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预习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有效的预习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寻找到自学的高效方法。这样学生不但能够充分地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还可以培养自身的自学能力,为以后独立的学习新知识,探究新领域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使学生知道学习目的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自己不会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有准备、有针对地听课,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可以说预习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良好的预习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预习已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有效预习体系标准
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就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高效的预习实践体系。语文学习的预习不同于理科知识的预习方式,语文有效教学需要一个闪电式的预习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梳理基本的语文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预习和课堂时间相融,并利用课堂学习的效果反馈预习效果,达到预习和学习统一。因此,可以建立以自我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语文预习体系。具体做法如下: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预习单,预习单包括预习的态度、预习的具体内容和需要在预习中思考、解决的问题等模块。其中,预习态度的主要作用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态度和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预习内容主要包括熟读课文,掌握字音,了解课文大意等,预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上将要讲授的知识;设计预习思考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对于预习单中的内容,家长需要以星星符号对其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获得星星数量多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夸奖和奖励。
二、指导方法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逐步强化自学能力。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和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读诵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三、预习方法的新举措——分层预习
(一)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预习方法
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形式,使检测有保障,更是教学的凭借。自主预习作业本是学生自学课文后的原始经验的体现。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可以解决;出现的错字可以及时纠正;理解到位的内容,课堂上就不必多讲;理解有偏差或不懂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来讲。
(二)整合多项任务的语文预习方法
作业有效整合了多項语文作业,使预习成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一本自主预习作业本将过去的生字抄写,扩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中心、结构,课后补充练习、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不仅可以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机械、重复的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分层要求的预习方法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级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级作业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探究。在具体要求上,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有效整合,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结合,使预习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四、检查评价
有的老师今天布置了预习的家庭作业,第二天老师就不闻不问,既不检查也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会松懈,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如果没有检查评价,预习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所以,对于预习,教师一旦布置下去,便应该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将预习的内容,或检查批阅或测验或通过上课时的提问,通过各种渠道的检查,使学生真正做到会预习。检查预习情况后,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应大力表扬,要呼吁有大家向她们学习,伴有一定的激励制度。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方能起到效果。
五、小结
总之,通过有效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有效的课前预习,能使课堂变得快乐、轻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如何让学生爱上预习、学会预习、有效预习,让学生重视预习、有效预习,让预习为课堂服务,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霞萍.有“备”而来,让预习摆脱“鸡肋”窘境——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8):44-45.
[2]王玉玲.教师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11-12.
关键词: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指导
预习可以让学生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上课,使学生知道学习目的是什么、重难点是什么、自己不会的地方有哪些,从而可以在课堂上有准备、有针对地听课,通过预习,不但可以提前了解学习内容,降低课堂学习难度。可以说预习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说它是课堂教学质量的基础,良好的预习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拓展延伸、促进孩子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提高他们自学能力,思维能力,阅读能力,记忆能力。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的预习已成为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建立有效预习体系标准
要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就需要建立一套可操作性的、高效的预习实践体系。语文学习的预习不同于理科知识的预习方式,语文有效教学需要一个闪电式的预习过程,其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在预习过程中梳理基本的语文学习内容,真正实现预习和课堂时间相融,并利用课堂学习的效果反馈预习效果,达到预习和学习统一。因此,可以建立以自我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语文预习体系。具体做法如下:围绕课文内容设计预习单,预习单包括预习的态度、预习的具体内容和需要在预习中思考、解决的问题等模块。其中,预习态度的主要作用是检测学生的预习态度和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预习内容主要包括熟读课文,掌握字音,了解课文大意等,预习内容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让学生事先了解课堂上将要讲授的知识;设计预习思考这一模块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突破固有思维的束缚,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对于预习单中的内容,家长需要以星星符号对其进行评价,对于那些获得星星数量多的小学生给予一定的夸奖和奖励。
二、指导方法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十分重要,强调预习重要性的同时,必须教给行之有效的预习方法。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学习方法运用到课外预习中,逐步强化自学能力。初学预习,我对学生提出了严格要求,即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教给学生用不同的符号把生字、重点词句、段落和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促使学生边读边想边动笔,并具体要求学生初读课文时圈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注上拼音,写出解释,读诵课文;再读课文,完成预习题;而后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学生预习时,除了抄写课文的词句、重点外,还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弄不懂的问题记下来,勇于提出新的问题,为上课时弄懂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
三、预习方法的新举措——分层预习
(一)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预习方法
口头与书面作业相结合的形式,使检测有保障,更是教学的凭借。自主预习作业本是学生自学课文后的原始经验的体现。从学生的预习作业中,老师可以看到很多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需要,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比如: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可以解决;出现的错字可以及时纠正;理解到位的内容,课堂上就不必多讲;理解有偏差或不懂的内容,应该作为重点来讲。
(二)整合多项任务的语文预习方法
作业有效整合了多項语文作业,使预习成为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一本自主预习作业本将过去的生字抄写,扩词,理解词义,了解课文大意、中心、结构,课后补充练习、资料积累等作业整合,内容上可谓“包罗万象”。不仅可以减少其他名目繁多的语文作业种类,减去机械、重复的作业,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三)分层要求的预习方法
根据因材施教的原则,我将预习作业分为A、B、C三级。A级作业是针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差的同学,要求略低于普通水平,侧重于读书、认字、查字典;B级作业针对学习水平中等的同学,意在巩固基础,激发兴趣;C级作业是针对学有余力和自觉性较强的学生,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进行个性化探究。在具体要求上,将老师的指导和学生的自主出题有效整合,通过必做题和选做题的结合,使预习最大限度地体现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要。
四、检查评价
有的老师今天布置了预习的家庭作业,第二天老师就不闻不问,既不检查也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评价,就容易使学生认为老师也不重视预习的作业,自己会松懈,久而久之便不做了。如果没有检查评价,预习也就是走走形式罢了。所以,对于预习,教师一旦布置下去,便应该及时了解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将预习的内容,或检查批阅或测验或通过上课时的提问,通过各种渠道的检查,使学生真正做到会预习。检查预习情况后,对预习细致到位的学生应大力表扬,要呼吁有大家向她们学习,伴有一定的激励制度。对没预习或马虎的孩子要找谈话,询问原因,并进行适当的教育,方能起到效果。
五、小结
总之,通过有效引导学生预习,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变成课堂的主角。有效的课前预习,能使课堂变得快乐、轻松,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如何让学生爱上预习、学会预习、有效预习,让学生重视预习、有效预习,让预习为课堂服务,是一个值得所有语文老师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胡霞萍.有“备”而来,让预习摆脱“鸡肋”窘境——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指导的策略研究[J].教育观察:中下旬刊,2013,2(8):44-45.
[2]王玉玲.教师指导下的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前预习有效性研究[J].科学中国人,2015(5):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