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二首

来源 :中华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4238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余旭未死
  芳龄旭姐何曾死,飒爽英姿正效男。
  掠浪练兵操绝技,穿云驱敌展愠颜。
  艺惊粤海如银燕,剑逼狼酋似木兰。
  作夜又临南海舞,生鹰活虎任腾翻。
  张超犹生
  雄鹰掠浪海天巡,昨夜张超又發声。
  《心得》情怀真切切,视频音貌活生生。
  魂连祖国机先转,弹捣泉台脚未行。
  屢见英雄航母起,神舟万里碧空晴。
其他文献
一  窑洞大学世無双,艰苦奋斗结同窗。  六十余载情尤炽,本色依旧诗飞扬。  二  战争大学世无双,抬眼华夏皆同窗。  六十余载心尚稚,吟诵唱和神飞扬。  三  抗日大学世无双,“桦皮诗选”连同窗。  六十余载诗言志,雅句偶拾思飞扬。
期刊
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史的主线  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这样一种新的认识,即“近代史不仅仅是三大革命(太平天国、义和团、辛亥革命)的历史,还应当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改良运动的历史”,也就是“两条线索”的中国近代史。这个观点是需要予以详细辨析的。  首先必须肯定,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巨大宝藏。个人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一气吞下这么多东西。研究中国近代史,只能一条线索一条线索、一个专题一个专题地研究。这好比
期刊
见到翟志海之前,听到过太多关于他的故事,诸多溢美之词接踵脑海:志比钢坚、眼比海阔、胸藏华夏、大爱无痕……诠释翟志海的心路历程,到底用哪个词更准确呢?  翟志海一手创立的精英教育集团,一直以发展教育和文化产业为主要方向,为何偏偏正值中国足球事业处于低谷时,激流勇进呢?是什么力量使然?莫非翟志海就是一位敢于中流击水,不惧浪遏飞舟的弄潮人?  初心勿忘报国,危难时勇担当  2015年全国两会期间,翟志海
期刊
励志革命好文章  内容深刻“老三篇”,領悟迟迟写不全。  今日重温识方向,目标路线不容偏。  《为人民服务》  完全彻底为人民,民是主人吾仆人。  接受主人监管好,奉公克己葆青春。  《纪念白求恩》  做人要学白求恩,国际精神共产魂。  “五种贤人”为榜样,破私反腐炼红心。  《愚公移山》  人民群众是英雄,力可移山神可通。  植根民众常依靠,胜利歌声唱不穷。
期刊
针对党内某些领导者和部分党员,以及一些媒体不再讲或很少讲“共产主义”概念及其话题现象,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1月在与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共产主义仍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努力方向,广大共产党员必须要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仰。由此受到全党大多数同志的拥护和欢迎,部分主流媒体发表了多篇有关方面的好文章,但同时也听到个别对“共产主义”曲解、歪曲的声音。2015年9月24日,中
期刊
2015年10月5日,85岁高龄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国人纷纷庆祝,引以为荣,科学界更是欢欣鼓舞,喜不自胜。我不由想起顾炎武的名句:“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  屠呦呦是一朵花,中国当代医学科研最灿烂的一朵花,历经40多年的风霜雪雨,春华秋实,这朵花终于彻底绽放了。屠呦呦是中国著名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诺贝尔奖评委会将
期刊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未来五年的“十三五”时期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时间节点高度契合,“十三五”规划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规划。今后五年党和国家的各项任务,归结起来就是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分析研究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形势,研究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
期刊
这是上海图书馆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主编、研究员王鹤鸣写的有关中国家谱的文章。该文介绍了中国家谱的起源沿革、价值所在、研究的重要意义和研究现状等,本刊分四期刊出,以飨读者。  中华儿女、炎黄子孙,都有浓浓的寻根情结:我是从哪里来的?我的根在哪里?要回答这个问题,只有依据一种特殊的历史文献载体,这就是家谱。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乘、房谱、世谱等,名目众多。  什么是家谱?家谱就是“记述血缘集团世
期刊
屠呦呦与黄晓明原本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两种人,一个是耄耋之年的老科学家,一个是青春年少的偶像明星;一个终生在实验室里与瓶瓶罐罐打交道,一个在影视界靠演技吃饭凭颜值走红;一个早已退休在家含饴弄孙,一个刚刚洞房花烛喜结良缘。可是万万没想到,近日,这两个人却阴差阳错被人硬捆绑在一起,成了许多文章拿来进行比较的主角。  原因也很简单,屠呦呦喜获诺贝尔医学奖,朋友前来祝贺, 老太太却自嘲说, 70万美元奖金,“
期刊
“一只虾能打败一座城”,要搁以前,打死我都不信。可去年国庆节闹出的青岛天价虾事件,让我不得不服膺一只大虾的巨大“魔力”。事情很简单,南京游客在青岛“善德”餐馆吃饭,“点菜时虾是38元一份,结账时居然成了38元一只”,一盘虾要价1500余元。很快,这只虾窜上微博、微信,跳上纸媒荧屏。一时间,《青岛被一只大虾攻陷了》《几亿元打造的好客山东品牌输给青岛一只大虾》等文章纷纷见报。如果说“一只虾打败一座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