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把安全的大伞交给学生,少一点包办、少一点代替,多一些传授、多一些实践,让学生学会自救自护,社会将更多祥和和安定。
【关键词】安全意识;防护
在学校工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园安全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最忧心的问题。
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太多的偶然性,防不胜防,领导们都说:“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安全事故发生。在电视上一看到校园安全事故的报道,整晚上都睡不安稳觉,就担心同样的事情在自己学校发生。”
安全问题,已经使得一些教育干部和教师谈虎色变,整日忧心忡忡。为安全起见,不少学校尽量避免搞一些大的活动,甚至干脆不举行。甚而至于,体育课上一些有点危险的活动,教师也不让学生做,更不用说春游、参观了。即使是课间,教师也站在学校的各个关键部位监督学生,一发现学生做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活动,就马上制止。学校的这种苦衷应给予充分理解,但这样做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生关在一个无风险的笼中,将来有一天,一旦飞到外面,独自面对各种安全风险,可想而知,结果会是怎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也应当给学生上好“安全”这堂课。
1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的安全意识应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各种通知、通报、检查、督导,使得学校、教师、家长担负起了孩子的全部安全责任。通知一到,学校马上印发各类安全责任书、保证书,让家长签字、盖章。班会上,班主任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家长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孩子出一点意外。可事实上,路上常见骑英雄车、在车流中横穿马路、逆向行走等等,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教师再有本领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学生身边,教导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孩子万无一失。因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应成为安全教育的重点。
1.1 利用媒体报道和身边小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①广播、电视、网络经常有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报道,让学生留心收集,班上交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讲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结果,深究事发原因,还要讨论出有几种方法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最后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些现实生活中因安全问题发生的悲剧和血的教训,能达到安全警示教育学生的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②查找身边小漏洞,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举出看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上学、放学的路上追逐嬉闹,骑自行车从学生人丛中穿过、大撒把、逆向行车;向身边驶过的车辆扔杂物、石头等等。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时,首先强调,上述问题,发生在本班的,就地解决。让有这些问题的学生谈,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会怎样?家人又会怎样?孩子们通过讨论,认识到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能够保护好自己,增强了安全意识。
1.2 掌握安全信息,充分利用警示语,时时处处提醒,绷紧安全这根弦。孩子贪玩,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忘记了安全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处处注重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
首先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的安全信息,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或手机号码,父母姓名,班主任姓名,学校名称等。记住出现事故应打110报警电话,120医疗救护;出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不要靠近火源等等,熟悉并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多一些求助手段。熟悉各种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意义。
校园内警示语常能起到警醒、提高学生防范意识的作用。如:“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出操不推挤,排队快静齐。”;“做文明游戏,不舞枪弄棒。”……
通过一系列措施,无需教师再过多提醒,孩子已经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养成了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的良好习惯,提高了防范意识,增强了安
(下转第111页)
(上接第18页)
全责任心。
2 实践、强化,体验自我防护
学生在学校、教师、家长的保护下,就像包在纸壳里,没有一点危险性。假如生活发生改变,或独自面对突发事件,就很有可能慌了手脚,无所适从,甚而至于酿成更大的灾难。所以,反复进行安全演习、动手强化,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更多营救和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自我防护和救助的目的。
2.1 经常进行安全训练和自救自护指导。①应急演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师生共同参加实践演练。演练过程中,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此事,作为一次实战演练,不能有一丝马虎。比如,消防疏散演练,活动中,教导孩子们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有秩序地沿指定路线迅速撤离到目的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出现推搡拥挤现象,完全安全撤离,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逃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了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②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孩子们游戏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伤害,这就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们保持镇定,勿惊慌,对伤势进行紧急处理。平日里,加强模拟演练,让孩子们轮流扮演突发事件中的各种角色,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熟练掌握伤情处置方法。一些小的意外,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基本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也学会了互帮互助,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的体验,增强了在突发事件下,孩子之间自救、互救的能力,安全防范的种子也深深植入了他们心中。
2.2 模拟场景,寻求避险自救方。创设了各种遇险逃生的场景,模拟演练,在模拟逃生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撤离现场;尔后进行知识问答,遇到火灾,紧急逃生之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说,拨火警电话“119”,讲清楚什么地方发生火灾,请消防队员赶快来救火,或把情况告诉附近的大人等等。遇到歹徒怎么办?学生也能说出,不激怒歹徒,将钱物交出来,事后打“110”报警,或告诉大人,记住歹徒的穿着、相貌、说话方式及口音等。这种在实践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感悟,真正让孩子懂得了如何确保安全,防范各种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即使意想不到的风险来临,学生习得的逃生自救技能,也会让生命尽可能地远离危险与灾难。
安全教育,把避险的方式方法教会孩子,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如果孩子没有一点安全意识,没有一点自救自护能力,没有一点应对突发事件的体验,那么,学校、教师、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让我们大家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不放松。让我们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把安全素养教育的理念升华,把平安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更多的幸福和更多的安宁。
【关键词】安全意识;防护
在学校工作中,学生的安全问题成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校园安全工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最忧心的问题。
安全事故的发生有着太多的偶然性,防不胜防,领导们都说:“每天提心吊胆,就怕安全事故发生。在电视上一看到校园安全事故的报道,整晚上都睡不安稳觉,就担心同样的事情在自己学校发生。”
安全问题,已经使得一些教育干部和教师谈虎色变,整日忧心忡忡。为安全起见,不少学校尽量避免搞一些大的活动,甚至干脆不举行。甚而至于,体育课上一些有点危险的活动,教师也不让学生做,更不用说春游、参观了。即使是课间,教师也站在学校的各个关键部位监督学生,一发现学生做一些可能存在危险的活动,就马上制止。学校的这种苦衷应给予充分理解,但这样做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把学生关在一个无风险的笼中,将来有一天,一旦飞到外面,独自面对各种安全风险,可想而知,结果会是怎样。
作为教育工作者,除了传授一定的文化知识,也应当给学生上好“安全”这堂课。
1 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
孩子的安全意识应从小培养,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培养。各种通知、通报、检查、督导,使得学校、教师、家长担负起了孩子的全部安全责任。通知一到,学校马上印发各类安全责任书、保证书,让家长签字、盖章。班会上,班主任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诫学生,不要这样,不要那样,家长更是千叮咛万嘱咐,生怕孩子出一点意外。可事实上,路上常见骑英雄车、在车流中横穿马路、逆向行走等等,孩子本身很少关心自己的安全。教师再有本领也不能时时刻刻跟在学生身边,教导和限制他们的行为,再严密的保护也不能保证孩子万无一失。因此,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应成为安全教育的重点。
1.1 利用媒体报道和身边小事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①广播、电视、网络经常有一些关于安全方面的报道,让学生留心收集,班上交流。学生在讨论过程中,要讲清事故发生的经过、结果,深究事发原因,还要讨论出有几种方法能够避免悲剧的发生,最后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和看法。这些现实生活中因安全问题发生的悲剧和血的教训,能达到安全警示教育学生的目的,提高小学生的安全意识。②查找身边小漏洞,增强安全意识。让学生举出看到的一些不安全因素,比如,上学、放学的路上追逐嬉闹,骑自行车从学生人丛中穿过、大撒把、逆向行车;向身边驶过的车辆扔杂物、石头等等。在班会上组织学生讨论这些问题时,首先强调,上述问题,发生在本班的,就地解决。让有这些问题的学生谈,一旦出现意外,后果会怎样?家人又会怎样?孩子们通过讨论,认识到只有从小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才能够保护好自己,增强了安全意识。
1.2 掌握安全信息,充分利用警示语,时时处处提醒,绷紧安全这根弦。孩子贪玩,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常常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忘记了安全问题。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处处注重调动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亲自参与到安全教育之中。
首先让孩子掌握一些基础的安全信息,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电话或手机号码,父母姓名,班主任姓名,学校名称等。记住出现事故应打110报警电话,120医疗救护;出现火灾拨打119火警电话,不要靠近火源等等,熟悉并运用各种求救电话的使用方法,以便在危险时多一些求助手段。熟悉各种标志和交通信号灯的意义。
校园内警示语常能起到警醒、提高学生防范意识的作用。如:“我要安全、我懂安全、事事安全、人人安全。”;“快快乐乐上学,平平安安回家。”;“出操不推挤,排队快静齐。”;“做文明游戏,不舞枪弄棒。”……
通过一系列措施,无需教师再过多提醒,孩子已经在这种氛围中感受到了安全的重要性,也逐渐养成了相互提醒、相互监督、相互照应的良好习惯,提高了防范意识,增强了安
(下转第111页)
(上接第18页)
全责任心。
2 实践、强化,体验自我防护
学生在学校、教师、家长的保护下,就像包在纸壳里,没有一点危险性。假如生活发生改变,或独自面对突发事件,就很有可能慌了手脚,无所适从,甚而至于酿成更大的灾难。所以,反复进行安全演习、动手强化,孩子就会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更多营救和防范措施,从而达到自我防护和救助的目的。
2.1 经常进行安全训练和自救自护指导。①应急演练。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定应急疏散演练方案,师生共同参加实践演练。演练过程中,教师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此事,作为一次实战演练,不能有一丝马虎。比如,消防疏散演练,活动中,教导孩子们听从命令服从指挥,快速、安全地进行疏散,有秩序地沿指定路线迅速撤离到目的地,在撤离过程中,没有出现推搡拥挤现象,完全安全撤离,大大增强了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了师生逃生、自救、自护意识,提高了抵御和应对紧急突发事件的能力。②在应对突发事件或孩子们游戏过程中,难免会有意外伤害,这就要教育工作者引导孩子们保持镇定,勿惊慌,对伤势进行紧急处理。平日里,加强模拟演练,让孩子们轮流扮演突发事件中的各种角色,教师指导,学生练习,熟练掌握伤情处置方法。一些小的意外,在教师的示范下,学生基本能做一些简单的处理,也学会了互帮互助,共同体验了自救、互救的过程,感受了自救、互救的体验,增强了在突发事件下,孩子之间自救、互救的能力,安全防范的种子也深深植入了他们心中。
2.2 模拟场景,寻求避险自救方。创设了各种遇险逃生的场景,模拟演练,在模拟逃生过程中,指导学生采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撤离现场;尔后进行知识问答,遇到火灾,紧急逃生之后,还应该做些什么?学生回答说,拨火警电话“119”,讲清楚什么地方发生火灾,请消防队员赶快来救火,或把情况告诉附近的大人等等。遇到歹徒怎么办?学生也能说出,不激怒歹徒,将钱物交出来,事后打“110”报警,或告诉大人,记住歹徒的穿着、相貌、说话方式及口音等。这种在实践中身临其境地体验、感悟,真正让孩子懂得了如何确保安全,防范各种风险的方法和措施。即使意想不到的风险来临,学生习得的逃生自救技能,也会让生命尽可能地远离危险与灾难。
安全教育,把避险的方式方法教会孩子,让孩子自己撑起安全的保护伞。如果孩子没有一点安全意识,没有一点自救自护能力,没有一点应对突发事件的体验,那么,学校、教师、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徒劳的。让我们大家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安全工作常抓不懈,不放松。让我们伸出双手,拿出全部的爱,扶好我们的孩子走好人生的第一步,把安全素养教育的理念升华,把平安的种子播进孩子们的心田。当它发芽开花、长成参天大树时,我们必将收获更多的祥和、更多的幸福和更多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