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发展、主动地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中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当作被育肥的“菜鸭”,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机和快乐, 缺乏对高端思维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苍白和模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受教学生的被动与依赖,丧失了积极主动探究,过于盲从于教师,从而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弱化。正在进行的这场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界的“头脑风暴”,使教师、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尝试。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发展、主动地学习,我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多多为学生假设参与学习、交流心得、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规律、反思促进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学会表达,敢于尝试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机会等。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倒出来”的,而是通过自我思考“感悟”出来的,通过活动“催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一次又一次体验而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来获得知识的喜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学们都喜歡的动物,而过生日又是每个同学都熟悉的事情,这样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的过渡。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独创精神。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
四、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五、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工程,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但我相信,随着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定能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
中学教育数学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在以往的教学环境中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 把学生当作被育肥的“菜鸭”,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机和快乐, 缺乏对高端思维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教学变得机械、苍白和模式化。这种教学方式导致受教学生的被动与依赖,丧失了积极主动探究,过于盲从于教师,从而导致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弱化。正在进行的这场课程改革,引发了教育界的“头脑风暴”,使教师、学生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尝试。
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为了学生能全面的得到发展、主动地学习,我帮助学生建立和形成了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体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并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创设自主学习的空间来服务于学生的自主学习。例如,多多为学生假设参与学习、交流心得、表现自我的机会;给学生亲自动手,参加实践的机会;给学生观察现象、思考规律、反思促进的机会;给学生发挥想象,学会表达,敢于尝试的机会;给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我实践,自我总结,自我反思的机会等。学生知识的获取不是通过教师“倒出来”的,而是通过自我思考“感悟”出来的,通过活动“催生”出来的。正所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就是要让学生能通过自己一次又一次体验而达到“豁然开朗,柳暗花明”来获得知识的喜悦。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教师应积极创设一个民主、开放、平等、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才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有效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提供主动探究的空间
许多教育家都论述过教学中应有良好的学习氛围。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你不能在一个战术的心理上写上平整的文字,正如同你不能在一张震动的纸上写上平整的字一样。这说明学习的氛围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教学中,只有创设条件,给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的空间,学习效果才能得到增强。例如我在教学统计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一个大象过生日的情境,大象是同学们都喜歡的动物,而过生日又是每个同学都熟悉的事情,这样就一下子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采用问题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欲望
所谓问题教学,就是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教学过程,使学生在设问和释问的过程中萌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欲望,进而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在实践中不断优化自主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爱因斯坦曾说:“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爱提问题的人,往往是积极思考,富有创造力的人。因此教师要随时注意挖掘教材中隐藏的“发现”因素,创设一种使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索知识,使教学过程围绕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对问题的好奇,促使学生引发内在的需要,自主地去尝试、探究、感悟,从而自然而然地体会到问题的本质。问题的发现,不仅使课堂上处处闪烁探究、创新的火花,更使学生进入到深层次的学习探索阶段。学生在自读、自问、自悟、自解的过程中初步体验到尝试性探究学习的成功喜悦,从而唤起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内驱力,完成“要我学”的过渡。
三、形式多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课改刚刚起步,现在的在校学生在多年的学习生涯中都是被“抱”大的,已经习惯了你讲我听的模式,习惯了“被动学习”和“他主学习”,他们不敢也不善于发现问题,不敢相信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不懂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并做出相应的调适,更不懂自己去制定学习策略,独创性明显缺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通过各种形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和自主学习的独创精神。这是自主学习取得成功很关键的一步。鼓励、启发和引导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开阔了思路。同时也促进学生养成善于求异的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在教学中,通过思考角度的变化,思考方法的改变,题型设计的变化等来提供形态多样的知识信息,创造多样化的思维环境,接通多方位的解题思路,用“教”的创新火种点燃“学”的创新火种,从而促进理解的深入,知识的迁移,提高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广阔性,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大胆自我调控和相应的调适。
四、诱思导学,注重自主探究的尝试性
自主学习是主动的、有主见的学习,它不是放任自流的学习,也不是自由散漫的学习。课堂教学时,教师要精心策划,引导学生参与和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定学习进度,参与设计评价指标;运用适当的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思路进行诱导,鼓励学生大胆发现、探究。为此,教师没必要急于先“发”,即把知识点直接“和盘托出”,而是诱导学生的思维,启发他们自行思考,激活学生整个认识系统,把他们最初的兴趣萌芽状态引入到主动探索理解新知识阶段。
五、建立合作小组,提供主动参与的合作伙伴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可采取小组学习讨论的形式,以4~6人一组为标准,将不同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性别、个别的学生分配在同一组内,再给组内成员一个特殊的身份,一项特殊的职责,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在全班分小组讨论之时,教师关心每一小组的讨论情况,同时有重点地参与一、两个小组的讨论。学生通过小组内的相互帮助,共同商讨,不仅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而且学习的自主性也得到了充分展现。在小组讨论之后,学生热情高涨,教师应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开展组间交流。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示自我,肯定学生的独到见解和鼓励学生的相互争辩。通过议论,争辩,让学生在摄取信息的过程中相互交流,相互补充,增强了学生主动参加评价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形式的交流,对于摄取信息能力强的学生来说是一种鼓励、肯定;对摄取信息能力稍弱的学生来说,则是一种启发、帮助。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必然更会学习,更喜欢学习,学习信心也就更足。
实际上,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是一个复杂的艺术工程,还有很多问题有待探讨。但我相信,随着教师教学思想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定能在数学教学中不断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