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的时光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eus20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江南塞北,颇见过几处谓之“三河”的地方。不用问,都与水有关,与河有渊源。只是,有的,如今依然水之汤汤,波之粼粼;有的,流水早已见异思迁,远遁他乡,被时光的尘埃湮灭的河床,只能从老人们口中复活了。
  此刻,我来到了又一处“三河”,安徽肥西的三河,历经千年的古镇三河。
  数千年前,三河古镇还只是巢湖之滨一块高高的丘地。近水而无水,干涩而贫脊,人迹稀少,鸟鹊群集,那时被叫作“鹊渚”,也就是最恰切不过的了。慢慢地,在时光之手看不见的布局谋篇下,鹊渚的地貌,开始了沧海桑田:从浩渺的巢湖,第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又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借助巢湖浪涛不舍昼夜的拍击,以及流水锲而不舍的舔舐,两条溪水,渐至丰满,渐成气候,渐而成河。两条柔情的臂膀,把鹊渚揽在了巢湖的胸口。后来,岁月漫漫的后来,时光之手再一次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摁下魔指,拦腰在两河之间只轻轻一划,又一条河流,就在两河之间跌宕起生命之歌。贫瘠的丘地,一下有了呈A字排布的三条河流,一下有了最宜人居的丰流活水,鹊渚的先民们,内心的感奋、感激、惊喜,是多么不可抑制啊!他们奔走着,蹦跳着,欢喜着,呼告着:“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喜讯,搭载风的翅膀,还有鹊渚上遍地稻花无法掩遮的芳香,一下子回响大地,传遍天下。“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讯息,对于大地上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們,不啻看见一座生存的路标,不啻听见一声召唤的春雷,不啻面对一席免费的美味大餐!他们心里念着:“去鹊渚,去三河!”口中喊着:“去鹊渚,去三河!”怀揣梦想,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高举希望,直奔鹊渚,直奔三河!
  就这样,“三河”正式替代“鹊渚”,成为这块水草丰美、鱼肥稻香的土地最具诱惑的标签。这样的标签,虽同样因了三条河流,却早已从河流数量的本身,上升为人类与水、与河流、与自然,无法割舍,相融相依的精神气象。如此独具精神气象的三河,从先民们口中,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而真挚的感恩色彩,从数千年前那个名叫“鹊渚”的高高丘地上,一喊成名,流传不衰。
  与之不衰的,还有米饺,还有老街。
  庐江也是有米饺的。庐江也因米饺而让我心生好感,时常念想。而三河的米饺,比之庐江,皆为上品,但做工上似乎更为用心,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想让你看着喜欢、吃着不忘的。上好的糯米粉,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被揉捏成一个个美妙的饺坯。一双长长又长长的筷子,夹起一个又一个美妙的饺坯,放进滚沸的油锅,不时稍加抄动,任其翻滚沉浮。等到火候恰好,用笊篱捞起,外表焦黄酥脆,内质玉白黏糯,加上荤素搭配到十二分好处的香馅,三河米饺,在我眼里,就足可以一敌满桌的珍馐啦。在三河古镇,一杯太平猴魁,三五只糯脆米饺,临河而憩,润风扑面,对我,当然也可以说对你,也许就足以乐不思蜀,好极了。
  在三河老街行走,我选在了清晨。在这个本是暑气熏蒸的季节,老街竞有微凉的晨风,一拂一拂地迎面而来;竞有潮润的水膜,让街心一块块青石,映漾着天光,也仿佛隐现着古镇遥远的过往。河水,从老街身后静静地流过;石桥,在河上猫拱起时光的脊梁。细量老街,脚步在潮湿的青石板上一路拍踏,油然心生满满的敬意与欢喜。感觉,三河的老街,与嘉兴的乌镇,还有鲁迅的外婆家——绍兴安桥头,一时竞有了气韵上的叠印。所有临街的门房,都是古老的槽门,上面是原木开槽,下面是青石条开槽,原木与青石条,上下相望,平行相对。一块一块厚实的门板,沿着槽道,顺次推进,紧密挤挨,立地顶天。木质的柔和亲切,与整体的凛然神圣,折射出古人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智慧格局来。这样的槽门,在实用上是多么的灵活——下几块门板?门脸开多大?一切根据条件,适应需要。日常的经营交往,下三五块门板,也就显露宽敞了。远朋来了呢?至交来了呢?三河里随着一串桨声歙乃,或小火轮的突突突,从远方订购的成批货物运达了呢?门面后院作坊里,积日累月生产的货物需要搬到河岸运往他乡呢?生意大鳄来了呢?达官贵人来了呢?这样平日只下几块门板的门脸,就显得有些壅塞仓促了。这时,按照来人的名头、生意的大小,一块一块,多下几块门板,扩展成适合的门脸,甚或把所有的门板都下下来,让阔大到极致的门脸,尽显出主人的热诚与敬意,也隐显着主人的殷实与底气——瞧,我都把槽门全部打开了,我都把家底全部亮给你看了!这是一种多么让宾主双方自由畅然、互尊颜面、彼此深信、尽享风光的物态呈现啊。这样的三河老街,随时都能让人进入对往事的追忆,随时都能让人收住尘世间无法不浮躁的心。我轻叩一块块厚实的槽门,问一声:“你阅尽千年岁月,过尽滚滚红尘,请告诉我,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走?”
  老街边的青石马槽,赫然置地,仿佛那些马儿,刚离开不久。
其他文献
去年初冬,与闺蜜相约到黄姚古镇游玩。晚饭过后,我俩漫步在光洁润滑的石板街上。  青灰的墙、黧黑的瓦、锃亮的青石板,还有那吱呀呀响了千年的木门,古镇就像一位端庄典雅的古典美女,静养于黄姚这一方青山秀水问。  拐弯处,有丝丝缕缕的音乐声从一所房子里飘出来,声音不大,却很吸引人。我在房子前停下脚步,抬头便看到“阿姚的房子”这几个简约的红色艺术字。  推开半掩着的木门,探进头,看了一眼。屋里像一个小茶馆,
期刊
春末夏初,雨水就旺了起来。  那来自上苍的雨粒,在雷电的陪伴下急遽而下,横扫每一条山岭。用不了多久就有两块雪白的布帘,直直地挂在家对面的崖壁上。门前的小溪,也一改往日的温柔,洪波涌动,震撼着这一方土地。  小溪边泊满了小木排,每块木排上立着一位汉子,他们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手握竹篙,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开排哕!”不知谁大喊了一声。汉子们将竹篙轻轻地一点,木排便不断地飘了出去……  这是儿时在家
期刊
热电厂的闻师傅下岗了,在街上开了一家小吃店,店名“邓城猪蹄”。  邓城,是西华县的一个镇,因猪蹄而闻名,闻师傅便把邓城猪蹄引到项城。作协的一位文友领着我去了几次,我便喜爱上了这家小吃店,而且,闻师傅把袁世凯写的对联“南有猪蹄香,北有熊掌肥”贴在店里,说明邓城猪蹄的渊源,但究竟是不是袁世凯写的,没有人去考证。从心理上说,我不喜欢去大饭店,更钟情于闻师傅这样的小店,实惠。再说,大饭店动辄上千元,不是我
期刊
喷薄的遐想  飞伊斯坦布尔的土耳其航空TK73航班,一架大型波音777,两条走道将机舱切割成三大块,在温暖的灯光下,好像漂浮在大海上的三块陆地。  我捏着登机卡,对照着行旅架上的号码,找到了座位15G,邻座是一个非洲的年轻人。那年轻人斜过身来,看了一下我手里的登机卡,轻轻地道了一声“yes”。  我感谢之后,不禁又看了他一眼,那俊朗帅气的“黑皮肤”。  北京时间23:30,航班准时起飞。困了,准备
期刊
初冬时节的余干,气温寒凉。  余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建县,迄今已有2241年历史,以余水之干而得名。春秋时,余干县先属吴国,勾践灭吴后又属越国。故吴越亦称干越,此后“干越”便成了余干的别称。  到余干的一大收获,是再一次认识了吴芮。  吴芮,秦朝时为鄱县令,很得民心,号为番君。秦末,吴芮率越人起兵,被项羽封衡山王,治所在邾(现湖北黄冈)。楚汉相争时,吴芮归顺刘邦,并派部将梅娟领兵随
期刊
沉默的犁铧  总是在三月,被父亲唤醒。翻看犁铧的履历,它的一生,只忠实于大地。  一声响鞭,就成了过客。沿着时间的指向,一地落花,恍若从前,沉默的犁铧在夜色下入定,像那些罪孽深重的人,躲在寂寥的一角思过。  我常常赞美这些沉默的事物,哪怕被掩埋的杂草,哪怕被遗弃的螺号,哪怕一截锈迹斑斑的时光,都像沉默的犁铧,等待一个人,轻拍它蒙尘的肩膀。  一声蝉鸣  总会有一声蝉鸣,由远而近,抵达我们匆忙的生活
期刊
农事里的立秋,我有着太多的记忆。  往昔这个时节,乡野总是处在“烧烤模式”的笼罩之下,农民们已从一年中最繁重的苦役中解轭。刚刚翻过去的“双抢”一页,时日漫长,抢割抢插,一个“抢”字,把原本不疾不徐的分分秒秒,紧绷得无以复加。所谓季节不等人,宣示的逼迫直抵农人后背,弯腰便成为立秋前夕人们最惯常的劳作姿势。父老乡亲淳厚诚朴,敬畏时节的莅临,本分顺从地接受。他们开镰,拾穗,拔秧,栽插,茬口安排得无缝衔接
期刊
秋風在追求叶子,答应带它去看远方的风景。叶子心动了,问树是否同意?树啊树,它犹豫了,它不知道应该怎样回答。  秋风在诱惑叶子,拉着它的手不肯放松。叶子离开了,留下树原地不动,灵魂在渐渐凋零。心啊心,在流泪,它看见叶子已经远行。
期刊
是誰扰乱了清晨的宁静?  五六点寒霜清冷刺骨,滑落在深绿的信笺上。我带着一份份乡愁,驶向魂牵梦绕的家乡。渐起的红日划破长空,徘徊的身影,少了三分暗淡,多了七分绚丽,泪水,使邮包变得更加沉甸甸的了。  忙碌的脚印落在乡间五线谱上,奏响了爱的篇章。
期刊
“你吃过了吗?”曾是我们苏北乡下人见面问候的第一句话,不管是不是饭点,人们都会这样问。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吃上饭、吃饱肚子是天大的事。  有一年冬天,闹饥荒,不少人家揭不開锅,有一年轻漂亮的寡妇带着两个孩子来庄上要饭,庄上有人做媒,要给光棍成二撮合婚事。再说,那成二30多岁,身强体壮、光棍一条,两问茅草屋,一贫如洗。见有人给自己说媳妇,成二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望了望空粮囤和墙角仅有的一笆斗山芋干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