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使原本死气沉沉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展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广大教师依据音乐新课程的新理念,不断探索、实践、创新新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让高中音乐鉴赏课变得“活”了起来。但是,如何正確看待音乐鉴赏教学中的学科综合问题?如何设计有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如何处理学生的音乐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的问题?如何真正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的辅助教学?这些新问题也在教学实践中凸现了出来。面对这些问题,本人根据自己对音乐鉴赏教学的多年实践和思考,针对当前音乐教学的现状,想谈谈自己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学科综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避免盲目延伸。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地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的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有门道,避免看热闹。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是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宠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赶课程的时髦而已。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课堂引导要点石成金,避免教师独“秀”、生拉硬拽。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所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善于引导,善于点石成金,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
四、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健身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音乐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的老师在准备音乐鉴赏课时,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应有尽有。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地吸引,根本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可悲!
总之,在今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实效,避免走秀!
一、学科综合,要坚持“以音乐为本”,避免盲目延伸。
新《音乐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讲到“应当提倡学科综合”,它体现了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是学科体系领域的纵向伸展,也是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的回归。合理的学科综合,不仅能拓展学生的审美视野,给学生广阔的体验和表现音乐的空间,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但是,一些音乐鉴赏课的综合学习越来越多地表现为社会调查、查阅资料、讲述民族历史与文化、文学语言、戏剧表演等非音乐的活动,音乐课堂上充斥着越来越多离题的拓展。如老师在欣赏、介绍云南彝族民歌的时候,大量地与学生讨论云南的民族服装、节日、民族习惯等问题,缺乏音乐性,音乐课前半部分俨然成了历史文化课。虽然课堂内容丰富多样,但这样的学科综合是不可取的!这样的音乐课迷失了音乐本性!音乐学科的综合,必须以注重音乐为前提,必须坚持以音乐为本的原则,必须以音乐为载体,以丰富的音乐、绚丽多彩的音乐表现形式为综合学习内容。
二、课堂活动设计要有门道,避免看热闹。
新课程的实施给音乐鉴赏课带来了很大变化,曾经是“规矩、呆板、拘束”的课堂渐渐离我们远去,各具特色的教学课例层出不穷,令人回味,新课改精神已逐渐深入人心。于是,那些即兴课堂表演、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分组讨论等必要的教学环节,统统都被夹在了课堂教学中,这种“被合作”、“被讨论”、“被表演”的课堂活动,在平常一些公开课、优质课中随处可见。老师为快速实现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常常是学生刚开始合作或还没开始合作学习,就“被结束”了。这样的课,“热闹”是有了,却大有哗众取宠之嫌,因为有些课堂活动根本就没有踏踏实实地开展,只有形式没有实质,只是为了制造课堂“热闹”、赶课程的时髦而已。
因此,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我们要时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要从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学的时机、学生的参与程度等角度来分析问题,使音乐课堂的教学设计既有活泼新颖的形式,又有凝神思索、警示墨香的时刻,最好能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课堂引导要点石成金,避免教师独“秀”、生拉硬拽。
音乐艺术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音乐学科同其他学科具有不同的教学方式,即体验的方式。音乐是一种直接经验,而直接经验的获得必须通过知觉。因此,音乐教育过程应是一个学习者对音乐的感受、感悟和音乐对学习者的感染、感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应是引导者和促进者,所起作用是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家的美妙音乐,而不是代替学生理解音乐,不能让学生“被理解”。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些老师试图把音乐给学生“讲明白”,其根本症结在于排斥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学生无法形成同音乐之间的直接体验与交流。学生们在欣赏同一首音乐作品时,由于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他们所联想或想象到的音乐内容不可能是完全相同的,对音乐内容过多的讲解和诠释,无益于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提高。并且,学生的音乐鉴赏理解与作曲家的内涵不一致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理解,找到与作曲家内涵的共同点,肯定学生音乐鉴赏的闪光处,善于引导,善于点石成金,千万不能一棍子打死。
四、多媒体应用要恰到好处,避免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在音乐健身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容量,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参与热情,因此越来越受到老师和学生的喜爱,已逐渐成为音乐教学辅助手段。在教学中我们应当科学、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课件,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让多媒体课件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但在教学实践中,有的老师过多地依赖多媒体,认为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必须使用多媒体,只要使用了多媒体手段就等于上了一堂优秀的音乐课,从而走进了多媒体运用的误区。有的老师在准备音乐鉴赏课时,不是把功夫下在钻研教材、设计教法上,而是把精力聚焦于课件制作上:彩色背景、立体文字、三维动画、影视录像等应有尽有。课堂上学生的注意力都被这“辅助手段”深深地吸引,根本没有心思去聆听音乐、去体验音乐。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发出的唯一感慨就是:音乐教师制作的课件太棒了!可悲!
总之,在今后的音乐鉴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应时刻紧跟时代的发展,转变教学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合理设计自己的教学过程和方法,注重实效,避免走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