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743.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08)-5-0057-02
【摘 要】脑出血的发病多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脑出血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通过1例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术后 护理
1 临床资料
某患者,男性,45岁,2007年5月11日晨7:30突然被发现意识模糊,语言含糊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及抖动约1小时,即送医院抢救。入院时呈浅昏迷状态,失语,被动体位,眼脸微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唇干色暗,口角有明显偏移,右侧肢体软瘫,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亢进,大小便失禁。患者中年体稍胖,患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维持在160~180/100~110mmHg。急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大面积出血,约100ml,破入脑室系统,中线向右移位超过1cm)。检查确诊为左侧大脑内血肿。
患者入院后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备皮、更衣、皮试、导尿、配血、术前讨论,制定护理措施等,同时,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术,术中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约120 ml及凝血块在血肿底部发现出血的畸形血管团,予以烧灼止血,血肿腔用明胶海棉填充止血,放置14号硅胶导尿管(剪侧孔6个)引流,冲洗术野,彻底止血。手术顺利结束,返回病室,术后血压波动在120~140∕80~100mmHg,脉搏68~108次∕分,呼吸22~26次∕分,患者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引流管通畅,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20ml,伤口外敷料干洁,术后暂禁食。颅脑外科特护,按医嘱输液给予抗生素、止血药、脱水剂、护脑、补钾、防感染等治疗,液体滴速控制在40滴∕min±,持续中流量吸氧,定时吸出少量白色粘稠痰液,记24h引流量及出入量,口腔护理、防褥疮护理,皮肤护理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持续床边心电、血氧、血压、瞳孔、意识的监护,保留各管道通畅。
2 护理
2.1 注意卧床 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防误吸,清醒后,如收缩压在80~100mmHg以上改头高位15°~30°避免伤口受压,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加重脑水肿,术后休克则取头低位,昏迷取侧卧位。
2.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变化,每15~30分钟测T、P、R、BP及瞳孔,如血压升高时配合查明原因严防再次出血,发生躁动及病情加重随等及时测量并立即报告医生。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清醒及病情未稳定时予中流量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舌后坠阻塞呼吸。术后出现呕吐物应及时消除,防止发生窒息。
2.4 保持静脉通道,治疗准确及时,用药后观察疗效反应。抢救用物备齐,以便应急使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准确吸氧,保证用氧疗效。持续保留尿管时要保持尿管通畅固定,防止脱出,每日清洁尿道口,会阴部及膀胱,冲洗两次。
2.5 术后当日暂禁食,病情稳定两日后可鼻饲流质,如稀饭、牛奶、拌汤等,每次约100~200ml,每日3~4次,喂水喂药少量注入,准确记录出入量。
2.6 加强基础护理 给予气垫床,病情稳定许可时,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褥疮与坠积性肺炎发生,每日两次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加床档。
2.7 伤口观察与处理 手术后滲血渗液较多,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大量渗血时应检查伤口,术后24~48小时内拔出引流管,皮下积血轻轻加压。
患者第1天仍呈嗜睡状态,呼之可应,胃纳呆,为增加营养给予鼻饲流质,下午拔出引流管与胶片引流。术后第2~3天后神志逐渐清醒,语言由含糊不清到回答切题,但右侧肢体瘫痪,肌张力“0”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血压偏高予降压药研粉后鼻饲,低热时头部冰敷。术后第5天停止血药,加细胞生长肽、脑活素,以增加脑细胞营养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这时病人显露忧虑之情绪,担心出现后遗症,护士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多与患者沟通,告知术后瘫痪侧肢体可通过功能锻炼逐渐恢复甚至达到正常功能,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协助其右肢活动,配合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治疗。术后半个月扶病人下床活动,经过3~4个月的训练,病人能行走自如。
3 体会
3.1 颅脑手术的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极易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呼吸道阻塞乃致缺氧、二氧化碳蓄积是产生脑水肿的常见原因。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为避免术前用药对麻醉的协同作用,术前只给肌注阿托品,一般不用镇静药。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时配合麻醉意外的抢救,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单孔较粗的吸痰管,将吸痰管轻轻旋转退出,使用合理的负压,以防损伤气管粘膜,如病人痰液位于深下部,叩声背部刺激致咳嗽便于吸痰,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3.2 颅脑手术中由于头皮血管止血较困难,颅骨间隙及骨窗内的脑及脑膜出血均不易止血,使手术中失血量较多,巡回护士则应随时观察和掌握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3.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按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以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每日用等渗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留置尿管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干燥整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膀胱冲洗两次,每日用1:2000呋喃西林溶液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预防尿路感染。
3.4 饮食护理,不能进食时应鼻饲脂高蛋白流质饮食,保证营养,注意营养搭配,增加机体抵抗力。
3.5 心理护理
3.5.1 发病初期病人,常有恐惧紧张求治心切等心理,给予迅速治疗护理同时,以安慰和解释,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精神紧张状态,使之配合治疗。
3.5.2 稳定期 手术后病人临床体征恢复不明显,现出急躁,消极抑郁等心理反应,对治疗失去信心感到绝望。我们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正视病况,说明:“病来如山倒,病退如抽丝”的道理,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3 康复期 要耐心细致地帮助、指导病人进行运动和语言功能训练,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和各种功能锻练,病人不能下床时进行按摩、推拿、针灸、牵拉和被动伸屈瘫痪肢体,以防关节萎缩[1]。以后可扶病人下床手扶推车练习行走。现在病人说话的语句流利,右下肢肌力2~3级,基本上不用家人搀扶也能自行行走及上下楼梯。
3.6 健康指导
3.6.1 避免各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不良刺激,预防感冐,禁止短期内大量饮水等。
3.6.2 避免过度劳累、忌烟酒。
3.6.3 功能锻炼,注意时期肢体被动运动并保持功能位,后期肌力有所恢复后要鼓励患者多做主动运动。
3.6.4 定期门诊复查。
3.6.5 留下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咨询随访。
总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细心、体贴、爱护、理解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以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
[2] 陈筠,杨辉,王宝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3-144.
【摘 要】脑出血的发病多是在原有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用力和情绪改变等外加因素使血压进一步骤升所致。脑出血病人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很高。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与护理水平急待进一步提高,我院外科通过1例脑出血手术后的护理,成功抢救了病人的生命。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病人 术后 护理
1 临床资料
某患者,男性,45岁,2007年5月11日晨7:30突然被发现意识模糊,语言含糊不清,伴左侧肢体乏力及抖动约1小时,即送医院抢救。入院时呈浅昏迷状态,失语,被动体位,眼脸微浮,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迟钝,唇干色暗,口角有明显偏移,右侧肢体软瘫,上肢肌力“0”级,肌张力亢进,大小便失禁。患者中年体稍胖,患有高血压病史,平时血压维持在160~180/100~110mmHg。急查头颅CT:(右侧基底节区大面积出血,约100ml,破入脑室系统,中线向右移位超过1cm)。检查确诊为左侧大脑内血肿。
患者入院后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备皮、更衣、皮试、导尿、配血、术前讨论,制定护理措施等,同时,送手术室在全麻下行开颅探查术,术中确诊为右侧基底节区脑出血,出血约120 ml及凝血块在血肿底部发现出血的畸形血管团,予以烧灼止血,血肿腔用明胶海棉填充止血,放置14号硅胶导尿管(剪侧孔6个)引流,冲洗术野,彻底止血。手术顺利结束,返回病室,术后血压波动在120~140∕80~100mmHg,脉搏68~108次∕分,呼吸22~26次∕分,患者神志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1.5mm,对光反射迟钝,头部伤口引流管通畅,引出暗红色血性液体约20ml,伤口外敷料干洁,术后暂禁食。颅脑外科特护,按医嘱输液给予抗生素、止血药、脱水剂、护脑、补钾、防感染等治疗,液体滴速控制在40滴∕min±,持续中流量吸氧,定时吸出少量白色粘稠痰液,记24h引流量及出入量,口腔护理、防褥疮护理,皮肤护理等,保持呼吸道通畅,防误吸,持续床边心电、血氧、血压、瞳孔、意识的监护,保留各管道通畅。
2 护理
2.1 注意卧床 麻醉未清醒前去枕平卧位,头偏向健侧防误吸,清醒后,如收缩压在80~100mmHg以上改头高位15°~30°避免伤口受压,利于颅内静脉回流,防止加重脑水肿,术后休克则取头低位,昏迷取侧卧位。
2.2 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病情,注意神志变化,每15~30分钟测T、P、R、BP及瞳孔,如血压升高时配合查明原因严防再次出血,发生躁动及病情加重随等及时测量并立即报告医生。
2.3 保持呼吸道通畅,全麻未清醒及病情未稳定时予中流量吸氧,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避免舌后坠阻塞呼吸。术后出现呕吐物应及时消除,防止发生窒息。
2.4 保持静脉通道,治疗准确及时,用药后观察疗效反应。抢救用物备齐,以便应急使用,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痰。准确吸氧,保证用氧疗效。持续保留尿管时要保持尿管通畅固定,防止脱出,每日清洁尿道口,会阴部及膀胱,冲洗两次。
2.5 术后当日暂禁食,病情稳定两日后可鼻饲流质,如稀饭、牛奶、拌汤等,每次约100~200ml,每日3~4次,喂水喂药少量注入,准确记录出入量。
2.6 加强基础护理 给予气垫床,病情稳定许可时,两小时翻身拍背一次,防止褥疮与坠积性肺炎发生,每日两次做好口腔护理,注意安全,防止坠床、撞伤、抓伤等意外的发生,必要时加床档。
2.7 伤口观察与处理 手术后滲血渗液较多,敷料湿透及时更换,大量渗血时应检查伤口,术后24~48小时内拔出引流管,皮下积血轻轻加压。
患者第1天仍呈嗜睡状态,呼之可应,胃纳呆,为增加营养给予鼻饲流质,下午拔出引流管与胶片引流。术后第2~3天后神志逐渐清醒,语言由含糊不清到回答切题,但右侧肢体瘫痪,肌张力“0”级,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2.5mm,对光反射灵敏,血压偏高予降压药研粉后鼻饲,低热时头部冰敷。术后第5天停止血药,加细胞生长肽、脑活素,以增加脑细胞营养促进神经细胞功能的恢复。这时病人显露忧虑之情绪,担心出现后遗症,护士及时给予心理指导,多与患者沟通,告知术后瘫痪侧肢体可通过功能锻炼逐渐恢复甚至达到正常功能,消除患者思想顾虑,保持心情舒畅,协助其右肢活动,配合针灸、推拿、按摩、中药治疗。术后半个月扶病人下床活动,经过3~4个月的训练,病人能行走自如。
3 体会
3.1 颅脑手术的病人,多处于昏迷状态,咳嗽及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极易吸入气管,造成呼吸道阻塞。而呼吸道阻塞乃致缺氧、二氧化碳蓄积是产生脑水肿的常见原因。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尤为重要。为避免术前用药对麻醉的协同作用,术前只给肌注阿托品,一般不用镇静药。术中巡回护士严密观察病人的呼吸及时配合麻醉意外的抢救,术后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使用单孔较粗的吸痰管,将吸痰管轻轻旋转退出,使用合理的负压,以防损伤气管粘膜,如病人痰液位于深下部,叩声背部刺激致咳嗽便于吸痰,痰液粘稠时,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稀释便于吸出。
3.2 颅脑手术中由于头皮血管止血较困难,颅骨间隙及骨窗内的脑及脑膜出血均不易止血,使手术中失血量较多,巡回护士则应随时观察和掌握有效循环血量的变化,及时输血,补充血容量。
3.3 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各种并发症,按时给病人翻身、拍背、吸痰以预防褥疮及肺部感染,每日用等渗盐水棉球清洁口腔2~3次,留置尿管保持皮肤清洁及床铺干燥整洁,每日用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8万?膀胱冲洗两次,每日用1:2000呋喃西林溶液消毒尿道口及会阴部预防尿路感染。
3.4 饮食护理,不能进食时应鼻饲脂高蛋白流质饮食,保证营养,注意营养搭配,增加机体抵抗力。
3.5 心理护理
3.5.1 发病初期病人,常有恐惧紧张求治心切等心理,给予迅速治疗护理同时,以安慰和解释,消除病人对疾病的精神紧张状态,使之配合治疗。
3.5.2 稳定期 手术后病人临床体征恢复不明显,现出急躁,消极抑郁等心理反应,对治疗失去信心感到绝望。我们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帮助他正视病况,说明:“病来如山倒,病退如抽丝”的道理,让他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5.3 康复期 要耐心细致地帮助、指导病人进行运动和语言功能训练,鼓励病人尽早开始肢体被动活动、主动运动和各种功能锻练,病人不能下床时进行按摩、推拿、针灸、牵拉和被动伸屈瘫痪肢体,以防关节萎缩[1]。以后可扶病人下床手扶推车练习行走。现在病人说话的语句流利,右下肢肌力2~3级,基本上不用家人搀扶也能自行行走及上下楼梯。
3.6 健康指导
3.6.1 避免各种颅内压增高的诱因如: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不良刺激,预防感冐,禁止短期内大量饮水等。
3.6.2 避免过度劳累、忌烟酒。
3.6.3 功能锻炼,注意时期肢体被动运动并保持功能位,后期肌力有所恢复后要鼓励患者多做主动运动。
3.6.4 定期门诊复查。
3.6.5 留下有效联系方式,以便咨询随访。
总之,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对病人要有爱心、关心、细心、体贴、爱护、理解病人、取得病人的信任、从而更好地配合各种治疗以达到身心康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培华,蔚占禄.康复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1.
[2] 陈筠,杨辉,王宝珠,临床护理告知程序.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143-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