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问题既是驱使学生展开一切学习与探索活动的源泉和动力,同时也是联系师生双边情感的最佳纽带。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使学生在对其进行思考探究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进行自主建构,以推动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下面,本文就对如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这一问题浅谈一二,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探究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以学生更多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这便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尽早从“教教材”的误区中走出来,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促进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要想促进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与探索活动中,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超重与失重”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在课前准备的一个饮料瓶上戳了一个小洞,并让一名学生用手堵住这个小洞,另一名学生向饮料瓶中装水,且水的高度要超过小洞。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如果将堵住小洞的手松开,水会流出来吗?”这时,学生齐声说道:“会!”于是,我追问道:“那么在松开手的同时,自由释放这一装有水的饮料瓶,此时水会流出来吗?”这时,有的学生说会,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持否定意见。在这之后,我让这两名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进行演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水会流出来。但在演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亲眼看到水并没有流出来。这一饶富趣味性的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情意,强化动机
应试教育理念支配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以应付高考为目的,教师通常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和应试技巧,而割裂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在已有的物理认知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新建立起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物理教学得以处处彰显生活气息,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展示了田径运动员比赛时的录像,并向学生问道:“为什么运动员在转弯时会减慢速度,其身体会出现倾斜呢?”再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则引入了车启动或者刹车时人的身体会感到一种力促使身体保持原来的状态这一生活现象。由于学生在平时坐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一问题,所以他们纷纷对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激起和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新课改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应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待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了摩擦力的真實存在后,我向学生提问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随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了学生的各种猜想,其中有压力、重力、速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面积等因素。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分组实验,依次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在这期间,我会在班内巡视辅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适时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首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寻求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建萍.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80-181.
[2]张朝良.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4):65.
关键词:高中物理;问题情境;趣味;生活;探究
在应试教育理念统治下的高中物理课堂中,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教以学生更多的知识与解题技巧,教师往往采取的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忽视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和积极性的调动,这便严重阻碍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鉴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尽早从“教教材”的误区中走出来,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亲历物理知识的形成与运用过程,以此来丰富学生的学习和情感体验,促进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
一、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于高中生而言,他们对于一门学科的学习同样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而要想促进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使学生能够始终以一种积极、主动的态度投入到学习与探索活动中,教师就应在课堂教学之初通过趣味性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对问题进行思考的过程中对新知识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超重与失重”这部分内容之初,我在课前准备的一个饮料瓶上戳了一个小洞,并让一名学生用手堵住这个小洞,另一名学生向饮料瓶中装水,且水的高度要超过小洞。之后,我向学生问道:“如果将堵住小洞的手松开,水会流出来吗?”这时,学生齐声说道:“会!”于是,我追问道:“那么在松开手的同时,自由释放这一装有水的饮料瓶,此时水会流出来吗?”这时,有的学生说会,同时也有一部分学生对此持否定意见。在这之后,我让这两名学生根据这两个问题来进行演示,第一个问题的答案毫无疑问,水会流出来。但在演示第二个问题时,学生亲眼看到水并没有流出来。这一饶富趣味性的现象立即引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进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激发情意,强化动机
应试教育理念支配下的高中物理教学活动的开展一直都是以应付高考为目的,教师通常只是一味地向学生讲授和灌输课本内容和应试技巧,而割裂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便导致学生无法在已有的物理认知下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刻理解。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重新建立起物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以使物理教学得以处处彰显生活气息,从而达到强化学生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应用意识的目的。
在教学“圆周运动”这部分内容时,我先是展示了田径运动员比赛时的录像,并向学生问道:“为什么运动员在转弯时会减慢速度,其身体会出现倾斜呢?”再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过程中,我则引入了车启动或者刹车时人的身体会感到一种力促使身体保持原来的状态这一生活现象。由于学生在平时坐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一问题,所以他们纷纷对这一现象背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产生了极大的探究兴趣。如此,通过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不仅激起和唤醒了学生的情感体验,而且还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学有所用,这将有助于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合作学习,培养能力
新课改指出,“自主、合作、探究”应是课堂教学的基本方式和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渠道。基于此,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应将课堂的主动权最大限度地还于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并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实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待引导学生体验并感知了摩擦力的真實存在后,我向学生提问道:“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随后,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了学生的各种猜想,其中有压力、重力、速度、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面积等因素。接下来,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选择器材,设计分组实验,依次对上述猜想进行验证。在这期间,我会在班内巡视辅导,对学生遇到的问题予以适时的指导和点拨。如此,通过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不仅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总而言之,作为高中物理教师,我们要想构建出高质量、高效率、高收益的课堂,首先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在坚持以生为本教学理念的前提下,不断探索和寻求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以进一步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从而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建萍.高中物理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7(28):180-181.
[2]张朝良.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6,45(1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