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县域经济发展应建立在各自的优势资源基础上,江西省赣州客家民俗资源丰富,通过对民俗资源的旅游开发,可提高赣州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文章对赣州民俗资源状况进行了分析,提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善民俗旅游开发的措施。
关键词: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县域经济
一、民俗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涉及农村经济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县域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去实现小而全的经济,而是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赣州作为江西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具有发展客家民俗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沉淀,其造型独特的客家建筑、美妙的客家山歌、风味独特的擂茶等客家饮食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节庆活动无不吸引着大众目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不仅能满足大众“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更能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继承,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赣州客家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
赣州客家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客家“新、奇、特”的民俗差异性,形成了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赣州的客家民俗经过漫长的沉淀和积累,在赣南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事象,盛大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古老的宗教仪式、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民间歌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服饰和手工艺品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赣州独特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如客家山歌,有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一曲《十送红军》便是从兴国客家山歌中演化出来的,阐述了客家人的革命胸怀。
1.从文艺民俗的视角来看,赣州客家民间文艺内容非常丰富。丰富多彩的灯彩,山歌对唱,唢呐表演。采茶戏、舞龙灯、舞狮、打花鼓、踩马灯等丰富又独特的文艺民俗。客家文艺在旅游中有很高的价值,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现实,易于游客接受。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陶冶情操。因而,赣州客家文艺民俗可以开展多种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客家文艺民俗的独特魅力,满足审美和体验的需求。
2.从饮食文化旅游价值来看,赣州地区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赣南的擂茶别具一格,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都是久负盛名,至今传盛不衰的传统食品。
3.从民居建筑的开发价值来看,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围屋”大多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和园林绿化,它们是客家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的独特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农耕习俗、婚嫁习俗、特色民俗服饰、传统手工艺纪念品制造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从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客家围屋多集中于龙南、安远、定南等县;宗教庙会活动多集中于石城、宁都县;门榜多集中于上犹县;客家山歌、唢呐多集中于兴国和于都县;客家食俗、婚俗等则在各地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加快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大促进赣州县域经济发展。
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1.阶段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优势表现不明显,与梅州客家民俗旅游、成都洛带古镇客家民俗旅游相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特别在交通、住宿等基础旅游接待服务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差距。客家传统节庆活动、婚嫁习俗以及农耕作业的游客参与性活动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受到景点相似度和交通因素的影响,游客会首选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另外,配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也是影响二次旅游的动因。
2.除主要知名客家建筑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外,其他偏远地区或私人建筑除主人自己修葺保护外,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少客家民房被遗弃和破坏,特别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破坏明显。
3.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在当地受到外来文化入侵明显,民俗民风有淡化趋势,由于赣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粤、闽、湘地区临近,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后带来的外族文化对本地客家民俗影响也很大。
此外,由于赣州地区盛产橘子和柚子等水果,农家乐旅游发展很好,当地居民对客家民俗旅游开发观望明显。在宣传方面,赣州地区对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力度不够。
四、加快赣州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得有效完善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手段,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有效保持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加强邻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政府的大力宣传力度,加大对赣州客家文化品牌的建设。
1.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由于赣州客家地区多处在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设施不发达,因而制约了客家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就必须把进入景区、景点的路修好。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为了使客家地区的民俗旅游持续发展,加大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加大赣州客家文化宣传。客家大本营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客源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的潮汕、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不少海外的华侨客家人来到大陆客家地区祭祖、寻根,是一股重要的旅游客源。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者来说,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在这方面,政府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里就有“赣南老家,梦里故乡”的广告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固定的节庆活动,制作一批品位较高,各具特色的宣传图画或手册,向海内外广泛宣传推介。
3.加大对客家民俗风情的传承和保护。在对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理应突出传统性、古朴性、乡土性,真实反映客家民俗的历史和文化。
4.加大资源的开发,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亲身体验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的最大魅力,开发赣州客家民俗中个歌舞戏、庙会活动、擂茶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制作、种植和采摘瓜果、节日民俗活动等,让游客参与到故事中去,同客家人共同游戏、生活和劳作,让游客在客家山村、山寨、围屋中小住数日,从而对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有亲身体验,对客家人的文化加以了解,过一次异乡情调的生活,让游人流连忘返。
此外,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避免景点相似及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景点吸引力降低,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内耗,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客家民俗旅游服务。
总之,赣州各县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加大对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断改善相应的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可促进其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强.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4.
2.刘烈辉.浅析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文化特征[J].时代文学,2008.
3.樊国敬等.由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
关键词: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县域经济
一、民俗旅游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县域经济的发展,不仅涉及农村经济的问题,也是宏观经济的问题。解决了县域经济问题,也就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重要基础。所谓县域经济,就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发展县域经济要与当地特色结合起来,必须围绕地方,坚持资源开发与市场需求的统一,找准地方特色和市场对接的着力点,突出重点,依靠特色,培育产业链条,使资源特色经济产业化,实现以特色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发展。县域经济不同于国民经济,不能去实现小而全的经济,而是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旅)游则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赣州作为江西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发祥地和客家民系形成的摇篮,具有发展客家民俗旅游的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文化沉淀,其造型独特的客家建筑、美妙的客家山歌、风味独特的擂茶等客家饮食以及具有地域特色的客家节庆活动无不吸引着大众目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不仅能满足大众“求新、求异、求乐、求知”的心理需求,更能让客家文化得到更好的传播和继承,同时还能带来经济效益,可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
二、赣州客家民俗资源的开发价值
赣州客家地区“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客家“新、奇、特”的民俗差异性,形成了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的基础。赣州的客家民俗经过漫长的沉淀和积累,在赣南地区形成了丰富的极具特色的民俗事象,盛大的传统节日、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古朴的婚丧嫁娶习俗、古老的宗教仪式、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千姿百态的民间歌舞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服饰和手工艺品等。所有这些,构成了赣州独特的客家民俗旅游资源。如客家山歌,有爱情山歌、劳动山歌、革命山歌、感叹身世山歌、戏谑娱乐山歌等。一曲《十送红军》便是从兴国客家山歌中演化出来的,阐述了客家人的革命胸怀。
1.从文艺民俗的视角来看,赣州客家民间文艺内容非常丰富。丰富多彩的灯彩,山歌对唱,唢呐表演。采茶戏、舞龙灯、舞狮、打花鼓、踩马灯等丰富又独特的文艺民俗。客家文艺在旅游中有很高的价值,在内容上更接近客观现实,易于游客接受。它在传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陶冶情操。因而,赣州客家文艺民俗可以开展多种旅游项目,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零距离感受客家文艺民俗的独特魅力,满足审美和体验的需求。
2.从饮食文化旅游价值来看,赣州地区有品种多样、内容丰富、独具特色的客家饮食文化。赣南的擂茶别具一格,盐焗鸡、酿豆腐、梅菜扣肉等都是久负盛名,至今传盛不衰的传统食品。
3.从民居建筑的开发价值来看,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结构别致,造型奇特,内涵丰富。“围屋”大多依山傍水,讲究风水和园林绿化,它们是客家人的辛勤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符合中国传统哲学“天圆地方”、“天人合一”观念的独特民居建筑,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除此之外,还有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农耕习俗、婚嫁习俗、特色民俗服饰、传统手工艺纪念品制造等,都具有旅游开发价值。
从民俗旅游资源的分布来看,具有分布广、相对集中的特点。客家围屋多集中于龙南、安远、定南等县;宗教庙会活动多集中于石城、宁都县;门榜多集中于上犹县;客家山歌、唢呐多集中于兴国和于都县;客家食俗、婚俗等则在各地又表现出不同的特色。加快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可大大促进赣州县域经济发展。
三、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发展现存的问题
1.阶段赣州客家民俗旅游优势表现不明显,与梅州客家民俗旅游、成都洛带古镇客家民俗旅游相比,知名度和美誉度不够高,特别在交通、住宿等基础旅游接待服务硬件设施上存在很大差距。客家传统节庆活动、婚嫁习俗以及农耕作业的游客参与性活动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受到景点相似度和交通因素的影响,游客会首选其他地区的客家民俗旅游,另外,配套旅游服务接待设施不完善也是影响二次旅游的动因。
2.除主要知名客家建筑受到地方政府的保护外,其他偏远地区或私人建筑除主人自己修葺保护外,没有受到当地政府的重视,不少客家民房被遗弃和破坏,特别是一些具有地域特色的宗祠建筑破坏明显。
3.赣州客家民俗旅游在当地受到外来文化入侵明显,民俗民风有淡化趋势,由于赣州地理位置的特殊性,与粤、闽、湘地区临近,因此外出务工人员多,返乡后带来的外族文化对本地客家民俗影响也很大。
此外,由于赣州地区盛产橘子和柚子等水果,农家乐旅游发展很好,当地居民对客家民俗旅游开发观望明显。在宣传方面,赣州地区对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力度不够。
四、加快赣州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措施
为了促进县域经济的发展,得有效完善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手段,政府和相关企业(特别是政府)应该加大旅游接待设施的建设,有效保持原汁原味的客家民俗风情,同时加强邻近区域的旅游合作,政府的大力宣传力度,加大对赣州客家文化品牌的建设。
1.不断完善的旅游接待设施。由于赣州客家地区多处在山区,经济较为落后,交通设施不发达,因而制约了客家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要发展客家民俗旅游,就必须把进入景区、景点的路修好。旅游是一个综合性产业,它包括吃、住、行、游、购、娱,为了使客家地区的民俗旅游持续发展,加大景区的旅游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2.加大赣州客家文化宣传。客家大本营位于粤闽赣三省交界地区,客源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广东的潮汕、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东南亚部分国家。不少海外的华侨客家人来到大陆客家地区祭祖、寻根,是一股重要的旅游客源。对客家民俗旅游的开发者来说,宣传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环节。在这方面,政府已经有了实际的行动,如最近在中央电视台里就有“赣南老家,梦里故乡”的广告宣传。除此之外,还可以举办一些固定的节庆活动,制作一批品位较高,各具特色的宣传图画或手册,向海内外广泛宣传推介。
3.加大对客家民俗风情的传承和保护。在对赣州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理应突出传统性、古朴性、乡土性,真实反映客家民俗的历史和文化。
4.加大资源的开发,满足游客参与体验。亲身体验民俗风情是民俗旅游的最大魅力,开发赣州客家民俗中个歌舞戏、庙会活动、擂茶的制作、手工艺品的制作、种植和采摘瓜果、节日民俗活动等,让游客参与到故事中去,同客家人共同游戏、生活和劳作,让游客在客家山村、山寨、围屋中小住数日,从而对客家人的衣、食、住、行有亲身体验,对客家人的文化加以了解,过一次异乡情调的生活,让游人流连忘返。
此外,加强闽粤赣区域合作,避免景点相似及重复性建设带来的景点吸引力降低,避免恶性竞争造成的内耗,为游客提供高质量、高品位的客家民俗旅游服务。
总之,赣州各县根据自身旅游资源的特点,加大对客家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不断改善相应的设施建设,加强区域合作,加大旅游品牌建设,可促进其县域经济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晓强.论赣南的客家民俗旅游[J].赣南师范学院报,2004.
2.刘烈辉.浅析赣南客家围屋建筑的文化特征[J].时代文学,2008.
3.樊国敬等.由赣南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引发的思考[J].商场现代化,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