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中苯的形成机理研究

来源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853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研究多环芳烃中苯的形成过程,设计了3条可能的反应路径,采用Gaussian09中密度泛函的理论和UB3LYP/6-31++G(d,p)基组进行计算,以此为基础对苯的形成过程进行研究.对反应物,产物的几何构型进行优化,通过TS方法寻找过渡态,并用IRC路径分析验证了过渡态的可靠性.计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的热力学参数,进行了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下,路径1,2,3的ΔH均小于零,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温度增加,焓变减少,反应放热增多,且路径1,2的ΔG均小于零,反应可自发进行,随着温度增加
其他文献
通过PCR技术克隆得到一个麻疯树Kunitz型蛋白酶抑制剂基因(JcKTI)的开放阅读框序列(540bp),对应的基因组序列不合内合子.该序列编码一个含有179个氨基酸残基的成熟多肽,其在根和茎中
采用类似于大亚湾900 MW压水堆的堆芯模型,使用燃料组件计算程序 CASMO4E和反应堆稳态分析程序SIMULATE3分别对铀燃料组件、铀钚燃料组件或钍钚燃料组件组成的堆芯的中子学特
为了寻找更多的柴油能源植物、发展生物柴油产业,本研究对四川省内野生油脂植物资源种类组成、分布区域和利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到367种植物,根据国家生物柴油品质标
Reed—Solomon码是目前广泛应用在数字通信中的一类重要线性码.Reed—Solomon码的译码过程通常采用最大似然译码方法(MLD).对于收到的一个码字u∈Fn/q,MLD算法关键在于确定其错误
低频情况下,可以使用经典传输线方程(电报方程)计算传输线网络沿线及负载上的电压和电流,由于采用了准TEM模近似,故经典传输线方程在处理更高频情况下的传输线问题时就不再适用
采用从头算(HF与MP2)和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在3-21G 和6-31+G?水平上研究了尼克酰胺核苷(NR)的构象.分别探讨了在气相及液相(水和氯仿)中 NR 分子和一水合物异构体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核脉冲信号的时间谱是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等研究领域所需获取的基本实验信息.在惯性约束聚变(ICF,Inertial Confinement Fusion)中子能谱分布的测量中要求时间分辨谱仪具有多
变分法、临界点理论利用本文考虑具有Dirichlet边值条件的非线性Kirchhoff型问题-(a+b∫Ω|Δu|~2dx)Δu=f(x,u),在非线性项f适当的假设条件下给出了该Kirchhoff型问题至少存在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