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数学与游戏之间关系是相互渗透、相互统一的关系。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在数学的教学中更加离不开游戏,它促进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动力。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游戏 应用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出发,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这些游戏,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地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精心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把一棵画好的苹果树和13个苹果贴在黑板上,找3个同学上前,一个同学摘,另两个同学用盘子收,游戏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要使每个盘子都装上一个苹果,一次要摘下几个苹果?这么一引导,促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学生都知道一次摘2个苹果,每盘放一个,再摘2个,每盘又放一个,最后剩下一个苹果,不能再去摘了。我又问:"为什么不摘最后一个苹果了?"学生回答:"不能平均放到两个盘子里。"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余数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显得顺畅自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摘苹果引入課堂,在他们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进一步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讨论总结出了"余数的意义"。
二、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个好的游戏活动会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生掌握了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且能够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后, 我就设计"师生竞赛"的游戏: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据,7212139、549363、721845、321487、6699366......,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看谁判断得又对又快,当学生屡屡失败产生惊奇时,我就用手势演示,暗示思维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争先恐后地发言:把3的倍数或加起来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去,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变小了,判断就快了。通过游戏,教学中又出现一个高潮,学习热情得到了强化。
三、游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化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既轻松愉快学会了新知,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四、游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像"夺红旗",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励。你算错了,他马上冲上去改过来,这种竞争意识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关键词: 数学课堂教学 游戏 应用
游戏是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它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游戏让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更高,游戏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因此,我们要从低年级儿童的特点出发,注重课堂的趣味性,充分利用这些游戏,使学生更有效地学习数学。
一、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要成功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成为他们迫切的需要。正如托尔斯泰所说的"成功的地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学生"好动、好奇、好胜、好强"的心理,把他们喜欢的爱玩的游戏引入课堂,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我精心设计了"摘苹果"的游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我把一棵画好的苹果树和13个苹果贴在黑板上,找3个同学上前,一个同学摘,另两个同学用盘子收,游戏前,先引导学生思考,要使每个盘子都装上一个苹果,一次要摘下几个苹果?这么一引导,促进学生一边思考,一边操作,学生都知道一次摘2个苹果,每盘放一个,再摘2个,每盘又放一个,最后剩下一个苹果,不能再去摘了。我又问:"为什么不摘最后一个苹果了?"学生回答:"不能平均放到两个盘子里。"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余数的意义"。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就显得顺畅自然。在这一过程中,我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活动--摘苹果引入課堂,在他们情绪高昂的情况下进一步创设情境,由学生自己发现和讨论总结出了"余数的意义"。
二、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
一个好的游戏活动会把课堂教学气氛推向高潮,使每一个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新的知识,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学生掌握了能被3 整除的数的特征且能够判断哪些数能被3整除后, 我就设计"师生竞赛"的游戏:在黑板上出示一组数据,7212139、549363、721845、321487、6699366......,找出能被3整除的数,看谁判断得又对又快,当学生屡屡失败产生惊奇时,我就用手势演示,暗示思维过程,学生们恍然大悟,争先恐后地发言:把3的倍数或加起来是3的倍数的数字划去,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变小了,判断就快了。通过游戏,教学中又出现一个高潮,学习热情得到了强化。
三、游戏,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小学低年级的思维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善于形象记忆,逻辑推理能力较弱。他们需要有可感知的具体事物来支持,思维才能进行。因此,在学生学习新知时,充分运用直观手段,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这样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中,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元角分有所接触,往往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我组织一个"争当优秀售货员"的游戏进行教学。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动手选商品,动脑算总价,动口回答应付款和剩余款,变枯燥乏味的简单货币化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学起来兴趣盎然,既轻松愉快学会了新知,又促进大脑思维,推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四、游戏,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练习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低年级学生对于大量枯燥的口算、笔算不感兴趣,甚至产生厌倦心理,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把练习内容寓于游戏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许多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造和设计了许多新颖有趣的游戏和竞争活动。如找朋友、夺红旗、对口令、浇开数学花、红花配绿叶、小猫钓鱼、小动物找家等等。像"夺红旗",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孩子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每个小组都在为自己的队友加油、鼓励。你算错了,他马上冲上去改过来,这种竞争意识使孩子们渐渐养成不服输、敢于向困难挑战的良好学习习惯,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赛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乐"中获取知识,增长智慧。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要努力开展形式多样的数学游戏,使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游戏中来,在游戏中乐学,在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同时,其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诸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