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性均强的学科。近年来,在高职院校开设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比例相当可观。然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师资与教材缺乏,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完善,因此,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实践教学,促进学科良性发展,是目前必须重新审视和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前进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种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如何培养出专业应用型和优秀实用性人才,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得到发展,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有些虽然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课程设置只是室内设计方面内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术上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所至。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内容缺失,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应性不强。基于其现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达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深化”主要体现在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不仅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加以完善,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有创新,要改变单一理论教学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开展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实践实验进行指导,多与学生沟通,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领悟内在实质,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艺术更多地强调个性,培养设计人才的重点是培养其设计意识和创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精讲设计美学的相关课程,在设计创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学生们为自己的理想埋头于创作中,而教师们则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注重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与实践,注意生活细节,以此创作出有目的性,针对性,有创意,人性化的多样的设计作品。
(二)实训工作室的建设
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弱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工作室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更是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依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工作室。实训工作室的建立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
1.专业绘图工作室
专业绘图工作室是以满足教学、促进科研、结合市场开发为目的的工作室。工作室以立体造型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空间、体积的理解和把握,为其今后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专业绘图工作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更是教师和学生对空间、造型、美学、设计等各领域进行学术探索的重要平台。
2.模型制作工作室
模型制作是贯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也是强化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的方便途径。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学校与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设计,在专业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可直接深入到设计、制作、施工、后期甚至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做辅助工作,做到“实题实做”,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协调能力
教书育人,老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教授技能,还必须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设计师,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关心他人、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有热情去用设计的方式为社会“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赚钱。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工作态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促使劳动者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锻炼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精神,设计师将来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取得信任。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不在于知识的多寡,在于真干。特别是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说,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交融互补,不可或缺。才能使自己的设计语言丰富多彩,内涵深远。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打开了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渠道。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将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以理论学习为依托,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兼顾运作各具体环节的技能打造,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朝阳主编.室内空间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朝庄主编.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06.
[3]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关键词:高职 环境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时代的前进与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在这种需求形势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在不同性质的高职院校纷纷开设,如何培养出专业应用型和优秀实用性人才,顺应着社会的需求而得到发展,引起人们的重视。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目前现状和改革的意义
目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其现状是把具有综合学科特点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仅定位在“室内设计”单一方向上,有些虽然叫“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但课程设置只是室内设计方面内容。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一方面是学术上的认识问题,另一方面是特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需求所至。在这种教学体系培养下的学生专业面过窄,知识结构单一,实践内容缺失,综合素质不佳,社会适应性不强。基于其现状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具有指导性的意义,为培养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奠定基础。达到学校和学生“双赢”的效果。
三、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内容
深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是一条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其“深化”主要体现在摒弃传统的“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不仅要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加以完善,在教学方法上更要有创新,要改变单一理论教学的模式,把理论教学与开展社会实践相结合。在专业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利用实践实验进行指导,多与学生沟通,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理论,领悟内在实质,让更多的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
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艺术更多地强调个性,培养设计人才的重点是培养其设计意识和创新观念。在教学过程中精讲设计美学的相关课程,在设计创作中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想法和个性,学生们为自己的理想埋头于创作中,而教师们则给予学生引导与鼓励。注重学生参加社会调研与实践,注意生活细节,以此创作出有目的性,针对性,有创意,人性化的多样的设计作品。
(二)实训工作室的建设
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弱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训实习活动。实训工作室是学生开展实训实习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更是培养创新型设计人才的重要依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都积极地创建实训工作室。实训工作室的建立必须从两个方面展开:
1.专业绘图工作室
专业绘图工作室是以满足教学、促进科研、结合市场开发为目的的工作室。工作室以立体造型训练为主要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立体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对空间、体积的理解和把握,为其今后开拓更为宽广的设计方向。专业绘图工作室在满足教学的同时,更是教师和学生对空间、造型、美学、设计等各领域进行学术探索的重要平台。
2.模型制作工作室
模型制作是贯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实践环节,而对于教育学生而言,模型制作的意义更为重要。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对于开拓学生空间思维和专业的创造能力以及诱发设计灵感都是一个快捷的途径,也是强化设计材料和施工工艺的意识,结构与力学意识的方便途径。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立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以培养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与产学研结合之路,建立学校与建筑企业和设计单位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使得教学与专业培养与社会行业需求相结合。以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采用顶岗实习方式,让学生以设计人员的身份到产学合作单位参与项目的设计,在专业教师的统一安排下可直接深入到设计、制作、施工、后期甚至管理的整个工作流程中做辅助工作,做到“实题实做”,确保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
(四)培养学生的综合和协调能力
教书育人,老师的职责也不仅仅是教授技能,还必须注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社会责任感。作为一名设计师,首先要热爱生活、热爱社会、关心他人、才能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有热情去用设计的方式为社会“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赚钱。让学生养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踏实的工作态度。
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能够促使劳动者忠实地履行自己的职责。锻炼学生的沟通与表达能力以及集体合作精神,设计师将来要和很多人打交道,要学会与人合作沟通、阐述自己的想法并取得信任。
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不在于知识的多寡,在于真干。特别是作为一个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说,专业知识与文化修养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交融互补,不可或缺。才能使自己的设计语言丰富多彩,内涵深远。
五、结束语
通过教学改革使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打开了就业之前缺乏与外界沟通的渠道。逐步建立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学教并重”的教学结构。将专业发展目标定位于:以理论学习为依托,培养实践能力为目标,兼顾运作各具体环节的技能打造,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实用型的设计人才。
参考文献:
[1]李朝阳主编.室内空间设计(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2]王朝庄主编.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比较研究.2006.
[3]张华主编.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