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长期以来,企业对经营过程中的成本管理很少涉及到生态环境系统,但是随着资源浪费、环境恶化的日益严重,汽车制造业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经严重危害了生态环境的稳定,社会公众的消费观念也正在向绿色产品倾斜。在政策与市场的双重作用下,许多企业进行绿色成本管理。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比亚迪公司为例,分析其实施绿色成本的动机、措施与结果,以期对企业构建合理的绿色成本管理体系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绿色成本管理 比亚迪
一、引言
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每年出约2600万台轿车,每辆轿车一年消耗2吨汽油,平均每年增加4万吨汽油的消耗量,给我国的能源储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见汽车制造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资源稀缺、环境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环保意识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可,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在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也驱使着企业重心向绿色产品转移。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承担的相关治理费用不断攀升,这直接导致绿色成本的增加。如何降低相关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已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间我国汽车制造业先发展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规划背道而驰,企业想要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绿色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汽车制造业绿色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起点,以比亚迪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其开展绿色成本管理的动机、措施及成效,了解控制企业的管理重心,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企业构建合理的绿色成本管理体系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二、绿色成本管理的概念
绿色成本管理的概念,最早由葛家澍教授在其提出环境会计理论中出现,[1]随后这一理念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开始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道扬认为绿色成本管理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前与生产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所测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消耗标准,对产品投入进行计量与控制,并列计所必需的资源消耗与环境补偿性费用,使其成为必要消耗与必要补偿组合而成的产品价值的载体。[2]此外,也有学者从绿色成本管理的计量[3]、分类[4]和方法[5]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在国外,关于绿色成本管理的研究少之又少,只有德国学者Stefanschaltegger和Roger burrit提出的一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管理体系,即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6]且并未对绿色成本管理的方法展开讨论。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组则在1998年就对绿色成本定义做一个介绍,即对环境负责的基础上,企业为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主动和被动措施的相关成本,以及为达成环境目标所付出的其他成本。[7]该定义目前最具权威性且被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关于绿色成本管理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定义、计量和分类等方面。从21世纪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已逐步将绿色成本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在绿色成本管理方向初具成就,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阻碍了绿色会计管理的发展进程。我国绿色成本管理起源于环境会计,起步相对较晚。近几年我国一方面引进国际前沿的绿色成本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模型或企业实践进行本土化探索。引用国际的管理方法已经初具成效,但仍缺少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管理体系。因此,我国正处于一种认知与探索的发展阶段。
三、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动机
1995年成立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于2002年7月,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是一家拥有汽车、IT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为: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城市轨道交通、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不包括动力电池)四大部分。其中,2018年汽车业务营业收入达到760.07亿元,占总营收的58.44%,由此可以看出汽车业务当属比亚迪最核心的业务。
汽车制造业作为一项综合型技术产业,属于制造业中技术创新较为活跃的部分,较容易对其他产业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比亚迪作为一家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产品并重的汽车制造企业,一直走在节能减排前列,它坚持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减少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实现环境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对其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主要有三方面动机:
第一,传统成本管理存在局限性。传统成本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成本的构成,而忽视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而利润最大化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一个总体上的“成本最优”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对于管理对象来说,长期将绿色成本费用笼统的计入“管理费用”,并无特定科目进行具体核算,导致企业模糊了绿色成本的发生,无法客观、准确揭示产品与绿色成本间的关系。此外,绿色成本与一般成本不同的是,它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非均衡的产生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往往会集中产生于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且存在滞后性的特点,对环境的伤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突显。因此,若依照传统方式进行成本管理,会模糊绿色成本的发生,影响企业对相关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所以,企业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延伸了成本管控的空间范围,扩宽了企业管理者视角,有利于经营者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绿色成本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汽车制造业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绿色成本核算与控制,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将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小化,从而满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低碳環保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品受到普遍认可。比亚迪转向绿色产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废弃物回收使用效率,必然会减少相关成本支出,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凸显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层面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当一个企业通过改善自身活动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时,会被认定为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好企业,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措施及其成效
(一)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末端治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也不利于比亚迪公司的长期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该公司从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废弃物弃置五个阶段进行绿色成本管理。第一,在研发环节。将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原则与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投入大量成本到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
的研发,不断对电动车专用启动蓄电池及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创新,延长专用电池的使用寿命,坚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符合当前社会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第二,在采购环节。采用“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根据《BYD绿色采购标准》严格控制每一个外购材料都是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每年对集团供应商进行合规性调查,对未通过的供应商采取停止合作、限期整改等措施,以保证材料的环保性。第三,在生产环节。主动实施清洁生产。不仅积极优化工艺流程,使用无害物替代可能产生毒害物质;而且充分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材料的消耗。此外,比亚迪运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独有优势,将电动汽车、储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电动叉车、LED等绿色产品运用于其生产活动,以控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第四,在营销环节。提倡循环经济,积极探究提高包装材料利用率的方式。对包装物进行生命周期分析,优先采购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材料,要求使用包装材料能够满足环保标准,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在降低质量的基础之上,减少包装物的总体使用量。第五,在废弃物弃置环节。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有毒、危险品由安全环境工程部委托的外部专业单位代为处理,生活垃圾和无害生产废物由外部环境卫生部门进行处理,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大部分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其余部分则交给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回收。比亚迪还为新员工、清洁人员、弃置物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雇员提供培训,包括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名录,环境和安全知识,以及有关的法律条例等。在近几年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比亚迪通过废弃物处置程序,将大部分垃圾转化成无害的生产废料排放,大大减轻了弃置物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二)实施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核心是在满足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改善生产环节,简化生产过程中所有无用的东西,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2018年,比亚迪首先对线束工厂进行精益生产改革。此前线束工厂长期沿用的加工过程与工艺相对简单,纯粹靠生产者自行摸索,生产现场极易发生很多制造性问题,且无法根绝,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进行改革后,线束工厂精益生产样板线采用“单件流”订单式模式进行生产,规避了批量订单的弊端,物流补给则采取拉动式补给模式,流水线根据需要配送,车间不会存在多余的物料。该工厂样板流水线项目自开始规划到进入量产及提速阶段耗时4个月。据统计和对比,样板流水线项目在场地利用率、生产效率及员工需求上比以往普通作业模式下都有不同的改善提升,效率提升114%,折合人员节省98人,成效显著。比亚迪参考此次成功经验,为其他事业部组织讲座等活动,为精益制造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比亚迪通过精益生产改革,消除不增值活动,以修正不完善生产结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五、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启示
(一)重视绿色技术研发,降低成本
生产环节是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不同在于它的环境友好型特性,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即从生产到弃置、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达到无害。汽车制造业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对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升级,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从源头上缓解“污染治理难”的问题。所以,环保技术的研发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对科研项目进行规划,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着眼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技术的应用升级。如汽车制造业公司对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技术进行研发与升级;对无毒废弃物进行自行分类处理,有毒废弃物则交给专业单位进行处置;将生产车间传统燃油机械升级为电动产品等,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生产。
(二)建立企业绿色成本管理机构与评价体系
绿色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活动。首先,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合理有效的筹划与组织可以为企业各阶段的绿色成本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根据生命周期进行企业绿色成本管理,它需要有懂技术、有经验的管理工作者来推行,这是进行管控的必要保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专业机构来保证绿色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建立企业内部绿色成本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家,可以规范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投入,对绿色成本进行评估,做到对生产情况和成本执行情况的时时掌握,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该机构还可组织宣传和培训活动,向员工宣传绿色管理思想,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的绿色成本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绿色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显著作用,是否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进行衡量。建立绿色成本管理评价体系,运用一定的指标将原先难以评估的结果量化,可以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依据。在该评价体系下,对各个环节的绿色成本管理做出科学合评估,减少无效管理行为,从而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同时,政府也可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贡献程度进行衡量,对贡献较高的企业给与一定的奖励,反之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调动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逃避社会责任成为不可能,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规范企业信息披露
就股东而言,如果其重视环保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处理环境问题的压力,迫使企业加大绿色管理方面的相关投入。对于债权人来讲,若环保意识较强,就会意识到忽视自然环境问题的企业是难以长期发展的,就会督促企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而对于外部消费者,随着其环保意识的提高,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就不仅是质量这一因素,他们需要了解企业在环保中是否有所作为。因此,在内部的推动和外部的监督下,企业必须要处理好自身的环境问题,进行绿色成本管理,对外披露完整且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
我国关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法规在内容与强制性上均有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推进企业披露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主动性。同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制定符合我国社会环境的披露准则,规定企业所必须对外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使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变得规范。与会计准则一样,我国财政部可以制定一个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使环境信息披露变得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李若山. 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 会计研究,1992,05
[2] 郭道扬. 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 财会月刊,1997,05
[3] 林万祥,肖序.论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J].会计之友,2003,01
[4] 冯圆.环境经营与排污成本管理的创新探索[J].会计之友,2016(18):38-44.
[5] 路茵,姚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及其评估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12
[6] StefansChaltegger Roger Burrit. Modern Environmental Finance Issues[J]. Journal of Official Statistics.2004
[7] ISAR.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for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liabilities[R].Geneva:ISAR,1998
作者簡介:张雨晴(199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理财与税务筹划。
【关键词】 汽车制造业 绿色成本管理 比亚迪
一、引言
汽车产业是我国制造业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也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当前,我国每年出约2600万台轿车,每辆轿车一年消耗2吨汽油,平均每年增加4万吨汽油的消耗量,给我国的能源储备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见汽车制造业在带动经济增长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危害。目前资源稀缺、环境恶化的生态环境影响了我国人民生活质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了绿色发展理念,环保意识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可,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绿色产品,绿色消费理念深入人心。在国际上,绿色贸易壁垒的出现也驱使着企业重心向绿色产品转移。在此背景下,企业需要承担的相关治理费用不断攀升,这直接导致绿色成本的增加。如何降低相关成本,缓解企业资金压力,达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均衡已成为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过去几十年间我国汽车制造业先发展后治理的“末端治理”模式同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的规划背道而驰,企业想要满足长远发展需求,就必须进行改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绿色成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汽车制造业绿色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起点,以比亚迪公司为例,具体分析其开展绿色成本管理的动机、措施及成效,了解控制企业的管理重心,进而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期对企业构建合理的绿色成本管理体系产生一定借鉴意义。
二、绿色成本管理的概念
绿色成本管理的概念,最早由葛家澍教授在其提出环境会计理论中出现,[1]随后这一理念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在一些文章和著作中开始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郭道扬认为绿色成本管理是以维护生态环境为目标,充分考虑产品在生产前与生产后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按照所测定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消耗标准,对产品投入进行计量与控制,并列计所必需的资源消耗与环境补偿性费用,使其成为必要消耗与必要补偿组合而成的产品价值的载体。[2]此外,也有学者从绿色成本管理的计量[3]、分类[4]和方法[5]等方面展开讨论和分析。在国外,关于绿色成本管理的研究少之又少,只有德国学者Stefanschaltegger和Roger burrit提出的一种有利于生态环境与企业经济效益共同发展的管理体系,即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的理论体系,[6]且并未对绿色成本管理的方法展开讨论。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专家组则在1998年就对绿色成本定义做一个介绍,即对环境负责的基础上,企业为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所采取的主动和被动措施的相关成本,以及为达成环境目标所付出的其他成本。[7]该定义目前最具权威性且被普遍认可。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目前学术界关于绿色成本管理的研究重点大多集中在定义、计量和分类等方面。从21世纪开始,许多发达国家已逐步将绿色成本纳入企业会计核算的范围内,在绿色成本管理方向初具成就,但是尚未形成一个国际统一的标准,阻碍了绿色会计管理的发展进程。我国绿色成本管理起源于环境会计,起步相对较晚。近几年我国一方面引进国际前沿的绿色成本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数据模型或企业实践进行本土化探索。引用国际的管理方法已经初具成效,但仍缺少符合我国经济体制的管理体系。因此,我国正处于一种认知与探索的发展阶段。
三、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动机
1995年成立的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比亚迪”)于2002年7月,在香港主板发行上市,是一家拥有汽车、IT及新能源三大产业群的制造业企业。主营业务为:汽车、手机部件及组装、城市轨道交通、二次充电电池及光伏(不包括动力电池)四大部分。其中,2018年汽车业务营业收入达到760.07亿元,占总营收的58.44%,由此可以看出汽车业务当属比亚迪最核心的业务。
汽车制造业作为一项综合型技术产业,属于制造业中技术创新较为活跃的部分,较容易对其他产业起到引领作用,因此汽车制造业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比亚迪作为一家传统燃油汽车与新能源产品并重的汽车制造企业,一直走在节能减排前列,它坚持通过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来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减少自身经营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以实现环境效益与自身经济效益双赢的目的。对其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主要有三方面动机:
第一,传统成本管理存在局限性。传统成本管理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重点关注内部成本的构成,而忽视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而利润最大化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当前的发展需求,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企业需要一个总体上的“成本最优”目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的平衡。对于管理对象来说,长期将绿色成本费用笼统的计入“管理费用”,并无特定科目进行具体核算,导致企业模糊了绿色成本的发生,无法客观、准确揭示产品与绿色成本间的关系。此外,绿色成本与一般成本不同的是,它具有一定的突发性,非均衡的产生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往往会集中产生于某一环节或多个环节,且存在滞后性的特点,对环境的伤害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渐突显。因此,若依照传统方式进行成本管理,会模糊绿色成本的发生,影响企业对相关成本进行核算与控制。所以,企业实施绿色成本管理,延伸了成本管控的空间范围,扩宽了企业管理者视角,有利于经营者获得更清晰、准确的绿色成本信息,做出正确的决策。
第二,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增强核心竞争力。当前汽车制造业普遍存在能源消耗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在此背景下,比亚迪的新能源技术优势日益凸显,已逐渐成为其核心竞争力。企业通过绿色成本核算与控制,减少废水废气的排放、降低对资源的过度消耗,将自身生产经营活动给环境带来的影响最小化,从而满足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也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形式。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环保主体意识日益增强,低碳環保的消费理念深入人心,绿色产品受到普遍认可。比亚迪转向绿色产品,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提高废弃物回收使用效率,必然会减少相关成本支出,提升企业利润空间,凸显企业在新能源技术层面的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当一个企业通过改善自身活动以降低对环境的破坏时,会被认定为是一个具有社会责任的好企业,在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社会地位与影响力,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四、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措施及其成效
(一)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末端治理”不仅对环境造成损害,也不利于比亚迪公司的长期发展,与公司的发展理念背道而驰。因此,该公司从产品的研发、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废弃物弃置五个阶段进行绿色成本管理。第一,在研发环节。将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原则与产品设计理念相结合,投入大量成本到新能源汽车以及其他清洁能源产品
的研发,不断对电动车专用启动蓄电池及管理系统进行改造创新,延长专用电池的使用寿命,坚持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改造升级,使其既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又符合当前社会低碳环保的绿色发展趋势。第二,在采购环节。采用“绿色供应商、绿色原材料”的绿色采购体系,根据《BYD绿色采购标准》严格控制每一个外购材料都是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每年对集团供应商进行合规性调查,对未通过的供应商采取停止合作、限期整改等措施,以保证材料的环保性。第三,在生产环节。主动实施清洁生产。不仅积极优化工艺流程,使用无害物替代可能产生毒害物质;而且充分提高生产过程中能源利用率,减少对材料的消耗。此外,比亚迪运用其在新能源领域的独有优势,将电动汽车、储能发电站、太阳能发电站、电动叉车、LED等绿色产品运用于其生产活动,以控制生产和制造过程中的能源消耗与污染排放。第四,在营销环节。提倡循环经济,积极探究提高包装材料利用率的方式。对包装物进行生命周期分析,优先采购可再生、循环使用的材料,要求使用包装材料能够满足环保标准,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并在降低质量的基础之上,减少包装物的总体使用量。第五,在废弃物弃置环节。将废弃物进行分类,有毒、危险品由安全环境工程部委托的外部专业单位代为处理,生活垃圾和无害生产废物由外部环境卫生部门进行处理,可循环使用的废弃物大部分进行回收重复利用,其余部分则交给有资质的单位代为回收。比亚迪还为新员工、清洁人员、弃置物管理人员以及其他雇员提供培训,包括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名录,环境和安全知识,以及有关的法律条例等。在近几年生产规模迅速扩张的背景下,比亚迪通过废弃物处置程序,将大部分垃圾转化成无害的生产废料排放,大大减轻了弃置物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二)实施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最早起源于日本丰田公司,核心是在满足客户价值的基础上,改善生产环节,简化生产过程中所有无用的东西,最终达到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目的。2018年,比亚迪首先对线束工厂进行精益生产改革。此前线束工厂长期沿用的加工过程与工艺相对简单,纯粹靠生产者自行摸索,生产现场极易发生很多制造性问题,且无法根绝,带来极大的成本压力。进行改革后,线束工厂精益生产样板线采用“单件流”订单式模式进行生产,规避了批量订单的弊端,物流补给则采取拉动式补给模式,流水线根据需要配送,车间不会存在多余的物料。该工厂样板流水线项目自开始规划到进入量产及提速阶段耗时4个月。据统计和对比,样板流水线项目在场地利用率、生产效率及员工需求上比以往普通作业模式下都有不同的改善提升,效率提升114%,折合人员节省98人,成效显著。比亚迪参考此次成功经验,为其他事业部组织讲座等活动,为精益制造的全面推行奠定基础。比亚迪通过精益生产改革,消除不增值活动,以修正不完善生产结构,缩短产品生产周期,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品率,从而降低产品成本。
五、比亚迪汽车实施绿色成本管理的启示
(一)重视绿色技术研发,降低成本
生产环节是汽车制造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系统的核心部分。绿色产品与传统产品的不同在于它的环境友好型特性,具有改善环境的功能,即从生产到弃置、回收利用的每一个环节都对环境危害较小甚至达到无害。汽车制造业加大对绿色产品生产技术的研发投入,对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升级,可以有效地降低产品的单位成本,从源头上缓解“污染治理难”的问题。所以,环保技术的研发是降低产品成本的重要手段。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对科研项目进行规划,设立专项科研基金,与高校或者科研机构进行合作,着眼于节能减排、减少污染等技术的应用升级。如汽车制造业公司对无污染的电动汽车技术进行研发与升级;对无毒废弃物进行自行分类处理,有毒废弃物则交给专业单位进行处置;将生产车间传统燃油机械升级为电动产品等,最大程度降低能源消耗,实现绿色生产。
(二)建立企业绿色成本管理机构与评价体系
绿色成本管理是一项系统性活动。首先,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合理有效的筹划与组织可以为企业各阶段的绿色成本管理提供坚实的基础。其次,根据生命周期进行企业绿色成本管理,它需要有懂技术、有经验的管理工作者来推行,这是进行管控的必要保证。因此,企业需要建立专业机构来保证绿色成本管理的有效进行。建立企业内部绿色成本管理机构,并配备专家,可以规范各个环节上的成本投入,对绿色成本进行评估,做到对生产情况和成本执行情况的时时掌握,保证管理的有效性。此外,该机构还可组织宣传和培训活动,向员工宣传绿色管理思想,从根本上完善企业的绿色成本管理。
在可持续发展的视角下,绿色成本管理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是否发挥了显著作用,是否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需要一个与之配套的评价体系进行衡量。建立绿色成本管理评价体系,运用一定的指标将原先难以评估的结果量化,可以为绿色成本的核算提供依据。在该评价体系下,对各个环节的绿色成本管理做出科学合评估,减少无效管理行为,从而达到降低管理成本的目的。同时,政府也可利用该评价体系,对企业环境保护的贡献程度进行衡量,对贡献较高的企业给与一定的奖励,反之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调动企业绿色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使逃避社会责任成为不可能,最终实现企业经济利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三)规范企业信息披露
就股东而言,如果其重视环保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处理环境问题的压力,迫使企业加大绿色管理方面的相关投入。对于债权人来讲,若环保意识较强,就会意识到忽视自然环境问题的企业是难以长期发展的,就会督促企业进行相关信息披露。而对于外部消费者,随着其环保意识的提高,衡量产品好坏的标准就不仅是质量这一因素,他们需要了解企业在环保中是否有所作为。因此,在内部的推动和外部的监督下,企业必须要处理好自身的环境问题,进行绿色成本管理,对外披露完整且真实的环境会计信息。
我国关于环境成本信息披露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关于企业环境信息公开的公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法律法规在内容与强制性上均有一定差距。在此基础上,我国政府机构应当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推进企业披露环境成本相关信息的主动性。同时,学习国际先进经验, 制定符合我国社会环境的披露准则,规定企业所必须对外披露的环境成本信息,使企业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变得规范。与会计准则一样,我国财政部可以制定一个环境会计准则,以法律条文形式明确规范企业环境信息披露行为,使环境信息披露变得有法可依。
【参考文献】
[1] 葛家澍,李若山. 九十年代西方会计理论的一个新思潮——绿色会计理论[J]. 会计研究,1992,05
[2] 郭道扬. 绿色成本控制初探[J]. 财会月刊,1997,05
[3] 林万祥,肖序.论企业环境管理的成本效益分析[J].会计之友,2003,01
[4] 冯圆.环境经营与排污成本管理的创新探索[J].会计之友,2016(18):38-44.
[5] 路茵,姚晖.企业环境成本控制及其评估研究[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8 ,12
[6] StefansChaltegger Roger Burrit. Modern Environmental Finance Issues[J]. Journal of Official Statistics.2004
[7] ISAR.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reporting for environmental costs and liabilities[R].Geneva:ISAR,1998
作者簡介:张雨晴(1995—),女,汉族,河南开封人,兰州财经大学会计学院,2018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硕士学位,会计专业,研究方向:企业理财与税务筹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