考核的成绩之外,还应把学生日常的表现:如操作课练习是否积极认真,病案学习是否自觉主动,是否积极参与实验用物的准备、处理及到开放实验室练习情况这些因素也纳入考核的范围,侧重于学生日常情况的考核,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考核不应过于机械,不应要求学生生搬硬套,考核时学生不仅可以按照流程操作,还可以突破创新,鼓励学生灵活性与创新性的发展。同时,还可以利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引入竞赛机制,每个学期举办一次护理操作技能大赛,每次确定1项重要操作项目作为竞赛项目,如无菌技术。每个班级层层选拔出代表,班级之间再进行竞赛。并把最后的竞赛结果粘贴在光荣榜,并给予适当的奖励。通过竞赛的形势,充分激发学生的操作热情,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不断更新,紧密结合临床
针对临床知识不断更换的情况,建议学校定期邀请医院相关专家来学校开展讲座,传递临床最新的知识和理念。还可与医院建立教学合作关系,医院根据学校的要求指定专人定期给学校教师进行临床新知识的培训,分享经验并直接参与学生的操作教学。或定期安排学生到医院的相关科室去学习。只有紧密结合临床,才能让学生接触临床最新知识,不与临床脱轨,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将来能真正适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