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远千里来看你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秋实的季节,我放下手中的一切,一行文字随着那颗急切的心飞向千里之外:“我来啦,你在万平口等我吧……”
  李曼是当地一位颇有名气的诗人,三年前大学毕业回到了这座城市,我在一次笔会上认识了她。在后来,你来我往的文字里,渐渐地对这座“日出初光先照”的海滨城市有了大概的印象。微信里她总是离不开故乡,似乎风是甜的,人是美的,每一朵花儿都是特别的灿烂,那一长串的风景名胜,介绍得如专业的讲解员,也如一首首精美的诗,住在了我的心海。
  下了飛机,出租车载着我向这座城市的东方行驶着,渐渐地闻到了海风的味道,道路两旁的绿化如江南的草长莺飞,虽已是深秋,却在这里难分北方与南方,一切的美似乎凝聚在那花红翠绿之间,显然,我的心被一种激动抑制着,盼望着“万平口”,更盼望着她……
  进入景区,在面朝大海的广场上耸立着一座巨型的石雕,“万平口”三个红色的大字赫然其上,走近去,如驻足仰望,那大海便成了它的幕墙,那石雕似乎挂在了天上,如仙境般物化,又如梦幻中神奇……在凝望间,我的目光向偌大的广场上搜寻着李曼,可她却从那石雕的背面向我迎面走来,人还没看清,笑声便先进了耳朵,“哈哈,秋实,在这里嘞!”小跑着向我挥手……
  面对这个让我思念的“万平口”,心里有些激动,那湛蓝辽阔的海面,洁净的沙滩,形成一条望不尽的海岸线,一片片遮阳伞如蘑菇长在了沙滩上,人们戴着色镜,穿着泳装,似乎惬意地享受这秋日阳光……在这湿润清新的空气里,我似乎闻到了一股海鲜味儿,李曼告诉我,这才是真正的海风味儿,我们坐在一条石凳上看着,特别是我这个离海很远的南方人,此刻只好用眼睛接受这种新奇而又较陌生的一切,感受到“美”永远存在于不同的环境和现实中,任何美学大师也概定不出一个统一的标准。我尽量地走出思绪之外,去欣赏眼前的海面,一眼望去,难分海与天,一群海鸟飞过时,才知道上与下,有船经过,又知道了海与天的区别,那蓝白相间的天与波光粼粼的海呈现给人的都是一种清澈透明。在无风的天气里,这里的海显得格外温柔平静,难怪李曼说这里不光是“蓝天、碧海、金沙滩”,更重要的还是“水上运动之都”,这里曾多次举行过国家级与世界级的水上运动……
  李曼拉着我的手站起身来,带着我朝前走了几步。她那海一样深邃的眼睛看着我,我不敢对视,更不敢凝望,血液温度升高,不见了雄性,倒像一个羞涩的少女。她那只手拽得紧紧的……用右手指着看不到尽头的大海:“知道那边是哪里吗?”偏着头笑着问我。“不太清楚,只知道那是东面。”“哈哈,一直过去那就是韩国与日本哟!”不觉间,我们已行走在与海水相连的沙滩上,一个层叠的浪花拍来,海水漫过了双脚,李曼一下惊跳起来抱着我“哎呀,我的鞋湿了!”她又看了看我的鞋,张着嘴,半晌不说话,然后双手捂着嘴笑出声来“我们都湿啦……”在她的建议下,我们都将鞋子放在远离海浪的沙滩上晒着,干脆挽起裤腿在海边踩起水来……
  太阳快当顶时,我们到岸上来,坐在广场的一棵大树下休息,突然从景区的北面驶来一辆宛若长龙的车。李曼告诉我,这是景区的游览车,可免费乘坐的,车停在了广场上,下来一群群红男绿女,我好奇地走上前去,这是由六节敞篷车连接的,可车头很有特点,外形像早已退出历史舞台的蒸汽机车头,它们虽然都是胶轮载荷,开动起来就像一列小火车,不由得使我想起台湾花东线上那些供人们游览观光的小火车来……李曼依偎着我,递上一瓶水,“我们上车吧,让你去感受一下这十里海滩的风光呀!”车开动起来时,我的心似乎悠闲、宁谧了几分,留下的几乎是海浪与沙滩碰撞的声音了。车速很慢,沿着沙滩行驶,沿途的风光旖旎,在以生态和海洋为主题的景观空间下,注重绿化物种的多样性与灵活穿插功能性小建筑相结合,既有人文的表现,又有整体的生态背景,让这片海更加灵动起来,使人尽情地享受在自然的和谐里。
  车在一片茂密葱茏的松林里停下,海浪声与松涛声如合唱般回响,有时还显出多声部或轮唱来……
  在自由参观中,我随李曼走在松林里一条幽静的小道上,我用富有温度的目光扫描着她,那本来修长的身材穿上玫瑰红的长裙,更显高挑,悬胆似的鼻子上架着一副黑框而又时尚的近视眼镜,头发乌黑得如瀑布披肩而垂,自然而清新。此时,从树林里迎面吹来一股柔柔的风,在她胸前现出两只圆润的轮廓来,我的眼睛只好偏离了45°,将目光散落在大海的浪花里……李曼似乎发现了什么,我只觉得身体感觉到有温度在靠近,而且越来越烫,我的胳膊被她挽着了,那一蓬贴在胸前的头发散发着茉莉花的幽香让人欲罢不能,她的脸颊也贴上了两片桃红,渐渐地,我们都完成了上下360°的同心圆……
  我们在无声的语言中感受着一种情感的传递,神经的末梢也似乎在兴奋中跳动。我们走出了那片幽林来到海堤上,面对大海,我们的头发像跳起了街舞近似疯狂,她挽着我的手往前走,在海边两块人形似的石头边停下,它们一高一矮,俨然一对情侣在窃窃低语,又仿佛在相互倾诉,让大海作证……李曼突然礼貌地叫住了一位游客,请他为我们在这两块石头前按下了快门……
  我们沿着海堤,在浪花碰撞的声音里继续向前走着,一群海鸟低空盘旋在那两块石头上空并发出优雅的呜叫,我被那声音吸引着,回过头去看着它们,看着那两块石头,忽然间,我的眼睛定格而惊讶,心跳动得有点儿紊乱,在那块高一点儿的石头背面,赫然地出现“海誓山盟”四个红色的字来……我是有些激动,下意识地拉着李曼朝着石头飞奔而去,我抚摸着石头还有那四个大字,在我急切而又热情的邀请下,一位游客又一次为我们按下了相机的快门……
  我看着李曼,她的眼睛此时特别明亮,湿润中散发一种射向远方的光……
  责任编辑:秀丽
其他文献
走过江南塞北,颇见过几处谓之“三河”的地方。不用问,都与水有关,与河有渊源。只是,有的,如今依然水之汤汤,波之粼粼;有的,流水早已见异思迁,远遁他乡,被时光的尘埃湮灭的河床,只能从老人们口中复活了。  此刻,我来到了又一处“三河”,安徽肥西的三河,历经千年的古镇三河。  数千年前,三河古镇还只是巢湖之滨一块高高的丘地。近水而无水,干涩而贫脊,人迹稀少,鸟鹊群集,那时被叫作“鹊渚”,也就是最恰切不过
期刊
水稻,水做的骨肉,五月落地生根,六月發育分蘖。  七月,稻子们还一排排站在水田里,等待着我的亲人们,来做最后一次检阅。丰收的味道,就要弥漫在整个村庄,那瓦蓝瓦蓝的天空之下,宛如邻家妹子,在干净清新的空气里渐渐长大,在明亮充足的阳光里甜蜜恋爱。在娘殷切的期望里,成为八月丰盈的新嫁娘。  有水稻生长的地方,仿佛都是故乡。  余生,与一株水稻为邻,一起抽穗、灌浆、结籽,足矣。
期刊
“这个春节,我过得特别繁忙,从腊月二十七到现在一直没歇过,每天睡觉不到四个小时。”河南省项城市王明口镇苗庄村卫生室的村医王森鑫告诉我。  在2020年这个春节,作为“河南省最美乡村醫生”、周口市人民最满意的人大代表的王森鑫,承担着本村疫情防控卡点出入人员的体温监测、消杀作业及本村三户武汉返乡人员居家隔离的监测等任务,一天24小时安排得满满的。由于防控及时,全村目前的疫情防控稳定,无一例疫情发生。 
期刊
我绝不诅咒雪,把大地的一切生命覆盖。我绝不抱怨雪,把冰冷裹在身上。  我,热爱土地,也热爱飘雪的日子。可是我没有想到,今年冬天有比冰凌更冷酷的病毒,把世界染成黑色。所有的公园和剧院、所有的樓房和商店,都被冰冻封锁,连窗台上的花草都失去往日的笑容。一切都在下雪的冬天,变成凝固,变得悲凉;变成悲惨,变得苍白;变成无奈,变得伤感。回家的路变得清冷,上班的路变得孤单,心与心连接的电话里,居然有落泪的声响。
期刊
我开始认识廖小曼老师的时候,她还是下乡知青。  青岛知青点紧靠我家院子。不上学的时候,我经常去知青点玩耍。廖小曼经常坐着板凳一边吃饭一边看书,看书的时候,她的一双美丽的眼睛炯炯有神,与收工回来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她看得那么专注,那么入神,有时把筷子夹着的萝卜片递到鼻子上,我嘻嘻地笑着。廖小曼发觉了,朝着我发怒道:“小屁孩儿,你笑什么?”我说:“姐姐看书的样子真好看!”廖小曼转怒为喜。我问:“姐姐看什
期刊
能将鱼醉倒的草,一定是有毒的。  有毒的草,十有八九是能入药的,药学经典《神农本草经》言之“神农尝百草,一日七十毒”。醉鱼草属马钱科灌木,4月至10月开花,8月至翌年4月结果。扎堆开花,扎堆结果,穗状聚伞花序顶生,芳香传远,微毒,我戏称其为“一平方英寸的毒药”。美国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著有《一平方英寸的寂静》,那是他为了声音环保而发出的警语:香水有毒。  记忆中,小花园右泥墙上长着一株醉鱼草,
期刊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们把五工区驻地习惯称为自己的家。  今天,和往常一样,打电话给阿明,问他中午回不回来吃饭,并告诉他晚上有聚餐,因为今天是“双十一”——光棍节。  这个非法定节日,是最近几年流行开的,也是单身男女常常在这一天,对自我的调侃。今天大哥(我们技术主管,杨洋)发话了,晚上要厨师弄点好菜聚餐,要给我们这群刚毕业未婚的小伙子放松放松。得知这消息,办公室的同事顿时炸开了锅,压抑多日的心情一下子
期刊
晚秋收割稻谷的时节,山坡上的橘子成熟了,压得枝丫低着头,似乎在招呼人们去采摘。这时,旱地上的紅茴也成熟了。  某日,我们几个好友开车来到湖滨某村子。那时,村子的田野尚未征收,在满山橘子树的黄果映衬下,一畦畦红茴地,碧绿的藤蔓覆盖着地下的红茴。妇女和儿童,手提篮子,拿着剪刀去采摘橘子,男人们则肩扛锄头,如老农干活儿似的来到红茴地开挖,先把茴藤刨掉,堆成一团,再顺藤挖下去,一只只肥胖的红茴就如新生的婴
期刊
一個人,安静、惬意,淡淡的孤独。我喜欢这种生活,并把它当作一种享受。  慵懒地靠在沙发上追剧。我喜欢古装剧,穿越的、玄幻的,甚至偶像剧。内心跟着剧中情节波澜起伏,抑或是情意绵绵。听到好的台词和插曲我会瞬间拿起笔或手机把它记录下来。无须做饭,饿了吃点零食点心之类,不问时间,看到累了困了方知休息。或是选一首自己喜欢的曲子,循环播放。那些静谧的时光,悄悄地在我的慵懒中溜走,不留痕迹。这样的自由让我从心底
期刊
父亲去世已快三年了。  父亲的书柜是在20世纪60年代,他专门请本地最出众的木工用红心香椿木做成的。如今虽时过境迁,但书柜依旧闪闪发亮。小时候,我喜欢读书,时常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在父亲的书柜里找书看。那书柜是我童年学习的乐园,轻嗅着那淡淡的书香,品读着那精美的文字,我有一种“欲罢不能”的惬意。但凡去过我家的人,都对父亲的书柜印象深刻,因为那是象征文化人“思想意识”的书柜。  父亲的离世,那珍藏满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