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劳技课分组教学模式初探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wengl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劳技教育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其宗旨在于“以劳辅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益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门比较“时髦”的学科,由于处于“小科”地位,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探索,对初中劳技课的教学模式有了新的思路,即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所谓分组教学,是以小组为教学单位,通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协作,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分组教学模式能使学生在愉快、向上的氛围中,锻炼成为新时代具有良好道德品质、较高技能,同时还具有较强创新、竞争意识和一定管理能力的新一代。
  一、教师点题
  对于每一堂劳技课而言,学生都有一种新鲜感。所以,教师的作品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每当教师带“新玩意”走进教室,学生马上会作出反应,这是一堂课的良好开端。学生通过辨认,可以了解作品的名称,同时激发起兴趣,跃跃欲试,这时教师点题并简介整个制作过程,学生对这一堂课的目的就会有所了解。例如,在初中劳技课《工艺》中小盆景的制作,当小盆景呈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看着它,“噢,是盆景!”“真好看!”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提高了,这时介绍小盆景的制作过程:先将假山石作处理,然后设计一定的造型,学生可以根据拿到手的山石形态作各种想象,在想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再用水泥浆黏合在塑料底盆上。接着去阴湿的地方取一点青苔移植上去并浇水,最后剪一些松树枝插入山石的孔中,整个制作就完成了。学生知道了教学的任务和基本操作后,进行分组制作。
  二、分组设计
  学生了解了这一堂课的教学任务后,按每小组4—6人全班分为八组,小组长必须管理好小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和课堂纪律,所以必须具有一定管理和协调能力,小组长由这一小组的每个成员轮流担任,比一比谁做组长最好。学生在小组长的领导下,按照课本内容、步骤,开始设计、制作。劳技课教材作为一本新编教材,编者为了适应学生的具体情况,通过图示将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加以分解,由于识图能力、理解能力的不同,有的学生一看就懂,有的学生必须通过多次引导、练习才能真正学会。
  三、教师引导
  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难点,这时教师应按照自己在整个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难点,对学生进行分组点拨,根据每组的不同情况,引导程度不同。
  四、学生实施
  经过以上三个过程,学生基本能完成课堂内容,通过再次训练能掌握基本技能和理论知识。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能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程度,学生完成后,先由组长对组内成员的完成情况作评定(完成任务的情况、技能的培养等方面)。然后由教师对每一组作品进行评定,最后由学生共同评选出班中最好的作品,同时评选出最佳小组并进行打分,学生通过分组教学,更加注重学习质量并增强了竞争意识。
  六、分组教学的优点
  (1)使学生由“教会”变成“学会”。
  以往的劳技课模式,是教师演示一步,学生跟着做一步,这样才“教会”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这种通过教师将教学内容原封不动灌输给学生的方式,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依赖教师,不动脑筋。这种“跟从型”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主体能动作用远未发挥,他们成了反应灵敏的模仿机器,影响了其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分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教会”变成“学会”,在课堂教学中应刻意安排一些探索活动,让学生自行设计,创造机会让他们去“学会”。
  (2)充分发挥个体作用、培养学生管理能力。
  分组教学中小组长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和管理能力,而且小组长在自己不懂的情况下,也应“不耻下问”。有的学生当了组长后,认为向其他同学请教很难为情,通过教师的开导,才能虚心向组员请教。同时组长应想尽办法协调好组内关系,通过这一模式,学生承担任务的能力增强了,自主性、独立性、责任感有了提高,并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
  (3)陶冶学生情操和促进学生对美的追求。
  劳技课实际是一个体现自身价值、才能的好地方,学生通过劳技课结合美术,会得到美的感受。如用造型土制成各种各样的花瓶、茶壶、人物;用木片制成各类转椅、小木椅、躺椅等,并用绚丽的色彩涂抹在作品上,煞是好看,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七、结论
  虽然劳技课的评价并没有确定的分数,但从整个学习过程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明显的进步,各方面能力得到了培养。所以分组教学这一模式,能很好地完成劳技课的教学目标,为培养新世纪积极进取、富有开拓精神、具备良好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新一代提供条件。当然分组教学模式在劳技课上的应用尚未完全成熟,还有可斟酌之处,有待进一步改善,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好的方法。
  (责任编辑 黄 晓)
其他文献
教育家奥加涅指出:“数学教育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是否能保持和发展.”数学是一门抽象性很强的学科.如何根据新教材编写新颖、合理、生动、活泼但比较简练且适合初中生的年龄特征的教案;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元素,用“引趣”的方法上好数学课,去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引导他们热爱数学;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教师在备课过程和教学过程中应十分重视的问题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积极开发和利用多样的课程资源,既能弥补教材内容和形式的不足,使课堂更富时代感和多样性,又能将学生的生活经验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成为知识的建构者,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这对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认知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活用“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实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目标要求的课程资源,具有提供信息资源和促进学生
我们在牧区美术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常见的学习生活题材表现在画面上,成为一幅幅动人的创作形象,这不但反映学生对学习生活的追求和理想,而且使他们学会欣赏。  一、欣赏的美感  绘画作业本身要求我们去感知在画面中反映的是什么,表现得像与不像,色彩是鲜明或者是灰暗的,线条是流畅或者是卡壳的,表现手法是否有创造力。要求学生在审美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审美理解,即在直观感受和生活体验上进行理解和思考。作品能体现出地方
初中英语阅读题作为英语中考考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值是45分,占整个考卷总分值的37.5%。它的高难度、低得分和极强的客观性已为历年英语中考实践所证实。所以,掌握英语阅读解
一直以来,由于乡村中学信息相对缺乏,环境相对落后,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相对低下,学生的眼界相对狭隘,知识相对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相对较差,以及风俗习惯、方言土话的影响,导致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