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者谢东

来源 :E药经理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inama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勇气的故事,适合每一位20世纪初就敢于在中国创业做创新药研发的科学家。他们是最早一批以科学家的背景回到国内创业做创新药研发的“吃螃蟹者”,在尚在贫瘠的土地上大胆出手。如今,当创新创业已经成为时代的发展旋律,或功成名就,或经历一番坎坷仍在为梦想努力的他们称得上是“过来人”。
  在这些面孔中,前沿生物药业(南
  京)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沿生物”)创始人、董事长谢东对业界来说已经不陌生。由他创立的前沿生物,于2016年下半年刚刚获得3亿元的C轮融资。由他发明且拥有全球专利的国家一类新药长效抗艾滋病(HIV)抑制剂艾博卫泰的新药上市申请已经于2016年底获得CFDA的优先审评资格,有望成为全球首个长效注射抗艾药。
  从2002年创立前沿生物做艾滋病药物研发至今已经有15年,其主打药物艾博卫泰也走过了几乎同样的时间,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和谢东一样的创新创业者经历更多的是考验和磨砺。今年8月,当E药经理人记者与谢东谈及前沿生物在新药研发界的核心竞争力时,他感慨道:“在中国做创新药是一件很需要勇气的事,与其他做创新药的同行相比,前沿生物历经的时间长一些,15年了,这意味着我们可能吃了更多苦,经历了更多其他人不曾经历的事情,也学习了更多。”
  艾博卫泰15年
  回国创业之前,谢东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进行博士和博士后研究,还先后担任该校生物量热中心执行主任、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生物物理实验室主任等职位,曾领导和参与多个艾滋病新药的全球开发工作。
  是看到了市场的机会,更是出于治病救人的情怀,2000年还在美国工作的谢东偶然了解到中国艾滋病的治疗现状,便生出回国创业做艾滋病药物研发的念头。
  “艾滋病在防治中最大的挑战在于不易被发现,很多患者不敢被诊断或者被发现。因此艾滋病防控最重要的是早发现早治疗。同时提高用药水平也十分紧迫,虽然中国从2004年就开始为患者提供免费药物,其中包括一些仿制药和若干进口药。但患者人数还在持续增加,药物供应不足与品类较少等均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谢东说。
  两年后,他带着自己的知识产权和创业本金回到国内,开始了创业之旅。前沿生物成立以来重点专注艾滋病抗病毒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研发,而艾博卫泰彰显着谢东十几年来的坚持。
  艾博卫泰针对的是艾滋病病毒膜蛋白的一个全新区域,其分子作用机制使其对主要流行HIV-1病毒以及耐药病毒有效,尤其是其长效以及对耐药病毒有效两大特点,对解决全球抗艾面临的挑战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数据显示,全球有近2000万感染者接受药物治疗,有耐药基因突变的大约有300万人,我国此类患者可达几万人,这是全球艾滋病防治中的重大隐患。
  国际著名刊物《自然》在全球抗艾新药产品链报告中指出,开发长效新药是有效解决长期药物治疗失败病例的最新策略。该报告点评了3种正在临床阶段的长效抗艾新药,其中来自中国的艾博卫泰有望率先上市。
  但回顾过去,艾博卫泰研发15年比谢东预想的长了一些。
  一方面,谢东和早期创业者一样曾经遇到资金的困难。毕竟对于那个年代,新药之于国内投资者还是一件新鲜事物,过去很少甚至并无成功案例,同时国内相关政策等也未充分适应新药开发的规律。
  尤其2009年,对于较早一批创业做创新药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坎儿。受美国金融危机波及,很多企业经历了相当大的压力和迷茫。彼时已经完成Ⅰ期临床的艾博卫泰也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但最终核心团队对产品的信心让他们抱团度过了难关。也是在2009年,在美国从事新药开发的肯塔基大学药学院博士王昌进和哈佛医学院博士后陆荣健加入和谢东共进退。同时艾博卫泰也是幸运的,国家“十一五”新药创制专项在2009年这个关键时刻帮助了前沿生物,继而带动了后续的C轮融资。
  另一方面,长效抑制劑药物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研发的时间更长。“长效药物临床试验时间比口服药长很多,比如观察药物体内代谢的药代动力学试验,口服药可能一到两周就够了,但是对于艾博卫泰来说,每周给药一次需要观察六到八周。”据悉,艾博卫泰仅仅Ⅰ期临床探索药物给药频率和剂量就花了3年时间,而整个临床试验如今已走过8年。同时不容忽视的是,艾滋病也是相对特殊的病种,患者的医治、关爱和教育都有许多挑战。
  早前已完成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使用艾博卫泰与抗病毒药物克力芝联合给药,疗效和安全性均非常好,不仅全部患者体内的HIV病毒被降低99%,而且56%的患者的病毒载量降低至检测线之下。两项数据均超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标准二线治疗方案的一倍。
  此后,艾博卫泰成为全球第一个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长效抗艾新药。2016年6月,艾博卫泰的验证性临床Ⅲ期试验已提前达到所有预设的临床终点指标,并于2016年底进入CFDA的新药上市优先审评程序。同期科技部网站发文表示,我国自主研发新一代抗艾滋病药物艾博卫泰有望成世界首个长效注射抗艾药。
  熬过了15年,谢东如今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艾博卫泰早日上市。“有很多患者在等着这个药物来治病,也收到很多患者的来信。所以我们希望药物能够尽快上市使患者受益。”谢东说。
  “创新药研发长周期、高风险、高回报是其客观的特点,对一个项目要基于科学做判断,并基于科学决定是否要坚持。如果认为确实有非常独特的、差异性的优势,可能真正成为满足需求的产品就一定要坚持。”这是他多年来做新药研发的一条心得。
  转型关键期
  随着艾博卫泰上市进入倒计时,前沿生物经过十几年的积累已经拥有全球知识产权的长效多肽药物研发平台和多个在研产品。谢东指出,目前前沿生物正处于非常关键的转型期。
  一方面,在自主创新的同时也寻求与领先的科研机构合作,通过国际授权和收购等途径来增强公司的产品线,同时缩短研发周期,降低开发风险。据悉,2014年,前沿生物已经通过授权获得疼痛领域的创新药项目。2017年7月底,前沿生物宣布与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完成授权许可交易,获得后者广谱中和HIV抗体3BNC117的全球许可。全人源化广谱中和性抗体3BNC117由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分子免疫学实验室研究开发,是目前国际上疗效最好的广谱中和HIV抗体之一,已完成多项美国临床Ⅰ期及Ⅱ期试验。
  按照谢东的计划,3BNC117将和艾博卫泰联合使用,组成拥有全新作用机制的两种长效药物全注射配方,在2018年启动临床试验研究其有效性、安全性、及诱导患者体内产生对HIV病毒的免疫反应,有望三四年内推出上市。
  另一方面,经过这么多年的研发积累,前沿生物要开始为未来的商业化做准备。如今,前沿生物已经有120人左右的团队,在南京、北京和重庆均有运营。“很多思路要改变,同时非常渴望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尤其是在不同方面能独挡一面的人才。同时国家一系列鼓励创新的政策如何落实,如何进一步优化,以及未来稳定的产品延续等都是公司和投资者最为期待的。”谢东说。
  2016年底前沿生物的3亿元C轮融资正是为公司的转型发展做资金储备。据悉,此次融资主要用于治疗艾滋病的创新药艾博卫泰的产业化、市场开拓、新产品研发等。尤其艾博卫泰的产业化已经比较急迫。“一方面南京生产厂将来会进行初步生产,同时也利用上市许可人制度委托更有经验的生产企业来提供更多产能,尽快满足患者的需要。”谢东告诉E药经理人。
  与此同时,前沿生物也正准备在美国申报临床。“产品的市场定位需要提前做前瞻性的预测,艾博卫泰从设计分子开始就不仅考虑了中国,也考虑了全球的需求,长效且针对耐药病毒安全有效的特点能够解决中国的需求,也包括欧美发达国家的需求。”谢东表示要先满足中国患者的需求,再逐步国际化,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走向世界。
其他文献
突然间,疾风至,激流起。中国创新药,恍然已经走到了一个新时代!  变化几乎是在顷刻间发生。30年前,在中国做新药还遥不可及,而今技术迭代加速,以徐霆为代表的一股新锐力量正在改变着新药诞生的轨迹和速度,他们带着更创新的思维、更国际化的视角、更游刃有余的步伐杀入进来,把早期萌生的涓涓细流硬是逼成了奔流入海前冲荡的瀑布。  苏州康宁杰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康宁杰瑞”)的发展速度快得惊人。汤森
期刊
什么样的人最可怕?  一个人不因少年得志而收手,而轻狂,而拒绝更大的苦难、更长的寂寞,转而将年少有为化作自信,重新来过,抵抗嘲笑、复杂、等待,忍受着世界慢慢背叛自己,然后改变世界。眨眼之间,洞心骇耳!  2017年7月,已经收获中国创新药领域至高无上荣誉的微芯生物创始人鲁先平在他狭小而杂乱的20平米深圳办公室向E药经理人讲述了长达两小时的疯狂传奇。这位25岁就赴美国加州大学做博士后研究员,30岁第
期刊
52岁的王印祥明显肩负起了更大的使命。和2000年左右的蛮荒时代相比,如今中国的药物创新环境明显更好了。研发链条已经建立,药物投资意向增加,海归回国成为常态,人才和技术都已形成梯队效应。大时代催生大使命。引领创新潮流的科学家们再也不满足于“me too”式的创新,而是把目光瞄准了全球,真正使中国迈向研发强国。  王印祥就是其一。而他清楚地知道这部分人最缺什么,最想要什么,于是“平台+基金”的新药研
期刊
2011年,吴幼玲回国创办浙江特瑞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特瑞思”)时,其初衷是让中国老百姓用得起质量与进口产品同等的靶向特效单抗药物。  6年来,特瑞思一直行走在路上,不断为当年的初衷增色添彩:成功建立了擁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细胞株构建和筛选平台;建设了国内符合国际cGMP和中国GMP规范的大型商业化单抗生产基地;打造了一支来自强生、百时美施贵宝、安进、拜耳和基因泰克等跨国药企,且经验丰富的核
期刊
在问答社区“知乎”上有一个问题是这样的:中国三位生命科学界的大牛饶毅、王晓东和施一公的科研成就、在细分领域的地位以及人物个性都是怎样的?其中一位呼友分别为三位科学大牛提供了性格关键词,饶毅谦逊儒雅、施一公精明强悍、王晓东低调实干。  好人,是很多接触过王晓东的人对其的评价。在一次DIA会议茶歇的间隙,王晓东曾经跟朋友聊起,他经常接到一项“幸福”的任务,在其担任所长的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以下简称“北
期刊
2005年的夏天,李进带着家人回中国度假,这是他在国外呆了20年后首次回到祖国。令他惊讶的是,中国的面貌在20年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是从2005年开始,由于李进部分负责管理阿斯利康的全球化学外包,为了跟踪合作项目的进展,每年需回到上海一到两次。他发现海归回国创业越来越成为趋势,“虽然当时做创新药的还不是很多,但CRO大都做得不错”,这一现象为李进回国创业埋下了伏笔。  1985年,从成都科技
期刊
罗文被业内所熟知,是在由E药经理人主办的“2016中美医药·医疗创业大赛”上。他带着索元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索元生物”)亮相在国内公众面前,第一次将其独特的业务模式介绍给台下众多的业内专家和投资人。这种旨在“反转”跨国药企已经失败的临床药物的技术不仅让索元生物从那次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摘得桂冠,更有投资人在比赛结束后,直接向罗文表达了投资意向。  协和临床医学出身的罗文并没有和他的大
期刊
十几年前,在中国做原创新药研发注定寂寞,而在未知领域的探索从来都是成王败寇,被记住的人寥寥无几,但彼时每一位执着于创新药的创业者都称得上是孤独求胜者。  江苏亚盛医药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盛医药”)董事长兼CEO杨大俊就是其中一位。他是国内众多海归科学家之一,1986年从中山医科大学医学硕士毕业后赴美深造,在密西根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后进入乔治城大学Lombardi癌症研究中心从事研究工作。此后
期刊
钱雪明还未创业时就经常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情况下,国际领先的大中型制药公司进行抗体药物研发时,经常会在寻找候选药物的过程中,将已经得到的抗体和氨基酸组合序列以专利形式保护起来,这意味着后来者若想有所突破,必须克服重重困难,有时会无功而返。  那么面对这种情况,是不是可以另辟蹊径,绕过专利保护?这个念头一直萦绕在钱雪明的脑中。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一个想法突然涌现出来:是不是可以通过突破对自身蛋白的
期刊
天演药业(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演药业”)创始人罗培志在斯坦福大学读博士后时,他的导师,全球著名蛋白质折叠领域拓荒者之一Robert Baldwin经常教导他:做科研永远要往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方向是深耕自己熟知的领域,通过量的积累将事情做到极致;另一个方向是运用20%~30%的精力去探索另一个未知的领域,如此才能开辟一片新天地,实现质的飞跃。  由此,天下虽然少了一位优秀的化学家,但生物医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