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数学教学中,开放式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的缜密性和灵活性,更能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发表独特的见解,从更广阔的、全方位的角度展開数学思维活动,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
背景: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又必须面对的现实. 每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年每学期都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或调研. 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于是,考考考,还是教师的法宝,分分分,仍是学生的命根. 题海战术,搞得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却效果不佳. 每次考完试后,经常会有老师感叹:“复习和不复习没有什么区别,该会的学生早就会了,但是一些综合题、开放题,学生无从下手,一做就错. 真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这与教师的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学生灵活、开放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关.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呢?
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面对各类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思考,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发散到多方向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发表独特的见解,从更广阔的、全方位的角度展开数学思考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开放式教学的类型
1. 内容和情境的开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素材产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就愈强.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新、奇、趣的开放式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想学、爱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条件的开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条件开放的练习(多于条件或条件不足的习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取舍已知条件,或通过收集相关材料来解决问题. 条件的开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开放: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开放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类问题的训练,能充分发展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 解题方法的开放: “一题多解”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良好手段. 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5. 结论的开放: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的开放式练习设计能够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如何设计开放式教学
1. 结合学生知识起点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知识生长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的教学
“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审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多人会列出方程解答(因为本题中单位“1”女生人数是未知的,而已知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和倍”关系,符合学生已掌握的“和倍”问题特征 ).如果不用方程,你会解答吗?当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单位“1”未知,而又不用方程解,逼着学生必须调整和改变原来的解题思路.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只要将“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进行转化,就有多种不同的快捷的解法. 一般的学生会想到将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 ∶ 3,就变成了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将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占美术组人数的■,这样就变成了一道单位“1”已知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了. 通过条件转化,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解法,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深刻理解体会了转化的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的将教材重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为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提供了广阔的素材. 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后,我布置了一条家庭作业:“你会计算出一个鸡蛋的体积吗?”写出你的解答方案. 第二天,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有的学生直接把一个鸡蛋放在量杯里,观察量杯里水面升高了多少;有学生将鸡蛋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将溢出的水收集起来放入量筒或量杯里测量;还有学生将鸡蛋放入一个盛了适量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里,观察水面上升了多少,再通过计算得到鸡蛋的体积. 学生发现只要通过仪器或规则容器就能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坚实的铺垫.
3. 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题组训练中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从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提高思维的品质.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来自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对非本质属性的排除. 老师应通过变式教学和练习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其规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应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关键词】 数学教学;开放式教学
背景: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是当下教育工作者无法回避又必须面对的现实. 每个孩子,从小学到高中,每年每学期都要经历一场又一场的考试或调研. 为了取得好的考试成绩,于是,考考考,还是教师的法宝,分分分,仍是学生的命根. 题海战术,搞得教师和学生都身心疲惫,却效果不佳. 每次考完试后,经常会有老师感叹:“复习和不复习没有什么区别,该会的学生早就会了,但是一些综合题、开放题,学生无从下手,一做就错. 真不知道该怎么教学生了!”为什么出现这种现象?我想这与教师的急功近利,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不注重学生灵活、开放的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有关. 如何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呢?
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需要学生面对各类问题时能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思考,使思路由一条扩展到多条,由一个方向发散到多方向的思维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开放式教学,鼓励学生大胆想象、质疑探究,发表独特的见解,从更广阔的、全方位的角度展开数学思考活动,解决实际问题,它对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造性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开放式教学的类型
1. 内容和情境的开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素材产生兴趣,兴趣愈浓,求知欲就愈强.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精心设计新、奇、趣的开放式作业,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使他们想学、爱学,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2. 条件的开放: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设计一些条件开放的练习(多于条件或条件不足的习题),让学生根据问题合理取舍已知条件,或通过收集相关材料来解决问题. 条件的开放,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问题的开放: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体的差异性. 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不同特点,设计一些问题开放的实际问题. 通过这类问题的训练,能充分发展学生各自的个性特长,真正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4. 解题方法的开放: “一题多解”是训练、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种良好手段. 充分运用学过的知识,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各部分知识间的纵、横方向的内在联系,掌握各部分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
5. 结论的开放:有些题目的答案可以不止一个,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这样的开放式练习设计能够打破学生固有的思维模式,更好地培养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二、如何设计开放式教学
1. 结合学生知识起点
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知识生长点,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展示自我的机会,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
例:国标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例2的教学
“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女生有多少人?”
学生审题后,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多人会列出方程解答(因为本题中单位“1”女生人数是未知的,而已知男生和女生之间的“和倍”关系,符合学生已掌握的“和倍”问题特征 ).如果不用方程,你会解答吗?当老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时,大大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和欲望. 单位“1”未知,而又不用方程解,逼着学生必须调整和改变原来的解题思路. 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学生发现只要将“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进行转化,就有多种不同的快捷的解法. 一般的学生会想到将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男生和女生人数的比是2 ∶ 3,就变成了一道按比例分配的问题;还有部分学生将男生人数是女生的■转化成女生占美术组人数的■,这样就变成了一道单位“1”已知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了. 通过条件转化,不同层次的学生掌握了不同的解法,他们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也深刻理解体会了转化的策略.
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的将教材重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拓展了思维的空间,提高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又为我们提高学生数学思维水平提供了广阔的素材. 在学生掌握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和圆锥体积计算后,我布置了一条家庭作业:“你会计算出一个鸡蛋的体积吗?”写出你的解答方案. 第二天,课堂上热闹非凡,学生争先恐后地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 有的学生直接把一个鸡蛋放在量杯里,观察量杯里水面升高了多少;有学生将鸡蛋放在一个盛满水的杯子里,将溢出的水收集起来放入量筒或量杯里测量;还有学生将鸡蛋放入一个盛了适量水的长方体或圆柱体容器里,观察水面上升了多少,再通过计算得到鸡蛋的体积. 学生发现只要通过仪器或规则容器就能测量出不规则物体的体积,等等.
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促进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去观察问题,用数学方法去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为学生将来适应社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坚实的铺垫.
3. 着眼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
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着眼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题组训练中设计变式练习. 变式练习能够让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思考问题,从复杂的表象中,发现和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提高思维的品质.
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来自对事物本质属性的理解,对非本质属性的排除. 老师应通过变式教学和练习启发学生自觉地进行观察思考,善于从事物之间的联系中发现其规律,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而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还应及时帮助学生通过辨析加深对概念的理解,通过变式教学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