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档案不仅有效帮助领导更好地进行工作决策,也可以作为科学研究的理论依据。准确且科学的档案资料来源于档案管理工作,而档案众多作用中最重要的一点即为将过往文献研究中的本质样貌得以表现,从而发挥其作用,进一步为人民和国家提供服务。在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形势下,不断将档案服务理念进行更新,提高管理人员的相关工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档案社会服务方式的多样性,是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根本途径。只有不断地进行创新,才能形成一个完整且高效的档案服务社会化结构。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阈;社会化;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对社会中各类组织开展的活动的记录在案。其理念、特征以及价值意义等与公共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档案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档案服务社会化问题也因此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内涵
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本质主要由公平服务理念、公平责任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三个部分组成。公平服务理念作为公共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存在的意义是避免档案服务中对受众用户出现不平等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地进行公共管理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遵循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面对公民合理合法的需求时,要及时开放查阅权限。坚决杜绝不公平的档案服务社会化工作,不允许公开的资料就要严格禁止外传。
公共责任理念不仅是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其有效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之传统的工作内容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其差异性体现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且信息更偏向于系统化,对时效性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强,面对的需求用户也不再是传统的仅面向政府部门,而是面向全体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类组织。
二、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相关的监督机构
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需要监督,但仅仅依靠其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往往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增加监督的效力可以通过公民行使监督权,使监督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但在实际进行外部监督工作时,往往会面临一些困难,使外部监督工作遇到困难。长此以往,外部监督工作难以进行,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忽视创新,管理水平提升困难,最终导致档案服务社会化水平难以提升。
(二)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竞争性
由于相关法律的规定,档案管理工作从过往到如今,都是由公共部门进行,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这一现象的持续最终导致其在市场上丧失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时,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特性,公民只有公共部门一项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关人员的工作懈怠,效率较低,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是否能有效突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档案服务现代化程度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大行业,助力实现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而档案管理工作因其独特性,工作中往往涉及大量信息,管理工作环节数量较大且繁杂,为了更好地应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应用迫在眉睫。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模式,以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
但就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人员匹配较难,当地财政资金难以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信息化档案服务发展进程,公民的高质量需求难以满足。而对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问题,比如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无法适应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最终趋势,对于相应的软件开发也需要提高重视。
三、改善当前档案服务社会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档案服务管理模式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关键是外部用户主动或被动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过程,是一项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可以采用公私合作的模式推动档案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和服务。由公共基础基金项目资助,使档案馆与外部机构进行技术互利合作,对资源开展共享,得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保证,得以相关档案更广泛更便利地被民众所利用。也可以采用主流的各类社交媒体功能,进一步强化改善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可以邀请、鼓励用户添加对所了解领域的档案资源进行描述、共享信息等。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进行身份转换,不仅可以帮助用户便捷获得所需的数字档案资源,也增加其参与感,使档案服务社会化得以有效发展。
(二)改进档案服务理念
档案服务管理理念是关系到档案服务能力的首要前提条件,其理念是否符合当前社会所需,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对于档案服务管理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与档案服务社会化建设有着重要联系。档案社会化意味着对传统的档案工作进行“推翻式”定位。不仅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方法论上也同样存在着重新定位的需求。对于服务,要变被动为主动,建立更多公众得以参与的改革方向。如果服务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将无法满足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高质量的需求。只有对传统理念进行改善,树立正确的服务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档案服务能力,使服务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改革,通过不断地进步,以适应社会化的服务需求。
(三)建立完整工作体系
档案服务社会化是将其管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广大民众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将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的动态发展过程。档案服务社会化体系是指建立一个高效且科学的服务框架,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
檔案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开展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档案馆不应该作为传统的档案保存库,更应该作为一个档案信息交流中心。在当前背景下,在固有的功能下,应该向社会推出一些高成果、高技术的服务。在满足社会高质量需求的同时,也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健全工作服务体系,在处理日常工作与运作的同时,也要主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四)培养档案服务专业人才
加强档案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关键的改善措施。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相关的专业学科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交叉,档案服务部门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在这些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同步结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档案服务能力进一步对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可以与各高校的专业导师进行合作,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使相关工作人员成为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档案服务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档案管理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期,如何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成功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社会化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公共管理视阈下讨论档案管理服务社会化这一命题,目的是使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模式中更好地发展成为新型社会所需的创新模式。创新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为档案服务社会化提供动力。要通过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改善,建立完整的档案服务社会化工作体系,培养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并从根本上注重档案服务社会化的绩效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雷稚蔷,孙红烈,马洪生.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历程及实际意义[J].黑龙江档案,2017(03):52-53.
【关键词】公共管理视阈;社会化;档案服务
档案管理作为社会管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是对社会中各类组织开展的活动的记录在案。其理念、特征以及价值意义等与公共管理存在着本质上的差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档案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档案服务社会化问题也因此受到了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一、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内涵
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本质主要由公平服务理念、公平责任理念、全面发展理念三个部分组成。公平服务理念作为公共管理的重中之重,其存在的意义是避免档案服务中对受众用户出现不平等的现象。为了避免此类不良现象的发生,更好地进行公共管理服务,相关工作人员应认真遵循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面对公民合理合法的需求时,要及时开放查阅权限。坚决杜绝不公平的档案服务社会化工作,不允许公开的资料就要严格禁止外传。
公共责任理念不仅是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其有效发展的前提和重要基础。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较之传统的工作内容存在着明显的不同之处。其差异性体现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信息数量与日俱增,且信息更偏向于系统化,对时效性的需要也在不断增强,面对的需求用户也不再是传统的仅面向政府部门,而是面向全体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类组织。
二、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现状
(一)缺乏相关的监督机构
档案管理部门的相关工作需要监督,但仅仅依靠其内部有关部门进行监督,往往很难达到所期望的效果。增加监督的效力可以通过公民行使监督权,使监督工作得以有效地进行。但在实际进行外部监督工作时,往往会面临一些困难,使外部监督工作遇到困难。长此以往,外部监督工作难以进行,档案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忽视创新,管理水平提升困难,最终导致档案服务社会化水平难以提升。
(二)档案管理工作缺乏竞争性
由于相关法律的规定,档案管理工作从过往到如今,都是由公共部门进行,档案管理部门进行集中统一的管理,这一现象的持续最终导致其在市场上丧失强有力的竞争力。同时,因为档案管理工作的独特性,公民只有公共部门一项档案管理部门可以选择,导致的结果就是相关人员的工作懈怠,效率较低,对资源也是一种浪费。档案管理工作的社会化作为其发展的重要一环,其是否能有效突破,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三)档案服务现代化程度较低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互联网行业也在蓬勃发展,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各大行业,助力实现行业的现代化发展。而档案管理工作因其独特性,工作中往往涉及大量信息,管理工作环节数量较大且繁杂,为了更好地应对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的应用迫在眉睫。通过信息化,实现现代化的科学有效的档案管理模式,以提高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以及服务水平。
但就我国当前的档案管理部门而言,偏远地区信息化水平较低,技术人员匹配较难,当地财政资金难以支持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都阻碍了信息化档案服务发展进程,公民的高质量需求难以满足。而对相对发达的地区,同样存在着大量问题,比如在实际操作中,理论与实践脱节,无法达到档案管理工作的要求,无法适应档案管理系统。信息共享是档案管理发展的最终趋势,对于相应的软件开发也需要提高重视。
三、改善当前档案服务社会化困境的有效途径
(一)创新档案服务管理模式
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关键是外部用户主动或被动参与到档案管理工作的改善过程,是一项面向社会的专业服务。可以采用公私合作的模式推动档案资源的现代化建设和服务。由公共基础基金项目资助,使档案馆与外部机构进行技术互利合作,对资源开展共享,得到数字化建设的技术保证,得以相关档案更广泛更便利地被民众所利用。也可以采用主流的各类社交媒体功能,进一步强化改善档案管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可以邀请、鼓励用户添加对所了解领域的档案资源进行描述、共享信息等。可以有效地帮助用户进行身份转换,不仅可以帮助用户便捷获得所需的数字档案资源,也增加其参与感,使档案服务社会化得以有效发展。
(二)改进档案服务理念
档案服务管理理念是关系到档案服务能力的首要前提条件,其理念是否符合当前社会所需,是否科学、是否正确,对于档案服务管理能力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且与档案服务社会化建设有着重要联系。档案社会化意味着对传统的档案工作进行“推翻式”定位。不仅对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发生了变化,在方法论上也同样存在着重新定位的需求。对于服务,要变被动为主动,建立更多公众得以参与的改革方向。如果服务意识薄弱,长此以往将无法满足国家飞速发展的经济和社会高质量的需求。只有对传统理念进行改善,树立正确的服务管理理念,才能更好地培养档案服务能力,使服务的各个环节得到有效的改革,通过不断地进步,以适应社会化的服务需求。
(三)建立完整工作体系
档案服务社会化是将其管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广大民众的需求进行有机结合,是一个将档案管理工作融入社会服务的动态发展过程。档案服务社会化体系是指建立一个高效且科学的服务框架,实现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目标。
檔案馆作为档案管理工作的主体,是开展公益性服务的重要基础,通过社会各界力量和市场调节机制的双重作用,可以有效地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档案馆不应该作为传统的档案保存库,更应该作为一个档案信息交流中心。在当前背景下,在固有的功能下,应该向社会推出一些高成果、高技术的服务。在满足社会高质量需求的同时,也促进自身能力的发展。健全工作服务体系,在处理日常工作与运作的同时,也要主要协调各有关职能部门之间的联系,积极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
(四)培养档案服务专业人才
加强档案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是一项关键的改善措施。由于当前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大量相关的专业学科在各个领域出现了交叉,档案服务部门不仅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其职业道德素养的培养也同样需要得到重视。在这些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要同步结合当今社会所需要的档案服务能力进一步对专业人才进行系统的培训,在提高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他们工作的效率。可以与各高校的专业导师进行合作,定期开展专业知识的讲座,使相关工作人员成为档案服务社会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才。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我国档案服务不断发展的进程中,档案管理事业正处于一个重要的战略期,如何利用好这一关键时期,成功实现档案管理服务社会化成了一个重要的课题。从公共管理视阈下讨论档案管理服务社会化这一命题,目的是使档案管理工作从传统模式中更好地发展成为新型社会所需的创新模式。创新档案的管理工作,能够为档案服务社会化提供动力。要通过档案管理模式、管理服务理念的进一步改善,建立完整的档案服务社会化工作体系,培养专业的高质量人才,并从根本上注重档案服务社会化的绩效评估工作。
参考文献:
[1]雷稚蔷,孙红烈,马洪生.档案服务社会化的发展历程及实际意义[J].黑龙江档案,2017(0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