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核心, “是带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要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同时,为了更好地满足小城镇建设对国土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要求,为科学地进行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决策服务,协调好小城镇建设与土地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小城镇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小城镇建设可加速农村市场开拓,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投资需求尤其是吸引民间投资,明显提高农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增加其对住宅、农产品、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这为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为此应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切入点,借以拉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在个体需求相对饱和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加快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刺激市场需求,进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启动市场,刺激需求,受益最大就是房地产市场。农村住房包括近几年农村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已基本与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集资建房模式相同,因此发展小城镇将有力拉动建筑业、钢铁业、機械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缓解工业品、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
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极大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拓宽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三通”能力有限,这样以来就加大商品运输成本,抬高销售价格,对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培育极为不利。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立,弥补农村发展中各种不足,使小城镇成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集农业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刺激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农村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流通已由从属地位转向先导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培养壮大农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连接点。小城镇建设在拓宽流通渠道,培养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小城镇建设以商贸为主体,通过不断拓宽流通渠道,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如魏桥镇、韩店镇、长山镇等三大中心镇,通过大规模、高起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娱乐、商贸流通的中心,带动周边其他乡镇的发展,这完全符合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二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培养要素市场。通过城镇建设不断拓宽农场的外延,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市场体系。2002年我县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各乡镇可依据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利用其地处于济南、淄博相邻的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延伸服务网点,扩大农村销售网络。城镇可依靠市镇商业中心延伸商业网点,发挥城镇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便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靠服务拓宽经营范围,靠机制扩大营销。以韩店镇为例,该镇充分发挥其地处中心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该镇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县最大商品集散地。
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落脚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目的,应该依托城镇,通过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深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培植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应靠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正确处理土地规划和利用与小城镇建设的的关系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现有的耕地。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研讨会上,一些土地管理和建设部门的专家指出,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互相攀比、盲目扩大规模、过量占用土地的现象。
小城镇发展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有效的规划管理。小城镇建设缺乏约束,致使盲目发展、随意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不按规划办事,盲目占地建设,有的布局过于分散,沿着公路两侧随意建设。在这种小城镇建设中,内部建筑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不规范,小城镇内边角空地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的工厂混杂于居住用地之间,商业网点偏居一侧,城镇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群众生活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规划作为建设的先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就不会有对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不会有合理的城镇布局从而严重影响城镇建设的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对城镇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引导小城镇合理、有序地发展,根据国情、县情、镇情科学地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切莫片面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等等,在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小城镇建设用地还应根据小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把各项用地组成一个各方面协调的、各得其所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我国人多地少,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目前,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很快,曾经一度出现过对土地的乱占滥用、占而不用的极不正常现象。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当根据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乎卫生、绿化环境等要求。“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已深入民心,本着这一原则,结合我县情况,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土地开发利用与改良保护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农垦城镇、连队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服务。
三、抓住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机遇,结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快邹平城镇建设
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是党中央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不单单是一个区域性开发战略,而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实施好这个战略,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邹平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大开发中搞好全县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小城镇发展目前在国内有外延扩张型、内涵提高型两种模式。基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发展小城镇长远意义,邹平在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时不能走外延数量扩张型的路子,而应该走内涵质量提高型的新途径,从发展战略上实现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有机结合。从宏观上看要打破城乡分割的界限,深化城乡土地使用,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农牧业、资金、技术、人才、住处向小城镇流动和合理配置。从微观上看,要通过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从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角度来推动小城镇功能开发与内涵丰富,防止把小城镇变成搞开发区。不仅要考虑小城镇产业的进入与市场培育,而且还必须增加进入小城镇的人口,提高其消费水平,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寓于小城镇建设中。
同时发展小城镇必须注重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平衡,以有利于转移农场剩余劳动力,集中兴办乡镇企业,保护与节约耕地为目标,以夯实基础设施来保障小城镇发展的稳健性。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筹资体制,形成国家、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投资体制.以市场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指导下主要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道路。
搞好小城镇规划要根据各镇特点,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及农附产品特色,从而确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格局。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基础与发展潜力进行功能分工。目前小城镇的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它将随着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的功能分工要结合市场和现状进行。同时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动力,确定其产业结构比例。目前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还较慢,这将制约小城镇整体发展速度,因此要重点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增长因素和增长点,这样才能合理确定规划。此外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节约用水,保护好资源和耕地,规划要考虑为下一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打好发展的基础,促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以利于未来长远发展的相互协调。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需要用现代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来武装,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最有效途径。
农村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标志,没有农村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主要途径。近几年全县通过小城镇建设,吸引富余农村劳动力进镇务工經商、办企业、搞服务,使之成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村转移剩余劳力,发展精准农业,降低劳动成本,改变传统耕种方式,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大大提高,进一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同时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辐射源,搞好小城镇建设对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素质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用以社会为舞台的城市生活替代以家庭为中心的农村生活,人们的观念才会转变。只有以城镇做依托,农民的文化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农民获得信息才会多起来。尤其是通过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并辅之以有效的科技文化教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会提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培育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城市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当前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小城镇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发展小城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大发展。在新世纪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它的建设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一、加快小城镇建设的重大战略意义
发展小城镇对农业经济结构调整,全面提高农业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加快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它可以促进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和结构调整,带动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小城镇建设可加速农村市场开拓,有效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业的发展,扩大投资需求尤其是吸引民间投资,明显提高农民消费的商品化程度,增加其对住宅、农产品、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这为工业和服务业的长远发展拓展新的空间。
为此应以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内需,启动消费的切入点,借以拉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在个体需求相对饱和后,国内需求相对不足,加快小城镇发展将成为刺激市场需求,进而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有效途径。小城镇建设启动市场,刺激需求,受益最大就是房地产市场。农村住房包括近几年农村实施危旧住房改造工程,已基本与城市的经济适用房建设和集资建房模式相同,因此发展小城镇将有力拉动建筑业、钢铁业、機械制造业等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同时缓解工业品、农副产品消费需求不足的现状。
同时加快小城镇建设可以极大改善农民消费环境,拓宽流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落后,“三通”能力有限,这样以来就加大商品运输成本,抬高销售价格,对农村市场的发展和培育极为不利。小城镇的发展,基础设施的完善,相应配套设施的建立,弥补农村发展中各种不足,使小城镇成为介于城市与农村之间,集农业经济、文化、娱乐为一体,刺激农民生产、生活需求,扩大内需,拉动农村市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
市场体系的发育程度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市场流通已由从属地位转向先导地位,因此必须建立完善的市场体系,培养壮大农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开拓农村市场的重要载体和连接点。小城镇建设在拓宽流通渠道,培养完善农村市场体系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专业批发市场的形成。小城镇建设以商贸为主体,通过不断拓宽流通渠道,形成农副产品集散地。如魏桥镇、韩店镇、长山镇等三大中心镇,通过大规模、高起点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已成为全县经济、文化、娱乐、商贸流通的中心,带动周边其他乡镇的发展,这完全符合 “发展小城镇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二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培养要素市场。通过城镇建设不断拓宽农场的外延,构筑多层次、多功能、多类型市场体系。2002年我县城镇体系规划明确提出,各乡镇可依据自身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大力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利用其地处于济南、淄博相邻的条件,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三是小城镇建设有助于延伸服务网点,扩大农村销售网络。城镇可依靠市镇商业中心延伸商业网点,发挥城镇贴近农民、贴近生活的便利,积极开拓农村市场,靠服务拓宽经营范围,靠机制扩大营销。以韩店镇为例,该镇充分发挥其地处中心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目前该镇农贸市场已成为全县最大商品集散地。
开拓农村市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落脚点就是增加农民收入。而要切实实现农民增收目的,应该依托城镇,通过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和深加工转化增值,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同时培植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力,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农副产品附加值,此外还应靠乡镇企业发展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正确处理土地规划和利用与小城镇建设的的关系
土地是小城镇建设的载体,在发展小城镇的同时必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保护现有的耕地。在国土资源部召开的全国小城镇发展与土地集约利用研讨会上,一些土地管理和建设部门的专家指出,目前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互相攀比、盲目扩大规模、过量占用土地的现象。
小城镇发展中另一个较为突出的问题是缺少有效的规划管理。小城镇建设缺乏约束,致使盲目发展、随意建设的现象十分严重,有的不按规划办事,盲目占地建设,有的布局过于分散,沿着公路两侧随意建设。在这种小城镇建设中,内部建筑布局不合理,道路建设不规范,小城镇内边角空地随处可见,污染严重的工厂混杂于居住用地之间,商业网点偏居一侧,城镇的功能不能很好地发挥,群众生活质量得不到应有的提高。
规划作为建设的先期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合理的规划就不会有对土地资源的最大限度的利用,也不会有合理的城镇布局从而严重影响城镇建设的发展。因此,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对城镇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正确引导小城镇合理、有序地发展,根据国情、县情、镇情科学地制定小城镇发展规划。切莫片面追求大马路、大广场、大高楼等等,在发展小城镇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同时,保护土地资源。小城镇建设用地还应根据小城镇规模和发展方向,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把各项用地组成一个各方面协调的、各得其所的、各具特色的小城镇。
我国人多地少,在小城镇建设中,必须注意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这也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目前,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我国小城镇建设发展很快,曾经一度出现过对土地的乱占滥用、占而不用的极不正常现象。因此,在小城镇建设中,应当根据因地制宜、节约用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合乎卫生、绿化环境等要求。“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这一基本国策已深入民心,本着这一原则,结合我县情况,目前我县土地利用的总体思路是: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将土地开发利用与改良保护相结合的基础上,加强农垦城镇、连队的规划、建设、管理,加强土地管理和土地服务。
三、抓住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机遇,结合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加快邹平城镇建设
黄河三角洲大开发是党中央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它不单单是一个区域性开发战略,而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实施好这个战略,对于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促进各地区共同繁荣、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邹平在小城镇建设中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在大开发中搞好全县小城镇建设,提高城镇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小城镇发展目前在国内有外延扩张型、内涵提高型两种模式。基于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要求和发展小城镇长远意义,邹平在建设和发展小城镇时不能走外延数量扩张型的路子,而应该走内涵质量提高型的新途径,从发展战略上实现小城镇和乡镇企业的有机结合。从宏观上看要打破城乡分割的界限,深化城乡土地使用,投融资体制改革,促进乡镇企业、农牧业、资金、技术、人才、住处向小城镇流动和合理配置。从微观上看,要通过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形成良好的运行机制,吸引乡镇企业向小城镇集中,从发展与完善市场经济角度来推动小城镇功能开发与内涵丰富,防止把小城镇变成搞开发区。不仅要考虑小城镇产业的进入与市场培育,而且还必须增加进入小城镇的人口,提高其消费水平,把可持续性发展战略寓于小城镇建设中。
同时发展小城镇必须注重人口、资源、经济生态的协调与平衡,以有利于转移农场剩余劳动力,集中兴办乡镇企业,保护与节约耕地为目标,以夯实基础设施来保障小城镇发展的稳健性。基础设施是小城镇发挥其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条件,建设小城镇的基础设施,要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建立多渠道、多元化、多层次的筹资体制,形成国家、个人共同出资的多元投资体制.以市场作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走出一条在政府指导下主要靠社会资金建设小城镇的道路。
搞好小城镇规划要根据各镇特点,分析当地自然环境及农附产品特色,从而确定切合实际的发展方向和建设格局。首先要根据不同的资源条件、经济社会基础与发展潜力进行功能分工。目前小城镇的发展处在初级阶段,它将随着各镇经济社会发展而变化,因此我们的功能分工要结合市场和现状进行。同时小城镇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载体,要明确小城镇的发展动力,确定其产业结构比例。目前小城镇二、三产业发展还较慢,这将制约小城镇整体发展速度,因此要重点分析规划期内可能出现的增长因素和增长点,这样才能合理确定规划。此外还要注重可持续性发展。小城镇的建设和规划要注意对环境的保护,要节约用水,保护好资源和耕地,规划要考虑为下一代留下发展的空间和条件,打好发展的基础,促进资源的最优化配置,提高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面进步,以利于未来长远发展的相互协调。
四、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现代化是由传统农业变为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需要用现代工业设备、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来武装,以小城镇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是最有效途径。
农村城市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需求和重要标志,没有农村城市化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实现农村城市化的主要途径。近几年全县通过小城镇建设,吸引富余农村劳动力进镇务工經商、办企业、搞服务,使之成为转移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渠道.农村转移剩余劳力,发展精准农业,降低劳动成本,改变传统耕种方式,农业的规模经营和机械化大大提高,进一步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同时小城镇建设,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素质的现代化。小城镇建设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示范点、辐射源,搞好小城镇建设对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实现农民素质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只有用以社会为舞台的城市生活替代以家庭为中心的农村生活,人们的观念才会转变。只有以城镇做依托,农民的文化生活才能更加丰富,农民获得信息才会多起来。尤其是通过集中居住、集中管理,并辅之以有效的科技文化教育,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才会提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看出,加强小城镇建设对促进农业经济,培育农村市场,拉动经济增长,推动农村城市化有着无可比拟的作用。当前国家实施黄河三角洲大开发,小城镇建设面临难得机遇,发展小城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大发展。在新世纪里,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实力,同时它的建设也促进了农业经济快速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