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最重要的体现。从高中生对英语阅读课的片面理解和不当的阅读方法可以看出高中的英语阅读教学仍存在着很多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缺乏有效的微观理论指导。Sperber和Wilson提出的关联理论指导下的阅读教学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结合新旧信息来推测文章含义的能力;帮助学生使用最佳关联的构建来把握对篇章语篇的理解并借此对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进行推测,从而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的整体水平。因此,该理论能有效帮助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活动中摆脱对经验和传统的过分依赖,从根源上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关联理论 阅读理解 认知策略 高中生
一、选题背景
目前,多半学生还是把阅读课的学习目的理解为掌握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这种阅读的教学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脱离语境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利于词汇及语法的掌握。结果是教师不管怎样认真的备课、上课,学生多么认真的积累词汇、句式、语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能看懂单词,却不懂整个句子、段落、篇章表达的含义并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对阅读理解的片面看法。
二、阅读理解的本质
1.阅读理解是推理“明示”得到“暗示”的过程。英语文本阅读者首先要认识作者所写的文字表层信息(单词、短语、段落)——“明示”,然后要结合自己的语境知识来理解文字背后的隐含意义——“暗示”。而暗示的正确推导才是作者与读者能进行成功交际的保障。
2.阅读理解是开展 “推理思辨”的过程。作为阅读理解中语言信息的提供者,作者不但会提供文本表层信息的意图,而且会给文本阅读者发出交际意图,所以,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文本阅读者要透过文本信息的表层含义来看清作者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保障阅读理解过程中交际的顺利开展。
3.阅读理解是确定“最佳关联”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文本的阅读者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构建的语境假设去排除无关信息而寻找关联。因此,寻找最佳关联才是把握阅读材料的关键所在。
三、阅读教学训练策略
1.读前环节。
(1)合适的阅读理解材料是理解的前提。适宜难度的阅读材料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前提条件。虽然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是精心编写的,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及改变。
(2)语境假设是理解的条件。阅读材料与读者的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语境效果。语境效果与关联性相互相成。当语境效果越强时,文本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简单。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和丰富学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词语信息)。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做以下尝试:
1)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2)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显性信息的理解来猜测文章写作意图;
3)介绍文本中影响阅读理解的专业术语或重点词汇。
2.读中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关联理论来引导学生通过语境背景信息来推理文章深层次的含义,那么就很有可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因此,如果想要快速理解文章的大意,那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如下尝试:
(1)关注标题、作者、文章的长度、文体、图表、照片、反复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等文本基本特征;
(2)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3)读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找主题句;
(4)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关注文章中的信号词;
(5)读引语和总结语;
(6)读文章后的阅读理解题目。
另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体裁,指导文章的体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个全面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够掌握故事大概。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章体裁方面的方法来加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是教师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3.读后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去对接受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该文字信息背后隐含的意义进行推理和思辨。通过对语言信息从浅入深的理解,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达成情感目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做如下尝试:
(1)设计有关文本内容的阅读理解题,用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透彻理解文章内容。问题设计的着手点可以和学生自己对文章的体验和观点相结合。
(2)鼓励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要义。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并思考阅读文本的材料、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篇章布局等。学生应该去分析作者构建篇章的脉络,如何用相关语法和结构样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达到写作目的的。
(3)鼓励学生给文本写出总结或评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对文本主题或主要信息做一个总结;对文章标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评价并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或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水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
【关键词】关联理论 阅读理解 认知策略 高中生
一、选题背景
目前,多半学生还是把阅读课的学习目的理解为掌握阅读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汇和语法。这种阅读的教学方法存在的最大弊端是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脱离语境的教学实际上也不利于词汇及语法的掌握。结果是教师不管怎样认真的备课、上课,学生多么认真的积累词汇、句式、语法,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往往能看懂单词,却不懂整个句子、段落、篇章表达的含义并导致学生不能准确地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因此,我们迫切需要改变这种对阅读理解的片面看法。
二、阅读理解的本质
1.阅读理解是推理“明示”得到“暗示”的过程。英语文本阅读者首先要认识作者所写的文字表层信息(单词、短语、段落)——“明示”,然后要结合自己的语境知识来理解文字背后的隐含意义——“暗示”。而暗示的正确推导才是作者与读者能进行成功交际的保障。
2.阅读理解是开展 “推理思辨”的过程。作为阅读理解中语言信息的提供者,作者不但会提供文本表层信息的意图,而且会给文本阅读者发出交际意图,所以,作为信息接收者的文本阅读者要透过文本信息的表层含义来看清作者的真实意图,这样才能保障阅读理解过程中交际的顺利开展。
3.阅读理解是确定“最佳关联”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文本的阅读者根据阅读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构建的语境假设去排除无关信息而寻找关联。因此,寻找最佳关联才是把握阅读材料的关键所在。
三、阅读教学训练策略
1.读前环节。
(1)合适的阅读理解材料是理解的前提。适宜难度的阅读材料是学生提高英语水平的前提条件。虽然教材中的阅读文章是精心编写的,但学生的认知水平,语言知识、背景知识,兴趣爱好等是不同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材料进行筛选及改变。
(2)语境假设是理解的条件。阅读材料与读者的语境假设之间的关系被称之为语境效果。语境效果与关联性相互相成。当语境效果越强时,文本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也就越简单。因此,笔者认为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补充和丰富学生认知语境中的三种信息(逻辑信息、百科信息、词语信息)。因此,在读前环节,教师可以做以下尝试:
1)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
2)引导学生结合对文本显性信息的理解来猜测文章写作意图;
3)介绍文本中影响阅读理解的专业术语或重点词汇。
2.读中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够充分运用关联理论来引导学生通过语境背景信息来推理文章深层次的含义,那么就很有可能实现阅读的目标。因此,如果想要快速理解文章的大意,那么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做如下尝试:
(1)关注标题、作者、文章的长度、文体、图表、照片、反复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等文本基本特征;
(2)读第一段和最后一段;
(3)读每一段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找主题句;
(4)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关注文章中的信号词;
(5)读引语和总结语;
(6)读文章后的阅读理解题目。
另外,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分析文本体裁,指导文章的体裁不仅可以帮助读者对文章有个全面的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能够掌握故事大概。因此,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文章体裁方面的方法来加强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是教师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的工作。
3.读后环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通过教学活动不断引导学生去对接受的文字信息进行分析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该文字信息背后隐含的意义进行推理和思辨。通过对语言信息从浅入深的理解,学生才有可能在阅读过程中达成情感目标,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也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为了达到以上教学目的,教师可以做如下尝试:
(1)设计有关文本内容的阅读理解题,用来检测学生是否已经真正透彻理解文章内容。问题设计的着手点可以和学生自己对文章的体验和观点相结合。
(2)鼓励学生分析文章的主旨要义。学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去观察并思考阅读文本的材料、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篇章布局等。学生应该去分析作者构建篇章的脉络,如何用相关语法和结构样式来论证自己的观点以此来达到写作目的的。
(3)鼓励学生给文本写出总结或评论。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自己所学内容对文本主题或主要信息做一个总结;对文章标题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和评价并可以提出不同的观点;或是对文章中的人物和情景等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文献:
[1]何自然,陈新仁.当代语用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2]何自然,冉水平.语用与认知——关联理论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