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时代,孩子的教育问题更加棘手,在学校的改革、老师和家长的探究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课用它独特的学科特点,课任教师科学而又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合理、正确的引导搭建起一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自主性与互动性、参与性与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形式上,以自主探索和任务驱动为线索,以明确的操作步骤来引导,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做中学会基本技能,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新科技产品和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新事物的影响下,备受关注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在学校的改革、老师和家长的探究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以特有的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应用性和整合性区别和优胜于其他的学科,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有力工具,学生的学科学习任务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双重价值的良好载体。要求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过程的实际问题。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在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后来被人们引用的定义是:如何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辨别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信息意识,采集信息的技能这两个层面: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熟知的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批判性的并按要求评价信息、能够准确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作为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是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力军,是接受新事物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发展的不成熟,相应法律法规不的不完善,我们的中学生又是大量垃圾信息的接受者,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对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通过网络教育这种新方式进行学习,若能正确引导,他们学到的知识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他们自我学习和创新思考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但他们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有限,常常被商业炒作左右其思想,因此他们在网络上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聊天、游戏、无意识、无目的的浏览信息上,甚至发展到观看黄色、反动内容导致犯罪。因此,对互联网,许多学校和家长不是让学生避而远之就是封堵。但网络本身的强大功能已在各个行业渗透,其优势显而易见,加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是限制越是好奇,反而使学生走向歧途。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主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网络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也针对这方面对学生做了思想工作,但没有取得效果。一方面,他们将这两方面完全分离,只能是学生上课时有一份好奇心,听老师思想教育时是保持一种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信息素养是技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不能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考虑到网络的存在,只是把信息素养的技术技能应用到教学中,而忽视了将人文伦理参透到教学内容中。所以,思想教育只是一种表象,不能从心理上沟通并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用它独特的学科特点,课任教师科学而又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合理正确的引导搭建起一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一、信息技术课的独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自主性与互动性参与性与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形式上,以自主探索和任务驱动为线索,以明确的操作步骤来引导,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做中学会基本技能,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就决定学生乐于上课的因素:一是学生能接触到好奇的电脑;二是能在课堂上不管是基本技能还是网络知识他们都能发挥特长并能表现出色。
二、科任老师科学、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引导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在“做”中完成学习任务,而此时的“做”要象“玩”一样设计的巧妙且不能散漫。这门学科的的方法的培养过程中,不像物理、化学试验的步骤和内容那样,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去创作信息课电子作品,这就给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学生关爱、友谊、诚信、博学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到作业中。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学科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组织讨论小组并特意让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起带头作用并在实践中起监督作用。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正确引导,利用网络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由于网络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发表言论,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相互自由进行交流,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课程、时事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网上任意进行讨论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他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在随意中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正因为如此,网络又是虚拟的,网络的内容又是五花八门。而现在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优越,学习生活中的竞争又使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往往呈现出好奇心强,判断力弱和一些自负、内向、自私、偏激的个性心理,这就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这时,信息技术老师就有突出的优势,可以利用课堂、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谈心。
一些学生由于对游戏和网络的好奇和爱好,会对信息技术老师多一份亲近感,在信息课堂上,这些同学表现得尤其积极,这就是和他们交流的好的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他们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及肯定,并适时给以鼓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意向地给他们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然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肯定,这样在家长同学面前一无是处的学生会找到一些自信心。尤其是在网络知识课堂上,特意去给学生发一个邮件或一个信息,内容涉及上网利弊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回答应该如何健康上网,如何控制玩游戏的心情,并给老师一个小小的承诺。一次、两次,并让学生互相监督兑现承诺。在课余,他们也会主动来找信息老师说话或请教有关电脑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及一些不愿给家长畅谈的青春期烦恼的事情。此时,信息老师绝不能像家长那样一顿训斥,而要根据学生此时的心情和说话的氛围来选择要对学生说的话和说话的语气。或者选择另外一种谈话方式,比如电子邮件或QQ聊天等。我曾经带过一个大家眼中的“坏”学生,所有中学生的不良习惯集于他一身。我指定他为信息技术课代表,他在信息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很好,我当时的愿望首先是管理好他自己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后来他主动加了我QQ,在一次给我的留言中,我了解到他是因为家庭施加的压力和同学的排斥而在心底产生自卑、孤独,从而有意用游戏和上网去打发时间,并有意放纵自己。当看到留言时,我看到了这个学生能够挽救的希望。在回复中,我用恰当的话语,分析并说明他这样下去会有更多的恶果,并鼓励他,同时给他一个任务:一周内完成一个主题为《我爱我家》电子报刊。之后,我适时地给他一些鼓励,两个月后的月考成绩,我看到了他的转变,当我把他的电子报刊展示给同学和他的班主任时,一片掌声说明了他的进步。
在孩子的教育中,学校不是负有全部责任,家长是第一个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这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上,我希望陪伴信息技术老师的还有家长、同学和关爱的他们的所有的人。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董玉琦等.信息基础【M】.吉林教育出版社.
[关键字]信息技术;信息素养;创新精神
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信息爆炸的时代,高新科技产品和网络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在新事物的影响下,备受关注的孩子的教育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在学校的改革、老师和家长的探究过程中发现——信息技术课堂是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它以特有的时代性、科学性、基础性、应用性和整合性区别和优胜于其他的学科,它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技术素养。信息技术既是学生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也是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有力工具,学生的学科学习任务和各类综合实践活动是信息技术双重价值的良好载体。要求让学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的目标上,要以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为基础,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应用信息技术,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生活过程的实际问题。信息素养这个术语最早是由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泽考斯基(Paul 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来的:“具有信息素养的人,是指那些在将信息资源应用到工作中这一方面得到良好训练的人。有信息素养的人已经习得了使用各种信息工具和主要信息来源的技术和能力,以形成信息解决方案来解决问题。”后来被人们引用的定义是:如何能够确定何时需要信息,并且具有检索、评价、辨别和有效使用所需信息的能力。还应该注重信息意识,采集信息的技能这两个层面:信息从技术层面来讲,信息素养反映的是人们熟知的利用信息的意识和能力;从人文层面来讲,信息素养也反映了人们对信息的心理状态,也可以说面对信息的修养。具有信息素养的学生能够有效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批判性的并按要求评价信息、能够准确地、有创造性地利用信息。
作为处于发展中的中学生而言,他们一方面是互联网使用者的主力军,是接受新事物的受益者。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发展的不成熟,相应法律法规不的不完善,我们的中学生又是大量垃圾信息的接受者,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他们对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有强烈的好奇心,愿意通过网络教育这种新方式进行学习,若能正确引导,他们学到的知识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他们自我学习和创新思考的能力也会得到提高。但他们的自制力和判断力有限,常常被商业炒作左右其思想,因此他们在网络上将大量的时间用在聊天、游戏、无意识、无目的的浏览信息上,甚至发展到观看黄色、反动内容导致犯罪。因此,对互联网,许多学校和家长不是让学生避而远之就是封堵。但网络本身的强大功能已在各个行业渗透,其优势显而易见,加之中学生的逆反心理,越是限制越是好奇,反而使学生走向歧途。所以,作为教师,必须主动积极的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
不仅仅是信息技术课教师,其他学科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使用了网络教育这一教育方式,也针对这方面对学生做了思想工作,但没有取得效果。一方面,他们将这两方面完全分离,只能是学生上课时有一份好奇心,听老师思想教育时是保持一种抵触情绪。另一方面,与教师的信息素养有至关重要的关系。信息素养是技术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每一个公民必备的素养,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首先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缺乏信息素养的教师不能在备课、上课过程中考虑到网络的存在,只是把信息素养的技术技能应用到教学中,而忽视了将人文伦理参透到教学内容中。所以,思想教育只是一种表象,不能从心理上沟通并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用它独特的学科特点,课任教师科学而又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合理正确的引导搭建起一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
一、信息技术课的独特性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课程,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信息素养为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加强自主性与互动性参与性与研究性学习为特点的学习方式。在教学形式上,以自主探索和任务驱动为线索,以明确的操作步骤来引导,创设新颖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做中学会基本技能,重在学习方法的培养。这就决定学生乐于上课的因素:一是学生能接触到好奇的电脑;二是能在课堂上不管是基本技能还是网络知识他们都能发挥特长并能表现出色。
二、科任老师科学、灵活的教学设计和合理的引导
高质量的教学设计会让学生在“做”中完成学习任务,而此时的“做”要象“玩”一样设计的巧妙且不能散漫。这门学科的的方法的培养过程中,不像物理、化学试验的步骤和内容那样,是不能改变的,而是可以自主选择内容去创作信息课电子作品,这就给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创造了很大的空间。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关于学生关爱、友谊、诚信、博学等方面的内容渗透到作业中。引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探究、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应用到学科学习、探究学习活动和实际活动中。组织讨论小组并特意让喜欢上网玩游戏的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起带头作用并在实践中起监督作用。这样,不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正确引导,利用网络打开孩子的心灵之窗
由于网络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发表言论,学生在网络上可以相互自由进行交流,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对课程、时事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在网上任意进行讨论而不需要任何人的批准,他们在一个开放的环境里畅所欲言,在随意中极大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可以自如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正因为如此,网络又是虚拟的,网络的内容又是五花八门。而现在的学生因为经济条件优越,学习生活中的竞争又使他们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因此往往呈现出好奇心强,判断力弱和一些自负、内向、自私、偏激的个性心理,这就需要及时正确的引导。这时,信息技术老师就有突出的优势,可以利用课堂、利用网络和学生进行谈心。
一些学生由于对游戏和网络的好奇和爱好,会对信息技术老师多一份亲近感,在信息课堂上,这些同学表现得尤其积极,这就是和他们交流的好的铺垫。在课堂上,教师应对他们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回答及肯定,并适时给以鼓励。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可以有意向地给他们一些更有深度的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给他们一些展示自我的机会,然后给予一定的评价和肯定,这样在家长同学面前一无是处的学生会找到一些自信心。尤其是在网络知识课堂上,特意去给学生发一个邮件或一个信息,内容涉及上网利弊问题,让学生自己去回答应该如何健康上网,如何控制玩游戏的心情,并给老师一个小小的承诺。一次、两次,并让学生互相监督兑现承诺。在课余,他们也会主动来找信息老师说话或请教有关电脑方面的问题,同时也会提及一些不愿给家长畅谈的青春期烦恼的事情。此时,信息老师绝不能像家长那样一顿训斥,而要根据学生此时的心情和说话的氛围来选择要对学生说的话和说话的语气。或者选择另外一种谈话方式,比如电子邮件或QQ聊天等。我曾经带过一个大家眼中的“坏”学生,所有中学生的不良习惯集于他一身。我指定他为信息技术课代表,他在信息课堂上的学习任务完成的很好,我当时的愿望首先是管理好他自己不扰乱课堂纪律就行。后来他主动加了我QQ,在一次给我的留言中,我了解到他是因为家庭施加的压力和同学的排斥而在心底产生自卑、孤独,从而有意用游戏和上网去打发时间,并有意放纵自己。当看到留言时,我看到了这个学生能够挽救的希望。在回复中,我用恰当的话语,分析并说明他这样下去会有更多的恶果,并鼓励他,同时给他一个任务:一周内完成一个主题为《我爱我家》电子报刊。之后,我适时地给他一些鼓励,两个月后的月考成绩,我看到了他的转变,当我把他的电子报刊展示给同学和他的班主任时,一片掌声说明了他的进步。
在孩子的教育中,学校不是负有全部责任,家长是第一个老师。在信息技术课堂这座通往孩子心灵的桥梁上,我希望陪伴信息技术老师的还有家长、同学和关爱的他们的所有的人。
[参考文献]
【1】.计算机网络基础教程【M】.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
【2】董玉琦等.信息基础【M】.吉林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