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文化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提高学习者的文化知识水平的同时,培养文化意识。本文提出文化导入式教学模式,运用的建构主义理论是近年来在西方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学习者知识的获得和技能的形成,不是通过教师的讲授得到的,而是以学习者的原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在一定情境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和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本文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重新审视了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的教学原则,强调英美文学教学活动中创设文化语境的策略,进一步指出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实施的必要因素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与建议。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着重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要从文化心理上分析文化的差异,培养文化识别力。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对隐蔽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宝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使学生不止是了解一些文化信息,而且是学生深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做到不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念为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
因此,除了介绍并讲解作者简介、故事梗概、背景知识、主题思想、主旨象征、人物分析、作品风格、章节点评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外,还应从英美文学作品中挖掘出一个民族的隐蔽文化。一个国家的“正式文化”包括即成的知识文化,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获得,如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科技等,但对语言学习更具有影响力的则是隐蔽文化,即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等,包括隐藏其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为它是隐性的,潜意识的,人们很难从外部观察而认知,这样文学作品势必会成为研究异质隐蔽文化的宝库。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既研究作品中的表层文化,又研究作品中的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等。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使读者的感情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亲身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进入作品所制造的氛围,在不自觉中汲取文化营养。比如着重注意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例如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朋友间、同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等等;使学生熟悉异质文化中人们所遵循的家庭生活成规、友谊和爱、工作伦理等。从人际关系中领略美国主流文化所强调的自主、独立、个人奋斗,即使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如此。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中,了解各个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牌子的汽车、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于他们最为重要、在这些节日如何庆祝等。尤其是与我国文化习俗不同的地方,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不但熟悉国外的习俗,同时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深层文化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它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化育而成的民族心理结构,它与表层文化交融互摄,互为表里。这更能使学生对各自文化多一分清醒的自省自知以造就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完成自身的现代人格塑造,并将重塑一个完整的自我。
由此可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话语的策略不仅与行为规范和礼貌有关,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与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紧密相连。在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隐蔽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表层现象深入了解文化的深层结构,逐渐使文化规则内化为言语机智,在自己的深层意识里形成文化敏感性,做到主动、自如地表达和成功地沟通。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说教式知识传授法与体验探索式过程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回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它强调“情境”对意义的建构的作用。因而,英美文学的教学活动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使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各个层面上共同进步。我们应该运用新的思路,以传统的说教式知识传授法与体验探索式过程教学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
采用说教式知识传授法,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知识的获取和对概念的分析理解是其主要形式。教学中,可以使用讲座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专题形式进行精心准备,譬如介绍英美国家概况、英美国家中的节日、英美文学简史、英美习语、英美文学典故、英美文学中的幽默、英美文学中的名人秩事等等。其次也可使用讨论研讨式的教学活动。例如:体验探索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真实或模拟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他们去感受、体验其过程,从而使认知、情感和行为各个层面受到刺激,弥补了说教式教学法的不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把作品当作剧本进行表演。在课堂中,在校园里营造出对异质文化关注的氛围,进一步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另外还可以开设针对英美文学名著的文学电影课程,让学生融入作品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语言知识技能,深刻感受语境中的异质文化。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以下几方面尤应注意并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1)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对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研究母语文化,还要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目的语文化,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智地对待文化间的差异。使自己成为教学者又是研究者。
(2)当前英美文学课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课时被压缩。但事实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授课内容势必会增多,这种矛盾有待解决。
(3)英美文学教材的编排,有必要制定以文化为主题的英美文学课各级教学大纲,并开发相应的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软件,进一步解决课时与内容的冲突。
(4)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模式固见”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免使交际发展成某种偏见或歧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所选的许多作品并非是现代作品,对于新文化的反映并不多,甚至有些文化已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着重于教学生掌握对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辨证地看待文化问题。避免形成“模式固见”,使学生的认识僵化和停滞。
在教学中,要避免加深学生对目的文化的成见或偏见。以往对英美文化我们通常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根据文化相对论的思想,文化无好坏之分,我们学习文化主要是了解文化差异,而不是进行文化批评。回避其“糟粕”,部分。不仅不能达到全面了解目的文化的目的,而且会使学习者失去文化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有关目的文化的知识与他们亲身体验到的自的文化群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距离,这些知识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在观念、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学策略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世纪日益发展的跨文化教学的挑战和需要。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的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原则
在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应着重于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要从文化心理上分析文化的差异,培养文化识别力。英美文学作品恰恰是对隐蔽文化进行研究分析和解释的宝库,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使学生不止是了解一些文化信息,而且是学生深入目的文化的框架来思考和理解目的文化,做到不以自己固有的文化观念为标准去衡量目的文化。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结合的原则。
因此,除了介绍并讲解作者简介、故事梗概、背景知识、主题思想、主旨象征、人物分析、作品风格、章节点评等方面的传统知识外,还应从英美文学作品中挖掘出一个民族的隐蔽文化。一个国家的“正式文化”包括即成的知识文化,人们可以直接学习获得,如地理、历史、自然、政治、哲学、文学、经济、教育、科技等,但对语言学习更具有影响力的则是隐蔽文化,即某一特定人群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风俗习惯、文明、传统和人文精神等,包括隐藏其中的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等。因为它是隐性的,潜意识的,人们很难从外部观察而认知,这样文学作品势必会成为研究异质隐蔽文化的宝库。主要从两方面进行探索,既研究作品中的表层文化,又研究作品中的深层文化。表层文化指的是一个社会群体在人际交往中的约定俗成的习惯性定式构成的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特色的行为模式,如风俗习惯、道德风格、礼仪礼貌、言谈举止和行为规范等。教学过程中,要尽力使读者的感情与书中人物融合在一起,亲身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完全进入作品所制造的氛围,在不自觉中汲取文化营养。比如着重注意作品中的人际关系,例如家庭中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朋友间、同事间的关系、邻里关系等等;使学生熟悉异质文化中人们所遵循的家庭生活成规、友谊和爱、工作伦理等。从人际关系中领略美国主流文化所强调的自主、独立、个人奋斗,即使在家庭关系中也是如此。从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中,了解各个阶层人们吃什么、穿什么、住什么样的房子、用什么牌子的汽车、如何与朋友交往、进行什么娱乐活动,什么节日对于他们最为重要、在这些节日如何庆祝等。尤其是与我国文化习俗不同的地方,教师要做必要的引导,使学生不但熟悉国外的习俗,同时更加深入了解自己的文化习俗。而深层文化指的是精神本质层面,如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情感方式等。它是一个民族共同体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化育而成的民族心理结构,它与表层文化交融互摄,互为表里。这更能使学生对各自文化多一分清醒的自省自知以造就自身的文化心理结构,完成自身的现代人格塑造,并将重塑一个完整的自我。
由此可见,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使用话语的策略不仅与行为规范和礼貌有关,而且在更深层次上与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紧密相连。在深入分析文学作品中隐蔽文化的过程中,学生可通过表层现象深入了解文化的深层结构,逐渐使文化规则内化为言语机智,在自己的深层意识里形成文化敏感性,做到主动、自如地表达和成功地沟通。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中说教式知识传授法与体验探索式过程教学法相结合的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回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属性。它强调“情境”对意义的建构的作用。因而,英美文学的教学活动要求各种学习机制和多重外部环境和手段同时起作用,实现内因和外因的有机结合,使学习者在认知、情感和行为各个层面上共同进步。我们应该运用新的思路,以传统的说教式知识传授法与体验探索式过程教学法相结合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
采用说教式知识传授法,学习者在很大程度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知识的获取和对概念的分析理解是其主要形式。教学中,可以使用讲座形式的教学活动。教师可以以专题形式进行精心准备,譬如介绍英美国家概况、英美国家中的节日、英美文学简史、英美习语、英美文学典故、英美文学中的幽默、英美文学中的名人秩事等等。其次也可使用讨论研讨式的教学活动。例如:体验探索式教学法,以学习者为中心,创造真实或模拟的跨文化交际情景,让他们去感受、体验其过程,从而使认知、情感和行为各个层面受到刺激,弥补了说教式教学法的不足。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亲自来扮演文学作品中的角色,把作品当作剧本进行表演。在课堂中,在校园里营造出对异质文化关注的氛围,进一步培养文化意识和文化敏感性。另外还可以开设针对英美文学名著的文学电影课程,让学生融入作品的语言情境中,提高语言知识技能,深刻感受语境中的异质文化。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研究与实施中的若干问题
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导入文化教学,以下几方面尤应注意并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1)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对教师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的要求更高,教师不但要不断学习,研究母语文化,还要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基础上,深入研究目的语文化,具备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理智地对待文化间的差异。使自己成为教学者又是研究者。
(2)当前英美文学课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课时被压缩。但事实上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授课内容势必会增多,这种矛盾有待解决。
(3)英美文学教材的编排,有必要制定以文化为主题的英美文学课各级教学大纲,并开发相应的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软件,进一步解决课时与内容的冲突。
(4)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问题上,必须处理好“模式固见”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免使交际发展成某种偏见或歧视。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所选的许多作品并非是现代作品,对于新文化的反映并不多,甚至有些文化已过时。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着重于教学生掌握对文学作品中所反映的文化现象由浅入深的分析方法,辨证地看待文化问题。避免形成“模式固见”,使学生的认识僵化和停滞。
在教学中,要避免加深学生对目的文化的成见或偏见。以往对英美文化我们通常遵循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原则。根据文化相对论的思想,文化无好坏之分,我们学习文化主要是了解文化差异,而不是进行文化批评。回避其“糟粕”,部分。不仅不能达到全面了解目的文化的目的,而且会使学习者失去文化学习的兴趣。因为他们所掌握的有关目的文化的知识与他们亲身体验到的自的文化群体成员所表现出来的特点有距离,这些知识不能帮助他们解决文化交际中出现的实际问题。
跨文化英美文学教学在观念、内容、目标、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教学策略不断推陈出新,我们只有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不断探索,优化教学模式,才能适应新世纪日益发展的跨文化教学的挑战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