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还可能吗

来源 :小品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qun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快乐虽有许多等级,大体上可以分成两类;那可以說是自然的快乐和幻想的快乐,或者说是禽兽的快乐和精神的快乐,或者说是心的快乐和头脑的快乐。在这些名称中拣哪一对,当然是看你所要证明的题目而定。目前我并不要证明什么题目,不过想加以描写罢了。要描写这两种快乐之间的不同点,最简单的方法大概是说:一种是人人都可达到的,另一种是只有能读能写的人方能达到。当我幼年的辰光,我认识一个以掘井为业的极其快乐的人。他生得高大逾恒,孔武有力,但是目不识丁,当一八八五年他拿到一张国会选举票时,才初次知道有这样的制度存在。他的幸福并不有赖于智力方面的来源,也不依靠信仰自然律令,或信仰物种进化论,或公物公有论,或耶稣再生论,或是知识分子认为享受人生所必需的任何信念,他的快乐是由于强健的体力、充分的工作,以及克服在穿石凿井方面的并非不可克服的困难。我的园丁的快乐也属于这一类:他永久从事于扑灭兔子的战争,提起它们时的口吻,活像苏格兰警场中人提起布尔什维克;他认为它们恶毒、奸刁、凶残,只能用和它们同样的诡谲去对付。好似瓦尔哈拉的英雄们每天都猎得一只野熊一般,我的园丁每天都得杀死几个敌人,不过古英雄夜里杀的熊明天早上会复活,而园丁却无须害怕敌人下一天会失踪。虽然年纪已过七十,他整天工作着,来回骑着自行车走六十里山路;但他欢乐的泉源简直汲取不尽,而供给这欢乐之源的就是“它们这些兔子”。
  但你将说,这些简单的乐趣,对于像我们这样高等的人是无缘的。向如兔子般微小的动物宣战,能有什么快乐可言?这个论据,在我看来是很可怜的。一只兔子比一颗黄热病的微菌大得多了,然而一个高等的人照样可在和微菌的战争里觅得快乐。和我园丁的乐趣完全相同的乐趣,以情绪的内容来讲,连受最高教育的人都能领受。教育所造成的差异,只在于获取乐趣时的活动差异。因完成一件事情而产生的乐趣,必须有种种的困难,在事前似乎绝无解决之望,而结果总是完成。也许就为这个缘故,不高估自己的力量是一种幸福之源。一个估低自己的人,永远因成功而出惊;至于一个估高自己的人,却老是因失败而出惊。前一种的出惊是愉快的,后一种是不愉快的。所以过度自大是不智的,虽然也不可过度自卑以致减少进取心。
  社会上教育最高的部分内,目前最快乐的是从事科学的人。他们之中最优秀的分子,多数是情绪简单的,他们在工作方面获得那么深邃的满足,以致能够在饮食与婚姻上寻出乐趣来。艺术家与文人认为他们在结婚生活中不幸福是当然的,但科学家常常能接受旧式的家庭之乐。原因是,他们的智慧的较高部分,完全沉溺在工作里面,更无余暇去闯入它们无事可为的领域。他们在工作内能够快乐,因为在近代社会里科学是日新月异的、有权力的,因为它的重要性无论内外行都深信不疑的。因此他们无须错杂的情绪,既然较简单的情绪也不会遇到障碍。情绪方面的症结好比河中的泡沫。必须有了阻碍,破坏了平滑的水流才会发生。但只消生命力不受阻滞,就不会在表面上起皱纹,而生命的强力在一般粗心大意的人也不觉明显。
  幸福的一切条件,在科学家的生活中全都实现了。他的活动使他所有的能力充分应用出来,他成就的结果,不但于他自己显得重要,即是完全茫然的大众也觉得重要无比。在这一点上,他比艺术家幸运多了。群众不能了解一幅画或一首诗的时候,就会断定那是一幅坏画或一首坏诗。群众不能了解相对论的时候,却断定(很准确地)自己的教育不够。所以爱因斯坦受到光荣,而最出色的画家却在顶楼上挨饿,所以爱因斯坦快乐而画家们不快乐。在只靠自己主张来对抗群众的怀疑态度的生活里,很少人能真正快乐,除非他们能躲在一个小集团里忘掉冷酷的外界。科学家可无须小组织,因为他除了同事以外受到个个人的重视。相反,艺术家所处的地位是很苦恼的,或是被人轻鄙,或是成为可鄙:他必须在此两者之间选择其一。假如他的力量是属于第一流的,若是施展出来,就得被人鄙视;若是不施展出来,就得成为可鄙的人物。但这并非永远如此到处如此。有些时代,即使一般最卓越的艺术家,即使他们还年轻,便已受到尊重。尤里乌斯二世虽然可能虐待米开朗琪罗,却从不以为他不能作画。现代的百万富翁,虽然可能对才力已衰的老艺术家大量资助,可从不会把他的工作看作和自己的一般重要。也许就是这些情形使艺术家通常不及科学家幸福。
  选自《幸福之路》
其他文献
战国名将吴起,与《孙子兵法》的作者、春秋时代的孙武齐名,出生于卫国,求仕于鲁、魏、楚。在卫国,他似乎是愤青;在鲁国,他被斥为残忍薄行的小人;在魏国,他被视为节廉实干的君子;在楚国,他又成了为国捐躯的改革家。吴起文武双全,功高盖世,却死于非命!吴起的悲剧人生,始自他的青少年时代。吴起出身于卫国一个商民家庭,因游仕求官,耗尽家财,官没有做成,却遭人讥笑。他一怒之下,杀死了这些讥讽他的乡人,逃离卫国。临
大凡我们到一个私人禁地,亦或专业场所,譬如饭店后厨,就会迎来一张告示:“闲杂人等,切莫入内。”紫禁城,从皇帝居所来讲,是私人禁地;从大臣们上朝办公之地来说呢,是专业场所,可说是双重禁地。一般人都会自归“闲杂人等”,也会认为其地庄严不可亵犯,所以想当然认为,“切莫入内”是被严格执行的。但事实上,宫城的规矩一向就是被用来打破的,闲杂人等,要么是皇帝招的,要么是自己混进去的,断断不乏。明代宫城最招闲杂人
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时把大部分时光交给校园,中年时把大部分时间交给单位的人而言,很多时候,社会在我们的认知中,远远不及街头一个修自行车的。以前,老人们常说:“江湖险恶。”其实,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到现在,才明白母亲在耳边不知说了多少回那句话的涵义。那句话就是:“和人打交道,要多个心眼。”我明白母亲的这句话,同样是社会教给她的。如今,已是苍苍老人的母亲,又把她的处世之道说给我听。至少在母亲的心目中,
在名胜古迹和名山大川那里,你会遇见很多旅游观光的人,这些人不辞辛苦地爬山攀石头肯定有某种特殊的乐趣。我曾经在北极村的春节看见过香港游客,都是一些瘦小或者肥矮的人。他们两手抓牢挂在腰间的皮夹子,很紧张地注视四周。香港游客害怕有人抢夺钱包,这使他们的警惕性比内地人要高。但这些不能阻止他们抗严寒去漠河去北极村,去中国北极的愿望压倒了被打劫甚至被劫杀的恐惧。港台旅行者的背包上几乎贴满了标签,那些东西以各种
我非常喜欢逛超市。每搬到一个新地方,就迫不及待地打听最近的超市在哪里,然后前去考察。彻底熟悉当地的超市之后,才能安心生活在那里。为什么会喜欢超市呢?三言两语也解释不清。总之,只要一走进超市——啊!这么大!这么多东西!塞得这么满啊?若是一个不落地看过去的话,得花多少时间啊?!……就满心地欢乐,气球“噗”地吹大了,身心立刻飙升至完美无缺的幸福状态……尽管此种心态解释不清,但当时那种幸福感的确存在,不容
回想起来,小时候的世界和现在很不一样:所有的大人都有一個他们所属的单位,每天朝九晚五地上班,几十年如一日,仿佛永远也不会改变。在那些工作日里,世界的很多地方好像都停止运转了:静悄悄的街巷,空无一人的公园,冷冷清清的百货公司……偶然在这时去那些地方,心里会感到很不安,好像自己违反了规则似的。那个时候的时间过得均匀、缓慢,世界笼罩在僵化的秩序之下,刻板而缺乏生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工作不再等同于朝九晚
1986年夏天,我从大佛寺转入经贸部幼儿园,告别了终日胡萝卜、土豆的生活。那个年代,北京能买到的叶菜不多,便宜的块茎类蔬菜充斥着菜市场和寻常百姓家,北京人管叶菜叫细菜,足以见得当时市民饮食上的粗鄙。我大概是和茄子一同转入这所幼儿园的,记得开学后迎接我的三顿饭分别是茄丁面、青椒炒茄子和茄子炖土豆。一个长着雀斑的女孩儿站起来直言,“我们家吃的茄子都是炒过的。”这句话让她领教了对抗上级的苦果,在分饭的时
烤鸭店里有烤鸭,有食客,也有片鸭肉的厨师。小师傅和小推车仿佛是一体的,浑圆饱满,沁着汁水,慢慢地向我摇过来,又恰到好处地停下。他似乎并没有说话,只是回应了我投来的目光——那么一下,随即开始注视推车上的一切。熟肉砧板、熟食刀具、一次性塑料手套。锃光瓦亮的一大只鸭子也在案上了,剖成两半、片皮、脱骨,都将是顺理成章的事。鸭肉、葱丝、黄瓜丝、面酱、面皮,在如此柔顺的食材混合成浑圆饱满的食香之前,食客如我,
我越来越懒了,越来越无所事事,虚度光阴。偏偏的,还独个儿沉于其中,自我感觉挺良好的。我远离着喧嚣远离着人头攒动,只关心鸟鸣、花开、草长、水流。少有人去的地方,有长椅寂静,没人坐上面,草就爬上去玩,并私作主张,在上面开起了花。长椅的脚跟边,也有小草小花绕着,和它促膝谈心。你根本不能够了解,我撞见的刹那,心中涌起多大的震动与欢喜。天地间最有怜悯心的,该是这些草啊,它们尽量让每一个被冷落的事物,都得到安
今夜,繁星点点,我一边品尝自制的馨茶,一边聆听《高山流水》的曲子,仿佛置身于无际的大海,静静地站在礁石上,注视着遥远星空下的母亲。不知母亲的窗前是否有流星滑过,如果有,那滑过的流星就是我的眼睛,那流星滑过的轨迹,便是我思念母亲的眼泪。母亲,您知道吗?您虽然离开我们七年多了,但我还是无法从悲痛中解脱出来,一直坚信您还生活在我们身边,餐桌边一直留着您的座位。您离开那天的情景,如今想起仍然刻骨铭心、历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