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图书是传承文明、散播知识、发表见解的载体,数字化的图书则变成了便于网络传播的信息。对图书信息进行科学存储利用,使之成为社会全员的共享资源,这是目前我国图书界亟待解决的问题。将图书数字化,大学图书馆免费开放,大力发展建设农村图书馆,是充分发挥图书效益的有效办法。
[关键词]图书;资源;共享;效益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4-0175-03
人们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其主要目的是传承文明、散播知识、发表见解、供人阅读学习鉴赏;但也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留名史册或赚取金钱。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书籍或编辑的期刊报纸能有更大的销量,能有众多的读者,能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如果这个希望变成了现实,那么图书、期刊、报纸(为了便于叙述,以下将图书、期刊、报纸合一简称为“图书”)就发挥了自身的良好效益。
一、将图书数字化,是提高图书效益的好方法
数字化的图书,可以上传网络,可以制成光盘,可以增加传播领域,可以扩大读者群,进而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已经被数字化了,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发挥作用的程度还不够。原因何在呢?原因就是图书被数字化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垄断,垄断者以营利为目的,收取高昂的信息使用费用,使相当一部分读者望而却步,导致被数字化进入网络的图书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既是一种信息资源的浪费,也是政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缺憾。
目前,我国有三大数字期刊信息库,下载的费用比较高,一个页面05元。一本200页的学术期刊,定价一般在10-20元,可是如果在网上下载下来看一遍,就需要100元钱,这个价格有点太高了。其实,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将期刊数字化,投入的经费并不是很多。其工作流程也不甚复杂:他们向期刊社发函,请求签约合作,如同意合作,由期刊社将电子文稿发给他们,他们再将这些电子文献上传到网上,就万事大吉。通过网民点击、下载、单位包年利用等方式,获取利润。他们再从巨额收益中,拿出一小部分,给与之签约合作的单位分一杯羹,作为利益共享。分多分少,由他们说了算,因为合作者不知道自己的图书究竟赚取了多少利润。期刊社想通过网络数字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不在乎收入多少;网络数字库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利用期刊社的丰富信息资源来赚钱。市场经济,劳有所获,这倒没有什么错处。但是,向读者收钱过多,就不合理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都免费开放了,人们可以零门槛、零花销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而网络信息库却垄断控制着图书信息传播利用,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重的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为读者纸质图书的阅读提供了方便,而数字图书的阅读却还存在很大的障碍。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它也应该体现人们公共生活的理想。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容易。国家组织建立一个权威图书信息库,免费或者收取适当的费用供广大读者使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浙江省首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一网通”, 它“是以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共建、共享、共通、共赢’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读者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和文献服务的统一平台”[1]。在信息存取、资源共享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只要您在浙江省范围内上网,“就能搜索全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目录和1.7亿条中外文文献信息,260万种图书书目信息,180万种图书原文传递、6亿页全文内容检索,1万多种电子期刊、2000余万篇论文原文传递或全文下载,2万多部视频和众多地方特色数据库,而且数据量还在逐日递增。而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的持证读者,通过点击“浙江网络图书馆”,“足不出户便能免费读书、看报、查资料、听故事、赏美图、观戏曲”[1]。
浙江省开了一个好头,其他各省可以按此模式去做,国家也可以按此模式去做。如果解决了图书资源共享的问题,对提高国民的道德、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素质,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
浙江省创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适用的、读者人见人爱的“一网通”免费公共图书馆,省财政才投入了一千多万元,这是一个花钱少、效益大的文化工程、公益工程、教育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伟大工程。因此,对于这样的工程,各省、市、自治区都应该建设,国家也应该建设。
二、大学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充分发挥图书效益的有效举措
中国有数千所大学,就有数千座图书馆,甚至图书馆超出了大学的数量,因为有的大学就有数座图书馆。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就有3所图书馆;吉林大学至少有6所图书馆;浙江大学至少有5所图书馆,等等。
目前,有极少大学图书馆有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绝大多数的大学图书馆还是坚持只对内部师生员工开放服务,图书馆只承担辅助教学、科研、育人等任务。大学图书馆只对内、不对外服务,在情理上说并没有犯什么错儿,但是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方面来说,这种做法还存在遗憾。
建设一所图书馆,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要投入很多,在管理、维护、充实方面,又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有的大学领导会说,我们大学图书馆,师生自己用都很紧张,比如,图书资料紧张、座椅紧张、阅读场所紧张、管理人员紧张等。这些困难有些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只要努力克服,困难和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在微博中说:“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更好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方式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各类图书馆之间搭建一个大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比如海淀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彼此之间有认证关系后,借阅可能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在做的事情。”[2]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关键是让社会公众受益。 大学的寒暑假,时间长达3个多月,大学的好多图书馆都闲置起来了,图书的效益得不到发挥,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如果利用假期对外开放,既能方便周边居民的阅读借阅,也能更充分地发挥馆藏图书的效益。
为什么有的大学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呢?这样的经验应该总结和推广,以此带动全国的大学图书馆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服务,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
很多外国大学的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开放是普遍现象,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就是一所对外无条件开放的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尽可能的智力支持,欢迎人们到这里来尽可能地读书,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到这里来为的是什么?耶鲁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和学院图书馆,对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同样,加拿大大学的各类图书馆也向全体师生,以及向外校和公众开放”[3]。外国大学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能做到。
三、大力发展建设农村图书馆,是扩大读者群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文化设施又相对薄弱。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一个县也就有一所图书馆,而且在规模、层次、馆藏数量、管理、服务诸方面水平都较低。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来没进过图书馆。农民不能到图书馆借书、读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图书馆可供他们使用。县里仅有的图书馆,也不是每一个县域里的居民都可以使用的,还有许多的条件限制。比如,给不给办理借书证,即使有了借书证,因图书馆藏书很少,能不能借到相应的书籍,等等。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就应拿出来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建设图书馆,根据人口密度和实际需要,搞好布局,不贪大求洋,不搞形式主义,根据农民生产需要、生活需要、文化需要、精神需要,购置适宜的图书,创办合适的网络,为农民搭建读书学习的平台,创造提高素质、增加财富的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4]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改进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事业。
农村图书馆增多了,读者群就会增加;读者群增加了,图书的效益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基本符合生活逻辑。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农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你就是把图书馆建在他的家门口,他也不一定去读书。这有一个习惯问题,也有一个实用问题,要让农民看到读书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农民知道读书的好处,让农民得到读书的甜头,是农民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在社会中形成人人喜欢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样,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图书的效益才能彰显。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来一个资料,很有趣的,但从中也悟出了些许道理。说在美国最好的场所有3个:学校、教堂、图书馆。美国为什么注重这3个场所的建设呢?因为这是给人们洗脑的地方,也就是说,因为这是教育人的地方。笔者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不妥。人通过受教育才能更加完美。美国的乡村图书馆也很发达,很漂亮,很舒适,服务很到位。有个旅美中国人开车到一个山沟的乡村小镇去玩儿,正赶上小镇图书馆在处理旧书,他花了10元钱(折合成人民币),人家给了他3个口袋,让他随便挑,他竟挑了3口袋计52本书,折合5分钱1本。都是些什么书呢?除了流行小说和小孩的书,挑的主要是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有些是价值很好的学术著作。据说卖书的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以便于存用新的图书,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这样的图书处理。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呢?一是美国很重视农村图书馆建设,数量、质量都很到位;二是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很慷慨,乡村图书馆藏书丰盈;三是乡村图书馆利用率较高,需要经常调整藏书结构和充实新书。中国应该借鉴外国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在享受文化乐趣的同时,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浙江首创全省公共图书馆“一网通” 读者反响热烈[N]浙江日报,2009-06-07.
[2]朱强谈大学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问题[EB/OL].[2012-08-27].http://weibo.com/pkulib/
[3]王琳.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前景[EB/OL]. [2013-01-09]. www.hie.edu.cn/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Abstract:books is the heritage of civilization, to spread knowledge, opinions of the carrier, an array of books would become easy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torage utilization, causes it to become the social full sharing of resources, it i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library issues. The digital books, university library is open free of charg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 give full play to library and the efficient way of benefit.
Key words:library;resource;sharing;benefits
[责任编辑张峰]
[关键词]图书;资源;共享;效益
[中图分类号]G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292(2014)04-0175-03
人们出版图书、期刊、报纸,其主要目的是传承文明、散播知识、发表见解、供人阅读学习鉴赏;但也有的是为了抒发情感、留名史册或赚取金钱。不论出于何种目的,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书籍或编辑的期刊报纸能有更大的销量,能有众多的读者,能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如果这个希望变成了现实,那么图书、期刊、报纸(为了便于叙述,以下将图书、期刊、报纸合一简称为“图书”)就发挥了自身的良好效益。
一、将图书数字化,是提高图书效益的好方法
数字化的图书,可以上传网络,可以制成光盘,可以增加传播领域,可以扩大读者群,进而更好地发挥图书的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
目前,我国大部分图书已经被数字化了,也发挥了相应的作用。但是,发挥作用的程度还不够。原因何在呢?原因就是图书被数字化以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垄断,垄断者以营利为目的,收取高昂的信息使用费用,使相当一部分读者望而却步,导致被数字化进入网络的图书得不到充分利用。这既是一种信息资源的浪费,也是政府对信息资源管理的缺憾。
目前,我国有三大数字期刊信息库,下载的费用比较高,一个页面05元。一本200页的学术期刊,定价一般在10-20元,可是如果在网上下载下来看一遍,就需要100元钱,这个价格有点太高了。其实,知网、维普等数据库,将期刊数字化,投入的经费并不是很多。其工作流程也不甚复杂:他们向期刊社发函,请求签约合作,如同意合作,由期刊社将电子文稿发给他们,他们再将这些电子文献上传到网上,就万事大吉。通过网民点击、下载、单位包年利用等方式,获取利润。他们再从巨额收益中,拿出一小部分,给与之签约合作的单位分一杯羹,作为利益共享。分多分少,由他们说了算,因为合作者不知道自己的图书究竟赚取了多少利润。期刊社想通过网络数字库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并不在乎收入多少;网络数字库也就可以光明正大、堂而皇之地利用期刊社的丰富信息资源来赚钱。市场经济,劳有所获,这倒没有什么错处。但是,向读者收钱过多,就不合理了。
目前,我国公共图书馆都免费开放了,人们可以零门槛、零花销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而网络信息库却垄断控制着图书信息传播利用,这确实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当下,我国已经进入了纸质阅读和数字阅读并重的时代,公共图书馆的免费开放,为读者纸质图书的阅读提供了方便,而数字图书的阅读却还存在很大的障碍。图书馆是一个文化传播机构,它也应该体现人们公共生活的理想。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其实很容易。国家组织建立一个权威图书信息库,免费或者收取适当的费用供广大读者使用,一切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比如,浙江省首创了全省公共图书馆“一网通”, 它“是以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全省公共图书馆的传统文献与数字资源为基础,以‘共建、共享、共通、共赢’为目标,运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打破地域限制,为读者提供‘一站式’资源检索和文献服务的统一平台”[1]。在信息存取、资源共享方面就做得非常好。只要您在浙江省范围内上网,“就能搜索全省公共图书馆馆藏资源目录和1.7亿条中外文文献信息,260万种图书书目信息,180万种图书原文传递、6亿页全文内容检索,1万多种电子期刊、2000余万篇论文原文传递或全文下载,2万多部视频和众多地方特色数据库,而且数据量还在逐日递增。而浙江图书馆、杭州图书馆等浙江省内公共图书馆的持证读者,通过点击“浙江网络图书馆”,“足不出户便能免费读书、看报、查资料、听故事、赏美图、观戏曲”[1]。
浙江省开了一个好头,其他各省可以按此模式去做,国家也可以按此模式去做。如果解决了图书资源共享的问题,对提高国民的道德、文化、科技等方方面面的素质,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无法估量的社会效益。
浙江省创建了这样一个新颖的、适用的、读者人见人爱的“一网通”免费公共图书馆,省财政才投入了一千多万元,这是一个花钱少、效益大的文化工程、公益工程、教育工程、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伟大工程。因此,对于这样的工程,各省、市、自治区都应该建设,国家也应该建设。
二、大学图书馆免费开放,是充分发挥图书效益的有效举措
中国有数千所大学,就有数千座图书馆,甚至图书馆超出了大学的数量,因为有的大学就有数座图书馆。比如,哈尔滨师范大学就有3所图书馆;吉林大学至少有6所图书馆;浙江大学至少有5所图书馆,等等。
目前,有极少大学图书馆有条件向社会公众开放,绝大多数的大学图书馆还是坚持只对内部师生员工开放服务,图书馆只承担辅助教学、科研、育人等任务。大学图书馆只对内、不对外服务,在情理上说并没有犯什么错儿,但是在资源共享、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方面来说,这种做法还存在遗憾。
建设一所图书馆,从人力、物力、财力方面都要投入很多,在管理、维护、充实方面,又要持续不断地进行投入,如果不能充分地利用,就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有的大学领导会说,我们大学图书馆,师生自己用都很紧张,比如,图书资料紧张、座椅紧张、阅读场所紧张、管理人员紧张等。这些困难有些是实际存在的。但是,只要努力克服,困难和问题总是能够解决的。
北京大学图书馆馆长朱强在微博中说:“在目前条件下,我们认为更好开放高校图书馆资源的一个方式就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北京各类图书馆之间搭建一个大的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和图书馆间的互联互通,比如海淀图书馆的一个读者可以通过平台借阅北大图书馆的书籍,彼此之间有认证关系后,借阅可能就会方便很多。这也是首都图书馆联盟正在做的事情。”[2]笔者认为,这是一个较好的方法,但关键是让社会公众受益。 大学的寒暑假,时间长达3个多月,大学的好多图书馆都闲置起来了,图书的效益得不到发挥,这是一个不小的损失。如果利用假期对外开放,既能方便周边居民的阅读借阅,也能更充分地发挥馆藏图书的效益。
为什么有的大学图书馆已经对外开放了,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呢?这样的经验应该总结和推广,以此带动全国的大学图书馆改革创新、对外开放服务,充分发挥图书的作用。
很多外国大学的图书馆,是对外开放的。“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开放是普遍现象,比如,耶鲁大学图书馆就是一所对外无条件开放的图书馆,为社会提供尽可能的智力支持,欢迎人们到这里来尽可能地读书,不管你来自何方,不管你到这里来为的是什么?耶鲁大学图书馆采用全部开架的服务方式,无论是大学总馆、大学专业图书馆还是学科系和学院图书馆,对读者都是完全开放的,校外读者不必提供任何证件就可以与校内读者享有除外借图书以外的同等权利,包括免费上网等。同样,加拿大大学的各类图书馆也向全体师生,以及向外校和公众开放”[3]。外国大学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也应该能做到。
三、大力发展建设农村图书馆,是扩大读者群的有效途径
我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人员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而文化设施又相对薄弱。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一个县也就有一所图书馆,而且在规模、层次、馆藏数量、管理、服务诸方面水平都较低。有相当数量的农民,从来没进过图书馆。农民不能到图书馆借书、读书,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图书馆可供他们使用。县里仅有的图书馆,也不是每一个县域里的居民都可以使用的,还有许多的条件限制。比如,给不给办理借书证,即使有了借书证,因图书馆藏书很少,能不能借到相应的书籍,等等。
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就应拿出来资金,大力发展农村文化建设,在农村建设图书馆,根据人口密度和实际需要,搞好布局,不贪大求洋,不搞形式主义,根据农民生产需要、生活需要、文化需要、精神需要,购置适宜的图书,创办合适的网络,为农民搭建读书学习的平台,创造提高素质、增加财富的条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4]
“坚持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加快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文化建设的帮扶力度,继续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4]我们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大精神,改进我们的工作,创新我们的事业。
农村图书馆增多了,读者群就会增加;读者群增加了,图书的效益就会得到充分的发挥,这基本符合生活逻辑。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有些农民,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你就是把图书馆建在他的家门口,他也不一定去读书。这有一个习惯问题,也有一个实用问题,要让农民看到读书的好处。这就需要我们对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让农民知道读书的好处,让农民得到读书的甜头,是农民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在社会中形成人人喜欢读书的良好氛围。这样,图书馆的作用才能得到发挥,图书的效益才能彰显。
近日,笔者在网上看来一个资料,很有趣的,但从中也悟出了些许道理。说在美国最好的场所有3个:学校、教堂、图书馆。美国为什么注重这3个场所的建设呢?因为这是给人们洗脑的地方,也就是说,因为这是教育人的地方。笔者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好或者说不妥。人通过受教育才能更加完美。美国的乡村图书馆也很发达,很漂亮,很舒适,服务很到位。有个旅美中国人开车到一个山沟的乡村小镇去玩儿,正赶上小镇图书馆在处理旧书,他花了10元钱(折合成人民币),人家给了他3个口袋,让他随便挑,他竟挑了3口袋计52本书,折合5分钱1本。都是些什么书呢?除了流行小说和小孩的书,挑的主要是历史、地理、科学方面的。有些是价值很好的学术著作。据说卖书的目的是为了腾出空间,以便于存用新的图书,过一段时间,就要进行这样的图书处理。我们从中悟出了什么呢?一是美国很重视农村图书馆建设,数量、质量都很到位;二是政府对图书馆的投入很慷慨,乡村图书馆藏书丰盈;三是乡村图书馆利用率较高,需要经常调整藏书结构和充实新书。中国应该借鉴外国经验,大力发展农村图书馆事业,以提高农民的科学知识和文化水平,在享受文化乐趣的同时,使其整体素质提高。
[参考文献]
[1]浙江首创全省公共图书馆“一网通” 读者反响热烈[N]浙江日报,2009-06-07.
[2]朱强谈大学图书馆的对外开放问题[EB/OL].[2012-08-27].http://weibo.com/pkulib/
[3]王琳.大学图书馆向社会开放的现状与前景[EB/OL]. [2013-01-09]. www.hie.edu.cn/
[4]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Abstract:books is the heritage of civilization, to spread knowledge, opinions of the carrier, an array of books would become easy to network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O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storage utilization, causes it to become the social full sharing of resources, it is at present our country library issues. The digital books, university library is open free of charge, vigorously develop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library, give full play to library and the efficient way of benefit.
Key words:library;resource;sharing;benefits
[责任编辑张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