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

来源 :中华家教·幼儿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ngxiaoj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睡醒后
  我和妈妈去了玫瑰园
  我们看见了许多玫瑰花
  红色的
  是妈妈生气时涨得通红的脸蛋儿
  让我脆弱的小心灵受惊
  白色的
  是蓝天中的白鸽
  快乐地飞翔
  无忧无虑
  黄色的
  是夜空中闪闪发光的星星
  陪着妈妈一起入睡
  妈妈细微的鼾声
  是我的歌谣
  黄粉相间的
  是藏头露尾的孔雀
  绿茵中美丽的羽毛
  橙色的
  是美好的祝福
  让我们心生暖阳
  粉色的
  是我嫩嫩的脸蛋
  送给妈妈的温暖
  《我爱玫瑰花》是洋洋的第一篇诗作,是她一旁口述,妈妈郑慧英一句一句地记录下来的,大概不到30分钟就完成了。
  “我尽量保留了诗歌的原生态,尤其是诗歌的第一节,几乎是很口语
  化的叙述,我也没改动一字。但是从第二节开始,孩子展示出了惊人的想象力,她使用的意象优美而充满温情。有两个句子‘让我们心生暖阳’和‘藏头露尾的孔雀,绿茵中美丽的羽毛’我做了字句上的调整。孩子的原话是‘像太阳照在心中一样暖洋洋’和‘躲在草丛中的孔雀,只露出尾巴上的美丽羽毛’。可很多朋友说孩子的原话更好,带着天然的本真和自由的色彩。”郑慧英回忆说。
  洋洋虽然从未听说过意象、意境这一类专业词语,也不懂诗歌的韵律和节奏,但却让每一个阅读的人内心都生发暖暖的情谊。
  郑慧英曾从事语文教育工作十余载,尽管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但她并没有刻意地培养女儿写诗,在她眼里,每一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诗人:“关键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让孩子的诗性大放异彩还是让孩子的诗性被唯分数论所扼杀。”
  阅读体验为孩子叩响诗歌的大门
  “孩子的课外读物大都不是诗歌作品,但是诗意可以通过阅读培养。我们不能为了写诗而去阅读,而要因为阅读产生如诗般美的感受。女儿从三岁开始读《母鸡萝丝出门去散步》《好饿的毛毛虫》等世界著名的手绘图本;四五岁的时候,我朗读了《不一样的卡梅拉》《贝贝熊一家》等好几个系列的书给她听;六岁开始我逐渐培养她自主阅读的习惯。我深信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没为孩子选择到合适书籍的父母。”郑慧英偶尔也会把自己写的诗读给孩子听,“我不知道孩子是否听懂了,但或许正是因为我的诗歌激发了她的创作欲望吧。”
  除了让女儿在阅读中获得精神的体验,郑慧英还喜欢带女儿出去旅游,但此次旅行中萌生写诗的念头却是偶然。“今后我要有意识地带着女儿进行诗意的旅行,在遇到美景或发现有趣的事物时,就及时和女儿交流感受,引导孩子用诗意的语言来形容这个世界,在这种化‘有形’为‘无形’的过程中挖掘她更大的潜力。”
  让孩子在有序的生活中放飞思绪
  与大多数家长一样,郑慧英也为女儿立下了诸如“每个周末只能看一次电视”“每天练习两次钢琴”“不能吃垃圾食品”等规则。但不同的是,在建立这些规则时,她是与孩子一同制定并一起遵守的。
  她说:“为孩子建立规则意识是很难的。首先,你必须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把之所以建立某项规则的道理给孩子讲透,取得孩子的支持和理解;其次,让孩子自觉遵守一项规则是很困难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不要软弱动摇,很多家长禁不住孩子的哭闹,只要孩子一哭闹就乱了方寸,明明知道吃肯德基是垃圾食品,但是孩子说好想去吃,好久没去吃过,其他小朋友都在吃等等就心软了。家长必须让孩子明白,规则一旦建立,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在大多数人眼中,洋洋是一个琴舞诗画样样精通的小才女。然而郑慧英的本意是希望通过钢琴、舞蹈、画画的培养,让女儿能有所爱好,不至于让生命感架空。
  对于女儿的未来郑慧英并没有做过具体的规划,“我只希望她身心健康,内心平和快乐。我觉得女儿未来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向是她自己的事情,我需要的只是陪伴在她左右,见证她的成长和幸福。”
其他文献
走近自然拥抱芬芳  平时,我们一家常利用寒暑假、周末的时间去亲近自然,增长孩子的见识。从儿子四岁起,我就带他去爬长城,感受长城的雄伟壮观;和他一起去海边,领略大海的神奇和美丽;当然,平时更多的是带他去附近的公园和湖边散步。  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儿子就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学习与思考。比如当儿子看到各种动植物就会问一些问题,看到竹子他会立即兴奋问我们竹子属于什么科?找到问题的答案后,先生常会神神秘秘地
期刊
女儿四五岁的时候,性格特别内向,她对外面的世界有一种本能的惧怕。姥姥带她出门儿,路上遇到熟人说话,她就害羞地捂起自己的小脸;在幼儿园里从不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更不会主动参与小伙伴的游戏;小伙伴们在一起玩儿,我提议每人唱一首儿歌,别的孩子都争先恐后地唱,她却扯起我的手要回家……  其实,孩子当时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也是有原因的。我和先生工作忙,孩子平时都是奶奶带。奶奶是一个退休医生,对孩子呵护有加
期刊
受传统观念影响,有些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父亲主外,母亲应该承担更多家庭内的教育责任,但这种观念已经不适合现在的教育模式。由于父母在性格、智力、兴趣爱好、行为方式等方面各有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在教育孩子时,丈夫和妻子只有扬长避短,才能优势互补。  教育孩子的事情主要涉及学习、生活、劳动、体育、文娱和其他活动,父母可以按教育内容分工,可以按时间分工,也可以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特点来适当调整自己教育孩子
期刊
“购物小狂人”,如此雷人的称呼,何许人也?不是旁人,正是我那年仅五岁半的儿子。这个标新立异的名字可是有一番来历的。  或许今天的孩子都被宠惯了,儿子不知从何时起,也养成了疯狂买各种各样小玩具的毛病。每天下午一出幼儿园的大门,便直奔超市,“我要,我要”“快买,快买”,凭借他独有的软磨硬泡之术,让你只好无可奈何地乖乖就范。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每次儿子拿着心爱的玩具“得逞”之后,就会一边奔跑,一边狂喊,
期刊
认真做手工,奖励一颗跳跳糖;帮助父母洗一次碗,奖励5角钱;连续一周幼儿园表现很棒,奖励10元钱……曾经在上世纪80和90年代,不少家长为激励孩子,往往会将孩子的表现与金钱直接挂钩,效果尚佳,还美其名曰教导有方。可如今,随着物质生活的水涨船高,那些当年很有诱惑力的物质奖励,早已不被今天的孩子放在眼里。而且,你一旦给孩子们在物质奖励中“开绿灯”,精灵古怪的“小屁孩”准会“狮子大开口”,令你招架不住。既
期刊
夫妻之间的剧烈争吵会对孩子造成心灵伤害,但是在特别平和的家庭里成长的孩子又容易胆小、自卑。所以,在孩子面前,夫妻之间一定要把握好说话、做事的度。为了改变孩子胆小、自卑的软性子,我和丈夫通过“建设性婚内冲突”,设计有教育意义的“争吵”,成功达到了目的。  特别平和的家庭里,孩子悄悄出状况  我是在父母的争吵声中长大的,因此性格颇为敏感,还很缺乏自信。成为母亲之后,我阅读了大量育儿书籍,才知道原来夫妻
期刊
有人说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火星男人”与“金星女人”的巨大差异首先就体现在男人习惯性地以聚焦式的方法处理事务,而女人习惯以发散式的态度看待周遭的一切。因为男人和女人在思维模式、做事方法、交流形式上有所不同,教育孩子的理念自然也会有很大差距。但是,养育孩子是爸爸妈妈共同的责任,并且爸爸妈妈养育孩子时各有优点,所以教育孩子的事情,爸爸妈妈还是要巧分工,合作才能更有效。  共同养育很重要  案例
期刊
积极、正面的语言是父母教导孩子学习人际交流技能的良好工具;在消极、负面的语言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心理不健全,自卑、无能、胆小怕事,有的则有破坏性和攻击性的心理。这样的孩子通常需要用一生的时间来平复心理阴暗的疤痕。  如果我们经常向孩子大声嚷嚷,靠声音大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这并没有唤起他内心的共鸣;如果我们经常奚落、贬低或羞辱孩子,那是我们正在伤害他的自尊心;如果我们经常反复地唠叨同一个问题,那我们的教
期刊
案例  4岁的乐乐是个可爱的男孩,他有个突出的特点——非常热心,乐于助人,大人干什么,他就给大人帮忙。结果,他的帮忙却使很顺利的事情变得很乱很糟,帮了倒忙。  一次,妈妈准备淘米煮饭,他不让妈妈淘米,要自己淘,结果弄得地上、水池里到处是米,真是大米散花,妈妈嘲笑他:“你要是能淘米,那我真就享福了。”  又一次,妈妈在折衣服,他也要帮忙折,结果把妈妈折好的衣服弄得一团糟,干净的衣服还拖到地板上去了,
期刊
母亲从乡下带来一只仔鸡,我对儿子说:“宝贝,爸爸把它宰了,中午你就有鸡腿吃了。”谁知他一把抢过我手上的仔鸡,抱得紧紧地对我说:“爸爸,不能伤害它。小鸡是我们的好朋友。”动物是人类的朋友,这是电视里说的。四岁的儿子听了,便在脑海里形成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我们乡下家里的小狗、小猫、小鸡、小鸭,还有那头老黄牛,都成了他的好朋友。  我连忙说:“鸡本来就是养来吃的。”儿子却一本正经地说:“爸爸,不要杀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