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学目标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语文也不例外。这三者是一个有机整体,但又是有区别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之中。”笔者在此只想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就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谈谈粗浅的看法。
一、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迪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饱含激情,用准确精炼风趣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巧设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情感的环境中体会文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其次,构建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课堂。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师生之能否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的平等位置上,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真正还于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询问学生,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环境。最后,在语文教学中,微笑面对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正确积极的话语温暖学生。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予以肯定,要好好鼓励,对部分学生有些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给以合理引导与解释,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保持课堂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总之,只有以情动人,以情感染人,才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体验式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仅凭语文教师机械的说教,是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会自动生成。因此,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或矫正教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展示个性。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渐渐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表达的是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如果教师单纯地解释说“在天下之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学生的感受是空洞的,表面的,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讨论体会其深刻含义,并加以例证,学生讨论后不仅知道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而且也体会到了范仲淹先人后己的豪情,学生在品格上也会受到感染。
三、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其自身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学生只有体验了才能形成。由于学生自身的阅历和时空限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去感受。现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语文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展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产生多种刺激,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容易形成情感体验,很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教学郦道元《三峡》一文时,我们共同去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师生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作者抓住三峡的山和水的特点,突出了山的挺拔险峻、连绵不断以及水的湍急,而这些结论也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仅凭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去想象这一幅幅画面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利用多媒体将这一幅幅画面展现出来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兴趣也一下子高涨了,在直观的画面之前,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须多言,无须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而且时隔一年之后,再谈起这篇文章时,学生们都还对课文记忆犹新呢!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教学策略,要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任务,就必须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语文课学习的内容有比较深的情感体验。
一、创设学生学习的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迪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作为教书育人的语文教师,首先必须饱含激情,用准确精炼风趣的语言,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巧设学生学习的氛围,使学生能够在情感的环境中体会文章,感悟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情感。其次,构建民主和平等的新型课堂。成功的教育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实践证明,师生之能否进行平等对话交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气氛的好坏。作为课堂的组织者,要把自己作为普通的一员,置身于学生的平等位置上,倾听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课堂真正还于学生,实现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询问学生,以教师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身份,平等地对待学生,让他们在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一点一点地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具有科学精神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种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情感环境。最后,在语文教学中,微笑面对学生,以亲切和蔼的态度、正确积极的话语温暖学生。对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予以肯定,要好好鼓励,对部分学生有些问题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给以合理引导与解释,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保持课堂良好的情感学习氛围。总之,只有以情动人,以情感染人,才能够逐步培养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现代认知或学习理论都强调学习的真实性和情境性。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体验式教学过程的显著特征。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仅凭语文教师机械的说教,是不会触动学生的心灵,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不会自动生成。因此,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逐步形成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习惯,让课堂成为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自我发展的权力,根据学生的现实表现来及时调整或矫正教学,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机会,使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展示个性。学生在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知不觉地就会渐渐形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表达的是范仲淹伟大的政治抱负,如果教师单纯地解释说“在天下之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学生的感受是空洞的,表面的,如果放开手,让学生讨论体会其深刻含义,并加以例证,学生讨论后不仅知道了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而且也体会到了范仲淹先人后己的豪情,学生在品格上也会受到感染。
三、运用多媒体激起学生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其自身主观性、体验性、内隐性等特点,学生只有体验了才能形成。由于学生自身的阅历和时空限制,不可能方方面面都能去感受。现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语文教学中要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各种不同的信息,如文字、图像、动画、声音等有机集成在一起,进而展示一幅幅赏心悦目的画面,展现作者丰富的情感,对学生产生多种刺激,有利于创造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很容易形成情感体验,很容易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在教学郦道元《三峡》一文时,我们共同去感受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师生通过讨论,很快得出结论:作者抓住三峡的山和水的特点,突出了山的挺拔险峻、连绵不断以及水的湍急,而这些结论也仅仅只停留在口头上,很难引起学生的情感,仅凭教师引导学生在头脑中去想象这一幅幅画面是远远不够的。当我们利用多媒体将这一幅幅画面展现出来时,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兴趣也一下子高涨了,在直观的画面之前,一切言语都显得那么苍白,无须多言,无须讲解,学生自然而然地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而且时隔一年之后,再谈起这篇文章时,学生们都还对课文记忆犹新呢!
总之,不管采取何种教学策略,要想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任务,就必须使学生对语文课感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对语文课学习的内容有比较深的情感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