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要] 数字化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文章概述了数字化图书馆的起源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并就数字图书馆发展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思考。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
[作者简介]麻利民(1954—),男,江西省图书馆馆员。(江西南昌330008)
图书馆是保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越来越不能满足知识增长的需求,传统图书馆保存文献的能力越来越相形见绌,传统手段管理的图书馆也无法对文献进行深层信息地揭示,不能满足现代读者对文献利用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步伐,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化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它以信息资源共享与网络信息服务为目的,在功能上涵盖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整个过程。它将不同途径、载体、数据类型的信息资源(馆藏文献、网络资源)按统一的格式、标准进行分类,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用于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标引建成数据库,再通过全文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发布出来。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动操作的分布式知识库群,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目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数字化图书馆起源
1962年,美国在西雅图举办的“21世纪图书馆”的展览会上提出了“没有图书的图书馆”的观点,可以说这是电子图书馆的最早的舆论准备。“数字图书馆创始”(DLI,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宇航局(NASA)提出。其主要目标是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构架,寻求最佳的信息资源提供模式,研究数字图书馆之间交互操作的协议。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II机读目录,这是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的标志。197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R.W.Christian出版了《Electronic Library:Bibliographic Databases:1975—1976》一书,书中首次提到了“Electronic Library”这个名词。在整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电子图书馆思想贡献最大的莫过于J.C.R.Licklider,他在1965年完成的图书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未来的图书馆》中,不仅展望了2000年的图书馆,而且敏锐地意识到在图书馆馆藏中使用数字存储技术的优越性。他提出的“关联索引”及其富于创新性的计算机检索概念成为60年代中后期一些试验性示范项目探索的重点之一。
就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而言,1995年的美国联邦信息与应用项目所用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向用户群体提供便于查找利用庞大的、经过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储的手段的系统。”1997年,国际“分散式知识工作环境”会议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信息管理工具的数字收藏的等价词,它更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个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流程,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到保存的全过程。”大英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存储、保护和提供信息与提供信息查询途径而被广泛认可的虚拟描述,而不论这些信息的当初形式如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F.W.Lancaster在其专著《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中描绘了电子时代图书馆的面貌和前景并确定其内涵。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实践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促使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了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三、数字图书馆发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重点发展网络应用技术
优质信息服务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随着网络的广泛引入,数字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除了原有的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有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图书馆不是专业的计算机公司,但可以对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技术加以改造,形成便于图书馆环境利用的技术。这一技术应充分支持基于虚拟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服务,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数字图书馆应全面实施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虽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就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创新,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扩散效益。
3.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上的信息多是分散的、无序的,如何鉴别和筛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而信息筛选成本已日益大于信息搜集成本,如何快速搜索有用信息是用户有效利用网上信息的瓶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地开发、科学地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对本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采集,并将相关的内容下载、分类、标引,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同时制作相关网页,利用信息推送技术主动将信息发布,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内容的准确定位,以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知识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4.努力全面提高馆员专业技术知识
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增强其信息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图书馆员不仅创造知识,而且经营知识,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文等.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李源,敬卿.数字图书馆研究及发展策略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3]刘晓娟.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责任编辑:姚婷]
[关键词] 图书馆;信息资源;数字化
[作者简介]麻利民(1954—),男,江西省图书馆馆员。(江西南昌330008)
图书馆是保存知识和传播知识的场所,在人类文明进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知识宝库。图书馆作为社会重要的信息资源基地,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资源的提供者,对信息化、网络化浪潮的冲击更为敏感。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传统图书馆越来越不能满足知识增长的需求,传统图书馆保存文献的能力越来越相形见绌,传统手段管理的图书馆也无法对文献进行深层信息地揭示,不能满足现代读者对文献利用的需要。因此,随着时代的步伐,现代数字化图书馆应运而生。
数字化图书馆是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正在成长的新生事物,它以信息资源共享与网络信息服务为目的,在功能上涵盖信息采集、信息管理、信息服务整个过程。它将不同途径、载体、数据类型的信息资源(馆藏文献、网络资源)按统一的格式、标准进行分类,是一种多媒体制作的分布式信息系统,用于处理和存储各种图文并茂文献,标引建成数据库,再通过全文检索、个性化信息服务将数据库中的信息发布出来。它通过集成和利用最新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数字化的多媒体信息内容,建设超大规模、可扩展、可互动操作的分布式知识库群,是基于网络环境下共建共享的可扩展的知识网络系统,可以实现跨库无缝链接与智能检索。目前,数字图书馆已成为国际高科技竞争中新的制高点,成为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的重要标志。
一、数字化图书馆起源
1962年,美国在西雅图举办的“21世纪图书馆”的展览会上提出了“没有图书的图书馆”的观点,可以说这是电子图书馆的最早的舆论准备。“数字图书馆创始”(DLI,Digital Library Initiative)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美国国防部尖端研究项目机构(DARPA)、国家宇航局(NASA)提出。其主要目标是探索数字图书馆的基础构架,寻求最佳的信息资源提供模式,研究数字图书馆之间交互操作的协议。1969年,美国国会图书馆正式发行MARCII机读目录,这是图书馆进入自动化的标志。1975年,美国图书馆学家R.W.Christian出版了《Electronic Library:Bibliographic Databases:1975—1976》一书,书中首次提到了“Electronic Library”这个名词。在整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对电子图书馆思想贡献最大的莫过于J.C.R.Licklider,他在1965年完成的图书馆学史上的经典之作——《未来的图书馆》中,不仅展望了2000年的图书馆,而且敏锐地意识到在图书馆馆藏中使用数字存储技术的优越性。他提出的“关联索引”及其富于创新性的计算机检索概念成为60年代中后期一些试验性示范项目探索的重点之一。
就数字化图书馆的概念而言,1995年的美国联邦信息与应用项目所用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向用户群体提供便于查找利用庞大的、经过组织的信息和知识存储的手段的系统。”1997年,国际“分散式知识工作环境”会议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并不仅仅是一个有着信息管理工具的数字收藏的等价词,它更是一个环境。它将收藏、服务和个人带到一起以支持数据、信息乃至知识的全部流程,包括从创造、传播、使用到保存的全过程。”大英数字图书馆计划的定义是:“数字图书馆是通过使用数字化技术获取、存储、保护和提供信息与提供信息查询途径而被广泛认可的虚拟描述,而不论这些信息的当初形式如何。”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F.W.Lancaster在其专著《通向无纸情报系统》和《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与图书馆员》中描绘了电子时代图书馆的面貌和前景并确定其内涵。
二、我国数字图书馆的发展与实践
在我国,正式提出数字图书馆概念并促使后来大规模研发工作的是1996年在北京召开的第62届国际图联(IFLA)大会,数字图书馆成为该会议的一个讨论专题。IBM公司和清华大学图书馆联手展示了IBM数字图书馆方案。1997年7月,“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项目由文化部向国家计委立项,由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6家公共图书馆参与,该项目的实施是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开始的标志。
数字图书馆在中国从1998年开始升温,在国家科技部的支持和协调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专家组设立了数字图书馆重点项目——中国数字图书馆示范工程,这是一个由国内许多单位联手参与的大文化工程,首都图书馆成为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首家示范单位。1998年10月,文化部与国家图书馆启动了中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该工程由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负责,标志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2000年底,文化部在海南召开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资源建设工作会议,讨论制定《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一期规划(2000-2005年)》,推荐使用资源加工的标准规范。
2001年初,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全国党校系统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总投资达1.9亿元。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院校相继成立数字图书馆研究所,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研究的高潮。2001年5月23日,国家重点科技项目“中国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通过专家技术鉴定。目前,中国数字图书馆已经进入初步实用阶段,我国的数字图书馆研究、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三、数字图书馆发展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1.重点发展网络应用技术
优质信息服务是以现代技术为基础的,随着网络的广泛引入,数字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技术支撑除了原有的计算机技术之外,还有通讯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图书馆不是专业的计算机公司,但可以对计算机公司开发的技术加以改造,形成便于图书馆环境利用的技术。这一技术应充分支持基于虚拟信息资源体系的服务集成,充分支持以用户为中心的个性化、专题化和智能化服务,为提供优质信息服务搭建了一个坚实的技术平台,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2.数字图书馆应全面实施知识管理
数字图书馆的知识管理是以人为中心、以信息资源为基础、以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目的的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识别、获取、开发、使用、存储及交流知识的思想和活动。虽然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就目前来看处于信息服务阶段,但是提供优质信息服务离不开人、信息资源、技术、创新,把这四种因素融为一体,就需要实施知识管理,妥善处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充分发挥每一方面的扩散效益。
3.深层开发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上的信息多是分散的、无序的,如何鉴别和筛选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因而信息筛选成本已日益大于信息搜集成本,如何快速搜索有用信息是用户有效利用网上信息的瓶颈,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系统地开发、科学地组织,充分利用现有的搜索引擎,对本专业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大范围的搜索、采集,并将相关的内容下载、分类、标引,建立高质量的索引数据库,同时制作相关网页,利用信息推送技术主动将信息发布,帮助用户进行信息内容的准确定位,以挖掘隐藏在信息中的知识内容,使读者能够快速、便捷地找到自己所需的信息。
4.努力全面提高馆员专业技术知识
图书馆提供优质信息服务首要便是提高馆员素质,增强其信息意识,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有价值的信息。信息服务是知识、智力高密集型服务,它所需要的是既懂图书馆学、情报学又懂英语、计算机、网络及相关专业技术的综合型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胜任为用户提供优质信息服务这一职责。人是创造知识的智能体,图书馆员不仅创造知识,而且经营知识,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使图书馆员不是处于被管理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积极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以谋求更好发展的主动状态,从而激发馆员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高文等.数字图书馆——原理与技术实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2]李源,敬卿.数字图书馆研究及发展策略初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0,(3).[3]刘晓娟.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
[责任编辑: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