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作用,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便更好地完成“电路原理”的教学工作。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多媒体;仿真软件;电路原理
作者简介:王锐(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远程监控;韩成浩(1972-),男,朝鲜族,吉林图们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远程监控。(吉林 长春 130021)
“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它既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所有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电路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气工程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在电气与电子信息专业中占有的特殊位置,为了教好这门课程,不断改进“电路原理”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笔者在“电路原理”教学实践中摸索的一些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一、“电路原理”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路原理”课程的特点:(1)理论性:经典理论多,数学推导多。(2)实用性:根据电路的模型可分析任何实际的电路。(3)变化性:同样几个电路元件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电路。(4)基础性:由于“电路原理”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对它的掌握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5)内容多:电路有直流、交流;动态、稳态;线性、非线性;时域、复频域。
“电路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讲授的过程中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电路定律多,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和应用。(2)电路分析方法多,对不同类型的习题,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最佳的分析方法。(3)处理电路问题时,容易产生数学化倾向,学生在学习电路定理和定律时,容易忽略定理和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而用数学方法代替了电路问题的解决,致使产生数学化倾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全面、完整、系统、有效地讲授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为讲授“电路原理”课程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变单向导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单向导入式教学,即授课教师主要通过板书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定律, 授课方式是面对面的灌输。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是单向被动的,这种教学模式间接地将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仅仅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使得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远低于一些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这一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模式即是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追求师生思维活动的协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实现启发式教学的经验:
(1)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电路原理”的特点,教学中,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分析方法,应引导学生注重学习各知识点之间及各概念之间的联系。首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和定律,然后学习电路分析方法,对每一种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推导出相应的分析方法,能进行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学会”电路理论, 而且要“会学”,做到由点到面,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如“电路原理”中的“模型化”、“理想化”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原理”的过程中,受到分析设计方法的锻炼,加速从知识到素质的转化。
(2)培养独立的分析能力。在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学习中,先对学生讲授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对改进的方法,则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去寻找。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以便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笔者在教学中即常常采用这种模式,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
(3)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提倡多出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然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并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综合题类型广泛、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富有思考性并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它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并具系统性,它具有的系统性可以很好地将书中多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期末复习。其次,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应灵活,一道题目至少应有几种解题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各显神通,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自己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综合性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新方法的兴趣和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题目应难易适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协作。
2.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教学用具上,我们将“电路原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展现“电路原理”这门学科的方方面面;同时多媒体课件能用动态、立体、全方位变化的视频效果来弥补传统的教具、模型、幻灯等的呆板、单调、枯燥的不足;把课程内容尽量表达得简洁明了,而且又能适应网络远程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教学之间互动性,突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注重“电路原理”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电路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授课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比如,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这两部分内容,在“电路原理”中有,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中也要涉及;再如,运算放大器这部分内容,“电路原理”中提到,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还要讲授。这样,就要注意这些交叉内容的讲授尺度,要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既要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又要避免重复讲授,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浪费。
4.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对电路原理只是理性的分析,不够形象,学生理解和接受困难,即便也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但不可避免会遇到元件虚焊或毁坏、仪器缺乏、性能不稳定等棘手问题,浪费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及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原理”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软件仿真实际电路,能直观方便地显示运行结果,观测电路功能,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只有本着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宗旨,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使学生受益。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将积极投身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中。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其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焦永功,常青.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工程观念和方法的培养问题[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17-20.
[2]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麻剑飞)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多媒体;仿真软件;电路原理
作者简介:王锐(1980-),女,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远程监控;韩成浩(1972-),男,朝鲜族,吉林图们人,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建筑电气及智能建筑远程监控。(吉林 长春 130021)
“电路原理”课程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是所有强电专业和弱电专业的必修课。它既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中数学、物理学等基础课的后续课程,又是电气与电子信息类所有专业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基础。在整个电气与电子信息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电路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电气工程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为学习后续课程及从事专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由于该课程自身的特点和在电气与电子信息专业中占有的特殊位置,为了教好这门课程,不断改进“电路原理”的教学方法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笔者在“电路原理”教学实践中摸索的一些教学方法作一探讨。
一、“电路原理”的特点及面临的主要问题
“电路原理”课程的特点:(1)理论性:经典理论多,数学推导多。(2)实用性:根据电路的模型可分析任何实际的电路。(3)变化性:同样几个电路元件不同的连接方式可以构成不同的电路。(4)基础性:由于“电路原理”属于专业技术基础课,对它的掌握优劣直接影响到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5)内容多:电路有直流、交流;动态、稳态;线性、非线性;时域、复频域。
“电路原理”课程的特点决定了在讲授的过程中面临如下主要问题:(1)电路定律多,学生不易理解掌握和应用。(2)电路分析方法多,对不同类型的习题,学生不能很好地应用最佳的分析方法。(3)处理电路问题时,容易产生数学化倾向,学生在学习电路定理和定律时,容易忽略定理和定律的适用条件和局限性,而用数学方法代替了电路问题的解决,致使产生数学化倾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如何全面、完整、系统、有效地讲授这门课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也就成为讲授“电路原理”课程过程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二、教学方法的探讨
1.变单向导入式教学为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单向导入式教学,即授课教师主要通过板书讲解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定律, 授课方式是面对面的灌输。这就导致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是单向被动的,这种教学模式间接地将学生置于消极被动的地位,仅仅将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者,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应有的地位,使得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远低于一些应用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改变这一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模式即是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教师与学生作为教学的两个主体,在教学活动中追求师生思维活动的协调与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本课程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从而使教学过程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最终达到本课程的教学目的。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以下几点实现启发式教学的经验:
(1)建立扎实的理论基础。针对“电路原理”的特点,教学中,对于课程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分析方法,应引导学生注重学习各知识点之间及各概念之间的联系。首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原理和定律,然后学习电路分析方法,对每一种分析方法,引导学生用已经掌握的基本原理和定律推导出相应的分析方法,能进行归纳总结。不仅使学生“学会”电路理论, 而且要“会学”,做到由点到面,举一反三。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注重分析方法的讲解,如“电路原理”中的“模型化”、“理想化”等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电路原理”的过程中,受到分析设计方法的锻炼,加速从知识到素质的转化。
(2)培养独立的分析能力。在学生对“电路原理”的学习中,先对学生讲授最基本的分析方法,而对改进的方法,则让学生自己通过自学去寻找。在学习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应多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及时发现学生思维中的闪光点,以便因势利导,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笔者在教学中即常常采用这种模式,发现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拓宽了自己的教学思路,充实了自己的教学内容。
(3)培养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中,提倡多出一些综合性的思考题,由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独立思考和解答,然后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讨论,并应用多种方法进行分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要求综合题类型广泛、内容丰富,具有一定的实用性,富有思考性并能启发学生的创造力。首先,它能覆盖较多的知识点并具系统性,它具有的系统性可以很好地将书中多个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这样也有利于学生期末复习。其次,综合题的解题方法应灵活,一道题目至少应有几种解题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各显神通,尽情发挥自己的创造性,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兴趣。要求学生自己采用尽可能多的方法,解决具有一定复杂度的综合性问题,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激发学生探索新方法的兴趣和能力, 这对于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第三,题目应难易适中,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考空间,促使学生进行广泛交流和协作。
2.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教学用具上,我们将“电路原理”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多媒体课件,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把文本、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整地展现“电路原理”这门学科的方方面面;同时多媒体课件能用动态、立体、全方位变化的视频效果来弥补传统的教具、模型、幻灯等的呆板、单调、枯燥的不足;把课程内容尽量表达得简洁明了,而且又能适应网络远程教学的需要,多媒体教学课件可以为学生学习提供多种选择的可能,打破了传统教育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强调师生、教学之间互动性,突出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3.注重“电路原理”与各学科之间的联系
在“电路原理”的讲授中,要注意授课内容与其他课程的联系。比如,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这两部分内容,在“电路原理”中有,在“信号与系统”这门课程中也要涉及;再如,运算放大器这部分内容,“电路原理”中提到,在“模拟电子技术”中还要讲授。这样,就要注意这些交叉内容的讲授尺度,要学生理解到什么程度,既要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又要避免重复讲授,造成时间和精力的不必要浪费。
4.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到对电路原理只是理性的分析,不够形象,学生理解和接受困难,即便也利用传统方法进行实验,但不可避免会遇到元件虚焊或毁坏、仪器缺乏、性能不稳定等棘手问题,浪费实验课有限的时间,影响实验的正常进行及学生做实验的积极性,限制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电路原理”教学中,引入仿真技术来辅助教学,通过软件仿真实际电路,能直观方便地显示运行结果,观测电路功能,形象生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只有本着培养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宗旨,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使学生受益。为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将积极投身教学观念、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与改革中。在“电路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其教学方法适当与否,直接关系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教师必须探索符合社会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焦永功,常青.技术基础课教学中对学生工程观念和方法的培养问题[J].南京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3,25(1):17-20.
[2]邱关源.电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麻剑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