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习作题目】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时,笔者积极开发和挖掘当地的土楼文化资源,把当地流传两三百年的奇特民俗“作大福”活动,巧妙地引入本次习作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再现“作大福”活动的场景,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也符合《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参与所得或搜集到的“作大福”的民风民俗,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表达流利。
2. 学习和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各地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当地“作大福”奇特的民风民俗。
3. 拟订作文提纲,并根据作文评价清单进行有效的自评、互评,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课后学习编辑班级“作大福”作文集。
【教学重难点】
1. 按一定的顺序拟订作文提纲,并能将“作大福”活动的重点场面写具体。
2. 根据作文评价清单进行有效的自评、互评,能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1. 学生调查或上网搜索了解“作大福”的民风民俗。
2. 教师准备有关“作大福”的微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民俗,巧引入
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也因此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依次出示本單元出现的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图片)本单元我们了解了哪几个民族的习俗呢?简要地说说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预设一:汉族,如《北京的春天》,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过年时家家吃饺子。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了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团圆饭,要穿新衣,贴对联、年画,放鞭炮,还要守岁。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
预设二: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客家民居”土楼名扬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
师:对啦!客家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本单元除了汉族之外,还介绍了哪几个少数民族呢?
预设三:藏族,如《藏戏》中介绍了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剧种——藏戏。
预设四:傣族,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预设五:《和田的维吾尔》中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想起了著名的日常食品——馕,还有香喷喷的烤肉和“库乃其”。
设计意图:从复习本单元内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温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习俗,为引出本次作文要求做好铺垫。
二、问民俗,显特色
1. 读题目,明要求。
师:(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读题)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
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他民族、外地的习俗我们不尽了解,写起来肯定就会很吃力,甚至可能闹笑话。因此,我们这单元的作文就单写我们本地的、自己熟知的民风民俗。
2. 用导语,巧揭题。
师:福建永定土楼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每天都有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赏。特别是2010年2月13日,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来永定土楼视察、慰问,使永定土楼声名远扬。作为土楼小学的学生,要是有人问起土楼的习俗,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呢?
(播放“中央领导人考察永定土楼”微视频,教师旁白)
师:我们永定土楼里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什么?(板书:“作大福”)谁有参加过“作大福”呢?请几位同学谈一谈感受。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播放“中央领导人考察永定土楼”微视频资料,让学生说一说客家土楼中的民情风俗,引出话题——“作大福”。
三、播视频,观民俗
师:“作大福”热闹非凡,同学们大多有参加过。为了再现当时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作大福”的视频吧,说不定还有可能一睹你的风采呢。看的时候注意活动的顺序。
(播放关于湖坑“作大福”的微视频片段)
设计意图:播放“作大福”微视频,生动再现学生参与“作大福”的欢乐场景,为指导学生写好“作大福”场面描写提供原始画面,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厘清“作大福”活动的先后顺序。
四、编提纲,写民俗
1. 引导学生回顾“作大福”活动,为编写提纲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看了“作大福”的视频有什么感想呢?思考如下问题。
(1)湖坑“作大福”多少年举办一次?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多少届?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2)湖坑“作大福”举办的具体时间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3)湖坑“作大福”期间有哪些风俗,具体开展了哪些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4)你有参与过湖坑“作大福”吗?参加的是什么活动?说一说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或感受。
2. 引导学生按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项目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预设一:湖坑李氏的“作大福”三年一次,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预设二:“作大福”从农历九月十一至十六,历时六天,每天的活动也不尽相同。十一那天“重头戏”是“迎神”踩街游行;接下来几天按村轮流“斋供”;直到十五,才能“开斋”,举行“荤供”,供后宴请宾朋,十六“送神”。
预设三:①最难忘就是四天“吃斋”,好难受啊!
②最喜欢“作大福”期间,每晚都会有汉剧演出,还有木偶戏、电影……
③最难忘的是“开斋”那天,宴请了好多宾客,还有外国游客也到我家“蹭饭”呢,太开心喽!
3. 指导编写提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感触也很深,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把这次“作大福”的盛况写下来。你准备分几个部分来写?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呢?着重写好哪一部分的内容呢?哪些内容可以略写?先草拟一个作文提纲,并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4. 学生编写提纲。
5. 教师提供评价表,让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修改提纲。
6. 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提纲写活动重点场面。
设计意图:根据“作大福”的微视频,再结合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共话“作大福”的种种乐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其写作表达的欲望。在梳理内容的同时,点明写作的注意点,也为编写提纲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五、展片段,赏佳作
1. 让一两个写得较好的学生上台交流,投影展示。
2. 对照作文评价清单,师生共同评价,及时修改。
3. 佳作欣赏(曾在期刊发表的“作大福”的习作)。
4. 课后充实,完成本次作文。
5. 布置课后编辑班级“作大福”的作文集。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评价与佳作欣赏,促进学生写好自己参加“作大福”活动的重点场面,为课后完成全文的写作以及编辑班级“作大福”的作文集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你对一些地方的风俗习惯是否有了更多的了解?请你将调查了解到的民风民俗加以整理,写成一篇习作。可以写节日习俗,也可以写富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还可以写新颖、别致的民间工艺品。可以是课外阅读时知道的,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了解到的,还可以是在别的地方看到的、亲身感受到的……
【设计理念】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下文简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为此,在指导学生完成本次习作时,笔者积极开发和挖掘当地的土楼文化资源,把当地流传两三百年的奇特民俗“作大福”活动,巧妙地引入本次习作教学中。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微视频”等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再现“作大福”活动的场景,勾起学生的生活记忆,也符合《课程标准》关于“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的要求。
【教学目标】
1. 交流自己参与所得或搜集到的“作大福”的民风民俗,做到条理清楚、内容具体、重点突出、表达流利。
2. 学习和借鉴本单元课文描写各地民风民俗的写作方法,能按一定的顺序介绍当地“作大福”奇特的民风民俗。
3. 拟订作文提纲,并根据作文评价清单进行有效的自评、互评,学会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课后学习编辑班级“作大福”作文集。
【教学重难点】
1. 按一定的顺序拟订作文提纲,并能将“作大福”活动的重点场面写具体。
2. 根据作文评价清单进行有效的自评、互评,能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教学准备】
1. 学生调查或上网搜索了解“作大福”的民风民俗。
2. 教师准备有关“作大福”的微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聊民俗,巧引入
师:本单元所学的文章,都能将极其平常的民间习俗和传统节日描绘得妙趣横生、魅力四射。同学们也因此随同作者一起走遍大江南北,身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共同领略了多姿多彩的民俗风情。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依次出示本單元出现的各地各民族的民风民俗图片)本单元我们了解了哪几个民族的习俗呢?简要地说说各民族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
预设一:汉族,如《北京的春天》,腊八这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还要泡腊八蒜,过年时家家吃饺子。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到了除夕家家赶做年菜、吃团圆饭,要穿新衣,贴对联、年画,放鞭炮,还要守岁。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十五闹元宵。
预设二:还有《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客家民居”土楼名扬天下,是世界文化遗产。
师:对啦!客家是汉族中的一个民系。本单元除了汉族之外,还介绍了哪几个少数民族呢?
预设三:藏族,如《藏戏》中介绍了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的独具特色的传统剧种——藏戏。
预设四:傣族,如《各具特色的民居》中傍水而居的“傣家竹楼”,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预设五:《和田的维吾尔》中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想起了著名的日常食品——馕,还有香喷喷的烤肉和“库乃其”。
设计意图:从复习本单元内容入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重温不同民族各具特色的习俗,为引出本次作文要求做好铺垫。
二、问民俗,显特色
1. 读题目,明要求。
师:(课件出示题目要求,学生读题)这次作文要求我们写什么?
师: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其他民族、外地的习俗我们不尽了解,写起来肯定就会很吃力,甚至可能闹笑话。因此,我们这单元的作文就单写我们本地的、自己熟知的民风民俗。
2. 用导语,巧揭题。
师:福建永定土楼现在已经是“世界文化遗产”了,每天都有中外游客前来游览观赏。特别是2010年2月13日,时任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同志来永定土楼视察、慰问,使永定土楼声名远扬。作为土楼小学的学生,要是有人问起土楼的习俗,你会如何向游客介绍呢?
(播放“中央领导人考察永定土楼”微视频,教师旁白)
师:我们永定土楼里最具特色的习俗是什么?(板书:“作大福”)谁有参加过“作大福”呢?请几位同学谈一谈感受。
(生回答略)
设计意图:播放“中央领导人考察永定土楼”微视频资料,让学生说一说客家土楼中的民情风俗,引出话题——“作大福”。
三、播视频,观民俗
师:“作大福”热闹非凡,同学们大多有参加过。为了再现当时的场面,让我们一起来观看“作大福”的视频吧,说不定还有可能一睹你的风采呢。看的时候注意活动的顺序。
(播放关于湖坑“作大福”的微视频片段)
设计意图:播放“作大福”微视频,生动再现学生参与“作大福”的欢乐场景,为指导学生写好“作大福”场面描写提供原始画面,并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厘清“作大福”活动的先后顺序。
四、编提纲,写民俗
1. 引导学生回顾“作大福”活动,为编写提纲做好准备。
师:同学们看了“作大福”的视频有什么感想呢?思考如下问题。
(1)湖坑“作大福”多少年举办一次?到现在已经举办了多少届?约有多少年的历史?
(2)湖坑“作大福”举办的具体时间是从哪一天开始,到哪一天结束?
(3)湖坑“作大福”期间有哪些风俗,具体开展了哪些有特色的民俗活动?
(4)你有参与过湖坑“作大福”吗?参加的是什么活动?说一说自己当时真实的想法或感受。
2. 引导学生按自己所参加的活动项目自由组合,分小组讨论,然后在班级交流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预设一:湖坑李氏的“作大福”三年一次,已有两三百年的历史了。
预设二:“作大福”从农历九月十一至十六,历时六天,每天的活动也不尽相同。十一那天“重头戏”是“迎神”踩街游行;接下来几天按村轮流“斋供”;直到十五,才能“开斋”,举行“荤供”,供后宴请宾朋,十六“送神”。
预设三:①最难忘就是四天“吃斋”,好难受啊!
②最喜欢“作大福”期间,每晚都会有汉剧演出,还有木偶戏、电影……
③最难忘的是“开斋”那天,宴请了好多宾客,还有外国游客也到我家“蹭饭”呢,太开心喽!
3. 指导编写提纲。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感触也很深,你可以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点把这次“作大福”的盛况写下来。你准备分几个部分来写?可以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呢?着重写好哪一部分的内容呢?哪些内容可以略写?先草拟一个作文提纲,并给自己的作文拟一个合适的题目。
4. 学生编写提纲。
5. 教师提供评价表,让学生自评、互评,交流、修改提纲。
6. 学生根据自己编写的提纲写活动重点场面。
设计意图:根据“作大福”的微视频,再结合自己参加活动的亲身感受,小组合作交流,共话“作大福”的种种乐趣,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激发其写作表达的欲望。在梳理内容的同时,点明写作的注意点,也为编写提纲提供了必要的指导。
五、展片段,赏佳作
1. 让一两个写得较好的学生上台交流,投影展示。
2. 对照作文评价清单,师生共同评价,及时修改。
3. 佳作欣赏(曾在期刊发表的“作大福”的习作)。
4. 课后充实,完成本次作文。
5. 布置课后编辑班级“作大福”的作文集。
设计意图:通过及时的评价与佳作欣赏,促进学生写好自己参加“作大福”活动的重点场面,为课后完成全文的写作以及编辑班级“作大福”的作文集打下基础。
(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黄晓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