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当前农村因地理位置的制约,经济条件的落后,教育环境的滞后的因素,阅读教学压抑了学生的思维,学生缺乏阅读兴趣,课外阅读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同,对课外阅读不重视。阅读教学局限于传统教学方式,急功近利,缺乏阅读意识,得不到正确的指导,导致语文课堂效率低。阅读能开拓视野,思维敏捷,决定人一生的学习成绩,所以,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让学生爱上阅读,形成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素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近几年来,伴随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阅读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就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现状,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解决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学生不喜欢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农村孩子玩耍占据了课余时间。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学生和家长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学好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一节课,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那就可以了。不会读,课外阅读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许多名著,其主题思想,缺乏阅读策略指导,是很难理解的,阻碍了阅读,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没机会读。主要是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不够重视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仅是应付检查,没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唐代杜甫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创新教育难以推进,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喜欢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课程建设的主人。然而,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忽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的内容、教辅导书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急功近利,大量作业训练,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我拿课外书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胜于言,更能启迪人。我收集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故事书与学生们分享,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等与同学交流。我还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在班级图书角,用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实际,一定要注意以下习惯的培养: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学生习惯于问老师或家长,老师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要引导他们查字典、词典,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想了很多办法还解决不了的才找老师或家长帮忙。学生随身带字典、词典,养成查阅查阅的好习惯,自能读书,自学成才,受益终生。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学生普遍反应没有时间读书,忙于做练习,也难怪他们。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然而一天就是上课,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剩下的时间,可能更愿意与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上网、打游戏等等。我常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的能力。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的时候必须选择读物,有益于催人奋进的故事书。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抓住特点,掌握规律。先抓住所写人写事写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机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教学“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包办代替,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了。此外,必须要求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学生观念上明确,既要注重对教材每篇课文的阅读欣赏,又要多读报刊杂志,放开视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景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才能提高,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标要求7-9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阅读教学要落实到位,加强课外阅读辅导,课堂注重学生的感受,语文教学注意听说读写。阅读让教育变得更美,阅读决定人一生的学习成绩,阅读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必须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爱读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和阅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修养,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书香的魅力,让阅读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让阅读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吧!
(作者电话:18785536656;邮箱:[email protected])
关键词: 阅读教学 激发兴趣 培养习惯 形成能力 提高素养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近几年来,伴随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但是阅读教学仍存在不少问题。就农村初中阅读教学现状,从教学方面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存在以下解决问题:
一、阅读教学中的现状
学生不喜欢阅读,主要是对阅读没有兴趣,没有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农村孩子玩耍占据了课余时间。缺乏对课外阅读意义的认识,学生和家长认为阅读就是指读好语文书,只要学好一本语文书,认真上好一节课,完成老师布置的练习,那就可以了。不会读,课外阅读得不到老师家长的认可,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许多名著,其主题思想,缺乏阅读策略指导,是很难理解的,阻碍了阅读,难以把握文章的思想艺术价值。没机会读。主要是农村经济文化建设落后,不够重视对图书阅览室的建设,很少时间向学生开放,难得的资源仅是应付检查,没能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让孩子变得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唐代杜甫说:“读破万卷书,下笔如有神。”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仍然是传统教学占主流,创新教育难以推进,有些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喜欢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目的局限于知识的归纳与传授,忽视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忽视学生阅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忽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不仅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更是课程建设的主人。然而,目前农村初中阅读教学形式还于教师讲学生听,忽视学生学习过程的自主、合作、探究,忽视学生学习和阅读的主体地位。阅读内容仅局限于教科书,课程建设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不符合新课标精神,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对于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而言,什么东西最应该被重视和保护起来?那就是兴趣!而学生的兴趣又主要依赖于家长和教师的评价。但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评价中,恰恰就是缺乏对孩子课外阅读情况的评价机制。一学期终结仅有的一张试卷上,基本上都是语文书的内容、教辅导书的题型,有多少是检查和评价课外阅读的情况呢?单一的测评方式就是对学生一学期语文知识素养的唯一评定标准和评价依据。评价机制忽视了学生的动态发展,挫伤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压抑了学生的思维,急功近利,大量作业训练,考什么就教什么,考什么就学什么,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与课标是不相符的。
二、阅读教学的问题及对策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产生阅读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主动性,让他们爱上阅读,乐于阅读。陶行知先生说:“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新课程要求老师扩大自己的阅读量,了解更多非本专业及众多边缘学科的常识,这样的老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旁征博引、左右逢源,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使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丰富多彩的文学世界。因此,要想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教师自己首先要有兴趣。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老师喜欢阅读时,往往会被老师所感染。我拿课外书给学生看,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榜样的力量在于行动,行胜于言,更能启迪人。我收集的一些有积极意义的故事书与学生们分享,不仅激发了他们的阅读兴趣,而且还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定期组织开展读书活动,让学生介绍在课外阅读中所了解的故事、要闻、风俗等与同学交流。我还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板报、墙报,放置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读物在班级图书角,用这些途经向学生传递阅读信息,获取知识,提高语文素养,激发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很多,但针对农村初中学生实际,一定要注意以下习惯的培养:
在课外阅读中,学生会遇到不理解的字、词,学生习惯于问老师或家长,老师不能直接告诉答案,要引导他们查字典、词典,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想了很多办法还解决不了的才找老师或家长帮忙。学生随身带字典、词典,养成查阅查阅的好习惯,自能读书,自学成才,受益终生。阅读时间是阅读质量的保证。学生普遍反应没有时间读书,忙于做练习,也难怪他们。初中阶段的孩子正处在活泼好动的少年时期,然而一天就是上课,完成老师和家长布置的作业,剩下的时间,可能更愿意与伙伴们一起出去玩耍、上网、打游戏等等。我常帮助孩子们合理的安排阅读时间,保障他们的阅读精力的同时,也保证阅读的数量和质量,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须学会圈点勾画,学会做读书笔记,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有助于培养勤于思考,加深对读物的理解和记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仅是提高阅读效率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途径。
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事物的方法。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自己分析的能力。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有帮助,获得成功的喜悦。阅读的时候必须选择读物,有益于催人奋进的故事书。选择科学的阅读方法,能有效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在阅读中抓住特点,掌握规律。先抓住所写人写事写景物的特点,再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主动的有机统一。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课堂教学“一言堂”,教师“讲”学生“听”,包办代替,学生个性和创造性被扼杀了。此外,必须要求学生明确阅读的目的,让学生观念上明确,既要注重对教材每篇课文的阅读欣赏,又要多读报刊杂志,放开视野,去了解一些中外名著,对世界各地的自然风景及风土人情有所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才能提高,从而有效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总之,新课标要求7-9年级阅读量要达到400万字。阅读教学要落实到位,加强课外阅读辅导,课堂注重学生的感受,语文教学注意听说读写。阅读让教育变得更美,阅读决定人一生的学习成绩,阅读关系到民族的兴旺。必须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爱读书,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出困境,需要我们语文教师要加强自身学习和阅读,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文学修养,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书香的魅力,让阅读教学走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我们从农村教育的实际出发,锐意进取,大胆创新,让阅读陪伴学生一起成长吧!
(作者电话:18785536656;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