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小学生的空间观念

来源 :教师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8312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分析一道周长计算题的解题正确率出发,得出一个结论:小学生在解决空间问题时所体现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然后,通过研究小学生在解决这道题目时所使用的策略,探讨了其出现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发展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空间观念;策略
  
  小学生空间观念是指其能由实物的形状想象出几何图形,由几何图形想象出实物的形状,进行几何体与其三视图、展开图之间的转化;能根据条件做出立体模型或画出图形;能从较复杂的图形中分解出基本的图形,并能分析其中的基本元素及其关系;能描述实物或几何图形的运动和变化;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能运用图形形象地描述问题,利用直观来进行思考。[1]
  在小学数学中,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一直是小学生学习的重点。可是,由于小学生实际经验与生活经历的缺乏,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知识一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那么,如何从实际教学经验中思考与探索这个方面的内容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小学生空间观念的现状
  
  近日,笔者所任教的班级参加了一次测试。在这份测试卷当中有一道周长计算题是这样的: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用3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成一个最大的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厘米。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出现了很多种答案,把这些答案归归类,大致可以分为四个种类。第一种答案为24厘米,第二种答案为96厘米,第三种答案为36厘米,第四种是一些诸如30厘米,90厘米的答案。这四种答案可以说分别代表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时所表现出的不同层次的思维水平。
  从下面的表1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能够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为31人,占总人数的47%,而不能够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人数为35人,占总人数的53%。在得出错误答案的学生当中,得出第二种答案的学生人数为10人,占总人数的15%,得出第三种答案的学生人数为16人,占总人数的24%,得出其他类型答案的学生人数为9人,占总人数的14%。
  


  由此可见:从解题正确率这一点来说,小学生在解决空间与图形这方面问题所体现出来的能力是相对较弱的。
  
  2小学生空间观念差异的原因
  
  同一道题目得出不同的答案,其原因可能是多元化的,但主要原因应该是学生的解题策略。根据学生的答案以及教师平时的教学实际可以推断出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是所使用的策略。
  第一种答案所运用的解题策略是这样的:
  ①
  


  12÷4=3(厘米)
  3×8=24(厘米)
  在这种策略当中,学生先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个条件,得出“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这个结论,再通过图形组合,可以看出“最大的长方形的周长”是由8条正方形的边长所组成的,故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
  ②
  


  12÷4=3(厘米)
  3×3=9(厘米)
  (3+9)×2=24(厘米)
  在这种策略当中,学生先通过“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个条件,得出“正方形的边长为3厘米”这个结论,再通过图形的组合,得到一个最大的长方形,根据图形可以知道,这个长方形的长为3条正方形的边长,即9厘米,宽为1条正方形的边长,即3厘米,最后通过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得出长方形的周长为24厘米。
  第二种答案所运用的解题策略是这样的:
  ①
  


  12×8=96(厘米)
  在这种策略当中,学生没有发现题干中“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个条件所表示的意义,直接把12厘米当作是正方形的边长来进行计算。因此,这部分学生认为长方形的周长应该是8条正方形边长之和,即96厘米。
  


  ②
  12×3=36(厘米)
  (36+12)×2=96(厘米)
  在这种策略当中,学生没有发现题干中“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这个条件所表示的意义,直接把12厘米当作是正方形的边长来进行计算。所以,这部分学生根据组合得到的长方形后,直接求出长方形的长为三条正方形边长和,即36厘米,宽为一条正方形边长,即12厘米,最后利用公式“长方形周长=(长+宽)×2”得出长方形的周长为96厘米。
  第三种答案所运用的解题策略是这样的:
  


  3×4=12(厘米)
  12×3=36(厘米)或者12+12+12=36(厘米)
  在这种策略当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与图形组合能力,从而把空间与图形问题中有关图形拼接问题当作是加减运算中简单的加减问题,所以学生就简单的认为长方形的周长是3个正方形周长之和,即36厘米。
  第四种是一些诸如30厘米,90厘米等答案,由此说明这部分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基本没有什么思路,也体现出他们在解决空间与图形问题时的思维能力较弱。
  从上面的材料来看,小学生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对空间图形本质的认识还不足,二是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欠缺。
  
  3小学生空间观念改变的方法
  
  影响小学生空间观念的因素有很多,诸如生活经验,思维特点等等。
  空间观念的形成源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学生的空间知识大部分来自丰富的现实原型,与现实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几何物体,而这些物体是学生认识空间图形的重要媒介。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操作、想像、创作以及交流讨论活动,经历一个逐步抽象的过程,从而达到培养与提高学生空间观念的效果。
  如教学长方形、正方形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从他们自己身边找出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或正方形,接着鼓励学生动手把心目中的长方形、正方形摆出来、画下来,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主动发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从而实现表象与本质的结合。再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在学生认识了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大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寻找与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等面积相等或相近的物体表面。并且可以让学生适当进行估计,如数学课本、课桌的面积大约各是多少。
  从本质上来说,空间观念应该是建立在抽象思维基础上的一种观念。而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由具体的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因此,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注重实物对培养小学生空间观念的作用,还要注重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认识图形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观察实际物体的基础上通过画各种图形来提高学生对图形的本质的认识能力。再如,在计算图形周长的教学中,特别是计算组合图形的周长时,学生应该具有画出组合图形并且分析和判断组合图形周长的能力。而这个能力则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得到提高的。
  综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学生的空间观念,我们应该在实际教学当中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以学生的认知特点为出发点,初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发展其解决空间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
其他文献
新课程理念下的新课堂应是智慧的课堂,不仅在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表现出聪明才智。田荷珍教授有句名言:“在讲台上讲过的话对自己的记忆是一种强化。”又说:“讲授过程是对自己已有认知结构的补充完善或重新构建过程”。课堂教学改革是整个课程改革的重头戏,教师的精心设计,严谨组织和科学“导演”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唤起广大“演员”的参与意识,让学习主体动起来,让课堂气氛火
期刊
【摘要】新课程的实施,给广大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当代中学生物教师该如何开展中学生物课的创新教育,本文从课堂创新、实验课创新两个角度做了阐述。  【关键词】新课程;创新教育;课堂创新;实验课创新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做到“三个面向”,显然要我们的教育就必须改革,必须创新。这为中学生物开展素质教育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方向。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初中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资源意识,课堂中的各种因素,教师、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学中的各种信息,课堂上一切能够利用的实物、现实发生的事件,都可看作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合理地开发,巧妙而适时地利用教学资源,对于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学生探究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实效,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意外课堂”的教学资源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什么时候出现什么问题,任何人都无法把握,在一次“伏安法测电
期刊
先要说明一下,为什么不叫“早恋”,而说成“情感问题”。现在已经不是授受不亲的时代了,大量影视剧的宣传播放,大批书刊报纸的刻画描写,都在影响着青少年尤其是中学生的心理和情感。心理和情感正处于发育期成长期的中学生,处在这样一个愈来愈开放的时代,不可能不受到影响。“早恋”很难概括现在中学生的心理,“情感问题”是多方面的,远比“早恋”要复杂得多。中学生心智尚未成熟,模仿性强,有些情感问题也属正常,关键问题
期刊
初中《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新增加了大量的教学实验与学生活动,特别是生物、环境、地理、气象等方面的实验与活动,导致了一些新的问题急需解决。比如学校对新的仪器设备投入不足;科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有待加强;学生参与度不足;实验教学模式还是老一套等等,而这些将大大妨碍学生对科学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如何提高初中科学课堂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呢?我认为必须认真做好以下几点:    1完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  
期刊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的思想已逐渐深入人心,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从来没有象现在这样被社会广泛的接受。所谓素质教育,是指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就是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素质教育的提出,是时代、社会、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  目前,各个学校都已采取措施,实施素质教育。在校内,各种形式和内容的课外兴趣小组纷纷成立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倡导探究性学习,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充分调动、发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成为本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让生物课堂教学也“活动”起来,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化研究,让学生用“动”的方法学习,在“动”中学,解放学生头脑、双手、眼睛、思维、空间,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体的课堂。那么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化?我们认为,实现生物课堂教学活动
期刊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语文教育也随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前单纯追求高分的“满堂灌”、“题海战术”等做法必然摒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己在积极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开动脑筋,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是此次课改的主要目的。那么,从事教育工作的我们,面对新时代的要求,应该重新调整自己的步伐,更新自己的观念,切实实施“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方法,就课堂教学的一切实安排,顾及到学生的
期刊
语文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公民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其实合作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也是现代素养的一种表现,善于合作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作是人们在寻求目标时互相切磋、互相协调和共同分享,并参与决策,它要求合作的每一个人都有要有贡献,彼此在合作中共同成长。新课程的实施使语文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语文的评价方式都发生了变革,教
期刊
我是一名小学教师,任教后一直担任小学高年级班主任工作。其中既有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又有失败的苦恼和自责。使我深刻认识到,要做好小学班主任工作,首先,班主任自身要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就是一种潜在的吸引力,巨大的向心力和无形的感召力。  那么,班主任自身的凝聚力又是如何形成的呢?我认为,一个小学班主任要有凝聚力,就应该这样对待自己的学生:    1真诚坦率每接一个新班后,我总是尽可能做好三件事。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