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在综合实践课程中的作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hongde3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国家规定的中小学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本质上属于活动课程的范畴,强调学生从活动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从行动中学习,是一种独立于“学科课程”之外的课程形态,它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与互补性、有着自己独特教育功能的课程形态。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态化空间,学生是这个空间的主导者,学生具有整个活动绝对的支配权和主导权,能够以自我和团队为中心,推动活动的进行。
  一、综合实践课程的五个主要特点
  综合实践课程具有五个特点:即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综合性指对任何主题的探究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体现科学、艺术、道德的内在整合。实践性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往往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强调学生通过活动或亲身体验来进行学习,但不是为“活动”而“活动”。开放性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面向学生整个的生活世界,要解决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学生不可能到书本上去找现成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发现,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生成性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展开很少从预定的课程目标入手,它常常围绕某个开放性的主题或问题来展开。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新的问题、新的主题不断生成,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加深,创造性的火花不断迸发,这便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体现。自主性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十分注重从学生现有的兴趣与经验出发,强调学生的自主选择与探究。学生不仅可以选择学习的内容、进度与方式,还可以自己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或结果进行评价与反思。
  二、综合实践课程对教师能力的具体要求
  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对指导教师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規划与设计的技能
  教师善于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特定的背景条件,引导学生选择或自主提出活动项目、活动主题或课题,并合理地制定活动方案,保证综合实际活动得以顺利有效地实施。
  2.组织、管理与协调的能力
  教师要组织和管理好学生,引导学生组成活动小组,并协调学生活动中各部门的关系,通过与相关部门或人员的沟通,为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创设宽松的活动时空,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3.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要学会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
  教师只有具有问题意识,具备探究的能力,才能较好地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教师要注重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4.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师要明确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渠道,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教师还要掌握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学会运用调查、考察、文献检索、测量、实验等方法收集资料,学会统计、整理、分析资料的方法。只要这样,才能指导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收集和处理信息。
  三、在综合实践课程中老师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教师与学生一起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能够对学生的个性特长、思想状况、社会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教师参与学生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有利于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
  1.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
  综合实践活动不是认知性课程,而是一门实践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兴趣、学校社区环境特点等方面进行课程的整合与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国家的课程要求,学校的工作实际,学生的年龄特点等进行统筹安排,综合设计,因此,可以说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当是课程的开发者。
  2.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它重点关注学生活动的态度,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特长,施展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探究的积极性,需要特别强调组织管理。在整个探究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着教师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3.教师是综合活动过程的参与者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只不过,这种主导地位由原来的显性变为了现在的隐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当始终是一个参与者。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促进者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为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时间和空间,提供创造想象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带着各自的兴趣与需要直接与生活世界进行对话,自主探索。综合实践活动改变了从书本获限知识的单一学习方法,倡导学生从亲身实践中获取真知,但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影响,有些学生还是只会向书本学习,这时教师就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走出狭隘的课本,走向宽广的社会,促使学生从单一的向书本学习转而向社会学习,向实践求知。
  5.教师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者
  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发展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的表现和素质发展进行整体评价,注重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上关注过程、兼顾结果。评价方式可采取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个别评价与集体评价、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等多种形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评价应注重评价的多元化,强调评价的综合性。
  总之,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作用,既不能像学科教学那样参照文本、按部就班的主导,也不能像自由活动那样淡出学生的视线,让学生盲目自主。在综合实践课程中教师要找准位置,选好角色,才能充分发挥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小孩子成长到六、七岁,进入学校读书以后,生活条件和活动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幼儿的主导活动是游戏,而学龄儿童进入学校开始学习生活后,学习成为其主导活动。这时,学校向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不能旷课;上课必须安静地坐着听课,按时完成作业……教师经常严格地要求他们遵守学校纪律和规则,对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作出评定。家庭中对他们也赋予了新的义务和权力,给他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先行。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教育事业处于根本地位,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对素质教育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我国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九大”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小学净入学率已经达到99.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2.7%,教育普及度已经超过中高收入国家水平。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也得到明显提升。在此情况下,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要性也被凸显出来,从小打好基础,是
期刊
当前,“核心素养”成了教育领域的热门词语,而且它必将成为中国未来一段时间内教育改革的焦点,引领教育改革的方向。或许是因为教育积弊太深,“核心素养”提出后,不少学者都将其当作教育的救命稻草,认为它既解决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又解决了“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核心素养确实对“怎样培养人”提出了要求,但它本身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而只能回答“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只能通过教育教学过程的变
期刊
崭新的时代,呼唤崭新的教育。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核心素养”这一新的育人目标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和研究如何将“核心素养”落实到实际小学语文教学中去。语文课程不仅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本能力,更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让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我们处在粤语地区,教
期刊
经典阅读一直以来就被作为语文的重要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我国传统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语文新课标更关注学生的人格构建和精神构建。其中和重要的表现就是十分重视经典阅读在语文教育中的作用,重视经典阅读在充实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艺术品位和语文素养上的独特功能,以铸就学生的经典之魂,从而创造语文学习的良好风气。  所谓经典,指的是经典文学读本,它是在以往的岁月里积累下来的优秀读本。这些读
期刊
常言道:“人配衣裳马配鞍,三分人才七分打扮”。一篇好文章同样如此。那么,衡量一篇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我认为,一篇好文章的标准应该是充实的内容与完美的形式的有机结合。所谓充实的内容就是一篇文章的内容丰满程度。形式就是在行文过程中使用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小学毕业典礼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就是一篇充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相结合,頗具艺术感染力的好文章。文章选自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六年级语文下
期刊
小学阶段的男孩子,尤其是活泼好动的男生,大多体现出基础知识薄弱、动手能力强的特点。这样的学生缺乏学习兴趣,但是做事麻利,生活能力强。如何充分发挥这类学生的特长,带动他们的学习热情,是每位班主任的课题。  一、背景  我班有一个男生,因为学习基础比较差、上课听讲习惯不好,导致学业成绩不理想,我们姑且称他为“小不懂”吧!  刚教“小不懂”时是二年级,他课文读不下来、生字不会写,就连题目中的字都认不全。
期刊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86页——87页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节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根据已有的信息对生活中某些事件或现象进行推理、判断在生活中广泛存在,但在教材中是第一次专门涉及。从教材的呈现上看,教材主题图呈现了本课所需研究的推理问题。其中“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项”对学生而言理解比较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教材只呈现了利用表格法进行推理的方法。
期刊
学困生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问题,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其实他们并不是天生是这样的,只是由于过去的不恰当教育,使他们产生了心理障碍,使他们失去信心,从而削弱了他们上进的意志。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呢?  作为为人父母的我们,作为人民教师的我们,作为班主任的我们,就有义务在别人对差生失去信心和希望的时候,我们为孩子插上自信的翅膀,让他们满怀信心和希望。  一、关爱和包容——治疗自卑心理的良药  迷失在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是“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作文教学是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不愿意用自己的真语实言,不愿意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平日的习作训练,成为学生为得高分而充塞伪圣化情感、功利化思想、成人化语言的文字游戏而已。“表达自己的意思”更是无从谈起。这跟素质教育的目标无疑是相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