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生不健康心理的表现、成因及对策

来源 :西部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grmlsh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职学生大都属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心理承受能力、心理素质状况不仅直接关系到他们未来的成长、成才、就业、择业及个人事业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才资源整体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为此,加强中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并提高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是培养“四有”新人和高素质劳动者、建设者的首要任务。
  
  一、当前中职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表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社会经济在成份、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上的日益多样化,社会对初级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为青年学生特别是中职学生的发展和就业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与时代和社会进步相适应的新思想、新观念正在丰富着学生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竞争加剧以及新旧体制、新旧观念的交替碰撞、贫富差距的拉大等,也给中职学生带来了形形色色的波及和影响,使中职学生心理问题日趋突现,直接影响到当代中职学生的健康成长。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在校的中职生中存在大量厌学混日子、学习无目的、观念淡薄、对前途丧失信心的学生。因此学校管理困难,教育目标也很难实现,同时学生也常常出现一些违纪违规甚至违法现象。
  (一)社会适应能力差
  随着改革的深化发展,经济的振兴,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各种问题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就业的严峻形势,分配上严重的两极分化、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其内心深处便产生了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业、前途、未来不抱希望,精神苦闷,普遍产生厌学情绪。
  (二)心理承受能力弱
  当前,家庭状况变化普遍引起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减弱。现代家庭与传统家庭比较发生了很大变化,而不同的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又不尽相同。一是贫富悬殊较大,贫困家庭的子女表现出明显的心理不平衡。家庭条件好经济较富裕的学生,其消费较高,花钱大手大脚;家庭条件差经济较困难的学生,消费水平低,生活节衣缩食,明显感觉心理失衡,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特别是西部贫困地区处在贫困线下的学生还相当多,贫富悬殊更为明显,贫困直接影响到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二是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变化。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中职学生,由于家庭缺乏温暖,大都有一种失落感和自卑感,心理和感情相当脆弱,有的甚至自暴自弃,给家庭和学校的教育及管理带来诸多新问题;三是不良的家庭教育造成学生心理压力加大。总之,诸多因素造成了学生心理失衡,心灵扭曲。
  (三)学校教育存在薄弱环节
  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面对新情况和新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管理方法落后,教学模式陈旧,导致学生出现厌学情绪,产生心理负担。
  (四)网络媒体的危害
  现代互联网的发展对青年学生获取信息、知识及网上娱乐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分辨力和判断力不强的中职学生产生了众所周知的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
  
  二、影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现代社会的贫富悬殊、两极分化、“恐贫症”“仇富心态”等不仅成为公众的社会性心病,也导致了中职学生不平衡心态的产生,在学生幼稚的心灵上留下了阴影,从而诱发和助长了“一切向钱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意识的形成,使青年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侵蚀。学校的培养、教师的教导对学生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小,而社会环境的变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却越来越大。
  (二)家庭教育的失误
  一是破碎家庭对子女造成了自卑、压抑、脆弱、封闭的心理障碍和更深的内心创伤;二是父母外出打工,子女由于无人管教和缺少母爱形成的不良心理和习惯;三是家庭教育方法不当,或由于过分溺爱与庇护使学生形成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或由于“棍棒”教育使学生感情受到创伤,产生逆反心理。
  (三)学校教育的滞后
  一是中职学校在生源紧缺,招生困难的情况下,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招生上,教育教学改革滞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缓慢;二是教学内容陈旧,缺乏新意,导致厌学心理产生;三是教学形式及方法仍存在单调、枯燥、呆板等问题,使学生对学校教育产生逆反心理。
  (四)不良媒体的诱导
  现代社会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对成长中的中职生产生了正负两种不同的影响,尤其是那些“黄色网页”“暴力文学”“凶杀暴力”“网络游戏”等直接或间接地侵蚀着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对其成长造成极大伤害。
  (五)学生自身原因
  一是由于学生自我抑制能力较弱,易受到外部环境的诱惑和重染,产生的诸多困惑和疑虑得不到及时解答和疏导,从而形成一些不健康心理;另一方面,有的学生自身心理不够健全,看不到未来和希望,意志消沉,自暴自弃,这也是形成不健康心理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培养中职学生健康心理的对策
  
  现代医学证明: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时期是精神病的多发期,更是不健康心理及行为的孕育期。为此,针对当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归因分析,我认为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中职学生的健康心理培养:
  (一)齐抓共管净化环境,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
  一是加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教育力度,多制作出版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影视、报刊、书籍,为中职学生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二是加强对不法网吧、电子游戏和音像市场的管理;三是社会为中职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提供必要条件;四是加强对学校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
  (二)学校切实加强和改进中职教育教学工作
  中职学校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认真抓好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一要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预防和消除中职学生的不健康心理;二要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学到技能、提高素质、全面发展;三要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有针对性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尊重学生人格,改进家庭教育
  在抓好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同时,必须重视和抓好家庭教育。首先,家长应转变观念,提高自身素质,教育孩子正确做人,并以身作则,律已正已,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其次,尊重学生人格,讲究教育方式方法,及时消除他们在社会上受到的不良影响,使其全面健康发展;再次,要努力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环境,使学生能感受到更多的家庭温暖、促进其健康成长。
  (四)积极开展健康向上的课余文体活动
  中职学生的课余时间相对充裕,学校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开展一系列符合中职学生特点的主题鲜明、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既可以占领学生的课余文化阵地,丰富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又能为学生才华的施展、能力的发挥、作用的表现创造条件。在此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情操得到陶冶,心灵得到升华,素质得到提高,不良心理得以消除和矫正。此外,学校还可结合中职学生操作技能、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组织开展“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中职学生在社会大课堂中学习、实践、锻炼、成才。
其他文献
传统的评价只注重课程实施后对课程计划、学习状况的终结性评价,这种评价一般重结果轻过程。从这样的评价中仅可了解到教师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和学生是否达到教学要求,不能使师生自主调节教学过程,不能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经历,较为被动。而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激发学生主体精神,以促使每个学生最大限度实现自身价值。这些唯有通过数学学习过程才能实现,因此我在平时教学中把教师、
期刊
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绝不应是单纯的“管制”与“约束”,而应闪耀着人性的光芒。对学生多一些“理”,多一些柔性的人文关怀;少一些“管”,少一些冰冷的机械管束。任何一个班级都需要一些制度和纪律来约束大家的行为,但“管”要在“理”的基础上进行,要体现“理”的引领、感染、熏陶等导向作用。  “管制”“约束”的行为大多具有外显的特征。一个班级在学生的出勤、卫生、作业、言行等方面可以做出明确的要求和严格的规定,但
期刊
待进生,顾名思义,是指在学校教育中某些思想、行为或学习相对落后、期待进步的学生。  在教育过程中,一个班级中出现待进生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作为教师对这种现象不能等闲视之,因为待进生对班级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尤其是一些办学质量比较好的学校,在整体管理上不存在大的问题,这些学生的个别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待进生的转化工作不仅是对教师责任心的一种考验,也是对班主任工作是否成功的一种检验。待进生工作的好与坏
期刊
一、前言    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英语作为一种国际通用语言,越来越受人们的重视,学习英语的热潮在我国方兴未艾,但是与之极不相称的是英语教师的年轻化和教学经验的普遍缺乏。据调查,目前在我国在78.29%的高校中,35岁及以下英语教师占60%以上,部分院校占90%,甚至全部;仅25.4%的35岁及以下教师有硕士学位,35岁及以下没有硕士学位者的学校居然占27.08%。高校教师年轻化及低学历
期刊
目前的学生管理流行精细化,原因种种。就教育者看,精细化似乎体现了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教师的责任心;就家长看,精细化被理解为对不良社会风气的有效应对,减轻了家庭教育的压力;就部分学生看,老师的精细操持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乐得轻松;就实际效果看,精细化的确减少了家长和学生的成本,至少在近期效益上是有成效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看到,过于精细的管理对学生的长期发展是不利的,我们至少需要在以下方面反思。   
期刊
《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形成勇敢顽强和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  《标准》在指导思想、目标体系、学习领域、学段、内容标准、教学时数规定、评价方法等方面与现行体育教学大纲存在诸多不同之处。而这些不同之处
期刊
构建良好而新型的师生人际关系,是新世纪新课程标准下进行正常教学活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更是实施成功教育的“润滑剂”。  在现实的学校教育中,由于在“应试教育”“以分取人”的“高压政策”下出现了一些打骂、侮辱或歧视学生的体罚行为,既破坏了教师自身形象,恶化了师生关系,又加重了学生对教师的反感心理与抵触情绪,并影响到其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这种情况下,无论教师的教学付出多少心血,教学效率和质量有多大也
期刊
实施新课程的实践证明,教师对学生关注的不同,所引发的后继活动和教育结果也不同,它的影响过程是:教师关注不同——对学生观点不同——对学生的评价项目和结论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期望不同——对学生的认可和态度不同——表态和处理方式不同——对学生语言的方向和动力不同——学生在成长中的反应和表现不同——学生发展目标的实现和效果不同。事实证明,许多教育效果都源于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关注。教师的教育关注历来是不同教
期刊
教育公平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特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师生关系互动中的公平。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全新的学生观为实施课堂教育公平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引起人们对课堂教学公平的思考。多元智能理论所倡导的教学观是一种个性化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它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创造一个多种多样的智能情境,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多样化的选择。即使是相同的教学内容,也
期刊
什么是健康?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健康概念也在发展。198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作了新的定义,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现在提倡的健康概念,重在从整体上把握,强调完整意义上的健康,而且是走向二十一世纪文明社会所要求拥有的健康,即道德健康为统帅,生理健康是基础,在此基础上心理健康及社会适应全面发展、有机结合。心理健康已上升为提高民族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