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新生儿气胸患儿36例:按病因分为4类:自发性、病理性、医源性、特发性,并针对不同气胸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结果:36例中34例痊愈后出院,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
结论:新生儿气胸是威胁到患儿生命的疾病,应当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拯救患儿生命。预防新生儿早产及窒息,合理使用呼吸机并熟练窒息复苏的操作规范可减少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 表现 病因 症状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5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403-01
新生儿气胸是气体从纵隔气肿或胸膜下大泡破裂而逸入胸膜腔所造成的,严重可致患儿死亡。该病发病快、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3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3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男20例,女16例。足月儿24例,早产儿12例。顺产13例,剖腹产23例。出生体重:≤2500g 14例,>2500g 22例。左侧气胸22例,右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14例,均无腹部疾患及心肺复苏等医源性因素;病理性气胸6例,均有羊水胎粪污染、吸入性肺炎等基础疾病;医源性气胸16例,均因出生时窒息,进行心脏复苏、手控气囊加压呼吸、机械通气所致;无特发性气胸。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出现呼吸加快且窘迫、因缺氧表情惶恐、烦躁不安、口唇发、皮肤青紫的症状。部分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气促加重,严重缺氧,脉搏甚微、血压降低的情况。新生儿气胸严重可导致并发症:可发生低心搏出量休克、张力性气胸。
1.3 检查诊断。用X线正位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X线经典表现为:可见萎陷的肺边缘即气胸线,以及膈肌低位;肺透亮度增加,不见任何肺纹理,气胸位于前及内方而将肺组织推向后方;后前位照不见气胸线,或仅在肺尖可见肺外线有少许气胸影像,而气胸呈一透明弧形影,凸面向外,在透亮弧形圆边外,可见到致密的萎陷肺阴影。所研究的病例中左侧气胸22例,右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4例。
1.4 临床治疗。已知新生儿气胸的患病原因,按病因分为4类: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 医源性气胸、特发性气胸。所有新生儿常规保持保温、镇静、维持其基础代谢、心肺监护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少量气胸新生儿未予特殊处理,5例新生儿鼻导管吸氧供氧,19例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7例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重症病例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确诊后即刻穿刺排气10例并在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下调通气压力并提高氧浓度,观察48~72小时,复查x线胸片的肺组织扩张,当新生儿无呼吸困难时拔除引流套管针。
1.5 临床护理。①加强基础护理。注意患儿口腔、脐部、眼部及皮肤的护理;修剪患儿的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约束好患儿上肢以免发生意外拔管而发生危险;供给足够热量,使其体温维持在36.2~37.2℃之间。②及时病情观察。根据患儿的病情严格观察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反应及神智等情况;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深浅、节律及是否对称,其胸部的轮廓形状。
1.6 预防措施。气胸多为继发,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新生儿气胸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搏出量休克、张力性气胸,应积极预防.当新生儿发生窒息时,立即用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抢救新生儿:站在新生儿头部位置,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由于新生儿韧带部位肌肉松弛,故不能将其头过度后仰,以免引起新生儿呼吸道重闭;应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保持其呼吸道平直,形成气道开放;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正压人工呼吸30秒,频率为40次/分;用听诊器听新生儿心率6秒,若正压呼吸时间超过了2分钟则对新生儿插胃管;30秒正压通气后新生儿心率仍小于60次/分,则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将手放在新生儿胸骨下1/3处,用中指和食指垂直压迫新生儿,压迫深度为新生儿前后胸直径的1/3,放松时指尖不离开新生儿胸骨,频率为12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后,听新生儿心率6秒;若新生儿心率小于60次/分,则重新再进行胸外按压;若新生儿心率大于60次/分,则停止胸外按压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压力,可以减少气胸的发生。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予以保暖、镇静、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自发性气胸14例,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其余痊愈后出院;病理性气胸6例,均痊愈后出院;医源性气胸16例,1例因感染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5例痊愈后出院。故结果为36例中34例痊愈后出院,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
3 讨论
气胸按照病因可分为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医源性气胸及特发性气胸。①自发性气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尚不成熟,足月儿生后最初几次呼吸活动较强,使肺泡内压过高,从而导致肺泡破裂而形成气胸。自发性气胸多数新生儿临床表现较轻,仅给予新生儿头罩吸氧或单次胸穿抽气后便可1~3天痊愈。②病理性气胸多由于吸入性肺炎引起,由于炎性渗出物和羊水胎粪吸入,部分气道受阻,使部分肺泡气体吸人多于呼出,致过度充气,导致部分肺泡破裂,产生气胸。③医源性气胸临床表现多较严重,多见于给予新生儿气囊加压给氧过高、过猛时,或在呼吸机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抢救新生儿。其预防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规范,在气囊加压给氧时避免用力过大,球囊压力也不宜过高,对新生儿进行胸外按摩时不可过度用力;气管插管过程中,避免插管过深或反复插管导致损害。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摄床边胸片,发现气胸后先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新生儿气胸以医源性及病理性为主,胎粪吸人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产时窒息复苏及机械通气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因素。新生儿气胸的发生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没有关系,治疗的关键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新生儿原发病的程度、胎龄、体重会影响预后,足月儿、体重>3kg的新生儿耐受较强,其预后比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较好。新生儿气胸明确诊断后,应立即对新生儿病情做出评估,决定采取何种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治疗。一般来讲,对于无症状气胸和新生儿在自主呼吸状态下有轻度症状气胸的新生儿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在新生儿病情急剧恶化时,胸腔穿刺抽气往往能挽救其生命,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可能起治愈作用,而对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仅仅起到暂时缓解作用。新生儿气胸是威胁到患儿生命的疾病,应当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从而拯救患儿生命。加强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是诊治新生儿气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淑强.新生儿气胸相关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884-2885
[2] 孔玉显.新生儿气胸43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88-189
[3] 周健,胡景元,王瑞华,等.新生儿气胸16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9):962-962
[4] 贺金峰,阿依加馬力.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1,41(9):84-85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新生儿气胸患儿36例:按病因分为4类:自发性、病理性、医源性、特发性,并针对不同气胸类型进行相应的治疗。
结果:36例中34例痊愈后出院,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
结论:新生儿气胸是威胁到患儿生命的疾病,应当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从而拯救患儿生命。预防新生儿早产及窒息,合理使用呼吸机并熟练窒息复苏的操作规范可减少新生儿气胸的发生。
关键词:新生儿气胸 表现 病因 症状 治疗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06.655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6-0403-01
新生儿气胸是气体从纵隔气肿或胸膜下大泡破裂而逸入胸膜腔所造成的,严重可致患儿死亡。该病发病快、进展快,如不及时处理后果严重。现将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3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新生儿气胸的临床表现、相关病因以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8月至2013年8月治疗的3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男20例,女16例。足月儿24例,早产儿12例。顺产13例,剖腹产23例。出生体重:≤2500g 14例,>2500g 22例。左侧气胸22例,右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4例。自发性气胸14例,均无腹部疾患及心肺复苏等医源性因素;病理性气胸6例,均有羊水胎粪污染、吸入性肺炎等基础疾病;医源性气胸16例,均因出生时窒息,进行心脏复苏、手控气囊加压呼吸、机械通气所致;无特发性气胸。
1.2 临床表现。所有患儿均出现呼吸加快且窘迫、因缺氧表情惶恐、烦躁不安、口唇发、皮肤青紫的症状。部分患儿在治疗的过程中病情恶化,出现气促加重,严重缺氧,脉搏甚微、血压降低的情况。新生儿气胸严重可导致并发症:可发生低心搏出量休克、张力性气胸。
1.3 检查诊断。用X线正位及侧位透视和拍片可协助诊断。X线经典表现为:可见萎陷的肺边缘即气胸线,以及膈肌低位;肺透亮度增加,不见任何肺纹理,气胸位于前及内方而将肺组织推向后方;后前位照不见气胸线,或仅在肺尖可见肺外线有少许气胸影像,而气胸呈一透明弧形影,凸面向外,在透亮弧形圆边外,可见到致密的萎陷肺阴影。所研究的病例中左侧气胸22例,右侧气胸10例,双侧气胸4例。
1.4 临床治疗。已知新生儿气胸的患病原因,按病因分为4类: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 医源性气胸、特发性气胸。所有新生儿常规保持保温、镇静、维持其基础代谢、心肺监护等综合治疗,其中3例少量气胸新生儿未予特殊处理,5例新生儿鼻导管吸氧供氧,19例新生儿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7例新生儿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例重症病例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确诊后即刻穿刺排气10例并在辅助通气治疗的同时下调通气压力并提高氧浓度,观察48~72小时,复查x线胸片的肺组织扩张,当新生儿无呼吸困难时拔除引流套管针。
1.5 临床护理。①加强基础护理。注意患儿口腔、脐部、眼部及皮肤的护理;修剪患儿的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约束好患儿上肢以免发生意外拔管而发生危险;供给足够热量,使其体温维持在36.2~37.2℃之间。②及时病情观察。根据患儿的病情严格观察各项指标是否正常;严密观察患儿面色、反应及神智等情况;注意观察患儿呼吸的频率、深浅、节律及是否对称,其胸部的轮廓形状。
1.6 预防措施。气胸多为继发,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新生儿气胸常见的并发症为低心搏出量休克、张力性气胸,应积极预防.当新生儿发生窒息时,立即用新生儿复苏的操作规范抢救新生儿:站在新生儿头部位置,将新生儿的头部摆正到鼻吸气位,由于新生儿韧带部位肌肉松弛,故不能将其头过度后仰,以免引起新生儿呼吸道重闭;应一手托住新生儿的颈部,保持其呼吸道平直,形成气道开放;将气囊和面罩放置在新生儿面部,查气道密闭性。正压人工呼吸30秒,频率为40次/分;用听诊器听新生儿心率6秒,若正压呼吸时间超过了2分钟则对新生儿插胃管;30秒正压通气后新生儿心率仍小于60次/分,则对其进行胸外按压。将手放在新生儿胸骨下1/3处,用中指和食指垂直压迫新生儿,压迫深度为新生儿前后胸直径的1/3,放松时指尖不离开新生儿胸骨,频率为120次/分;胸外按压30秒后,听新生儿心率6秒;若新生儿心率小于60次/分,则重新再进行胸外按压;若新生儿心率大于60次/分,则停止胸外按压继续进行人工呼吸。在呼吸机正压通气时,尽可能使用较低的压力,可以减少气胸的发生。
2 结果
所有病例均予以保暖、镇静、防治感染等综合治疗。自发性气胸14例,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其余痊愈后出院;病理性气胸6例,均痊愈后出院;医源性气胸16例,1例因感染严重治疗无效死亡,其余15例痊愈后出院。故结果为36例中34例痊愈后出院,1例入院24h后自动出院,1例死亡。
3 讨论
气胸按照病因可分为自发性气胸、病理性气胸、医源性气胸及特发性气胸。①自发性气胸产生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新生儿肺弹力组织发育尚不成熟,足月儿生后最初几次呼吸活动较强,使肺泡内压过高,从而导致肺泡破裂而形成气胸。自发性气胸多数新生儿临床表现较轻,仅给予新生儿头罩吸氧或单次胸穿抽气后便可1~3天痊愈。②病理性气胸多由于吸入性肺炎引起,由于炎性渗出物和羊水胎粪吸入,部分气道受阻,使部分肺泡气体吸人多于呼出,致过度充气,导致部分肺泡破裂,产生气胸。③医源性气胸临床表现多较严重,多见于给予新生儿气囊加压给氧过高、过猛时,或在呼吸机正压通气的过程中抢救新生儿。其预防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操作规范,在气囊加压给氧时避免用力过大,球囊压力也不宜过高,对新生儿进行胸外按摩时不可过度用力;气管插管过程中,避免插管过深或反复插管导致损害。治疗的关键在于及时摄床边胸片,发现气胸后先行胸腔穿刺抽气减压,改善呼吸、循环功能,随后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才能确保持续排除胸腔积气,防止病情反复,从而有效提高抢救成功率。新生儿气胸以医源性及病理性为主,胎粪吸人综合征、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产时窒息复苏及机械通气是新生儿气胸发生的主要因素。新生儿气胸的发生与新生儿的胎龄、出生体重没有关系,治疗的关键取决于早期发现和早期处理。新生儿原发病的程度、胎龄、体重会影响预后,足月儿、体重>3kg的新生儿耐受较强,其预后比早产儿、低出生体重新生儿较好。新生儿气胸明确诊断后,应立即对新生儿病情做出评估,决定采取何种方法对新生儿进行治疗。一般来讲,对于无症状气胸和新生儿在自主呼吸状态下有轻度症状气胸的新生儿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但需要密切观察;在新生儿病情急剧恶化时,胸腔穿刺抽气往往能挽救其生命,对于有自主呼吸的新生儿可能起治愈作用,而对于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仅仅起到暂时缓解作用。新生儿气胸是威胁到患儿生命的疾病,应当及早发现、及早确诊、及早治疗,可以减少新生儿病死率。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护理措施,从而拯救患儿生命。加强新生儿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针对性治疗及护理措施是诊治新生儿气胸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高淑强.新生儿气胸相关病因分析及防治策略[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26):2884-2885
[2] 孔玉显.新生儿气胸43例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2):188-189
[3] 周健,胡景元,王瑞华,等.新生儿气胸16例诊治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9):962-962
[4] 贺金峰,阿依加馬力.新生儿气胸42例临床分析[J].新疆医学2011,41(9):84-85