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红色教育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在校90后大学生红色教育、界定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分析红色教育面临的问题、提出改善红色教育效果的对策、探索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操作体系,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教育;学生工作
一、界定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红色教育”概念最早源于张根甫1998年主编的《嘉兴年鉴》。红色教育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红色教育将古往今来的代表历史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及其传承的精神作为教育内容,并用其来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红色教育则专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及其传承的精神为教育内容,对教育客体进行的有规划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本文探讨的红色教育是以狭义内涵为基础,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四有”新人為目的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榜样示范、信念导向、民族 自信、核心价值认同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在全球文化、思想、政治体制相互并存激荡的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信仰迷茫、淡忘革命优良传统、缺乏理想信念支撑、面临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冲击、难以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开展与时俱进的红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用红色思想和红色精神来助力大学生实现“精神成人”,这一过程即是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外延所在。
二、当前红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在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概括来讲:一是红色教育的外延和内涵界定过于狭隘,未能与时俱进,停留在革命传统上,不贴近建设实际,难以实现文化启蒙;二是红色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仍将课堂知识灌输作为主要方式,未能发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导致教育氛围沉闷、具有形式主义倾向;三是红色教育的功利化取向明显,停留在教育效果的简单量化考察上,只追求学生的感想心得文本、而不关心红色教育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被轻快化、碎片化、时尚化的“知识”所占据,不能将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自足的奠基石之一。四是对红色教育有效度的认识不足,在思想教育领域仍旧停留在经济治理中的“一股就灵”、“一包就灵”式的认识,将红色教育的作用全面化,脱离了科学的评价机制,缺乏文化上的配套保障。
三、推进红色教育的有效落实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于融为一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将其作为红色思想的核心,不仅从理论上实现了对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而且在内涵上实现了突破,分三个层面将红色教育寓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观追求上,这指明了解决红色教育难以操作的路径。
具体而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红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作用:一是在内容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将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连接起来,使红色教育贴近国家建设的实际,既在物质积累方面弘扬红色思想中的艰苦风斗、不怕牺牲、顾全大局,又鼓励在体制改革中的敢为人先、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体现文化启蒙的作用;二是在对象上体现了层面的递进性,将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连接起来,使红色教育摆脱片段性,真正实现教育路径清晰,使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我做起、发展社会、强大国家,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三是在文化上突出现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公民文化基石,培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石,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文化基石,在此三类基石上实现兼容并蓄、鼓励文化交锋和思想激荡,以促进创新进步,实现整个国家的精神自足;
四是在效果上规范了红色教育的有限度,将教育的效果分为三个层次予以界定,即在公民、社会、国家的效果达成上分别规定,不再对每一个教育客体都求全责备,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精神自足或上升到国家价值取向的层面,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各得其所,这有利于教育效果的落实。
四、“三层递进、四种追求”: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操作体系初探
结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红色教育的对策分析,根据教育的一贯性和整体性规律,笔者认为,红色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创新红色教育的可行性体系,即“三层递进、效果升级”体系。具体而言,该体系的“三层递进”是指:第一层是革命历史与建设现实的内容递进,丰富内容,贴近生活;第二层是红色教育的对象递进,遵循公民、社会、国家的逻辑链条,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第三层是红色文化的递进,遵循公民、社会、国家的进化逻辑、不求全责备、各得其所。“四种追求”是指在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在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上所追求的教育效果的四种目标,具体而言:实现文化启蒙、促使文化自觉,保障精神自足、追求有限效果。其中,前三种目标事关文化和精神效果的具体状态、第四种目标是界定追求前三种目标时的达成程度,即不求全责备,遵循各得其所的原则。
五、余论
大学生红色教育,尤其是90后在校大学本科生的红色教育面临各种困难。究其原因,红色教育面临这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其未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印证、一定程度上游离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之外、脱离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客观需求。因此,笔者提出“三层递进、四种追求”的大学生红色教育可行性操作体系,这一体系尚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和丰富,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努力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
【关键词】大学生;红色教育;学生工作
一、界定红色教育的内涵和外延
“红色教育”概念最早源于张根甫1998年主编的《嘉兴年鉴》。红色教育的内涵具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红色教育将古往今来的代表历史进步和民族发展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及其传承的精神作为教育内容,并用其来进行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狭义的红色教育则专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进程中出现的先进人物事迹、纪念物及其传承的精神为教育内容,对教育客体进行的有规划的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
本文探讨的红色教育是以狭义内涵为基础,结合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核心内容,以培养大学生“四有”新人為目的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
“红色教育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在榜样示范、信念导向、民族 自信、核心价值认同等多方面都有积极作用 ”。在全球文化、思想、政治体制相互并存激荡的当前,部分大学生思想信仰迷茫、淡忘革命优良传统、缺乏理想信念支撑、面临着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思潮的冲击、难以形成正确的政治立场和行为模式。这就要求高等教育要开展与时俱进的红色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核心内容,用红色思想和红色精神来助力大学生实现“精神成人”,这一过程即是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外延所在。
二、当前红色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高校在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概括来讲:一是红色教育的外延和内涵界定过于狭隘,未能与时俱进,停留在革命传统上,不贴近建设实际,难以实现文化启蒙;二是红色教育的教学方式单一、仍将课堂知识灌输作为主要方式,未能发动大学生的文化自觉,导致教育氛围沉闷、具有形式主义倾向;三是红色教育的功利化取向明显,停留在教育效果的简单量化考察上,只追求学生的感想心得文本、而不关心红色教育对于健全大学生人格的作用,使得大学生的精神世界被轻快化、碎片化、时尚化的“知识”所占据,不能将红色文化作为精神自足的奠基石之一。四是对红色教育有效度的认识不足,在思想教育领域仍旧停留在经济治理中的“一股就灵”、“一包就灵”式的认识,将红色教育的作用全面化,脱离了科学的评价机制,缺乏文化上的配套保障。
三、推进红色教育的有效落实的对策
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层面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层面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于融为一体,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理论创新和与时俱进。将其作为红色思想的核心,不仅从理论上实现了对革命历史和优良传统的高度概括,而且在内涵上实现了突破,分三个层面将红色教育寓于国家、社会、公民的价值观追求上,这指明了解决红色教育难以操作的路径。
具体而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红色教育的主要内容,有如下作用:一是在内容上体现了历史发展的连贯性,将革命时期和建设时期连接起来,使红色教育贴近国家建设的实际,既在物质积累方面弘扬红色思想中的艰苦风斗、不怕牺牲、顾全大局,又鼓励在体制改革中的敢为人先、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体现文化启蒙的作用;二是在对象上体现了层面的递进性,将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连接起来,使红色教育摆脱片段性,真正实现教育路径清晰,使千千万万的大学生成为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我做起、发展社会、强大国家,在民族发展的整个过程中实现文化自觉;三是在文化上突出现代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培育诚信友善爱国敬业的公民文化基石,培育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会文化基石,培育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文化基石,在此三类基石上实现兼容并蓄、鼓励文化交锋和思想激荡,以促进创新进步,实现整个国家的精神自足;
四是在效果上规范了红色教育的有限度,将教育的效果分为三个层次予以界定,即在公民、社会、国家的效果达成上分别规定,不再对每一个教育客体都求全责备,要求每一个大学生都能精神自足或上升到国家价值取向的层面,真正实现有教无类、各得其所,这有利于教育效果的落实。
四、“三层递进、四种追求”:大学生红色教育的可行性操作体系初探
结合社会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红色教育的对策分析,根据教育的一贯性和整体性规律,笔者认为,红色教育要落到实处,需要创新红色教育的可行性体系,即“三层递进、效果升级”体系。具体而言,该体系的“三层递进”是指:第一层是革命历史与建设现实的内容递进,丰富内容,贴近生活;第二层是红色教育的对象递进,遵循公民、社会、国家的逻辑链条,以人为本、一以贯之;第三层是红色文化的递进,遵循公民、社会、国家的进化逻辑、不求全责备、各得其所。“四种追求”是指在进行红色教育的过程中,在公民、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上所追求的教育效果的四种目标,具体而言:实现文化启蒙、促使文化自觉,保障精神自足、追求有限效果。其中,前三种目标事关文化和精神效果的具体状态、第四种目标是界定追求前三种目标时的达成程度,即不求全责备,遵循各得其所的原则。
五、余论
大学生红色教育,尤其是90后在校大学本科生的红色教育面临各种困难。究其原因,红色教育面临这些困难,主要是因为其未能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互印证、一定程度上游离在社会建设的实践之外、脱离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客观需求。因此,笔者提出“三层递进、四种追求”的大学生红色教育可行性操作体系,这一体系尚且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去检验和丰富,去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努力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四有”新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