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过江南塞北,颇见过几处谓之“三河”的地方。不用问,都与水有关,与河有渊源。只是,有的,如今依然水之汤汤,波之粼粼;有的,流水早已见异思迁,远遁他乡,被时光的尘埃湮灭的河床,只能从老人们口中复活了。
此刻,我来到了又一处“三河”,安徽肥西的三河,历经千年的古镇三河。
数千年前,三河古镇还只是巢湖之滨一块高高的丘地。近水而无水,干涩而贫脊,人迹稀少,鸟鹊群集,那时被叫作“鹊渚”,也就是最恰切不过的了。慢慢地,在时光之手看不见的布局谋篇下,鹊渚的地貌,开始了沧海桑田:从浩渺的巢湖,第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又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借助巢湖浪涛不舍昼夜的拍击,以及流水锲而不舍的舔舐,两条溪水,渐至丰满,渐成气候,渐而成河。两条柔情的臂膀,把鹊渚揽在了巢湖的胸口。后来,岁月漫漫的后来,时光之手再一次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摁下魔指,拦腰在两河之间只轻轻一划,又一条河流,就在两河之间跌宕起生命之歌。贫瘠的丘地,一下有了呈A字排布的三条河流,一下有了最宜人居的丰流活水,鹊渚的先民们,内心的感奋、感激、惊喜,是多么不可抑制啊!他们奔走着,蹦跳着,欢喜着,呼告着:“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喜讯,搭载风的翅膀,还有鹊渚上遍地稻花无法掩遮的芳香,一下子回响大地,传遍天下。“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讯息,对于大地上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們,不啻看见一座生存的路标,不啻听见一声召唤的春雷,不啻面对一席免费的美味大餐!他们心里念着:“去鹊渚,去三河!”口中喊着:“去鹊渚,去三河!”怀揣梦想,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高举希望,直奔鹊渚,直奔三河!
就这样,“三河”正式替代“鹊渚”,成为这块水草丰美、鱼肥稻香的土地最具诱惑的标签。这样的标签,虽同样因了三条河流,却早已从河流数量的本身,上升为人类与水、与河流、与自然,无法割舍,相融相依的精神气象。如此独具精神气象的三河,从先民们口中,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而真挚的感恩色彩,从数千年前那个名叫“鹊渚”的高高丘地上,一喊成名,流传不衰。
与之不衰的,还有米饺,还有老街。
庐江也是有米饺的。庐江也因米饺而让我心生好感,时常念想。而三河的米饺,比之庐江,皆为上品,但做工上似乎更为用心,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想让你看着喜欢、吃着不忘的。上好的糯米粉,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被揉捏成一个个美妙的饺坯。一双长长又长长的筷子,夹起一个又一个美妙的饺坯,放进滚沸的油锅,不时稍加抄动,任其翻滚沉浮。等到火候恰好,用笊篱捞起,外表焦黄酥脆,内质玉白黏糯,加上荤素搭配到十二分好处的香馅,三河米饺,在我眼里,就足可以一敌满桌的珍馐啦。在三河古镇,一杯太平猴魁,三五只糯脆米饺,临河而憩,润风扑面,对我,当然也可以说对你,也许就足以乐不思蜀,好极了。
在三河老街行走,我选在了清晨。在这个本是暑气熏蒸的季节,老街竞有微凉的晨风,一拂一拂地迎面而来;竞有潮润的水膜,让街心一块块青石,映漾着天光,也仿佛隐现着古镇遥远的过往。河水,从老街身后静静地流过;石桥,在河上猫拱起时光的脊梁。细量老街,脚步在潮湿的青石板上一路拍踏,油然心生满满的敬意与欢喜。感觉,三河的老街,与嘉兴的乌镇,还有鲁迅的外婆家——绍兴安桥头,一时竞有了气韵上的叠印。所有临街的门房,都是古老的槽门,上面是原木开槽,下面是青石条开槽,原木与青石条,上下相望,平行相对。一块一块厚实的门板,沿着槽道,顺次推进,紧密挤挨,立地顶天。木质的柔和亲切,与整体的凛然神圣,折射出古人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智慧格局来。这样的槽门,在实用上是多么的灵活——下几块门板?门脸开多大?一切根据条件,适应需要。日常的经营交往,下三五块门板,也就显露宽敞了。远朋来了呢?至交来了呢?三河里随着一串桨声歙乃,或小火轮的突突突,从远方订购的成批货物运达了呢?门面后院作坊里,积日累月生产的货物需要搬到河岸运往他乡呢?生意大鳄来了呢?达官贵人来了呢?这样平日只下几块门板的门脸,就显得有些壅塞仓促了。这时,按照来人的名头、生意的大小,一块一块,多下几块门板,扩展成适合的门脸,甚或把所有的门板都下下来,让阔大到极致的门脸,尽显出主人的热诚与敬意,也隐显着主人的殷实与底气——瞧,我都把槽门全部打开了,我都把家底全部亮给你看了!这是一种多么让宾主双方自由畅然、互尊颜面、彼此深信、尽享风光的物态呈现啊。这样的三河老街,随时都能让人进入对往事的追忆,随时都能让人收住尘世间无法不浮躁的心。我轻叩一块块厚实的槽门,问一声:“你阅尽千年岁月,过尽滚滚红尘,请告诉我,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走?”
老街边的青石马槽,赫然置地,仿佛那些马儿,刚离开不久。
此刻,我来到了又一处“三河”,安徽肥西的三河,历经千年的古镇三河。
数千年前,三河古镇还只是巢湖之滨一块高高的丘地。近水而无水,干涩而贫脊,人迹稀少,鸟鹊群集,那时被叫作“鹊渚”,也就是最恰切不过的了。慢慢地,在时光之手看不见的布局谋篇下,鹊渚的地貌,开始了沧海桑田:从浩渺的巢湖,第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又一道溪,在鹊渚上流淌了。借助巢湖浪涛不舍昼夜的拍击,以及流水锲而不舍的舔舐,两条溪水,渐至丰满,渐成气候,渐而成河。两条柔情的臂膀,把鹊渚揽在了巢湖的胸口。后来,岁月漫漫的后来,时光之手再一次按捺不住创作的冲动,摁下魔指,拦腰在两河之间只轻轻一划,又一条河流,就在两河之间跌宕起生命之歌。贫瘠的丘地,一下有了呈A字排布的三条河流,一下有了最宜人居的丰流活水,鹊渚的先民们,内心的感奋、感激、惊喜,是多么不可抑制啊!他们奔走着,蹦跳着,欢喜着,呼告着:“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喜讯,搭载风的翅膀,还有鹊渚上遍地稻花无法掩遮的芳香,一下子回响大地,传遍天下。“我们的鹊渚有河啦,对,我们的鹊渚有三条河啦!”这样的讯息,对于大地上逐水草而居的先民們,不啻看见一座生存的路标,不啻听见一声召唤的春雷,不啻面对一席免费的美味大餐!他们心里念着:“去鹊渚,去三河!”口中喊着:“去鹊渚,去三河!”怀揣梦想,携家带口,从四面八方,高举希望,直奔鹊渚,直奔三河!
就这样,“三河”正式替代“鹊渚”,成为这块水草丰美、鱼肥稻香的土地最具诱惑的标签。这样的标签,虽同样因了三条河流,却早已从河流数量的本身,上升为人类与水、与河流、与自然,无法割舍,相融相依的精神气象。如此独具精神气象的三河,从先民们口中,一开始,就带上了强烈而真挚的感恩色彩,从数千年前那个名叫“鹊渚”的高高丘地上,一喊成名,流传不衰。
与之不衰的,还有米饺,还有老街。
庐江也是有米饺的。庐江也因米饺而让我心生好感,时常念想。而三河的米饺,比之庐江,皆为上品,但做工上似乎更为用心,可能从一开始就是想让你看着喜欢、吃着不忘的。上好的糯米粉,经过一系列繁杂的工序,被揉捏成一个个美妙的饺坯。一双长长又长长的筷子,夹起一个又一个美妙的饺坯,放进滚沸的油锅,不时稍加抄动,任其翻滚沉浮。等到火候恰好,用笊篱捞起,外表焦黄酥脆,内质玉白黏糯,加上荤素搭配到十二分好处的香馅,三河米饺,在我眼里,就足可以一敌满桌的珍馐啦。在三河古镇,一杯太平猴魁,三五只糯脆米饺,临河而憩,润风扑面,对我,当然也可以说对你,也许就足以乐不思蜀,好极了。
在三河老街行走,我选在了清晨。在这个本是暑气熏蒸的季节,老街竞有微凉的晨风,一拂一拂地迎面而来;竞有潮润的水膜,让街心一块块青石,映漾着天光,也仿佛隐现着古镇遥远的过往。河水,从老街身后静静地流过;石桥,在河上猫拱起时光的脊梁。细量老街,脚步在潮湿的青石板上一路拍踏,油然心生满满的敬意与欢喜。感觉,三河的老街,与嘉兴的乌镇,还有鲁迅的外婆家——绍兴安桥头,一时竞有了气韵上的叠印。所有临街的门房,都是古老的槽门,上面是原木开槽,下面是青石条开槽,原木与青石条,上下相望,平行相对。一块一块厚实的门板,沿着槽道,顺次推进,紧密挤挨,立地顶天。木质的柔和亲切,与整体的凛然神圣,折射出古人生存的智慧,和人生的智慧格局来。这样的槽门,在实用上是多么的灵活——下几块门板?门脸开多大?一切根据条件,适应需要。日常的经营交往,下三五块门板,也就显露宽敞了。远朋来了呢?至交来了呢?三河里随着一串桨声歙乃,或小火轮的突突突,从远方订购的成批货物运达了呢?门面后院作坊里,积日累月生产的货物需要搬到河岸运往他乡呢?生意大鳄来了呢?达官贵人来了呢?这样平日只下几块门板的门脸,就显得有些壅塞仓促了。这时,按照来人的名头、生意的大小,一块一块,多下几块门板,扩展成适合的门脸,甚或把所有的门板都下下来,让阔大到极致的门脸,尽显出主人的热诚与敬意,也隐显着主人的殷实与底气——瞧,我都把槽门全部打开了,我都把家底全部亮给你看了!这是一种多么让宾主双方自由畅然、互尊颜面、彼此深信、尽享风光的物态呈现啊。这样的三河老街,随时都能让人进入对往事的追忆,随时都能让人收住尘世间无法不浮躁的心。我轻叩一块块厚实的槽门,问一声:“你阅尽千年岁月,过尽滚滚红尘,请告诉我,我们究竟从哪里来,又要向哪里走?”
老街边的青石马槽,赫然置地,仿佛那些马儿,刚离开不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